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画扇佳人

第8章 田间地里

发表时间: 2023-01-13

昨晚,赵祯回到宫中已是深夜,一觉睡醒,已日晒三芉。

心中回想昨天发生的事情,不由嘴角上扬。小林子见赵祯醒了,上前侍候,

“皇上,昨晚回来的晚,可多作休息。”

“你看外面的阳光,就知道现在已是正午了。今天无事,一会用完午膳,我们走何处呢?”

“皇上,这个全凭您做主,皇上去哪,小林子就去哪。”

“答非所问,问你等于没问。”

“皇上,你想去的地方很多,想了解的事也很多,我们就慢慢的一个个去了解。”

“你说这个还不是等于没说,叫膳食官传菜,我边吃边想。”

赵祯洗漱完,坐下用膳,看着碗里的米饭发呆。

“小林子,你说,这一粒粒白色的米粒,是怎么长出来的,也不知道,米在田里,长的什么样子?”

“皇上,小林子孩童时见过。”

“你总算答上一个问题了,你且说来听听。”

“这个米呢,长在田里的时候,名字叫水稻。春季,农夫将种子洒在水田里。春未夏初,水稻的苗长的有筷子这么高了,就拔出来,栽种在水田里。秋季,水稻全身金黄,就是成熟了,农夫们就会割下成熟的水稻,将成熟的稻谷脱粒。成熟的谷粒,还要用木臼或者石臼进行脱壳,就变成白色的米粒。白色的米粒,进行淘洗,放入锅中,放入适量的水,用火煮熟,就是皇上您眼前的这碗白米饭。”

“你说这个,和我书上看到的,完全相符。那一会,我们去城郊看看。只是,为什么,水稻洒在水田里,长的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拨出来重新栽种呢?”

“皇上听的仔细,分辨的仔细。种子洒在水田里,长出来密密麻麻的,需要进行移栽,移栽的时候呢,每一株水稻会间隔适合的距离,方便水稻定根后的施肥,生长,这样才会长出颗粒饱满的稻谷。就好比,一筐桃树种子洒在地里,出苗后,要进行移栽,如果不移栽,一筐桃树种子的苗木越长越大,没有足够的养分,只会长得细细密密,没法很好的生长结果。”

“看不出来啊小林子,形容的很生动。不过,实际去瞧瞧,更为清楚明了。”

赵祯用完午膳,一行人向城郊出发。

中午的太阳高悬空中,赵祯手挥竹扇,下了马车。

一行人来到了一片绿色的水田,一眼望去,水田一望无际,径直延伸到山脚下。

“皇上,这就是水稻,现在是七月初秋,稻穗已经全部长出来了,稻谷里面的米浆已形成,这些水稻长势很好,今年是个丰收年啊!”

小林子摘了几粒稻谷,用手按压,白色米浆爆出,小林子递给赵祯看。

“这个水稻,真神奇,看似草,却是宝。”

赵祯看到一对夫妇在田间劳作,便上前询问:

“伯伯,你们现在在水田里做甚。”

“嘿嘿,年轻人,看你仪表堂堂,怎么感兴趣水田里的事情呢?”

“伯伯,我们吃的粮食,就是田土里生长出来的,由农民栽种,自是感觉好奇,便来一见。”

“年轻人,思想不错,我已经四五十岁了,还是第一次有人这样对我说,对种田之事感兴趣。现在的年轻人,都要好好念书,争考功名,都说种田苦,种田累,没出息的活。”

“伯伯,年轻人争考功名是好事,朝廷才能有更多的人才。但是,我觉得,种田也很重要啊,不然我们吃什么呢?种田和考取功名一样重要,如果都去考功名了,没人种田了,谁还有饭吃呢,那要功名也没用了。”

伯伯听完此话,不由得双眼发酸,泪水就流了出来。

“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

“伯伯,我姓赵名云川,赵云川。”

“赵云川,好名字好名字,你一定要好好念书,争取考功名。你能理解我们种田人的存在意义,你去做官,定是人中龙凤的好官。”

赵祯听了不好意思的笑了,

“伯伯过奖了,借伯伯吉言,云川我一定好好念书,争考功名,待日后做一个优秀的父母官。”

“赵云川,说得好,说得好。我就喜欢,欣赏你这样的年轻人。”

“伯伯,这个水稻已经长出稻穗了,再过两月,估计可以收割了,那你们现在在水田里作甚?”

“现在是汴河的涨水的时间,我们要经常来看看水沟的处理,免得把施的肥料冲走了。田里长出的杂草,要及时拨掉,不拨掉,就会和水稻争抢养份,收成就不好。只有管理好水田,我们的水稻,才会有好的丰收。”

“伯伯,实践出真知啊,我在书里学的看的水稻种植过程,没有你说的这些细节,看来,书上记载的不够仔细。”

“咦,赵云川,伯伯我大字不识一个,还不知道,你们书上,还有学习种田的事情啊!”

“伯伯,要学要学,除了琴棋书画,水稻豆粟,蔬菜瓜果,花草树木,家圈牲畜,房屋建造,水利工程等等很多知识,都是要学的。很多学子考取功名,都会分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所以,我们学习的东西也很多,除了自己专攻的术业,其他知识也要涉略。”

“是这样,那甚好甚好,不错不错。”

“今日很荣幸遇到伯伯,让收获了很多东西,书上记载的不完整,回头我跟老师反映这个问题,要把书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可以可以,其他伯伯不在行,种田的事,有问题可以问我,我定细细告知。”

“伯伯,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我们有问题的时候,方便问你。”

“我姓李名明,李明,家住柳树村28户,你看,就是那个有几颗柳树的独院。这门口的一片田土,都是我们在种。”

“好的,李明伯伯,那我们就此别过,我在附近再游一游。”

“好的,赵云川,回去好好念书,国家就需要你这样有礼貌有文化的人才。

“好的,李明伯伯,我会的,您多保重,注意休息。”

赵祯别过李明伯伯,转头跟小林子说道:

“回宫后,命人将农司书中记栽,全部补充完整,有不懂的,就让相关官员到田间地里,如实记载。以便后续教学,让所有学子学习到更为细致正确的知识。”

“皇上,此事你要经过太后吗,还是我直接去执行呢?”

“此事你可直接执行,我后面会和母后禀明,我自有分寸,此事母后定会同意和赞许。让粮食瓜果有更好的收成,这是惠及全国的好事。

“好的,皇上,我们回宫了吗?”

“好的,我们回宫,回宫后,直接去御厨,我要看饭是如何煮,菜是如何炒的。”

“小林子领命。”

赵祯坐上马车,看着窗外的景致。穿过一片一片稻田,又看到了一片片各式各样的瓜果蔬菜。一家家农家屋舍周围,长着各式各样的果树,青果满枝,空气里飘溢着青果香,鸟雀们扑腾着趐膀,在林间上窜下跳,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