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贾琮贾赦的其他类型小说《贾琮贾赦结局免费阅读红楼:贾琮崛起番外》,由网络作家“绫绫依”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他顿了顿,声音也不自觉低沉了几分,“我还记得初次上战场,敌军的马蹄声如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耳欲聋,身边的将士们倒下又站起,鲜血染红了土地。”众人听得入神,一时间席间安静得落针可闻,唯有贾琮沉稳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黛玉原本微微低垂的眼眸抬了起来,眼中满是对贾琮经历的惊叹与关切,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帕子。一旁的探春站起身子,追问道:“那琮三哥你呢,有没有害怕过?”贾琮微微苦笑,坦然道:“起初自然是怕的,但身后是家国百姓,容不得我退缩。每一次冲锋,都是为了守护身后的一切。”史湘云听得热血沸腾,重重地一拍桌子,高声道:“好!琮三哥,这般豪情壮志,当浮一大白!”说着,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时,王熙凤也凑趣道:“琮兄...
《贾琮贾赦结局免费阅读红楼:贾琮崛起番外》精彩片段
他顿了顿,声音也不自觉低沉了几分,“我还记得初次上战场,敌军的马蹄声如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耳欲聋,身边的将士们倒下又站起,鲜血染红了土地。”
众人听得入神,一时间席间安静得落针可闻,唯有贾琮沉稳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黛玉原本微微低垂的眼眸抬了起来,眼中满是对贾琮经历的惊叹与关切,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帕子。
一旁的探春站起身子,追问道:“那琮三哥你呢,有没有害怕过?”
贾琮微微苦笑,坦然道:“起初自然是怕的,但身后是家国百姓,容不得我退缩。每一次冲锋,都是为了守护身后的一切。”
史湘云听得热血沸腾,重重地一拍桌子,高声道:“好!琮三哥,这般豪情壮志,当浮一大白!”说着,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这时,王熙凤也凑趣道:“琮兄弟,你这一番经历,可真是给咱们这些深宅里的人开了眼界,往后定要多讲讲,让我们也跟着见识见识。”
贾母满脸欣慰,不住点头:“琮儿,你能有这番担当,是咱们贾家的福气。”
这时,薛宝钗嘴角噙着一抹温婉的笑意,轻启朱唇:“琮兄弟这番经历,当真不凡。可见是有大志向、大勇气之人,方能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实乃我等楷模。”
贾琮闻言,目光落在这位气质出众的姑娘身上,心下有些猜测。
恰在此时,黛玉不着痕迹地往贾琮身边靠了靠,声音低柔:“这位是薛宝钗,是薛姨妈家的姑娘,就住在咱们园子里。”
贾琮心领神会,脸上浮现出礼貌的微笑,颔首致意道:“原来是宝姑娘,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幸会幸会。”
薛宝钗微微欠身还礼,笑容依旧得体:“琮兄弟客气了,只是些浅见,让琮兄弟见笑了。”
贾迎春向来性子怯懦,此时也鼓起勇气,小声说道:“琮弟,你能平安归来,实在太好了,听你讲这些,就觉得很了不起。”
薛姨妈也满脸笑意,对着贾母说道:“老太太,您瞧瞧琮哥儿,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作为,当真是虎父无犬子,贾家有此佳儿,往后定是蒸蒸日上,前途无量啊!”
王夫人坐在一旁,虽然也陪着笑,但笑容里却透着几分勉强心中暗暗发愁。
她深知宝玉虽然聪慧,却不喜这些建功立业之事,如今贾琮这般出彩,宝玉在贾府的地位怕是会愈发尴尬。
这时贾琮又将话题引向了战场上的趣事。
“其实在行军途中,也有不少有意思的事儿。有一回,我们在大漠中扎营,半夜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响,还以为是敌军来袭,结果发现是一只迷路的小狼崽。”
贾惜春年纪尚小,满脸天真地跑到贾琮身边,拉着贾琮的衣袖:“琮哥哥,那小狼崽后来怎么样啦?是不是被你们收养啦?”
在这热闹的氛围中,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晚宴愈发显得其乐融融。
贾琮偶尔侧头,与黛玉目光交汇,两人相视一笑,那一瞬间,仿佛周围的喧嚣都渐渐远去。
宴过三巡,热闹的晚宴渐入尾声。贾母笑意盈盈,抬手吩咐道:“把宴席撤了,再摆上瓜果点心来。”
丫鬟们依言行动,不多时,桌上便摆满了新鲜诱人的瓜果与精致点心。
贾母亲昵地拉着贾琮,开启了家常闲聊。
“琮儿,这次陛下可是许了你什么官职?”
东边一桌则是王夫人、宝玉、三春和湘云,西边靠门一桌是王熙凤和李纨的虚设席位,不过两人都没入座,在贾母和王夫人两桌上伺候。
王熙凤满脸堆笑,手中端着茶壶,动作麻利地为众人添茶。李纨则面带温婉的笑容,轻声细语地招呼着大家。
贾琮刚一坐下,便敏锐地察觉到旁边投来的注视目光,转头望去,却看到黛玉羞涩地将脸转向另一边。
那瞬间的对视,黛玉如小鹿般受惊的眼神,还有微微泛红的脸颊,都被贾琮清晰地捕捉在眼里。
他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当下却也不好多问,只是默默将这份异样的情绪藏在心底,面上依旧保持着平静。
“琮兄弟,你这一去可是立了大功,往后可得多给嫂嫂讲讲外面的新鲜事儿,让嫂嫂也跟着长长见识。”
王熙凤端着茶壶走到贾琮身旁,一边往他杯中添茶,一边笑语盈盈。
贾琮礼貌地笑了笑,回应道:“嫂嫂客气了,些许经历,哪算得上什么新鲜事儿,不过是尽了臣子本分罢了。”
说罢,端起茶杯轻抿一口,余光瞥见李纨正将一碟精致的点心放到黛玉面前,轻声说道。
“林妹妹,尝尝这个,刚做出来的,还热乎着呢。”
黛玉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轻声道谢。
旁边桌上的贾宝玉的脸色却悄然沉了下去,他一直都注视着这边。
贾宝玉紧紧攥着手中的筷子,指节都因用力而泛白。他看着贾琮坐在原本属于自己的位置,紧挨着贾母,享受着众人的夸赞与宠爱,心中满是嫉妒与不甘。
以往,在这贾府之中,他可是老太太的心肝宝贝,但凡有什么场合,他总是被簇拥在最中心,尽享众人的关注。
可如今,贾琮战功赫赫地归来,一切都变了。
他看着贾琮与黛玉谈笑风生,心中泛起一阵酸涩。凭什么贾琮一回来,就能抢走他的风头?他努力压制着心中的不满,可那嫉妒的火焰却越烧越旺。
他咬了咬下唇,暗暗想着:“若不是贾琮,此刻坐在这桌中心,被众人围绕的人就该是我。”
他本能的握住胸前的玉石,但又无奈的放下。
贾母之前就叮嘱过他了。
王夫人也注意到了宝玉的神色,眼中不经意间闪过一丝阴沉。
“琮三哥,你快讲讲战场上的事儿,是不是真像戏文里唱的那般,金戈铁马,气势恢宏?”
一旁的湘云按耐不住,起身好奇的问道。
贾琮闻言,目光落在眼前这个热情爽朗的姑娘身上,发现竟然是上午和黛玉一起偷跑到献俘大礼上观看的女孩。
这时身旁传来黛玉轻柔的声音:“这位是史湘云,是老太太娘家的侄孙女,自小与我们一同长大,性格直爽,最爱听这些新奇事儿了。”
黛玉微微侧身,凑近贾琮,声音虽轻,却清晰地传入他耳中,说话间,她的发丝轻轻飘动,带着一缕若有若无的清香。
贾琮恍然大悟,忙微笑着向史湘云点头致意:“原来是云姑娘,方才一时没认出来,还望姑娘莫怪。”
史湘云大大咧咧地摆摆手,满不在乎地笑道:“无妨无妨,琮三哥刚回来,认不出我也正常。快别磨蹭了,快讲讲战场上那些惊险事儿。”
贾琮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抬眸扫视了一圈满是期待的众人,缓缓开口:“戏文里讲的,多少有些夸张。战场上,有的更多是生死一线的紧张,还有为了家国责任的坚守。”
贾琮恭敬地拱手,条理清晰地说道:“陛下,充实国库,无非从两个方向着力,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节流之法,主要围绕彻查贪污官吏,或是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微臣相信,以陛下的英明睿智,对此早已了然于心。”
弘元帝微微点头,示意贾琮继续往下说。
“微臣认为,开源之法更为关键。而开源的重中之重,便是开海!”
贾琮稍作停顿,敏锐地捕捉到弘元帝眼中闪过的好奇与思索,趁热打铁,接着说道,
“陛下,如今我朝沿海百姓,大多以农耕、渔猎维持生计,却未能充分发掘广袤海洋的巨大潜力。若能开海通商,与海外诸国展开贸易往来,必定能为朝廷带来丰厚的收益。”
弘元帝微微皱眉,面露担忧之色:“开海之事,朕也有所听闻。只是沿海倭寇肆意横行,海盗猖獗无比,倘若贸然开海,百姓的安危该如何保障?商贾的利益又怎能得以周全?”
贾琮拱手回应,言辞恳切:“陛下所虑极是,正因为当前局势如此,才更凸显出开海的必要性。”
“其一,开海之后,朝廷可大力发展水师,既能为商船保驾护航,又能震慑外敌,维护海疆的和平安宁。”
“其二,朝廷可专门设立市舶司,负责管理海上贸易,,不仅能充实国库,增加财政收入,还能为沿海百姓开辟更多的谋生途径。”
弘元帝缓缓踱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开海之策,虽有诸多益处,可朝中大臣大多持反对意见。他们觉得开海会扰乱民心,滋生奢靡之风,动摇我朝以农为本的根基。”
贾琮神色恳切,往前迈出一步,诚挚谏言。
“陛下,时代在不断变迁,治国之策也需与时俱进。”
“如今西夷各国,都在积极拓展海外贸易,互通有无,国力日益强盛。若我朝依旧固步自封,坚持闭关锁国,恐会落后于人。”
“贾琮,你所言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弘元帝皱了皱眉头,脸上露出些许不悦。
在他心中,大乾依旧是那威震四方的天朝上国,其余西夷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弹丸小国,实在不值一提,何须如此顾虑。
“陛下可知震天雷?”
贾琮轻声问道。
“就是你战报中提及的,夜袭敌营时所用到的东西?”弘元帝的好奇心瞬间被勾了起来。
“正是,陛下。这震天雷其实也属于火器的一种。目前我大乾虽设有火器营,但所装备的火器射程极为有限,而且极易发生炸膛事故,一旦遇上雨天,这些火器甚至连烧火棍都不如,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而西夷人,早已成功研发出更为强大的火枪、火炮等火器。”
贾琮微微停顿。
“据微臣所知,西夷的火炮射程可达数里之远,炮弹威力惊人,能轻而易举地摧毁坚固的城墙。而他们的火枪不仅装填速度快,精准度也远超我们现有的火铳,在战场上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弘元帝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脸上原本的轻视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与忧虑。
“这些蛮夷,何时竟有了这般厉害的火器?虽说我朝火器营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但也不至于如此不堪吧?”
贾琮神色诚恳,拱手说道:“陛下,如今世界局势瞬息万变,西夷诸国在火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步可谓日新月异。”
“反观我朝,对火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研发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才导致与西夷的差距越来越大。”
“贾琮,你说说具体的安排。”韩勇看向贾琮,目光里带着几分期待与审慎。
贾琮深吸一口气,走到营帐中央,神色间透着沉稳与坚定。
“我们兵分三路行事。”
他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随后定格在一旁的刘军脸上,沉声说道:
“第一路由刘校尉带队,挑选一百名身手敏捷的兄弟,从敌军营地东侧潜入。那儿地势低洼,有片树林作掩护,方便隐蔽行动。”
“你们的任务是悄然摸进敌军粮草辎重区,一到就放火焚烧。火势一起,敌军必然大乱,届时随机应变,尽可能多杀敌人,搅乱他们后方。”
“是,我知道了!”刘军上前一步,沉声道,但随后眉头一皱,
“但是对方布置了哨兵,即使有所遮掩,但想要接近粮草辎重,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贾琮点点头,接着说:“所以,我们还有第二路安排。”
“第二路由我亲自,我会携带两百精锐,从正面强攻。目的并非攻破敌军营地,而是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正面战场。”
听完贾琮的话语,韩勇眉头紧蹙,忍不住提出质疑:“贾琮,正面强攻风险太大。咱们兵力本就悬殊,敌军又早有防备,这两百精锐冲上去,只怕还没吸引到敌军主力,就被对方的箭雨和冲锋压制住了。要是折损过多,后续计划可就难以施展了。”
贾琮神色一凛,目光坚定回应:“韩将军所言不无道理,但我们必须冒险一试。敌军自恃兵力强大,防备虽严,却容易轻敌。我们这一路要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况且我早有准备。”
说罢,贾琮从身后拿出一个用油纸严严实实包裹的物件,打开后,露出一个黑黝黝的铁疙瘩,正是他暗中用火药制作的震天雷。
众人目光瞬间被吸引过来,牛耀满脸好奇,凑近问道:“琮哥儿,这是啥玩意儿?”
贾琮轻轻拍了拍震天雷,解释道:“这是我之前用火药做的震天雷,我试验过一个,威力巨大,可以轻松炸伤十尺范围内的敌人。”
“而且还能轻易炸塌营帐,同时发出巨大的声响。”
“竟有如此神奇之物!”众人齐声惊叹。
贾琮接着解释道:“我本打算测试完善后汇报给总兵大人,再上报朝廷,可惜突然遇到这等事,没时间再测试了。”
“军营里资源有限,我只做了五个,现在正好用上它们!”
“正面强攻这一路,我带上三个。等我们冲到敌军营地前,先抛出震天雷。震天雷爆炸会发出巨响,足以震慑敌军、打乱阵脚。之后佯装全力厮杀,营造出全力进攻的假象。”
“这样,刘军你这边就可以抓住机会,火烧粮草!”
“放心,我一定把敌军粮草烧得干干净净!”刘军这次显得信心满满,贾琮已经为他创造好了机会。
贾琮点点头,随后又望向一旁有些期待的牛耀,接着说道。
“第三路最为关键,由牛耀带领剩下的将士,从西侧迂回包抄。这一路要格外小心,敌军很可能在西侧设暗哨。你们要尽量避开敌军耳目。”
“待我们前两路吸引敌军注意后,你们趁机直捣中军大帐。只要能擒住敌军主帅,这场战斗我们就赢了大半。”
贾琮看向牛耀,目光中满是信任,“牛耀,我给你两个震天雷,找准时机你可以直接往中军大帐扔。”
牛耀眼里闪过兴奋与紧张,双手接过震天雷,小心翼翼放在一旁,郑重承诺:“琮哥儿,放心,我一定用好震天雷,争取一举拿下敌军主帅!”
韩勇摸着下巴,神色依旧凝重,思索片刻后说:“琮哥儿,震天雷威力虽大,但我们得考虑敌军的应对。万一他们在混乱中稳住阵脚,咱们的正面强攻和西侧包抄就危险了。”
贾琮微微点头,目光坚毅:“韩将军说得对,所以正面强攻时,我们要速战速决,制造最大混乱。震天雷一爆炸,兄弟们务必紧密配合,以最快速度推进,让敌军来不及组织有效反击。”
这时,刘军也开口问道:“琮哥儿,我们东路放火后,要不要赶来支援?”
贾琮沉思片刻,说道:“可以,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斩首行动。只有拿下敌方主帅,这场战斗才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没错!”韩勇高声说道,“贾琮的计划大家应该都清楚了,没有问题就按照计划行事吧!”
“是!”众人齐声领命。
“兄弟们,此战关乎生死存亡,大家务必小心谨慎。等打完这仗,咱们一起痛饮庆功酒!”
韩勇望着众人,眼中闪烁着信任与期待。作为守关主将,他需要留守关内,以防不测。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在寂静夜空回荡,满含破釜沉舟的决心。
......
另一边,女真大帐内,努尔哈赤坐在上首,脸色阴沉,眼中燃烧着愤怒与痛恨的火焰。
其余将领皆低着头,沉默不语,帐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此次联合蒙古出兵,努尔哈赤本是豪情万丈,一心想着直接侵吞整个辽东,壮大女真,实现心中野心。
没想到,刚迈出第一步就栽了大跟头,在抚顺关被死死拖住七天,还损失了五千精锐士兵。
“大汗勿忧,敌军已是强弩之末,明天我们必能攻破关卡!”龚正陆见气氛沉闷,上前一步,轻声说道。
“哼!这话你前天就说过了!”努尔哈赤冷哼一声,语气里满是不满。
“咳咳……”龚正陆尴尬地干咳两声。
努尔哈赤摆摆手,没刻意责备龚正陆,因为他之前也这么预判。谁都没料到,敌军竟如此顽强。
“明天,务必拿下抚顺关!拿不下来,都给我滚回去放羊!”努尔哈赤重重拍了下桌子,语气严肃,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大汗!”
众位将领齐声领命,随后缓缓转身,退出中军大帐。
望着众人离去,努尔哈赤缓缓闭上双眼,心里莫名涌起一丝不安。
但他很快摇了摇头,暗自思忖:“看来是这几天的失利让我变得敏感了。”
且说荣国府内,正值寒冬腊月,凛冽的北风裹挟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肆意地飘落,将整个府邸装点得银装素裹。
贾母的花厅之中,暖意融融,众人围坐在红彤彤的炭火旁,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欢声笑语不断,将冬日的寒冷隔绝在外。
王熙凤身着一袭华丽的锦缎棉袄,领口与袖口皆镶着洁白如雪的狐毛,愈发衬得她容光焕发。
她正眉飞色舞地讲着近日在府里遇到的趣事,讲到妙处,还夸张地比划着,时而模仿那新来的小丫鬟的懵懂模样,时而又学起管家娘子们的精明算计,逗得众人忍俊不禁。
“凤辣子,你可真真演的太像了!”
贾母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皱纹都透着欢喜,手中的暖炉也随着笑声轻轻晃动。
李纨嘴角挂着温柔的笑意,轻轻用手帕掩住嘴,点头附和道:“凤丫头这风趣劲儿,整个府里怕是找不出第二个,也只有她能把这些琐碎事儿讲得这般有意思。”
贾探春兴致勃勃地接口道:“嫂子,你再讲一个,这般有趣,可千万别停了,我们还都想听呢。”眼中满是期待,就盼着王熙凤再道出些新奇事儿。
这时,丫鬟们脚步轻盈地端上了热气腾腾的奶茶和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糖蒸酥酪,香甜的气息瞬间弥漫在整个房间,愈发增添了几分温馨的氛围。
众人一边品尝着冬日里的暖食,一边继续着欢快的交谈,好不快活。
贾迎春拿起一块糖蒸酥酪,轻轻尝了一口,脸上绽出一抹甜笑,拿起另一块递给林黛玉:“林妹妹,你快尝尝这个,刚出锅的,甜得很呢,可好吃了。”
林黛玉浅笑着接过,轻声说道:“多谢二姐姐,看着就诱人,想必味道定是极好的。”
众人正聊得兴起,就在这时,贾政神色匆匆,一脸紧张地大步走进花厅。他脚步急促,神色凝重,众人见他如此模样,原本此起彼伏的笑声瞬间戛然而止,每个人心中皆涌起一丝不安。
贾政向来沉稳持重,此番这般失态,必定是出了天大的事情。
“老爷,可是出了什么事?”王夫人率先起身,面上有些焦急地问道。
贾政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前方战事紧急,女真大军压境抚顺关,攻势异常猛烈,如今那抚顺关岌岌可危,随时都有被攻破的可能。蒙古大军也在边境蠢蠢欲动,随时可能进犯,这局势,实在是危急啊!”
众人听闻,皆是脸色大变,原本热闹的氛围瞬间变得压抑起来。
贾母一听,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眉头紧锁,神色忧虑,手中的暖炉也微微颤抖起来:“这可如何是好,这兵荒马乱的,咱们贾府可别受牵连。”
王熙凤见状,连忙快步走到贾母身边,轻轻握住贾母的手,温声安慰道:“老祖宗,您放宽心些。咱们贾府福泽深厚,这么多年来经历了多少风浪,还不是都平平安安地过来了,这次也定不会有事的。这朝廷也不是吃素的,肯定能想出应对之策。您要是愁坏了身子,我们可都心疼,那可就不值当了。”
说着,还轻轻拍了拍贾母的手背,试图让她安心,眼中满是关切。
就在众人忧心忡忡之时,林黛玉和探春对视一眼,两人几乎同时反应过来。
林黛玉眼眶一下子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不好,琮哥哥之前来信说他就在抚顺关,如今战事如此危急,这可怎么办。”
贾探春也一脸焦急,柳眉紧蹙,:“戍边本就危险,又碰到如此大战,真真让人担心。”她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脸上写满了焦急与关切。
王夫人假惺惺地抹了抹眼角,说道:“琮儿这孩子,怎么就摊上这等事,真是叫人揪心。老爷,咱们可得想法子救救他。”
可那眼底一闪而过的幸灾乐祸,还是被心思细腻、细心的李纨捕捉到了。李纨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感叹王夫人的虚伪,却并未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贾迎春本就胆小怯懦,此时更是紧张得双手紧握衣角,声音带着颤抖:“琮弟他……他不会有事吧?”
贾惜春紧紧咬着嘴唇,小脸满是担忧,她下意识地往李纨身边靠了靠,虽未言语,但那焦虑的神色已表明她内心的不安。李纨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
薛宝钗坐在一旁,轻蹙着眉头,她之前却是未曾听过贾琮的名号,心中满是疑惑,正欲开口询问,却又觉得此时不是时机,便暂时将话咽了回去。
贾宝玉靠在椅背上,百无聊赖地把玩着手中的玉佩,对这战事似乎并不上心,只是淡淡地说:“这打仗的事儿,真是无趣,也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好让咱们继续过安稳日子。”
在他心中,这些家国大事远不如和姐妹们相处来得重要,姐妹们的欢声笑语才是他最珍视的。
至于那琮老三,之前便觉得他厌烦,自然不值得他放在心上。
林黛玉轻蹙着眉头,忍不住看向宝玉,眼中闪过一丝厌恶,嘴巴抿了抿,终究还是没有多言。
一时间,屋内陷入了沉默,唯有窗外的雪花簌簌落下,时不时传来柴火噼里啪啦的声响,打破这压抑的宁静。
薛姨妈见气氛沉闷压抑,连忙起身,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先走到贾母身旁,轻轻拍了拍贾母的肩膀,和声说道。
“老太太,您放宽心些。这战事虽听着吓人,可离咱们京城还远着呢,一时半会儿也影响不到这边来,您别太担心了。”
贾母抬起头,眼中满是忧虑,叹气道:“话虽如此,可琮儿还在那危险之地,我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怎么能不担心呢。”
薛姨妈又笑着安慰道:“老太太,贾琮那孩子我听着就机灵,一看就是有福气的,吉人自有天相,肯定能平安归来。若是您实在放心不下,明日咱们就去庙里烧烧香,拜拜佛,为他祈福,心诚则灵,保准他逢凶化吉。”
王熙凤连忙笑着接过话茬:“姨妈这话可太对了!老太太您就宽宽心,那庙里的菩萨最是灵验,咱们诚心去拜一拜,琮兄弟保准能平安回来。”
贾母听闻,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神情,说道:“姨太太这话在理,琮儿是个好孩子,咱们去庙里诚心祈福,盼他能平安归来。”
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也暗自思忖,这战乱年代,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还是去祈祈福,能保佑贾家继续富贵安稳下去,莫要被这战事牵连。
随后贾母又看向贾政,神色关切且郑重地说:“政儿啊,这关乎琮儿的安危,你可得多上上心,多派人去打探打探消息,不管好坏,都要第一时间告知我,可千万别耽搁了。”
贾政连忙应道:“母亲放心,儿子定当用心。”
这一夜,荣国府内几处房舍彻夜未息,昏黄的烛火在窗棂上映出摇曳的光影,不知是为谁而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