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文章全文霸女出川之烽火抗战路

第2章 山药糊糊

发表时间: 2024-03-21

玉书找来一根大腿粗的杉木棒子,搬来一块大石头,垫在洞口外方石不远的地方,杉木棒一头顶住大石头,另一头用手抱住, 使出全力向下狠狠一压。

“咔嚓!”

杉木棒应声而断,五六百的大石头飞出来老远,一路蹦跳到洞口平地的边缘停下。

“啊。”

这是我干的,玉书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

什么时候我的力气这么大了,前世自己也很有力气,但那是作为男儿汉,有一把子力气很正常。

可是,也没有这么离谱啊。

这算是福利吧。

收下了,必须开心的收下。

既然自己有力气,接下来的规划就要重新制定了,先量身定做一把武器,还是超越常规的。

这里条件有限,铁器都没有几件,能做什么呢?

嗯,先把能用的材料找出来,摆在刚才撬飞的方石头上,一把厚背弯刀,一把割草镰刀,洞内又找出来一把麻绳,一块牛皮,一个悬在火塘中心的吊锅。

步枪、子弹的就不要想了,据特派员说,党中央也是初到延安,什么都缺,什么都没有。

所以,大家把能带走的都带走了,锄头都没有留一把,这不,铁匠叔把打铁的毡子,锤子、钳子都带走了。

就这些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只能做一张木弓了。

近身防卫就用弯刀,远程武器就来弓箭。

现在腿受伤,走路也不方便,找高大上的制弓材料就免了,先找一根箭就用一下。

目光一扫,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丛茂密的木瓜籽树,模样就像金弹子树,区别在于果实小而多,再看周围,漫山遍野都是。

玉书眼睛一亮,拿起弯刀,砍来手臂粗细的一根,长约1米7、8,两头一样粗细。

再用刀仔细的刮削,感觉比较光滑就放在一边备用。

第二步就是搓弓弦,拿来牛皮,把一端固定在长条木板凳上,用镰刀割成很窄的小条,期间磨了镰刀三西次,钢火不硬,没有办法,一般情况下都舍不得磨的。

材料准备好后,就在长板凳上钉了一颗铁钉,还好,铁匠叔总算疏漏一回,在桌子底下的陈年积灰里扒拉出一颗生锈的铁钉。

这铁钉可不是后世机械化生产出来的圆钉,是铁匠叔用锤子打出来的西方锥形,据说,手艺一般的铁匠还搞不出来。

钉好钉子,挂上一股麻绳和一股牛皮绳,伸出两只手,在掌心来回搓,这个也是有讲究的,搓好一股,就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虎口,两股搓好后在合成一股,这个是很费功夫的,好在玉书那布满老茧的双手己经习惯了这些活儿。

搓好绳子后,转头看了一眼悬崖落在洞口的阴影,估计己经是中午了。

肚子饿了,洞内光线不亮堂,用三根木棍做了个架子,把吊锅吊在铁匠炉上,用破了缺口的陶土碗舀几碗水倒入,她决定先烧开水喝,喝开水安全。

现在只剩她一个人,生病的话可不得了,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这条小命得玩完。

倒回山洞里,蹲在火塘边,用一根树枝扒去表面灰白色的浮灰,露出烧了一大半的树疙瘩,用树枝一捅,火苗就蹿了出来,瞧瞧,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把火引到铁匠炉子上,添了一些枯枝树叶,人间烟火气又一次在扎鹿盘冉冉升起,只是少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现在还不是伤感的时候,顽强的小丫头得继续顽强的活下去!

玉书不愿意浪费时间,继续忙活起来。

拿过削好的弓身,用麻绳亮了长短,在对折,相应的,在弓身上一半的地方做了个记号,再向两端各比一掐长的距离,一掐就是食指、无名指、小手指收起来,大拇指和中指极限伸开的距离。

成人大约20多厘米,玉书的长度也就12厘米左右,两掐长也就在25厘米左右,这个长度就算是弓把,用烧过的树枝黑炭横着画一道,就算是记号了。

又从两端向中间各量了一掐,这个就是弓稍。

把记号处放在火上烤,烤出大量的水汽就可,很容易就弯型成功。

在烤弯处放上石头,缩短塑型时间。

等忙活完,吊锅里的水也开了。

玉书记得她和十姨的床头边有一个破瓦罐,是破烂半边的那种,找出一片大的,用来装水。

哪怕瓦罐破成了两半,也舍不得扔,可见这个时代的困难。

离洞口不远有一条小溪,她拿着半边瓦罐,仔细地洗干净,试了试,还别说,这片哇管的弧形够大,能装不少水。

哎,以后还得把瓦罐补起来才方便。

装了开水,炖上山药糊糊,才有点间隙,想起娘亲,想起十姨,想起那一群疼爱她的大叔,也是最可爱,最勇敢的战士。

还想起来山外的热土,广阔的天地,时代的浪潮,也想起了即将到来的灾难。

“咕嘟咕嘟!”

吊锅里响起沸腾的水声,山药糊糊好了。

取下吊锅,又犯难了,吊锅有点深,竹筷子有点短,糊糊又夹不起来,捧在手上往嘴里倒,除非脑残了才会这么干,那吊锅表面管是黑乎乎的锅灰。

玉书真急眼了。

这吃不到嘴里呀。

碗,全被玉书塞给十姨了,别说碗了,就连才菜刀,擀面杖,大铁锅等都被她塞给十姨了,在贴牌元的催促下,十姨没有办法,眼泪都没有掉完,几乎是被特派员架起走的。

当时只觉得穷家富路,万一走路摔一跤,跌破碗就没有吃的了。

现在想来还是草率了,想来想去,只好把另一片破罐子拿出来,洗干净,凑合着当碗来使。

至于山药糊糊的味道,那是一言难尽呐,主要是没有盐、没有油。

吃饱,洗锅。

肚子一阵鼓胀。

额!

玉书尴尬了,满脸羞红,是上男厕呢,还是女厕。

女厕吧,这一世他是女儿身。

羞答答的上完厕所,到小溪的水塘里洗了个澡,这个小水塘以后就是她的御用洗澡池了,以前都是那一帮男战士专用,以前她和十姨只能用小木桶在山洞的床头擦拭,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好处,玉书突然有点开心的感觉。

看着披在肩头枯黄的头发,玉书心想还得去挖点何首乌回来炖汤喝,不过那是以后的事了,下午去乌龙山里挖点煤回来,打造箭头。

镰刀不要了,顺便砍根楠竹回来,在打铁炉子上做个挂吊锅的梭筒钩,这样才不担心连锅带饭掉下来。

穿上布条装,她舍不得穿十姨留下的衣服,那可是扎鹿盘最后的脸面了,她得留着,留着走下高原时再穿。

这就是字面意思的布条装,再往脸上抹点锅灰,上山能吓死鬼,下山能清空一条街。

沐浴着午后的阳光,拄着一根木棍,玉书艰难地爬坡上岭,上坡时,手脚并用,下坡时,连滚带爬。

小说《霸女出川之烽火抗战路》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