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很多朋友很喜欢《大唐第一县令》这部小说推荐风格作品,它其实是“方源”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大唐第一县令》内容概括:方源穿越到唐朝,成为武陵县县令。历经五年治理,武陵县修建了水泥路、宾馆,会所,工厂,茶坊等等,经济超前,农业发达......贞观二年,天下大旱,蝗灾肆虐,民间谣言皇帝失德导致,百官逼迫李世民下罪己诏。在李世民束手无策之时,白日入梦,梦见南方有一应梦贤臣可解除自己困境,于是微服私访一路向南,最终到达武陵县............
主角:方源陆楚楚 更新:2024-02-18 10:33: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方源陆楚楚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第一县令精选篇章》,由网络作家“方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朋友很喜欢《大唐第一县令》这部小说推荐风格作品,它其实是“方源”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大唐第一县令》内容概括:方源穿越到唐朝,成为武陵县县令。历经五年治理,武陵县修建了水泥路、宾馆,会所,工厂,茶坊等等,经济超前,农业发达......贞观二年,天下大旱,蝗灾肆虐,民间谣言皇帝失德导致,百官逼迫李世民下罪己诏。在李世民束手无策之时,白日入梦,梦见南方有一应梦贤臣可解除自己困境,于是微服私访一路向南,最终到达武陵县............
散场了。
围观的百姓也快速离开。
随着他们的离开,消息也很快传开。
没多久,整个辽州三县就知道新的刺史上任。
对于有新刺史上任,大部分的百姓都觉得是一件好事。
毕竟没有刺史坐镇,辽州城很多工作是没有办法展开的。
但是得知新任刺史和河东三族有冲突之后,纷纷叹息新任刺史命不久矣。
在辽州,哪怕是很大一部分百姓不喜欢世家,但也不得不承认世家远比官府威望更大。
很多百姓都是依赖世家才能生存的,他们手中的田地也是世家的,每年都要给世家交租才能耕种。
故而有压迫,也是敢怒不敢言。
这一日傍晚,夕阳很红,西边的太阳很圆很大。
一辆靓丽的马车进入辽州城,其后还跟着一支五十多人的商队。
马车进入辽州城之后就慢慢停下,其中的靓丽吸引了不少百姓的瞩目。
片刻后,马车的帘子被打开,里面走出一位白衣公子。
他身材纤细,皮肤白皙,腰间挂着一柄青锋剑,如陌上玉公子。
“好美的公子!”
路人感叹,移不开眼睛。
这是一个很美的公子,比女人还美。
刚出现就让男人黯然失色,让女人春心荡漾。
“小......公子等等我。”
马车内紧跟着走出一个黄裳丫鬟。
丫鬟瓜子脸,娇小可爱,也是白白嫩嫩的。
“我随便逛逛,你去刺史府附近买下一座府邸,越近越好。”
杜妙颜淡然道。
历经好几天,她终于来到辽州城。
估算一下时间,方源应该已经到达。
故而杜妙颜并不着急安排住所,而是准备打听一番方源的消息。
是的,没错,他就是杜妙颜,女扮男装的杜妙颜,以皇家商行少当家身份去认识方源的杜妙颜。
“好吧,那公子您注意安全。”
丫鬟知道自家小姐脾性,没有劝阻。
重新坐上马车,马车和商队朝刺史府的方向驰去。
杜妙颜站在原地,仔细看了看辽州城,普普通通的没有多少惊艳的建筑。
和长安城相比......肯定是比不上的,相差不是一般的大。
脚下的路也不是十分平坦,下雨天应该会泥泞不堪。
“公....公子。”
一个少女红着脸走近杜妙颜。
她低着头,两手放在身前,拘谨地抓着衣服。
“小姐何事?”
杜妙颜看向对方。
不明白对方为何害羞得红着脸不敢看自己。
“公......公子是外地人吧?”
少女深吸口气,总算敢抬头看向杜妙颜。
但是刚刚和杜妙颜眼神对视后,脸就更红了,心都要跳出嗓子。
她心中窃喜,暗呼杜妙颜好帅好迷人。
“是的。”
“可以向小姐打听点事吗?”
杜妙颜点点头,也想起了自己想要打听的消息。
“自然可以,非常乐意。”
少女露出甜甜笑脸,也慢慢不再那么紧张。
“我奉家父之命来辽州经商,想去拜访辽州刺史,不知道此人如何,有什么爱好,该送什么礼物好?”
杜妙颜询问道。
同时邀请少女边走边说。
周围路人见杜妙颜离开之后才慢慢回过神来。
一些痴迷杜妙颜帅气的少女跺脚暗骂自己刚才为何不上前。
“拜访方源方刺史啊,我觉得你要是想在辽州经商,没有必要去找方刺史,去找河东三族可能会更好。”
少女跟在杜妙颜的旁边。
两人贴得很近,偶尔能够碰到对方。
这让本来害羞的少女更加害羞,但心中却欢喜。
“为何?”
杜妙颜明知故问道。
河东三族她自然是知道的。
他们在河东的控制力非常强,陛下对他们的控制力很有限。
没办法,陛下才上任两年,对关内道的掌控虽然很强,但关内道之外就难了。
“这个方刺史是今天才到辽州的......”
少女将自己听到的告知杜妙颜。
她是世家之人,听到的消息更加准确,不是那种经过层层夸张之后的传闻。
故而话从她口中传出,与事实几乎没有差别,也几乎没有个人情绪在里面。
“刚上任就惹到河东三族,这位方刺史不会不知道河东三族吧?”
杜妙颜表情怪异。
在长安城她可以不给这些世家的面子。
但来到河东道,杜妙颜也不敢说见到这些大族还能淡定自若。
入乡随俗,随的不仅是当地的风俗,还有当地的豪族和大族。
“不管知不知道,他估计是命不久矣。”
“河东三族......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少女叹息。
似乎有秘密想要透露给杜妙颜知道。
但是想到河东三族的恐怖之处,她不敢详细说明。
“前几任刺史离奇死亡是他们做的?”
杜妙颜眉头轻挑,低声问道。
“这个我不知道。”
“还不知道公子叫什么名字呢?”
少女讪讪开口,不敢过多谈论这个。
她转移话题,带着期待的眼神看向杜妙颜。
先认识,然后相知,最后让父亲上门提亲。
不过是经商的,不知道父亲会不会嫌弃对方身份。
“我叫......杜荷。”
杜妙颜淡定道。
杜妙颜这个名字太过女性化,于是弟弟的名字被他征用。
“京兆杜氏?”
少女不确定问道。
杜氏中最有声望的是京兆杜氏。
同样是天下望族,比河东三族可能还要强几分。
“是的。”
杜妙颜点点头,并没有骄傲。
对于自家的出身并没有过多看重。
受杜如晦的影响,她更加看中一个人的能力。
父女两人对方源的出身都没有过度在意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我叫王语诗,晋阳王氏的。”
王语诗激动说道。
身份可以了,都是来自名门世家。
这下子父亲肯定不会反对,成了成了成了。
杜妙颜不明她为何激动,微微一笑闲逛辽州。
......
夜幕降临。
方源等人正式入住刺史府。
正院属于刺史一职的规格还没有,官吏现在也一个都没有。
但不影响后院的热闹,方源和张三等人以及墨家研究院的人正在庆祝入住。
酒过三巡后,方源等人也是各自回房,今天也是够累的,赶路清洁又抬箱。
夜越来越深。
寅时左右,月明星稀,一支五十人的黑衣队伍出现。
他们轻松翻墙进入刺史府,抽出长刀,向后院的方向悄然潜行。
谁都没有发现,刺史府不远处的一座府邸屋檐上,有一白衣公子看着这一切。
她明眸俏脸,衣襟随风飘飘然,似仙子入世,世间难有。
杜妙颜眉头微皱,心想是否应该通知方源?
但转眼一想,又打消心中念头。
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本事,如何能做自己的郎君?
小说《大唐第一县令》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傍晚。
一条长长商队在武陵县公路上行走。
夕阳的霞光将它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倍儿有诗意感。
为首的豪华马车是李世民和杜如晦两人乘坐,四周数百便衣禁军守卫。
李世民敢在夜间赶路,不是自大以为自己有王者之气,而是有一支禁卫军护送着。
为首的豪华大马车内,李世民怯意躺在一边,杜如晦则在一旁泡茶。
方源送给杜如晦的普洱茶和茶具被用于此时,用于马车内。
“陛下,可以喝了。”
杜如晦先倒一杯给李世民。
然后自己美滋滋喝下一杯。
普洱茶的功效让他感觉浑身舒透。
仿佛像是药,让他疲惫的身心得到安抚。
“这茶闻着香!”
李世民感叹。
离开前,他也向方源要了些茶叶。
但方源说茶叶不多,只给了一小罐,还没有杜如晦的多。
感叹之余,李世民端起紫砂茶杯,放到嘴边,缓缓细品。
但是,突然间......
“砰!”
一声震动,马车剧烈颠簸。
没有防备的李世民和杜如晦两人都原地弹了起来。
更过分的是,李世民手中的茶水溅出,打湿了他的衣服。
不仅如此,马车内的茶具也因此散落,貂毛做的地毯瞬间湿透。
“混账,何人驾车?!”
李世民勃然大怒。
眼神透露出冰冷的杀意。
闲情雅致,就这样被打扰,怒意冲冠。
“属下该死,属下该死......”
马夫颤抖的声音响起,连连道歉。
李世民冷哼一声,一把揪开马车帘子。
但看清楚情况后,一句话都没说,又返回马生闷气。
因为,脱离了武陵县,不再是武陵县公路,而是普通的官道。
杜如晦通过窗口也看到了情况,心中不由得感叹,真是两个世界。
也不知道下次何时才能再见方源,能否再参观方源九层墨家研究院全景。
......
十多天后。
长安城依旧热闹。
但却是一脸没吃饱的表情。
十多个百姓拿着麻布袋蹲坐在米行面前。
米行的门是开着的,但是里面却没有一粒米可买。
突然间,远处有支队伍向这边走来,他们还推着七八辆车。
“有米,有米,有少量米,两百一十三钱一斗!”
运米的工人大喊。
饥肠辘辘的百姓们顿时来了精神。
那些坐在米行两边的百姓顿时站了起来,眼露亮光。
然而,听到两百一十三钱一斗之后,眼中的亮光慢慢褪去,最终消失。
价钱太高了,根本就买不起,一时间哀嚎遍野,人们饿着肚子,有米却买不起。
不仅这个米行如此,整个长安城的米行都差不多这个样,米价已经完全升上天。
皇宫,太极宫门前。
尚书左仆射裴寂带着百官齐聚门口。
百官在门口嚷嚷,吵着要见皇帝,根本就没有做官的样子。
挡在他们面前的是年幼的太子李承乾,幼稚的脸上满是急切和受惊。
“太子殿下,请不要阻止我等觐见陛下。”
“陛下消失多日,关内道一带天灾越发严重,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还请陛下站出来承认自己失德,下罪己诏,平复天怨,以佑我大唐江山,倡万世基业!”
裴寂站在最前面。
直勾勾看着年幼的李承乾说道。
“司......司空,父皇要出来的时候自然会出来的。”
李承乾被吓得身体有些颤抖。
但还是定定站在原处,和裴寂对视着。
没有人知道,他藏在衣袖里的手已经是紧紧握着拳头。
“太子殿下可知百姓是等不起的?”
“为了天下百姓,还请太子殿下让路,否则休怪老臣强闯!”
裴寂上前一步。
看似礼仪都到位,但是眼神却十分吓人。
李承乾心中一颤,下意识后退一步,当即大呼不妙。
而裴寂也是抓住这一点,站直身板,向后招手:“随我进宫找陛下。”
百官顿时大声附议,跟在裴寂的身后,绕过李承乾向太极宫走去,任身后的李承乾如何叫唤他们都没有理会。
眼看百官就要踏进太极宫,太极宫内突然走出两支禁军。
禁军只有皇帝能够调动,哪怕是太子殿下监国期间也从来没有调动过。
如此变化,让百官停住脚步,慌乱地看着突然出现的两支禁军,又纷纷看向裴寂。
与此同时,一支车队从承天门走进,停在百官的身后。
车队一眼望不到头,每一车队都有油布遮挡着,看不清楚是什么。
裴寂看着几百辆装着不知名物体的马车,眉头紧皱,有种不妙的感觉。
“哒哒哒......”
太极宫内突然响起一声声脚步声。
众人寻声望去,紧张地呼吸都屏住。
太子李承乾也望去,看到出现的人后眼眶瞬间湿润。
“臣等拜见陛下!”
来人终于看清。
百官纷纷向李世民朝拜。
李世民一身龙袍,龙行虎步出现。
他眼睛如电,威武霸气,气势如龙卷风袭来,胆小的官员头低得更低。
“诸位是向朕逼宫吗?”
李世民环视众人后,缓缓开口。
逼宫二字一出,现场不少大臣的身体当即开始颤抖。
“陛下息怒,臣等也是为大唐江山着想。”
“现如今,长安城每天都有百姓饿死,关内道更不知凡几。”
“还请陛下体谅天下苍生,为江山社稷考虑,下罪己诏以平复天怨。”
裴寂站出来,挡在众人面前。
他也是直勾勾看着李世民,但眼神却不敢像刚才那么吓人。
“朕无错,何须下罪己诏?”
李世民心中冷笑,沉声道。
朝中以裴寂为代表,就是想弱化自己的威望。
“既然无罪,为何天灾下降?”
裴寂反问。
火药味十足。
朝中敢这样顶撞李世民的,要数裴寂为首。
“自然灾害尔。”
李世民面无表情说道。
“呵呵呵...陛下小儿乎?”
“若是自然灾害,还请陛下解决。”
裴寂毫不畏惧,当面嘲讽李世民。
作为开国功臣,身后又有太上皇撑腰,他无畏。
“哼,请诸君拭目以待。”
李世民冷哼一声。
暂时不理会裴寂的嘲笑,绕过众臣。
来到阶梯最前面,李世民看着下方的长长车队。
“卸车!”
李世民双手张开,豪迈大喝。
话音落下,由便衣禁军护送的车队护卫齐齐应是。
他们从马车里抽出长刀,一刀砍在绳子上,顺带切开一个麻袋。
“哗啦啦......”
水稻、小麦、粟子纷纷流落在地。
众臣哗然,眼睛都瞪大,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一幕。
裴寂推开挡路的百官,来到最前面,眼睛瞪大看着散落在地的粮食。
“传朕旨意:朝廷开仓赈灾,供给一百万石粮食,每斗五钱!”
“令京兆尹出动衙役,勒令所有米行粮食降价,违令者永久查封,逐出长安城!”
“尚书左仆射裴寂携百官扰乱宫序,剥夺司空一衔,罚三年俸禄,其同行者罚一年俸禄,以儆效尤。”
李世民的声音在太极宫前响起。
威严霸气的声音压得众臣的腰都再次弯曲。
刚才还嚣张的裴寂这一刻脸色像是猪肝一样难看,但又不敢反驳。
眼前的一百万石粮食太过震惊,他脑袋短路,完全无法想出哪来的这么多粮食。
小说《大唐第一县令》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为您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