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趣书网 > 现代都市 > 全文阅读大明锦秀

全文阅读大明锦秀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锦秀》是作者““岁月神偷”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朱允熥朱标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朱元璋的心思,但是老人对孙子发自内心的关爱,也让朱允熥心中一暖。眼前这老人,瞬间和脑海里,前世记忆中慈祥的祖父融合在一起。眼泪不由得落下,大口的吃了起来。然后,赶紧的擦了下眼角,三两口吃完了鸡腿。“这才像话,你也大了,陪爷爷喝一盅!”朱元璋端着酒杯。朱允熥不敢怠慢,赶紧陪着他喝了小半杯。“哎,你小子要是......

主角:朱允熥朱标   更新:2024-02-16 06:2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阅读大明锦秀》,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锦秀》是作者““岁月神偷”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朱允熥朱标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朱元璋的心思,但是老人对孙子发自内心的关爱,也让朱允熥心中一暖。眼前这老人,瞬间和脑海里,前世记忆中慈祥的祖父融合在一起。眼泪不由得落下,大口的吃了起来。然后,赶紧的擦了下眼角,三两口吃完了鸡腿。“这才像话,你也大了,陪爷爷喝一盅!”朱元璋端着酒杯。朱允熥不敢怠慢,赶紧陪着他喝了小半杯。“哎,你小子要是......

《全文阅读大明锦秀》精彩片段


抢?

几个年幼的小王爷陷入沉思。

朱允熥的声音带着无限的诱惑,继续说道,“咱们手里有刀,有兵,不抢不是浪费吗?”

“想想我皇爷爷,你们父皇,他老人家年轻时干啥的?”

“他老人家年轻时候当过和尚要过饭!”

“我太爷爷,你们爷爷是干啥的?”

“种地的,饭都吃不饱的农民!”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喜欢跟子孙们忆苦思甜。他不但不在天下人面前避讳自己的苦出身,更是把这种苦当成一种上天恩赐和磨练,告诉给皇子皇孙们。

早先,那些成年皇子们还小的时候,回凤阳老家祭祖,朱元璋都不许他们骑马坐车,而是穿着草鞋,沿着他起兵的足迹走回去。

也不许皇子们在路上接受沿途官府的馈赠和饭食,这是告诫自己的子孙们,朱家能有今天多么不容易。

一众小王爷陷入沉思。

“咱朱家能有今天,咋来的?”朱允熥继续毒害这些孩子们幼小的内心,“咱祖上可是正宗的泥腿子,咱们的江山还不是拿着刀子,从大元手里抢下来的。我爷爷,你们爹,带着一群兵,给咱们抢来了荣华富贵,抢来了王位!”

众小王爷纷纷点头,他们都是上树掏鸟的年纪,整天在宫中闲的浑身痒痒。

“二十一叔!”

沈王朱模排行二十一,按照辈分是朱允熥的二十一叔。

“啊?怎么了?”

朱允熥笑道,“二十一叔,你不是生平最羡慕皇祖父当年带着大军浴血冲杀吗?你说,你是想做一个无所事事,整天吃饱了没事干看斗鸡的逍遥王爷,还是想做一个跃马扬刀的大将军!”

“当然是大将军!”沈王朱模拍着胸脯说道,“每回听舅舅讲,他当年跟着常大将军冲锋陷阵的事,我都........我都恨不得马上拿刀上战场!”

沈王的舅舅也是一员悍将,原常遇春的部下,现在是京中神武军的指挥使。

“这就是啦!”朱允熥一拍巴掌,笑道,“那些蕃人占着那么好的地方,占着那么多的金银财宝,你看着难受不?”

“等你长大了,带上几万兵马,直接杀过去,把他们好东西都抢了,给大明开疆拓土,威风不威风!”

听了朱允熥的话,沈王朱模眼睛发亮,“威风!威风!”他似乎看到了,他带着大军冲锋,在蛮夷之地横冲直撞,把大明的旗帜高高竖起的那天。

“我要去抢他们,我带上我舅舅,我表哥,我二姨父,抢那些蛮子!”朱模大声喊道。

“我也有舅舅!”唐王朱桱扯着脖子说道,“我舅舅正跟在北边杀鞑子呢?我这就给他写信,让他回来!”

“谁没舅舅!”郢王也凑热闹,喊道,“我舅舅是战功封的伯爵,手下几千兵,都是骑兵,我让他骑马驮我去,驮我去去!”

朱允熥笑了,这些孩子都是白纸。

自己的种子,已经开始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嗯嗯!”学堂窗外忽然传来刻意发出的声音。

众人回头,只见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站在那里。

“奴婢给诸位王爷请安!”

黄狗儿跪在地上,抬头笑道,“吴王殿下,陛下请您去用膳呢?”

“好!”朱允熥点点头,在众王爷羡慕的 目光中,大步而去。

学堂里,最前排的朱允炆,落寞的低下头。

原来陪皇祖父吃饭这个荣誉,是只有他这个名义上的长孙,才有的体面。

而现在........

抬起头,看看窗外。

“皇祖父,你忘了孙儿了吗?”朱允炆怅然神伤。

~~~~~

“不必多礼,就咱们爷俩,坐吧!”

奉天殿里,朱元璋笑眯眯的说道。

朱允熥还是先搀着他坐下,然后才坐到对面。

桌子上的菜,有些出乎意料。

朱元璋大概是古往今来生活最简朴的皇帝之一了,当了皇帝他爱吃的还是家乡菜,而且每顿只有一菜一饭,刚刚好够吃,绝对不会浪费。

最常吃的菜,就是大蒜大葱炒腌肉。

腌肉就是咸肉,那东西大油大盐,在普通百姓嘴里是美味佳肴,但是在皇帝的桌子则是有些不雅。

可是朱元璋就是喜欢,不但喜欢,而且每餐都吃得很干净,一个饭粒都不剩。

朱允熥听说过这个故事,他的十九叔谷王,有一次因为偷偷把老米饭和腌肉倒掉,被朱元璋亲手抽了十鞭子。

一边抽一边骂,你个忘祖背宗的败家子,你个不知道民生艰难的败家子。

可是现在,桌上的菜肴格外丰盛。

御厨精心制作的干烧鱼,葱烧海参,盐水鸭,肥鸡等等琳琅满目一桌子。

闻着香味扑鼻,就是卖相一般般。

这个所谓的御厨,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的厨子,原来就是军中的伙夫。姓徐名兴祖,跟了朱元璋差不多三十年,朱家人的饭都是他做的。

“吃呀,看啥?”朱元璋显然心情大好,桌子上居然还有一壶温酒。

朱允熥赶紧起身,给朱元璋满上,“皇爷爷,咱俩个吃不了这些!”

“吃不了赏给侍卫,剩不下!”朱元璋朗声笑道,“吃,多吃!”

朱允熥看着满桌的菜,有些犹豫。

“你这臭小子,拿咱地话当耳旁风!”朱元璋笑骂道,“不让你守孝,你就吃素。你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咱在你这么大,就这大肥鸡,一顿能吃三只。你吃素吃坏身子怎么办?男人哪能不吃肉,给咱吃!”

说着,直接撕下一个鸡腿放在朱允熥的碟里,随后不顾形象的把手在衣服上擦擦,“吃,多吃!”

“谢,皇爷爷!”

尽管心存讨好朱元璋的心思,但是老人对孙子发自内心的关爱,也让朱允熥心中一暖。

眼前这老人,瞬间和脑海里,前世记忆中慈祥的祖父融合在一起。

眼泪不由得落下,大口的吃了起来。

然后,赶紧的擦了下眼角,三两口吃完了鸡腿。

“这才像话,你也大了,陪爷爷喝一盅!”朱元璋端着酒杯。

朱允熥不敢怠慢,赶紧陪着他喝了小半杯。

“哎,你小子要是不装傻,咱们爷俩也不至于今天才能喝上一盅!”朱元璋叹息道。

说着,看看朱允熥,“咱问你,今天那些话,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回皇爷爷,句句都是孙儿自己想的!”朱允熥说道。

“栋梁之才,难能可贵!”朱元璋温和的笑笑,但是马上又收敛笑容凝固,“你可知道,你那些话有多得罪人吗?”

“有您在,孙儿还用怕谁?再说,孙儿是皇上的嫡孙,在乎谁?”朱允熥笑道。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这才像咱的孙子!”

随后,似乎无心一般,继续说道,“你说的那些,改税也好,占藩国的土地也罢,都是难上加难,就算是皇帝也难以施行。”说着,朱元璋目光如电,看着朱允熥,“假如,咱说假如,假如你来当皇帝,你怎么办?你怎么说服那些大臣?”

来了,朱允熥心中一震。

朱元璋既然如此问,那就是心中的皇储人员在向自己倾斜。

朱允熥站起身,躬身说道,“孙儿以为,没有开拓精神的皇帝,还不如一条看家狗!”

话音落下,朱元璋眼中精光四起。

“皇帝是天下的领路人,大臣是帮助皇帝的人。无论是改税还是其他,触动大臣的利益才会被阻挠,但是皇帝不是大臣的皇帝,而是天下百姓的皇帝,只要对百姓好,便是对的。”

“皇爷爷曾说过,皇帝就要为百姓主持公道。我不需要说服他们,只需要他们执行。”

朱元璋喝干杯中酒,开口问,“那要是留下骂名呢?”

“百姓心中有杆秤,是非自有公论,孙儿若为皇帝,不愿为百官赞颂的守门皇帝,甘愿为万民称赞的一代大帝!”

“好!”朱元璋仰天大笑。

就在此时,黄狗儿拿着一个折子,急匆匆走进来。

“何事?”朱元璋不悦。

黄狗儿跪下,“陛下,云南的八百里加急奏折,沐公爷......”

噌,朱元璋站了起来,“沐英怎么了?”


北地的风,来的有些晚。

南方已经是春风明媚,鸟语花香。

这里的绿色刚刚爬满山坡,嫩嫩的枝桠开始在枝头绽放

这是一片梨花林,洁白的梨花在微风中荡漾着枝条,空气中满是清新的花香。

唰!

刀光,忽然在林间闪过。

然而凌冽的刀光却没有破坏梨花的美感,反而给这些娇嫩的梨花,带来些铁血和肃杀。

一个魁梧的在林中不断挥舞手中的长刀,刀光掠过他身上绣着龙纹的锦袍随风轻舞。

这是一个魁梧有力的汉子,浑身好似豹子一样充满了力量,锐利的眼神,浓密的胡须,凌冽的刀法,这些种种在告诉天地,这个男人是多么的不可一世。

手中长刀再次挥舞,呛地一声弱弱却坚韧的龙吟,从刀锋上传出。刀锋所过之处,片片梨花落下。

男人手里的刀,不是什么宝刀。就是大明军中制式的雁翅刀,刀身有些发黑,刀刃却极其锋利明亮,刀身上的摩擦痕迹代表着这把普通刀,痛饮过敌人的鲜血。

男人在林中的步伐越来越快,手中的长刀也越来越快,刀锋之声从一开始的若隐若现,变成了隐隐呼啸。然后从呼啸,再变成了阵阵惊雷。

霎那间,林中满是璀璨地刀光,还有梨花坠落的叶影。

喀嚓!最后一刀停止。

男人将刀掷于地上,锋利的长刀陷入泥土,转身之时锦袍带起阵阵威风。一棵梨树,忽然一刀两断。

啪啪啪,林外传来清脆的鼓掌声音。

一个面容清瘦,目光透彻,身着黑色僧衣的僧人大步进来,“燕王的刀法,越来越精进了!”

被叫做燕王的男子傲然一笑,“雕虫小技,于战阵之中毫无用场,但是私下,可以强身健骨!”

这里是北平,大明的国门。

这个男人,是这里的王,大明燕王,洪武皇帝第四子,朱棣。

朱元璋曾说,诸皇子之中,燕王最为骁勇所以汉家燕云旧地,封给了朱棣。

燕云旧地,燕云十六州。

五代十国时,被后晋石敬瑭割让给了辽国契丹。

从那以后,中华大地开始了数百年的屈辱。

没了燕云屏障,胡人从容南下牧马,战争的铁蹄蹂躏中原。

几百年的屈辱岁月中,代代男儿北望河山血泪凄凉。

几百年的厮杀战争之中,无数豪杰至死仍在眺望北方。

直到大明,三十万大军北上一战破城,攻破了大元的大都,也收复了这片残缺的旧河山。

这里改名北平,北方太平。

这里驻扎着大明最精锐的边军,汉人,蒙古人,女真人在燕王朱棣的统帅下,让这里真正做到了太平。

朱棣和那黑衣僧人,并肩走在林中。朱棣微微在前,僧人隐隐在后。

侍卫们远远的站着,不敢打搅。因为他们知道燕王和这僧人虽然是臣,但也是至交好友。

僧人法号道衍,俗家名字姚广孝,是天下有名的佛家宗师。同时,也是天下有名的博学之辈。

“广孝!”朱棣停住脚步,忽然捏下一朵梨花,开口说道,“京中有消息吗?”

姚广孝微笑,“还是那些消息,陛下封朱允炆为淮王,封朱允熥为吴王。”说着,顿了一顿,“咱们都看走了眼,那位不显山不露水的三皇孙,居然突然之间,深得陛下的宠爱!”

“吴王!”朱棣笑笑,“老爷子还真是宠他!”

说完,朱棣于山坡上眼望南方,目光清冷中带着深沉的意味。

太子故去,他一直等待的机会来了。

龙生九子,都想成龙。

他朱棣上马治军,下马牧民,文治武功在诸位皇子中出类拔萃,为何不能坐那个位子?以前有大哥朱标在,他只能把这样的想法深埋在心中,但是大哥现在走了,坐上那个位子的想法一发不可收拾。

他天生就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天生就有一股百折不挠的气概。

少年投军入大将军徐达帐下,冲锋陷阵从未堕了朱家的威风。成年之后执掌边地,无论是北元余孽,还是高丽小国,都要避其锋芒。

大明,除了他,还有谁更配得上那个皇位?

如果我为大明皇帝,必然长刀向北横扫八方。

如果我为大明皇帝,必定文治武功万国来朝。

如果我为大明皇帝,必让百年积弱变成历史,麾下男儿皆是虎狼。

朱棣收回失望的目光,脸上带着些肃杀,“京中没消息?就是说,老爷子对皇储到底立谁,还在犹豫?”

“可能是犹豫,也可能是心中已经有了人选!”姚广孝依旧微笑,“暂时不愿说而已!”

“你说,老爷子会不会选我?“朱棣正色问道。

姚广孝摇摇头,”燕王,您是四子,您头上还有哥哥,无论嫡长都轮不到你呀!“

”哼!“朱棣冷哼一声,梨花在手里变成碎末,”他们可没我强!“

说着,目光忽然一变,“既然不是我,也不可能是我的哥哥,那会是谁?”

“皇孙!”姚广孝吐出两个字,“为了诸王之间的平衡,陛下一定会选择皇孙,立皇太孙!”

“黄口小儿,安能高居大位?”朱棣怒道,“他凭什么?吴王?淮王?哼,我北征漠北的时候,他们还吃奶呢!”

“还是那句话,为了平衡!”姚广孝说道,“如果皇位从诸子之中挑选,无论您,还是秦王,或是晋王,都不会满意。陛下是担心,百年之后,诸位王爷大起刀兵,相互征伐!”

“立个皇孙他也镇不住我们!”朱棣冷笑道,“除了大哥,我们谁也不服!”

“但是有大义!”姚广孝正色道,“如果是太子嫡子继位,那就有君臣大义,秦晋二藩不敢受千夫所指,挑战中央!”

“我敢!”朱棣继续冷笑。

“那就等!”姚广孝微笑,“静待时机!”

说着,姚广孝向前几步,看着朱棣,“陛下最反感的就是别人挑战他的权威,燕王虽然深受陛下宠爱,但是也不能在此时跳出来。要知道陛下之所以没说皇储的人选,就是等着有人跳出来!”

朱棣默然,姚广孝说的对。

他太了解那个父亲了,正如那个父亲了解他自己。

他的权威不容侵犯,他的选择也不容侵犯。

他先是一个皇帝,才是一个父亲。

在天下大局面前,亲情只能稍稍靠后。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朱棣的眼中有些不甘。

“新皇登基!”姚广孝目光落在梨花上,忽然一笑,“新皇登基,诸位手握重兵的藩王,他必不能容。”

是的,哪个皇帝会任由自己的叔叔们,手握重兵。哪个皇帝又会任由自己的叔叔们,麾下有无数虎狼之士。

皇孙年轻,年轻人总是沉不住气,总是想出头,总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

拿自己的叔叔们开刀,似乎是一个树立皇帝权威的最好选择。

“等到新皇按耐不住,对藩王们动手,燕王的时机就到了!”

“呵呵呵!”朱棣爽朗的笑了起来,“好,咱们等!继续等!”

说着,大手一甩,大步前行,“给京里咱们的人,钱财加倍。多设耳目,多招揽大臣!”

说完,已经到了林外翻身上马。

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把硬弓,朱棣朗声道,“儿郎们,跟着我打猎去,今天必要打到一头黑熊,咱们吃熊肉!”

如狼似虎的侍卫们大喊,“跟上燕王!”

小说《大明锦秀》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詹徽,大明吏部尚书。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晚年废除了 流行千年的丞相制,设立六部,六部大臣直接归皇帝管辖,更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的权力。

大明开国不过二十余年,统一天下时间更短。

文臣武将没有那么泾渭分明,而且这些人达官显贵之间,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联。所以当蓝玉传话请詹徽过来,后者二话不说,一个正二品的文臣,直接到了武人的队伍里。

“老詹!”蓝玉靠近些,小声说道,“你读书多,认字也多,你给咱们琢磨琢磨,皇上给三爷这吴王的封号啥意思?”

詹徽看看左右,“吴乃是万岁登基之前.........”

“说点干货,恁读书人就是这么墨迹!”蓝玉瞪眼道。

詹徽也不恼,他俩是姻亲,继续说道,“依在下看来,怕是皇储之位,要落在皇孙的头上!”

“那不是应该的吗?”景川侯曹震道,“吴王是太子的嫡子,当然........”

说着,只见詹徽摇摇头,“皇孙未必是皇嫡孙,侯爷难道不知道,昨儿皇上还封了二爷为淮王!”

众人顿时有些发怔,淮可是他们的家乡。

从根上说,他们都是淮人。

一个是皇帝登基之前的国号。

一个是大明皇族老家的封号。

还真不好说呀!

“俺不管那些,反正俺就认吴王,天王老子也不好使!”

东莞伯何荣一副兵痞的样子,咧嘴说道,“三爷是太子嫡子,三爷的娘是常大将军的闺女,俺就认他!”

众人纷纷附和,可是蓝玉却若有所思。

“你这么肯定,那位子会落在皇孙头上?”蓝玉在詹徽耳边说道 ,“太子虽然没了,可是诸王正是年富力强......”

说着,蓝玉的脑中忽然想起一个英武不凡的身影。

燕王。

燕王朱棣,驻兵在北平,为大明驻守国门。

从军事的角度和能力上来说,蓝玉十分欣赏燕王。

燕王数次深入漠北,打的蒙古人不断后撤,麾下都是骄兵悍将虎狼之士。

可是从个人情感,以及其他方面来说,蓝玉对燕王防备极深。

前年,他奉皇帝之命为大将军,征讨漠北蒙古。

大明开国武将,死的死老的老。蓝玉已经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凭借赫赫战功,还有大将军这个身份,蓝玉发现,他竟然调动不了燕王手下的兵马。

那些精兵强将,只认他燕王,不认什么大将军,更不认朝廷。

当时太子朱标尚在,蓝玉多次给太子写信说过,燕王有异志。

可是太子仁厚,对兄弟手足颇为宽容,根本没听进去。

其实不是没听进去,而是太子在,燕王有异志也要压在心底,他根本无法撼动太子的地位。

但是现在太子没了,真要是那个位置落在皇孙身上。

届时陛下百年之后,怕是血雨腥风!

“哼哼!”想到此处,蓝玉冷笑两声,心道。

“不怕你有反心,就怕你不来!那个位置若真是落在三爷头上,你燕王敢反,俺就跟你老账新账一起算!”

“万一要不是三爷呢?”

蓝玉又陷入迷茫。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三爷年纪尚小,平日也没什么明主的样子,万一万岁爷不喜欢?

蓝玉刚毅的脸上,露出一丝落寞。

他蓝玉能有今日,靠的是两个人。

一是他的姐夫,朱允熥的外公常遇春。当年若不是常遇春极力在皇帝面前推荐,他还是一个小兵。

第二就是太子,自己的性子有些粗暴跋扈,若不是太子念着亲情维护,怕也是早死了。

而且开国之后,太子更是力排众议,数次在皇帝面前给自己加官进爵,让自己独领一方。

“俺蓝玉虽然是粗人,但是俺知道啥是忠义!皇储之位必须是三爷,若不是三爷,以后俺拼了命不要,也要扶三爷上位!这样俺才对得起俺的姐夫,对得起俺外甥女,对得起太子爷!”

~~~

紫禁城,奉天殿,后院。

初春的鲜花在阳光下盛开,朱元璋独坐在花厅之中,面如沉水似乎在想着什么。

侍卫宫人都在皇帝十步之外,屏声静气,丝毫不敢打扰沉默的皇帝。

朱元璋手边的石桌上,简朴的瓷碗中装着一碗金黄色的小米粥,里面一颗剥了皮晶莹剔透的鸡蛋,还有两盘小菜,一个烧饼。

身为天下至高无上的帝王,朱元璋却简朴的让人不敢置信,所穿的是布衣,所吃的不过是普通百姓人家的饭食。

虽然他是皇帝,可是他心中始终记得自己的出身,一个饭都吃不饱的农家子弟。年少时跟着父兄在地里辛苦劳作,粗茶淡饭半饥半饱的生活告诉他,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而当了皇帝之后,他也深知,百废待兴的大明帝国之中,还有许多人在忍饥挨饿。

渐渐地,粥凉了,香味也散了。

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见状,斗胆上前,小声说道,“陛下,用膳吧!”

黄狗儿五十多岁,原是大都城蒙元皇宫中的太监,后大都城破,被俘虏送至应天府宫中,伺候大明皇帝。

蒙元时天子宠信奸臣宦官,可是如今的大明,皇帝对这些没卵子的人,极为厌恶。只是伺候,在朱元璋的眼里太监算不得人,只能照顾他的起居,其他事一概不能多嘴。

若不是黄阿狗尽心尽力了伺候了几十年,只怕是这句用膳都不敢说。

“吃不下!”今天是朱标送葬的日子,朱元璋正在悲伤之中,没有半点食欲,“拿下去吧,留着咱晚上吃!”说完,挥挥手显得有些不耐烦。

“陛下!”

黄狗儿忽然跪下,磕头说道,“奴婢斗胆,请陛下进一些。您已经几天没好好用膳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奴婢无用之人,实在是心疼主子!”

“你......”朱元璋本想发怒,可是最后那句心疼主子,让他心中一缓。

他厌恶太监,但不是无情之人,何况这个奴婢伺候了他十几年。

“知道了,拿下去吧,咱现在不想吃!”说着,朱元璋站起来,在花园之中走动,见到那些盛开的花草,脸上露出些寂寥,“原来皇后在时和咱说过,宫里这些地方都种了花花草草可惜了,不如种些蔬菜,养些鸡鸭!”

“当时咱还笑话她,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说到这,朱元璋眼神又有些悲痛,“当日,听她的好了。以前在应天的时候,军粮紧张,她在王府里也种了许多庄稼。”

“咱在外打仗,她带着几个儿子在地里忙活。老大听话,说啥干啥,老四总是不老实,干一会农活,就惦记舞刀弄枪!”

“咱有一次回家,正好看见他们娘几个在那收割庄稼!”朱元璋的脸上显先是露出幸福,随后又变成暴怒,忽然用力踩踏着那些盛开的鲜花。

“开这么好看,有个球用?当吃还是当喝?你开这么好看,给谁看?咱媳妇和儿子都没了,你她娘地还开这么好看?”

他本是武人,虽然年老可是力气还是很大,几番踩踏之后,精心修正的花草已是不成样子。

“陛下!”暴怒之时,身后传来声音。

“说!”朱元璋怒道。

“中书舍人刘三吾大人来了!”宦官报告。

朱元璋平复下心中怒气,整理下衣服,“让他过来!”

没一会儿,一位夫子模样,稳重大方的读书人被带了进来。

大明中书舍人刘三吾。在废除宰相制度之后,中书舍人就等于半个宰相,非皇帝的心腹,有大才干者不能居之。

后世人都说,朱元璋不喜欢读书人,其实实在冤枉了他。

朱元璋喜欢的是,那些愿意做实事,有真学问,有好的品德的读书人。

他也乐于倾听,善于任用这些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一心为民的读书人。

“臣,刘三吾参见陛下!”刘三吾五十多岁,面容儒雅。

“起来吧!”朱元璋摆摆手,吩咐道,“给刘大人搬个凳子来!”

边上侍奉的黄狗儿,赶紧以首领太监之尊,给刘三吾搬来一个凳子。

刘三吾连谢都没有一个,直接一屁股坐下。

黄狗儿也不敢让他谢,肃手退到一边。

“找你来有个事儿!”朱元璋也搬个凳子,和刘三吾面对面坐下。

“陛下何事?”刘三吾问道。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