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百汇赵锦衣的现代都市小说《补贴系统: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精品文》,由网络作家“易阴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完整版军事历史《补贴系统: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赵百汇赵锦衣,由作者“易阴阳”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省下了一两银子。锦绣去办公室写条子,很快带了个小随从过来。......
《补贴系统: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精品文》精彩片段
这时候锦衣开口了,“吴乡老来次应该是有公事吧,既然是公事,我们几个副村长就要商量着来。”
“您说吧,有什么事儿。”
吴乡老嘴巴是张了又张,最后一咬牙一狠心,快速说。
“这不是到了春天徭役了吗,上官下达了命令,附近村子所有十七岁以上五十五岁以下的男子,无功名无特殊情况的都要去服徭役,役期两个月。”
“我还当是什么事情,朝廷的规定我们自当遵守。”锦衣说话间瞥了一眼林学瑾,这个家伙可是朝廷的人,可不能让他知道我和老爷的心思。
赵百汇要是知道了,怕是会吐血,谁和你一个心思,我现在还弱小,还没有这个心思的好不好!
“但是不是规定花钱可以免除徭役吗?一个人多少钱?”
吴乡老一哆嗦,偷偷瞥了林学瑾一眼,结果来了个四目对视。
他赶紧低下头,“规定是…一两银子。”
“我知道特殊情况徭役可以免除,可是什么时候规定花钱就可以免除了?”林学瑾平静的问出来,吴乡老汗出如雨,感觉自己仿佛快脱水而死了。
锦衣看着林学瑾,感觉对方有点可怜,果然像老爷说的那样,这林先生以前啊,当了好几年糊涂知府。
这都不知道!
或者说是被下面欺瞒了。
可也正因为这样,他应该是个好人好官。
不然就应该是知道此事,并且每年借此伸手捞一笔的人了,捞的还是大头之一。
“林副村长,这是民间老百姓都知道的惯例,不用太计较,约定俗成的规矩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规矩。”
“呵呵,规矩,百姓皆知官员却不知的规矩还有多少呢?呵呵。”林学瑾自嘲的说完这句话,就闭嘴了。
这里的官员,恐怕只是代指官场上一小部分的傻蛋吧,比如他。
“吴乡老,既然可以以钱抵徭役,那么我们就花钱吧。”
“林副村长,统计一下咱们村所有十七岁到五十五无功名无残疾男子的人数。”
锦衣说话将刚才的事情盖过去,吴乡老终于停止出汗了,差点给锦衣跪下磕头。
姑奶奶,您算是救了老夫的命啊。
“年初各年龄段人口都有统计,我查一下。”林学瑾小心翻开面前的小本子。
这是锦衣拿过来的单位耗材,虽然说了随便用,但是林学瑾依然很珍惜。
这纸张轻薄光亮,质量极佳,配上油笔书写十分方便,随身携带比文房四宝方便了太多。
他第一次拿到手的时候就深深爱上了这东西。
只是他用了一辈子的毛笔,突然改用这种硬笔很不习惯,一开始写的很慢还很丑。
可这么多天过去,以他强大的书法工底,早就可以写出一手飘逸的字出来了。
他曾追问这纸和笔产自何处,可锦衣搪塞过去了,想去问赵百汇,奈何手头没有功劳啊。
小心的从后面往前翻,上面记录的都是一些重要数据和消息。
翻了几页就看到人口统计数据,稍作加法,直接说,“适龄男子有二百四十六人,刨去我和赵先生,就是两百四十四人。”
“嗯,锦绣,那你就点两百四十四两银子给吴乡老带回去。”
在场没任何人去思考赵先生有没有功名在身,似乎产生这种想法都是一种不敬。
但是他真没有。
好吧,省下了一两银子。
锦绣去办公室写条子,很快带了个小随从过来。
普通酒水,一斤价格在10文到30文左右。
普通人家很少喝,只有过年或一些特殊节日才会打一点。
一个普通家庭如果真的出了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那用不了几年,家也就散了。
青牛镇上有很多小商小贩。
十里八村的一些富户乡绅也会选择在青牛镇定居,贪恋着这里相对村子而言的繁华。
这些人才是酒水消费的主力。
中院后排最大的房间,一个三人合抱的大铁炉子立在角落,下面是熊熊燃烧的大火。
晶莹剔透的酒水从出酒口流淌而出。
锦绣娘一个人给炉子添柴,酒水快满的时候换桶,不累不忙,比起在家里的时候,轻松了太多。
屋子里虽然有点热,但是门窗开着,也不是无法接受。
三家的女人轮流来这边工作,每天七文钱的工钱。
“锦绣她娘,货准备好了没有?”
“来了,来了,催什么催,要是觉得我弄得慢,你就自己来!”
锦绣爹一脸尴尬的走进来,把一捆柴放下,同行的另外两人呵呵笑着不说话,同样把柴火放下。
连着后院的小门推开,锦衣走进来,“货准备好了吗?”
几个人都赶紧收起脸上的笑容,锦绣娘也收起了泼辣劲。
“锦衣姑娘,马上就好了,这几坛子封装上就好了。”
锦衣点点头,也没催促,几个男人很有眼色的上前帮忙。
“现在柴火和原酒都还供应的上吗?”
锦文爹赶紧开口,“原酒还好,方掌柜那边暂时还供应的上,而且也在加大产量。”
“但是柴火确实不太足,我们几家每天都在砍柴,附近的枯木都快要砍光了。”
锦衣再次点头,“我知道了,看来要准备花钱买柴火了,买炭也行,不过那样支出有点高。”
“回头我和老爷商量一下再说,这批货先送到镇上去再说。”
镇上只有一家专门做酒水生意的,普通酒水大点的地方都有,所以赚钱肯定是赚钱,暴利谈不上。
一年下来,大概百八十两的收益吧。
然后赵百汇带着蒸馏酒,去和酒馆张老板谈了一笔生意。
讲了讲自家神仙醉的好,讲了讲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酒馆就改姓赵了。
扣除运营花销,利润赵百汇拿七成!
而随着赵百汇一波邀请富户免费品酒,神仙醉之名在青牛镇一炮打响。
最便宜的普通酒水十文一斤,二文一碗。
而神仙醉,百文一斤,一碗二十文。
主打的就是一个字,烈!
神仙喝了都得醉,自从有了神仙醉,千杯不醉已经成为了历史。
一斤神仙醉,需要三斤原酒当原料,加上木材等运输成本,也接近五十文了。
在赵百汇看来,利润不高,但是他现在要的是名声,利润暂时少点就少点吧。
等名气打出来,一百文一斤的神仙醉同样会成为历史。
假如将来进了京师,少于一两银子一斤,都不好意思说给别人听。
马车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坛子,车上海放着一个小椅子,锦衣登上马车,端坐在椅子上,拿起自己的小笔记本,翻看昨天赵百汇教的东西。
孙王李三家的男人一人牵着马车,另外两人跟在车后,一路往镇上赶去。
来到镇上主街,马车在一个大大的写着酒字的旗子下停车。
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走出来,看到锦衣赶紧堆起笑容打招呼。
“锦衣姑娘,您来了。”
“张老板,您太客气了。”
酒馆里走出两个年轻伙计过来搬酒水,路过锦衣的时候低着头看都不敢看,走过来之后,才敢偷偷的看几眼。
孙王李三位注意到了两个年轻伙计的目光,纷纷对视着笑了起来。
锦衣姑娘再过两年,也就十五岁,到了可以许配的年纪。
但是凭她的能力和赵老爷对她的喜爱,哪是区区两个伙计能配得上的,恐怕只能在心里惦记惦记喽。
另一边,锦衣和张老板进入酒馆,来到雅间里坐下。
有伙计赶紧上了几盘下酒小菜。
然后方掌柜拿来账本交给锦衣。
锦衣翻看账本,同时拿出自己的小笔记本写写算算。
张老板和方掌柜都一脸艳羡的看着那本子和油笔。
那么小的笔,竟然可以写出那么清晰的小字,真是好宝贝啊。
张老板家的孩子都在读书,他曾经问过锦衣,这东西的价格。
锦衣只是说价格昂贵,数量稀少,她家老爷也是很辛苦才从很远的地方购置了一点,只够家用,概不外售。
要是卖本子和笔,利润肯定比大米高的多,但是风险太大,没必要,只要他苟住,未来什么都会有。
现在有了酒水生意,他连大米都不卖了,毕竟青牛镇的大米被他卖的都跌破二十文大关了。
大米这种精细粮食,就算整个镇子加起来的消费量都不太多。
“这里有点出入,方掌柜看一下。”
方掌柜赶紧拿过账本,用算盘噼里啪啦打了起来。
“锦衣姑娘真是慧眼如珠啊,确实是我算差了。”
方掌柜立马承认错误。
一开始锦衣来查账的时候,方掌柜还有些不屑一顾。
一个十三岁的小丫头来挑他这个干了半辈子的掌柜的错误?
他觉得就算他做假账,也能让这丫头看不出破绽来。
结果就被打脸了。
这丫头拿着纸笔写写算算,不大会儿,就挑出了好几处错误。
错误都很小,毕竟差错大了,反而容易发现。
自那以后,方掌柜对锦衣佩服得那是五体投地。
要不是锦衣只是个十三岁的女娃,估计他都要跪下来磕头拜师了。
“对了,方掌柜,还有一件事儿。”
“现在神仙酿供不应求,因为产量有限,迫不得已,我们只好涨价了。”
“涨到多少钱?”
锦衣露出两颗洁白的小虎牙,伸出两根葱白一样的手指,“对外售价两百文一斤,店里进货价一百文!”
张老板倒吸一口凉气,直接翻倍,这是在抢钱啊!
现在每天的产量大概是一百斤,一斤两百文,那就是二十两银子?
当然,这二十两跟他关系不大。
店里进货也是要花钱的,买进来就是十两银子,除了神仙醉之外普通酒水的利润完全可以抵扣掉各种开销,他分三成,也就是三两银子。
他有自己的酒庄,每天供给三百斤原酒,一斤八文钱,也是二两多银子。
但是这二两多是带着成本的,实际上赚的才半两左右。
如果按年算,供应原酒一年赚一百多两,酒馆分成一年上千两。
和之前一年百八十两的收益比,自然是暴涨了十倍。
但是人都是不知足的,张老板舔着脸道,“锦衣姑娘,既然神仙醉涨价了,您看这原酒的进货价…”
锦绣脸上职业化的笑容渐渐消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