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趣书网 > 现代都市 > 优秀文集大明锦绣

优秀文集大明锦绣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大明锦绣》是网络作者“岁月神偷”创作的军事历史,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朱允熥朱元璋,详情概述:被这些目光盯着,小伙计的脸上瞬间全是冷汗,两股战战。”小人.......小人..........“”你是人,他也是人!“朱允熥说出一句,可能不被这个时代人所接受的话。然后摆摆手,对小伙计说道,”善待别人,也是一种尊重!“这话,别人更听不懂了。小伙计不懂,锦衣卫侍卫们不懂,那些伸长脖子看热闹的人,也不懂。”......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4-14 18:4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优秀文集大明锦绣》,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锦绣》是网络作者“岁月神偷”创作的军事历史,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朱允熥朱元璋,详情概述:被这些目光盯着,小伙计的脸上瞬间全是冷汗,两股战战。”小人.......小人..........“”你是人,他也是人!“朱允熥说出一句,可能不被这个时代人所接受的话。然后摆摆手,对小伙计说道,”善待别人,也是一种尊重!“这话,别人更听不懂了。小伙计不懂,锦衣卫侍卫们不懂,那些伸长脖子看热闹的人,也不懂。”......

《优秀文集大明锦绣》精彩片段


隐蔽的街角,彩色斗拱的屋檐下。

两个人跪在那里,一老一少,一男一女。

老人的胡子头发打绺的纠缠在一起,脸上的皮肤如同枯树皮一般带着深刻,且神色的痕迹。

他伸出瘦弱无力的手臂,掌心向上。浑浊的双眼中似乎没有任何的神采,干瘪开裂的嘴唇在见到路人的时候,会快速的闭合,发出含糊的音色。

“大爷,行行好,赏口吃地.........大爷,大爷......你老积德行善!”

可是,没人回应他的话,那些祥和悠闲的百姓,厌恶的从他身边路过,看都没看他一眼。

他身边,跪着的女孩,身影是那么的小,那么的单薄。

就像一朵在秋风中,颤颤巍巍随时都会凋零的花朵。

她的脚上没有鞋,露出了黑漆漆的脚底板。

她身上的衣服,虽满是补丁也盖不住破烂的残缺。

她的头发盖住她的脸,只露出那双黑色的,明亮的,带着渴望的,带着幻想的眸子。

那眸子中的种种光,让朱允熥的心里咯噔一下。

顺着女孩的目光看过去,对面一个卖包子的摊子,正在冒着腾腾的热气。

那女孩就那样愣愣的望着,嘴角有些闪亮。

忽然,她的头歪了一下,因为她看到,那包子摊的老板,把几个白色的包子,笑着递给一个被老者牵着的胖小子。

随后,她的眼皮动动,眼神变得有些迷茫。

她似乎在想,那包子是什么味道呢?

短短的一瞥,片刻的场景,让朱允熥瞬间从盛世的美好中挣脱出来。

他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另一面,残忍的一面。

这里是大明的京城,全天下最繁华的地方,依然有吃不上饭的人。

在大明辽阔的疆域上,这样的人有很多。

一直以来,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他所做的,所为的都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位。

他想让这个大明富国强兵,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他想让这个大明爆发出更璀璨的光芒,留给后人歌颂。

甚至他想过,要让几百年后的羞辱,还有那些种种不平等的对待和条约,都去他妈的。

可是他忽略了,这个时代的本质。

如果真得到了那个位置,他要做的还有更多。

朱允熥站在那里静静的看着,身后的侍卫们也不敢出声,直到一个声音打破了这种沉默。

路边,华丽门面的绸缎庄子中,一个十几岁的小伙计恼怒的冲出来。

“嗨,老头,别地儿要去!”

“别在我们铺子门口要饭!”

“赶紧滚!”

说着,凶神恶煞的小伙计,一脚踢翻了老头身前那个残破的陶盆。

老头瞬间惊恐的抱紧了孙女,而那个女孩,却依然看着包子铺。

“你在这我们怎么做生意?赶紧走.....踢死你信不信?”

“你踢他盆干什么?”

突然,一个怒气的声音让小伙计愣住了。

他怯怯的回头,见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少爷,带着十几个长随,眼光不善的看着他。

小伙计马上换成了笑脸,大户人家的少爷他惹不起。

微微躬身,笑道,“这位少爷,这......这老头在我们门口,影响做生意。您看,这街上的人,都不往这儿来了!”

“我问你,你踢他盆干什么?”

朱允熥拎着两包糖,大步的走过来。

前世,朱允熥也是一个穷人,他是一个全年早出晚归没有节假日休息日,靠自己双手挣得一切的打工者。

他买不起房子,买不起好车,甚至连口好吃的,都有些舍不得。

可他虽然是个穷人,却是一个有尊严的穷人。

在人家门口乞讨被驱赶,他理解。

但是他不能理解,或者说有些恼怒,是小伙计那种居高临下的眼神,还有刻薄的脸孔。

”说呀,为什么踢他盆?“

朱允熥走过去,对着小伙计怒目而视。

廖镛等侍卫的手,摸到了腰间的短刀把子上。

被这些目光盯着,小伙计的脸上瞬间全是冷汗,两股战战。

”小人.......小人..........“

”你是人,他也是人!“朱允熥说出一句,可能不被这个时代人所接受的话。

然后摆摆手,对小伙计说道,”善待别人,也是一种尊重!“

这话,别人更听不懂了。小伙计不懂,锦衣卫侍卫们不懂,那些伸长脖子看热闹的人,也不懂。

”你走吧!“

朱允熥的无名火不想发在小伙计身上,后者笑笑,一溜烟的跑回铺子。

跑到铺子里,看着慢慢在女孩面前蹲下的朱允熥,皱眉骂道,”呸,装什么好人?有本事,你领你家养着去?“

~~~

”叫什么名字?“朱允熥在女孩面前蹲下,看着对方的明亮的眼睛。

”花儿!“女孩怯怯的开口,随即马上低下头,啃着自己满是污垢的手指。

”廖镛!“

”三爷!“

”去包子摊,买几斤包子!“

廖镛飞快的去了,朱允熥又转头看看廖铭。

”你身上的钱....给我点儿......"

朱允熥有些不好意思,他这个大明的吴王出门居然一个铜板都没有。刚才买糖,还是侍卫给钱。

廖铭伸手去解自己的荷包,他不知道朱允熥说的那些话什么意思,却知道吴王动了恻隐之心。

“少爷!”要饭的老头忽然开口,一个头重重的磕在了地上,然后哽咽着说道,“您好心,买了这个丫头吧!跟着我,早晚饿死!!”

饿死!

是的,这个时代有人饿死。

朱允熥的心,像是有刀子扎那么疼。

“你们为什么要饭?”心疼之余,朱允熥问出了一句,自己说完就觉得白痴的话。

要饭老头抬头,眼中都是迷茫,“儿子死了,家里地让东家收回去了,没地种没粮食。没粮食只能出来要饭!”

家里没有壮劳力,就没有资格种地。

“三爷,包子!”廖镛捧着一包热包子回来。

“吃吧!”朱允熥放在花儿的手里。

女孩先是不敢置信的看了朱允熥一眼,随后飞快的抓起包子塞进嘴里。

刚出锅的包子很烫,女孩呲牙咧嘴的嚼着,眼神中都是笑意。

忽然,因为太烫包子掉在了地上。

女孩又飞快的捡起来,完全不顾上面的泥土,继续塞进嘴里。

“爷,您买了我孙女吧!”要饭老头哭道。

一个老头带着一个女孩,就算给他们钱,他们能吃多久?

朱允熥对廖铭的荷包摆摆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廖镛!”

“三爷!”

“你们家.......能不能安置他们?”

廖家兄弟是楚国公的后人,国公家里应该不缺两个吃闲饭的。

这时代,对贫民来说,能进入公侯府邸当下人,其实也是一种高攀。

“能!”廖镛笑道,“多两张嘴的事儿!”

朱允熥点点头,“交给你了!”说完,转身就走。

走之前再回头,女孩依然大口的吃着包子,脸上洋溢着幸福。

“老头,你是遇上贵人了!”廖镛大笑道,“跟我走吧,给你们找个吃饭的地方!”

要饭老头有些不信,但最后脑中对生存的渴望,战胜了恐惧,抱着吃着包子的花儿跟在他后头。

过了一条街,走过一家卖桐油的铺子。

“廖五,滚出来!”廖镛在铺子门口喊。

里面穿着体面的掌柜的,真是近乎连滚带爬的出来,直接跪在地上,“大爷,您什么吩咐?”

这家铺子,是楚国公家的产业。

“这老头和小孩送府里去交给管家,安排他们干点什么。”说着,廖镛在掌柜的身上蹬了一脚,正色道,“告诉管家,好好安排,贵人托付的,敢耽误事儿,家法伺候!”

“好大爷,你放心,奴婢一定给您办妥当!”

见廖镛快步跑远,掌柜的站起来,看看要饭老头和吃着包子的女孩,愣了愣。

“贵人?哪个贵人?”

想着,掌柜的马上瞪大眼。

自家大爷在宫里当差,今儿一身便装,还说是贵人?

天!

“嗨,伙计,赶紧给这老头......老人家和小闺女,找点干净衣裳!”


大明以武立国,最重战功。


群臣目光之中,银盔上插着羽毛的羽林军士卒,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把军报,双手举过头顶。

朱元璋伸出手想去拿,半路却又把手收回来。

“大孙,念!”

“是!”朱允熥兴奋地说完,随后有些激动的拿起了边关的军报。

这是他第一次读大明的捷报,更是他第一次见证大明的胜利。往往后世都说大明如何孱弱不堪,可是这个时代的大明,不但兵强马壮名将如云,而且敢于出击,有着犯大明必诛的气魄。

“臣蓝玉启奏陛下,臣于本月三日抵达洮州.........”

“伪元贼子狡诈,见大明大军前来,则且战且退逃至大漠....”

“臣知伪元贼子欲引臣入大漠,围而歼之,故臣将计就计.....”

清晰嘹亮的声音从朱允熥的口中发出,群臣们静静的听着。

朱允熥一边念着,脑中一边浮现着关于边关战场的画面。

洮州,位于大明帝国的西北,是羌人的旧地。

隋唐以来一直为中原王朝的必争之地,因为此处有丰美的水草可以为中原提供优质的战马。

一直以来,这些胡汉杂居,但是这里的胡人并没有表达出对中原王朝那种侵略性。他们也一直仰仗中原王朝提供的茶叶,铁骑布匹等等。

洮州以外,是大漠,半草半沙的大漠。

不刮风时,黄沙青草并存,偶尔些许的湖泊涟漪荡漾,夕阳西下的时候,湖泊的水面上,反射着柔和的五彩之光。

但是刮风之时,漫天的黄沙狂舞,整个世界都是黄色。

又起风了,粗粝的沙子打在人的脸上,像是钝刀子在慢慢割着。

大漠之中,一支雄壮的军队艰难的在风沙中行军。

他们的脸上刻着风霜,眼神中带着疲惫,干瘪的嘴唇,裂开的皮肤,满是风尘的盔甲。

他们千里迢迢急行军而来,满腔的战意遇到了躲避的对手,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入大漠,开始追击。

他们大多是两条腿,但他们的敌人是四条腿。

漫天风沙无边下,壮士宝刀收在匣,只等贼人踪影现,碧血丹心染黄沙。

贼人,诱敌深入。

明军,将计就计。

军报上只有简简单单八个字,却是风沙之中艰难的跋涉,在大漠中的每一步,大明健儿们都走得十分艰辛。

~~~~~

“伪元贼三万五,臣兵分两路,一路龙骧骑兵从东侧深入大漠,敌后横行。”

“一路两万四千人,臣亲自率领,皆为步军.......”

念到这里,朱允熥不禁大惊失色。

蓝玉是疯子!

两万四千人孤军深入,他们面对的敌人不但人数上比他们多出一万,而且还都是骑兵,都是北元神出鬼没的铁骑。

步对骑,怎么打?

骑兵有着高速的机动性,而且北元的骑兵都是自小在马背上善于骑射的武士,他们一人双马,饿了吃奶酪,渴了喝马奶。步兵不但跑不过他们,还有着漫长的后勤补给线。

然而此刻,听到朱允熥的声音,龙椅上的朱元璋却朗声大笑。

“蓝玉这仗打得是越来越精了!”

朱允熥心中疑惑的继续往下念,“臣于大漠深处,月牙儿海(这地儿编的)水源补给点,遭遇伪元大军。贼酋为阿里不哥家族后裔哈咎,以及投降复叛的原大明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贼三万骑兵,遮天蔽日而来!”

~~~~

“报!”

黄沙之中,一骑背上插着小旗的骑兵,打马狂奔至蓝玉帅旗之下。

大明的日月星旗在左,蓝字大旗在右。

大旗之下,重甲精锐环伺着鬓角微微发白,满面风霜,但是眼神如电的蓝玉。

“吁!”骑士胯下的战马在喝令下停步,因为冲击力导致它前腿腾空,不住的踢腾,战马脖颈上密集的鬃毛在黄沙之中飞舞。

“报大帅,探马发现前边伪元骑兵主力,起码十万左右,三十里外还有近万骑兵悄悄绕到我军后方!”

“哈哈哈!”蓝玉和手下的将领瞬间大笑起来,“他娘地,龟儿子终于探头了。”

笑着,蓝玉忽然高举右臂。

接着数位骑兵从蓝玉身边纵马而出,“大帅有令,停止行军!”

“龟儿子上门了,抄家伙招呼着!”蓝玉嘶吼一声。

“喏!”众将用马鞭把敲打胸口的护心镜,随后纷纷走入部队,约束士卒。

塞外漫天黄沙之中,中原战鼓响起。

咚咚咚!

鼓若惊雷,如疾风骤雨般传遍四野,震撼着塞外的风沙。

漫天的黄沙似乎被战鼓震慑,竟然慢慢小了下来,让阳光在大地上重新出现。

大漠中的阳光明媚,士卒们兵器和盔甲的反射光茫,更加耀眼。

两万四千多大军,在战鼓和剌剌作响的战旗指引下,分成三个巨大的方阵,中军蓝玉大旗在一处沙丘之上,其余两个在其脚下前方。如果从天空俯瞰,正好是一个倒着的品字形。

蓝玉跳下战马,粗糙的大手抚摸两下战马的脸颊,随后在亲兵打开的小马扎上坐下,虎视前方。

前方,视线之中,鬼魅的一样的骑兵开在高岗上,在大漠中,在地平线上出现 。

“把咱大明的大旗升起来。”蓝玉马鞭遥指前方,大笑着说道,“告诉北元人,大明蓝玉在此,有种来战!”

呼,大旗高高的竖起。

迎着大漠中的风,哗啦作响。

方阵中的士兵们,回望沙丘上的迎风招展的大明战旗,眼神变得更加坚韧。

那是家乡的旗,那是大明的旗。

那旗帜在风中翩翩起舞,一如汉唐盛世之时,汉家男人出征之时的战舞。

“吼!”

两万多大明男儿敲打手里的兵器,从胸膛中发出野兽一样的嘶吼。

紧接着,响彻天地,让黄沙战栗,天空变色的呐喊声,骤然响起。

“大明男儿在此,有种来战!”

~~~~

轰隆!轰隆!轰隆!

胡人的回应来了,那是马蹄踩踏在大地上,如地震一般的颤动。

在这颤动中周围的沙丘上,黄沙纷纷落下。

当无数的骑兵冲锋起来的那一刻,他们的阴影遮盖住了大地,阻挡了阳光,甚至凝固的了空气。

铁蹄前进的途中,烟尘如同风暴。

汹涌的铁骑像是决堤的洪水,在大地上纵横肆虐。

他们来了。

蹂躏华夏大地数百年的铁蹄来了。

他们的弯刀在阳光下反射寒光,他们的嘴里发出咻咻的怪叫。

他们的战马奔腾的速度到达了极致,他们的脸色是那么的狰狞。

这里是大漠,这里是他们的故乡。

在这里,他们要把眼前这些明国人,用弯刀安葬。

轰隆,轰隆。

马蹄声,越发的响亮,震撼。

咚咚,咚咚!

大明的战鼓,开始在天地间回荡。



走着,朱允熥的脚步停了,脸上露出笑容。

他最大的优势,最大的长处和朱元璋一样。

他们都是百姓家的孩子,知道百姓生活的艰难,知道过日子的不容易!

这时,伺候朱允熥的贴身太监,王八耻从暗中过来。

“三爷,您用点什么?奴婢去给您准备!”

朱允熥揉揉肚子,“准备一碗热汤面吧!”

“是!”王八耻恭敬地说了一声,再次隐没在黑暗中。

站在后殿之中,朱允熥眺望大明宫城。

这座宫殿虽然辉煌但却不华丽,朱元璋和朱标都是简朴之人,不愿意浪费钱财和民力,把宫殿修得富丽堂皇。

殿中的楠木柱子上,很多红漆已经斑驳掉落,但却始终没有粉刷过。

朱元璋其实和老百姓一样,过日子的东西,能用就凑合用,没必要花钱弄新的。

边上,又传来脚步。

两个侍卫,按着腰刀在朱允熥面前跪下。

“臣等,见过三爷!”

这两个虎背熊腰的年轻人,面目相似一看就是兄弟。

朱允熥的记忆认得他们,廖镛、廖铭兄弟。大明已故楚国公廖永安的孙子。他们的亲祖父,是大明德庆侯,廖永忠。

提起廖永忠,虽然名声没有常遇春,徐达等人那么大。但是在史书上却大书特书,因为他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廖永忠亲手淹死了朱元璋名义上的上司,韩林儿和刘福通。从而为日后,朱元璋称帝,扫平了名义上的障碍。

(刘福通北方红巾军领袖,韩林儿为红巾军创立的宋国皇帝。)

而这哥俩在历史上,也是让人敬佩的忠臣孝子。

永乐皇帝靖难之后,在南京继位。方孝孺拒不投降,被朱棣腰斩于市,并且株连十族,不许任何人为方孝孺收尸。

这哥俩在朱棣进城时,力战,身负重伤。因为是功臣子弟,朱棣网开一面,贬职为民削除爵位。但是他俩为了心中大义,明知道是死,也依然用建文臣子的名义,为方孝孺收尸,安葬。

廖氏一族彻底惹怒了永乐,他俩慷慨赴死,留下千古美谈。

“是你们哥俩呀!快起来!”朱允熥虚扶一把,“你们当值吗?都这么晚了,也不找个地方歇息!”

哥俩对视一眼,廖镛看看左右,小声道,“三爷,皇上正往这边来呢!”

朱元璋又来了!

朱允熥豁然回头,看着殿中吕氏的方向,充满恨意。

“怪不得这个时候一定让我出来吃东西!原来是皇帝要来了!”

“是想把我打发走,不得靠近皇帝身边。还是要在皇帝面前给我递小话儿?”

“白天的孝顺都是装的,皇帝一走,自己连灵都不守!这简直是杀人不见血!”

朱允熥冷笑两声,再回头看看廖家哥俩,“你们有心了,这份情,我记在心里!”

“臣等不敢!”廖镛继续说道,“我廖家深受太子恩惠,三爷言重了!”

廖永忠是干脏活的,后来被朱元璋赐死。廖家衰落,还是朱标想起了这哥俩,亲手点为宫中侍卫,给了他们一分前途。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两人是宫中侍卫,又是父亲的旧人,倒是可以拉拢,朱允熥说道,“谁真心对我,我一清二楚!谢谢你们哥俩提点。”

前殿,忽然传来阵阵脚步,应该是朱元璋再次来到了灵前。

“万岁!”

“陛下!”

侍卫宫人行礼,朱元璋不耐烦地摆摆手,朝着棺椁走去。

身为皇帝,身不由己,就算是最爱的人走了,也不能时刻陪伴,因为有太多的政务。

北元蒙古人贼心不死,又想调集大军犯边。

今年南方雨水太大,定会影响春耕。

打仗了老百姓势必要拿出更多的钱粮给朝廷,可要是天公不作美,今年老百姓的日子,又要难熬。

家事国事压在朱元璋的头上。

百姓民生江山社稷,压在朱元璋的心里。

忍着悲痛处理完政事,夜深人静之时,想再来看看儿子一眼。

“皇上!”

“皇祖父!”

吕氏和朱允炆的叩拜声中,朱元璋走到灵前,看看左右。

“熥儿呢?”

“三弟........”

吕氏抢过话头,“回皇上,熥儿累了,说要下去歇息一会儿!”

这就是说坏话的最高境界,明明没有说朱允熥任何不好的地方,但是言外之意,朱允熥不顾大体,失礼。

说完,吕氏忐忑地看了朱元璋一眼。

但是朱元璋却没有任何反应,似乎没有听清楚吕氏说了什么,只是微微点头。

“皇上,臣妾.......”

“你们也下去吧,咱在这待会儿!”朱元璋淡淡地说道。

吕氏看了眼儿子,后者小心地说道,“皇祖父,孙儿陪着您?”

“咱说了,都下去!”朱元璋看看他,“你也累了许久,下去歇歇!”说完,坐在了棺椁的旁边。

皇帝说的话就是圣旨,吕氏就算心有不甘,也只能和朱允炆叩首,躬身退下。

大殿里瞬间一空,只有朱元璋和儿子的棺椁。

夜风微凉,吹动朱元璋的胡须,只有在没人的时候,他此刻才能表现得像个父亲。

棺椁中,是他珍爱了三十几年的儿子。看着那双目紧闭的脸,心中阵阵痛楚,仿若刀割。

苍老的手臂伸出来,触碰着儿子冰冷的身体,眼泪顿时无声落下。

“儿呀,你他娘的也真够可以。说走就走,一点念想都没给你老子留哇!”

朱元璋缩回手臂,悲伤的喃喃自语,“你怎么就走了呢?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呢?老子养了你快四十年,疼了你快四十年,培养了你快四十年,你说走就走了?”

说着,朱元璋擦下老泪,“你娘抛下咱先走了!现在你也走了!就把你老子一人孤零零的留在世上!”越说,眼泪越多,声音越大,“你个不孝子,你起来,你起来看看你老子!你看看这咱头发都白了,还要咱白发人送你这黑发人!”

“你走了一了百了,你让你老子怎么活?”

殿中,都是老人压抑着的,却痛彻心扉的哭声。

忽然,朱元璋擦拭眼泪的手臂停住了,他的身后有脚步声传来。

“咱不是说了吗,让你们都下去,是谁?”

朱元璋厉声喝问,回头却呆住了。

只见烛火之下,朱允熥小心的捧着一碗热汤面,满脸热泪,热泪不住的落在面汤中。

“皇爷爷,孙儿听说您今天还没进膳,特意给叫人给您煮了一碗面!”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