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趣书网 > 现代都市 > 完整作品大明之穿成秀才定江山

完整作品大明之穿成秀才定江山

天使之翼飞扬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之穿成秀才定江山》,由网络作家“天使之翼飞扬”近期更新完结,主角赵无忌赵宁,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买过来……两天后,紫禁城内,御书房中,批阅了一天奏章的崇祯皇帝,长长地伸了个懒腰,起身走了两步,揉了揉有点发胀的双眼,头也不回地说道:“王大伴,最近可有什么新闻吗?”自他执政以来,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他已经习惯了坏消息,对坏消息的反应,也麻木了。太监王承恩的声音响起:“启禀皇上,锦衣卫从从南京发来的八百里加急情报,倒是有个有趣的事情。”......

主角:赵无忌赵宁   更新:2024-02-20 19:1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无忌赵宁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作品大明之穿成秀才定江山》,由网络作家“天使之翼飞扬”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之穿成秀才定江山》,由网络作家“天使之翼飞扬”近期更新完结,主角赵无忌赵宁,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买过来……两天后,紫禁城内,御书房中,批阅了一天奏章的崇祯皇帝,长长地伸了个懒腰,起身走了两步,揉了揉有点发胀的双眼,头也不回地说道:“王大伴,最近可有什么新闻吗?”自他执政以来,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他已经习惯了坏消息,对坏消息的反应,也麻木了。太监王承恩的声音响起:“启禀皇上,锦衣卫从从南京发来的八百里加急情报,倒是有个有趣的事情。”......

《完整作品大明之穿成秀才定江山》精彩片段




赵无忌下笔如飞,片刻之后,诗作已经写完,他签下落款,吹了吹墨,这才转身,对着李府尹作了个揖:“诗作已成,学生尚有事情在身,暂且先告辞了。”说罢,又对众人团团作了个揖,便告辞下楼了。

钱谦益便说道:“宗子兄,你来读一下罢。”于是便有人取了赵无忌的诗作,送到张岱面前。

张岱拿起诗作,念了起来:“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两句一出,满座俱惊!

陈子龙推敲了许久,诗作终于定稿,于是伸出手去拿笔,准备把诗作写下来,手刚伸出去,便听到张岱念了两句诗,唰地就把手缩回来了,心里暗自庆幸自己刚才没有把诗先写出来,心里只是想:诗会有高人啊,刚才那两句诗太吓人了。

柳如是年龄最小,心里默念着这两句诗,眼前浮现出一幅春江向大海流去,海上升明月的美丽画面,一时间也痴了,嘴里不由得说道:“好诗啊好诗!”

钱谦益到底是文坛泰斗,气度宽宏,笑着说道:“如是姑娘说的对,确实是好诗,宗子,你继续念下去吧。”张岱点了点头,继续念了下去。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一首诗念罢,全场沉默,一时无人说话。

吴梅村首先发言:“果然好诗,此诗可做诗会第一。”

钱谦益也说道:“此诗意境优美深远,空灵迷茫,真乃神作也。”说罢站起身来,对着李府尹躬身施礼:“钱某说到做到,明日便使人前去收容难民四百名。”

钱谦益一表态,各位士绅也纷纷跟进,表示要履行承诺,收容难民。

张岱也说道:“此诗以月为主题,以江为场景,境界深沉寥廓,恐怕以后数百年间,也再难以出现如此神作了。”

冒辟疆坐在秦淮河上一艘巨大精美的画舫之中,欣赏着美丽歌姬的表演,偶尔看一眼不远处的美丽的董小宛,心里却挂念着东园诗会那边的消息。他对董小宛一见倾心,这次为了她,没有去参加东园诗会,而是来到了秦淮河上,就是为了给董小宛捧场。

冒辟疆出身于仕宦之家,容貌俊美,风流倜傥,年少气盛,顾盼自雄,文坛泰斗董其昌曾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说他才华横溢。

来之前,他花了几个月写了几首诗,带了过来,在他想来,方以智,吴梅村水平和他相差无几,但是应该没有他准备的充分,只有陈子龙被他看作劲敌。但是今天他带来的这几首诗,他有信心和陈子龙一较高低,讨得美人欢心。

忽然,他的好友陈贞慧匆匆而来,边走边喊道:“辟疆,东园出消息了。”

“哦?可是陈子龙有新作问世?”

“不是,东园那边诗会的第一已经定下来了。”

“啊?”冒辟疆惊讶异常,往年诗会都是到晚上才能确定第一归属的,难道今年陈子龙又出了什么佳作不成?不禁心中隐隐有种不妙的预感。“陈子龙又写了什么好诗?”

“不是和你说了,不是陈子龙。哦,那难道是吴梅村?也不是,诗在这里,你自己看吧。”

说着陈贞慧递过来一张纸,冒辟疆接过来,看了一眼,赵无忌?没听说过,又是何方神圣?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一首诗看罢,冒辟疆心中渐冷,今天的焦点,注定不会是他了,不知道这赵无忌又是何方神圣,这首诗,写得太好了。

陈圆圆美目流盼,心想,自己倒是看走眼了,这小秀才的才学实在惊人,三大才子在场,都压不住他,若是他尚未婚娶,倒是个可以托付的良偶呢。

徐怡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张元辰,又看了看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周钟。心里对赵无忌的兴趣越来越大了。。这还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呢。

她伸出手去,摸着那块赠品肥皂,手感柔软圆润,既然是他的作品,想必也不是凡品,等会回家,或许该和管家徐叔再商议一下了,这肥皂的制作方法,似乎也可以买过来……

两天后,紫禁城内,御书房中,批阅了一天奏章的崇祯皇帝,长长地伸了个懒腰,起身走了两步,揉了揉有点发胀的双眼,头也不回地说道:“王大伴,最近可有什么新闻吗?”

自他执政以来,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他已经习惯了坏消息,对坏消息的反应,也麻木了。

太监王承恩的声音响起:“启禀皇上,锦衣卫从从南京发来的八百里加急情报,倒是有个有趣的事情。”

“哦,有趣的事情?”崇祯来了兴趣,“且说来听听。”

“在魏国公的别业,东园诗会中,府尹李诚德成功地说服了众多士绅,让他们把城外的四千多名流民统统收容起来。。”

“哦,想不到李诚德倒是个干才。现在这样能替朕分忧的大臣不多了。”

“但是最大的功劳,应该归于在场的一位十七岁的秀才。”

“哦,何出此言?”

“这少年秀才,曾收容了四百多名难民,诗会当天,李府尹借夸赞这位秀才之机,希望南京士绅效仿,把城外的四千难民也给收容了。”

“各位士绅纷纷推脱,这时在场有一人邀这秀才写诗,秀才便与他们打个赌,若是能写出一首压制全场的诗,在场众人须得把城外四千难民收容了。”

“哦?难道这秀才居然压制全场了吗?莫非江南四大才子都不在场?”

“非也,据锦衣卫禀报,当时江南四大才子除了冒辟疆外,其余三人都在场。”

“啊?那岂不是他一人就力压三大才子?”

“这首诗非常厉害,四大才子的吴梅村自愧不如,陈子龙没有作诗,钱谦益称这首诗是神作,张岱说这首诗恐怕以后几百年都不会被超越。”

“哦?这秀才的才学如此惊人?大伴,你且把这首诗给朕读一下。”

王承恩将春江花月夜给崇祯读了一遍,崇祯听后,说道:“果然好诗,才气纵横,是个人才,他如今是个秀才么……明年乡试,他若能高中,朕必给他一个大好前程。”

“皇上圣明。”


樊尚燝身为河南巡抚,自然知道治理黄河乃是自己职责中的重中之重,这几日已经有手下禀报孟津一带水势渐涨,隐隐有要破堤而出的迹象,但是如今黄河多处存在水患隐忧,并非只有孟津一处。

他手下人力也是有限,处处提防,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可能的,是以他也存了侥幸心理,或许这次孟津的河水高度,会和以往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自行落下,化险为夷。

如今冷不丁的听到孙元化提及孟津,这才发现果然天道恢恢,自有鬼神存在,一语道破了目前黄河沿岸最危险的地方,也直面他内心最不愿意触碰的现实,看来孟津果然有危险了。

他当下也不敢怠慢,于是正色说道:“多谢初阳兄提醒,孟津一带,最近形势确实不甚乐观,既然已经有神仙示警,我一会便安排下去,使人重点巡查,务必严防死守,不使黄河决口,荼毒百姓。”

孙元化眼看目的已经达到,自己又心急上京请罪,于是也便起身告辞,樊尚燝一直将他送到门外,方才回来。

樊尚燝回到客厅时,王师爷已经自屏风后走出,见到他脸色凝重,便说道:“看来刚才孙巡抚所言之事果然不虚?”

樊尚燝点点头,说道:“这几日黄河多处告急,尤其以孟津为甚,本以为这回也会如同前次一般,有惊无险,洪水自行退下,今日既然有神人示警,佐以孟津如今的水情,看来决口之事,显然即将发生。”

王师爷也频频点头:“不论孙巡抚所言神人是真是假,所谓有备无患,大人多加小心,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樊尚燝低头思索了一阵,这才下定了决心:“来人!”于是便有下人上前,樊尚燝说道:“请王普参议,吴英泰都事前来见我。”

听闻巡抚相召,王普,吴英泰二人不敢怠慢,一个时辰之后,两人双双出现在樊尚燝府中,樊巡抚见到二人,便说道:“今日急召二位,实在是事情紧急,孟津最近水势危急,二位可知?”

吴英泰最近一直在巡查河道,孟津的水势浩大,他已经和巡抚大人禀告了好几次,但是似乎巡抚大人一直不甚在意,没想到今日却主动说起孟津水情。

吴英泰当即说道:“启禀大人,孟津如今水势浩大,下官昨日刚从那里回来,水势汹汹,岌岌可危啊。”

王普在一旁说道:“大人,黄河水患绝非孟津一处,在下官看来,曹县,鱼台,兰阳,原武,东明等地水势都是十分浩大,危机重重,大人不可只顾一点,不顾其他。”

樊巡抚默然半晌,方才说道:“我先前也有此种考虑,不过适才登莱巡抚孙元化,曾来本官这里示警,说道六月初六,黄河将会在孟津决口。”

王普说道:“孙大人虽然精明强干,但是治水一道,并未听闻孙大人有何建树,不知大人何以如此笃定,相信孟津将会决口?”

樊巡抚叹了一口气,说道:“仙人示警。”

吴英泰猛地一拍大腿:“看来孟津决口,确凿无疑了,这几天我在孟津越看越怕,总觉得有什么泼天大事即将发生,如今看来,下官的预感绝非空穴来风,今日已经五月三十了,距离孙巡抚所言的日子,还有六天。”

王普也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大人可有什么安排吩咐,属下定然加紧办理。”

樊巡抚思索了半晌,这才说道:“吴都事,你加紧募集人手,于孟津一带严防死守,发现一处隐患,就排除一处隐患,不要吝惜银钱,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我只要你确保黄河孟津段万无一失。”

吴英泰慨然说道:“下官遵令,下官这就回去,全力募集人手,日夜巡查堤岸,查缺补漏,万万不敢懈怠,下官打算这几日就吃住在堤岸之上,堤在人在,堤破人亡!”

他深知责任重大,一旦黄河决口,他这个主要负责的都事,必然会被追责,反正都是个死,宁可死在堤岸之上,也比决口之后,被朝廷逮捕,处分而死要强的多,最起码还能落个忠于职责的名声,此刻说话,却也显出了十分的悲壮。

樊巡抚又说道:“王参议,你负责在孟津协调后方,吴都事若有任何需要,你都要协调地方,一力满足,也要和孟津军民说清形势,一旦堤岸失守,则全县人口,甚至河南全境,都会变成一片汪洋,号召他们全力支持吴都事抗洪之举。”

王普也急忙领命,二人走后不久,王师爷想了半晌,上前说道:“孟津一旦决口,非同小可,那时恐怕朝廷也会追究大人的责任,事关重大,不若我替大人走这一遭,前往孟津,督促大小官员,全力支持王,吴两位大人抗洪救灾。”

樊巡抚点点头:“如此甚好,那就辛苦王师爷了,本官坐镇开封,做你们的最大后援,若有什么需求,只管尽快告知本官,本官会加急命人前往处理。”当下王师爷也领了命令,匆匆而去。

六月二十五日,京城,紫禁城内,建极殿上,官员们分成两派,正为孙元化该如何处理,而争的面红耳赤,崇祯皇帝高坐宝座,面无表情,让人分析不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六月八日,孙元化入京请罪,随即便被打入大牢,听候处理,这些日子以来,围绕着孙元化的问题,两派官员,争论不休。

一派以首辅周延儒为首,认为孙元化虽然登州兵败,但是人才难得,罪不至死,建议皇上让其戴罪立功,重新率军讨伐孔有德。

另一派以次辅温体仁为首,温体仁与孙元化倒是无甚仇怨,但是他与首辅周延儒不和,一向是周延儒赞同的,他就设法反对,周延儒反对的,他就赞同。

这次周延儒想要力保孙元化,他便唆使自己的人马,出面弹劾孙元化,只说孙元化居心叵测,暗中勾结孔有德,图谋造反。

小说《大明之穿成秀才定江山》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