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徐宁王璐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全集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平淡生活”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徐宁王璐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平淡生活”,喜欢穿越重生文的网友闭眼入:。她打算把猪头卤了,想着前几天洗的猪下水,从空间拿出来,全部放在锅里,放上各种香料,用小火慢慢煮着,又切了土豆片,泡了海带,木耳。卤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卤好,她把猪头肉从锅里捞出来,骨头剃下来炕上的那几个小子现在看书都心不在焉的了。她想了想,拿了五个碗出来,碗里装了点猪头肉和蔬菜,最后又加了点汤。徐宁把几碗放在桌上,小碗的给徐莫,去屋里......
《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全集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擦了擦泪,把信藏好,打开包裹,看到里面的东西,一大包松子,一大包榛子,猪肉干,棉衣,棉袜,棉鞋,棉帽,
徐洋这下相信了妹妹说的,哪里山货多,她在供销社里有认识的人,如果不认识供销社的人,这些东西哪里那么好弄?
看到这些东西,徐洋更放心了点,想着有探亲假了就过去看看。
徐宁在炕上坐了一会儿,被几个小子吵得脑袋嗡嗡响。
去厨房灌了一水壶热水,给他们放在炕上,让他们口干了喝。
她打算把猪头卤了,想着前几天洗的猪下水,从空间拿出来,全部放在锅里,放上各种香料,用小火慢慢煮着,又切了土豆片,泡了海带,木耳。
卤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卤好,她把猪头肉从锅里捞出来,骨头剃下来炕上的那几个小子现在看书都心不在焉的了。
她想了想,拿了五个碗出来,碗里装了点猪头肉和蔬菜,最后又加了点汤。
徐宁把几碗放在桌上,小碗的给徐莫,去屋里喊他几个过来吃。
徐安先下来穿鞋,建民二蛋大林三个扭扭捏捏的,有点不好意思。
徐宁就对几人说道,“快去吃吧,等一下凉了,不是什么好肉,就是点猪下水,是我嫂子给的。”
三人下来穿鞋子,说道,“谢谢徐知青。”
徐宁笑着摸摸三个人的头,让他们赶快去吃,给小莫也穿上鞋。
几人坐在饭桌前,吃的头都不抬,几个小家伙把里面的汤都喝了,碗也舔的干干净净。
徐宁看到这里,说不出来的心酸。后世的小孩,恨不得吃一半丢一半,还要大人哄着吃。
二蛋说道,“徐知青,你做的真好吃,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建民和大林也点头,说好吃。
徐宁看雪还在下,已经下午四点多了,天也快黑了,怕天黑了路上危险,就让几个先回去,明天再来玩。
她把几人送到大路上,看着他们三个进了村,抬头看了看天,雪越来越大了,也赶紧往家走去。
又找了一个盆子出来,把猪头肉,下水切了一盆,又拿一个盆子装土豆片,海带,木耳。
在架子上找了一个小点的罐子,从空间里装了点酒,把徐安的小背篓拿过来,把装酒的坛子放在背篓里。
让徐莫在家里等着,她和徐安一人端一盆往七爷爷那边走去。
徐安走在前面,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就从里面打开了,是徐爸开的门,姐弟俩就跟着进去了。
厨房里,徐妈和陆妈刚准备做饭,徐宁就说到,“妈,陆伯母,你们就贴点饼子就行了。
我昨天进城看到卖猪肉那里猪下水没人要,还有一个猪头,我就给买回来了。
这不今天下午就给卤了,我又加了点土豆海带,你们快趁热吃,这里还有些酒。
今天天气冷,没人往外出,让我爸和陆伯伯陪七爷爷喝点,”
说完就把菜放在桌子上,把背篓里的酒也拿出来。
徐妈和陆妈看到桌上的两大盆冒尖的菜,一盆满满的都是肉,说道,“这咋那么多肉?”
徐宁说道,“这都不是啥好肉,是猪头和猪下水,你们快喊七爷爷过来吃吧,等下都凉了。
你们明天晚上也不要做菜了,我今天卤的还有大半锅呢,明天晚上我再给你们端过来,我们先回去了,小莫一人在家呢,”
说完,和徐安两人就回去了。
几人相互看了眼,还是徐妈说道,“快去把七叔喊出来吃吧,今天下雪,应该没啥人到这边来,你们就陪七叔喝点。”
第二天,徐宁醒来时旁边已经没人了,拿出手表看一下时间,早晨六点半,手表是下乡时她妈的手表给了她。
今天还是李凤娇和林秋华两个人煮饭,他们七个知青,煮饭是每个人一天轮着来的,不过都是找自己关系好的人搭伙做饭,
李凤娇和林秋华搭伙,徐宁和弟弟一起做,三个男知青一起。
每个人的粮食都是定量的,虽说经过昨天的事情,应该没人敢再克扣他们姐弟的口粮了。
但徐宁还是不打算和他们在一起吃了,还有一个月要秋收了。
知青点的粮食也没剩多少了,今天就把姐弟俩的粮食分出来自己做饭。
想到这里,徐宁马上起来穿衣服, 走去厨房打水洗漱。
李凤娇和林秋华在蒸窝头,看到进来的是徐宁,两人立刻把头扭过去。
徐宁才不在意她们什么态度,打了水就出去漱口洗脸去了,没一会儿男知青也都起来了。
吃饭时,她就说,想和徐安把粮食分出来自己单独做饭。
几个男知青都没意见,经过昨天的事情,李凤娇和林秋华也知道以后占不到便宜了,巴不得她们两个分出去。
徐宁说趁大家都在要不饭后就把他们姐弟的粮食分了,几人都同意。
因为马上要到秋收分粮食的时间了,所以剩的粮食不多。
高粱面有七八斤,玉米面也就两斤多,粮食是孙浩和陈向东分的,分的很公平。
关于自留地的,都已经种上菜了,暂时不分,现在还是在一起吃,等过了这一季,把靠近大青山那边的分一块给他们姐弟。
三个男知青的意思是,在靠近知青院这边划一块自留地给姐弟两,但李凤娇和林秋华两个不同意。
徐宁给三个男知青说道,“没事,就靠近大青山那块给我们就行。”
徐宁又提议,先把她俩的自留地分出来,等这一茬菜吃完了,她就自己种了。
等商量好了大家都没意见,她就说等晚上下工了,她去找村长过来帮忙分自留地。
她空间里面没什么青菜的,这里的冬天又长,等大雪封山了,想出都出不去。
就算能出去也买不到青菜,趁现在她要储存够姐俩冬天吃的。
她昨天看了看靠近大青山的那片地,种的豆角,觉得稀稀拉拉没有几根。
可能离得远点,没靠近知青院这边方便,种上就没怎么管了。
徐安背着背篓打算去割猪草,等他们走了,徐安就走到徐宁旁边高兴的问道,“姐,我们要给他们分开吃饭了,”
徐宁笑眯眯的摸摸他的小脑袋,问他,“是啊,小安这么高兴?”
徐安点头,“高兴,姐,我们和他们分开吃,以后你就能吃饱了,到时候你多吃点,”
徐宁笑道,“好,到时候姐和小安每天都吃的饱饱的。”
他高兴的背着背篓就去割猪草去了,徐宁准备去县里看一看,从这里到城南县,走路差不多要两个小时。
不过现在还没到农忙,每天都有牛车去县城,坐牛车也要一个多小时,比走路快不了多少,只是人没那么累。
徐宁叹气,这悲催的交通啊!
等她走到村口时,牛车上已经快坐满了人,村长媳妇也在牛车上,看到徐宁就和她招手,“徐知青,坐这里来,”
徐宁忙跑过去坐在村长媳妇旁边,笑着问道,“婶子,你也去城里?”
村长媳妇拉拉旁边的背篓给徐宁看,背篓里装了辣椒,豆角,各种蔬菜。
她笑呵呵的说道,“给我闺女送点菜去,徐知青你的头好点了吗?”
村长的大闺女是嫁到城里的,女婿在机械厂做工人,现在的工人可是一个很体面的工作,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公务员了。
徐宁回道,“好多了婶子,这不是村长叔让我在家休息两天,我去城里寄封信。”
徐宁和村长媳妇寒暄了几句,就不怎么开口了。
原主本就是一个不怎么说话的小姑娘,在外面她不打算改变太多,低调做人,平安的度过这几年。
牛车晃晃悠悠到了县城,高高的牌坊上,大气磅礴的写着城南县三个字,两边各摆放一个坐卧的石狮子,石狮子的嘴巴上一圈链子。
链子中间有一个狮子头,旁边刻着许多波浪线条,链子底下有两只巨大的前脚。
徐宁看着这个石狮子,陷入了沉思。
怎么这个石狮子和她穿越前看到的那本《穿越七零小娇妻》县城门口的石狮子描写那么像呢。
她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时,还是几个月前,当时和办公室的同事一起在杭市出差,同事推荐给她看的。
女主叫林妙,来自2021年的网红,穿越到苏省一个工人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
家里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哥哥姐姐都已经成家了。
下面两个弟弟还小,只有女主适合下乡,但女主不这么想。
说父母偏心,寻死觅活的,一直到下乡前一天还在闹绝食。
谁知道真的把自己饿死了,2021年的网红林妙就穿越过来了。
2021年的林妙来了以后,收拾东西就下乡了,林父林母都觉得愧对这个女儿,每月都寄钱寄票。
况且她的直播间也跟着过来了,虽说直播间没有别的功能,只能放东西。
但直播间里有不少品牌方送的样品,化妆品,零食,床上用品,还有衣服……等等……虽说都不多。
但加上林父林母每个月的贴补,也够她下乡期间过的很滋润了。
男主顾文平是比女主晚一个多月下乡的,男主是京市人,家庭条件也不错。
是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的,男主第一次见女主时就心动了,
女主长的小巧玲珑,一张瓜子脸肤如凝脂,明目皓齿………(此处省略3000字)……当时对女主的形容,作者写了一大篇赞美之词,总之很美就是了。
后面就是写两人缠缠绵绵的爱情故事,还有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男配。
女主痛苦的在两人之间徘徊,和男主分分合合纠缠了几年之久。
在一次上山挖野菜时遇到野猪,男主对她舍命相救,最终修得正果,后面就是恢复高考,男女主双双考上大学。
徐宁穿越前就看到这里,后面还有1/3没看,现在想来,女主下乡的地方好像就是黑省城南县,好像书里也有一个大青山。
难道男女主下乡的地方也是榆树村?如果真是下乡到榆树村,那知青的名字也对不上啊!
穿越前那晚看了小说以后把平板放空间就好了,现在也不用想的脑袋疼。
拿手摸了摸脑袋上的纱布,想着下午回去要去韩大夫那里换一下药。
摸头的手突然顿住了,如果昨天她没有穿过来呢?是不是原主就这样没啦?
那村长肯定会把两个罪魁祸首送到知青办,这样榆树村就没有李凤娇和林秋华两个知青了,也没有徐宁了。
陈向东,孙浩,葛洪斌,三个人本来就很低调,如果再发生一人死亡,两人被送到知青办。
那他们三个只会什么事都躲得远远的,这就能说明他们三个在书里为什么没怎么被提起了。
女主林妙好像就是69年下乡的,书里面曾经描写过女主下乡正好赶上秋收。
两个芊芊玉手磨的到处都是水泡,还庆幸直播间有防晒霜,要不然的话脸都要脱层皮。
现在离秋收还有不到一个月了,如果真是穿书了,那要想办法在女主来到榆树村之前搬出知青点。
徐宁想的正出神,听村长媳妇在喊,“徐知青,徐知青,到了,你不是要去寄信吗?快去吧,天不早了,晚了赶不上回去的牛车。”
徐宁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应道,“好的,婶子,我这就去,”
徐宁没去寄信,原主的笔迹,她还不怎么熟悉,打算先练练再写。
先去供销社,里面人不少,原主下乡时带来的票有几张快到期了,徐宁打算用了,买了两斤红糖,一斤鸡蛋糕,一斤盐,把两斤糖票,一斤鸡蛋糕票拿给售货员,
“红糖四毛八一斤,两斤九毛六,鸡蛋糕七毛五一斤,盐一毛五一斤,一共一块八毛六”
徐宁把钱拿给售货员,把东西放进背篓,又到处看了一下,走到卖肉的地方,肉摊边上挤满了人,徐宁转身就出去了。
空间里面的东西她不打算卖,这几年也不想和女主一样去黑市做生意。
她没有女主光环,也不想去冒这个险,到粮食自由至少还有十年。
她空间里的粮食也不多,既然占了原主的身体,那原主的亲人她也会管的。
想到原主的父母,她忽然想起书里几笔带过的一个情节。
村长去接男主那一批下乡知青的时候,跟着来的还有一男一女,和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那三人下乡来学习的,和知青不同的是,知青是坐牛车来的。
那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是跟着牛车走到榆树村的。
三个人是要住在牛棚的,那边离知青点距离不远。
牛车把知青送到知青点,带那三人过去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冲过来喊道,“爸,妈,小莫,”
三个人中间三四岁的那个小男孩就喊,“二哥,”
这下再怎么说断绝关系了,也没人信!喊爸妈的小男孩也跟着一起住牛棚了。
后面书里就没怎么说过这一家了,再就是几年后男女主结婚后的某一天。
吃过晚饭出去散步时,经过那边,看到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穿的破破烂烂挑着水往牛棚走。
在心里感叹了一句,真是可怜啊!
男主和女主是在徐宁做中午饭的时候过来的,女主手上提了一包大白兔奶糖,还有一个盒子,里面不知道装的什么。
男主站在她旁边,把女主衬得娇小可人,惹人怜爱。
徐宁觉得,原书作者真的没有夸大女主的容貌,如果她是个男人,看到这么楚楚动人的美人,也会想拥入怀中的。
咳咳,想多了,不过怎么觉得女主的脸有一边那么红呢。
还没等她细看,女主林妙就说话了。
“徐知青,我是来跟你道歉的,那天我真的不是看不起你们年纪小,只是觉得你们小小年纪就来下乡,真的很伟大。
我当时真是太吃惊了,还请你不要生我的气,这包糖是给你弟弟的,这个丝巾是送给你的。”
呵呵,当时都没听你道歉,过了那么久了你说你来给我道歉,我信你个鬼哟。
徐宁木着脸说道,“林知青,这次我就接受你的道歉了,下次请你注意一点。
你要记住,我们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我们是发展一枝花,哪里能开往哪插。
林知青,你的思想觉悟不行啊!以后说话时多想想吧!东西你拿回去!我就不送你们了,再见,”
活脱脱一个老古板,一根筋。
林妙………
她准备直接说来意,给这么个一根筋说话,最后话题不知道要被她带偏到哪里去,看她要走进屋里了。
忙道,“徐知青,其实我今天来找你,还有一件事,我想在你这里借住几个月。
你放心,我也不在你这里白吃白住,我把我的粮食放到你这里,每个月再给你十块钱,你看怎么样?”
徐宁心想,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还借住,我是脑袋进水了才让你在这里借住。
“徐宁斜着眼看着她,说道,“林知青,我虽说原谅你了,但是我并不认同你的觉悟。
我不会和觉悟不高的人同住的,你回去吧,我还要做饭呢,”
说完,就进屋了,她刚才看清楚了,林妙脸上是巴掌印,看来战况有点激烈啊!
不知道是谁敢打女主,不过,不管是谁?徐宁都不打算掺和,她可不想当炮灰。
屋外,顾文平看着关上的门,气愤道,“我们去村里问,谁稀罕住她这里,十块钱一个月,村里什么样的人家找不到,”
说着拉着林妙就走。
“文平你回去吧,我自己去村里找村长,以后你不要找我了!”
说完,捂着脸痛苦的跑了。
留下男主顾文平,在那里深情的伸着手。
徐宁抖抖身上的鸡皮疙瘩,打算以后有多远离多远,看这两人,就像看偶像剧,还是那种加了各种调料的偶像剧。
她走到厨房的时候,徐安已经开始烧火了。
她打开锅盖看了一下,大米粥,早晨小米粥,中午大米粥,晚上再让他煮,那不是玉米糊糊就是疙瘩汤了。
她把昨天剩的卤菜切了一碗,卤的肉还有半锅,素菜已经吃完了。
又拌了一个萝卜丝,三人吃完饭在门口溜达了一会儿。
就看到建民三人从村里跑过来。
等三人走到跟前,徐宁才看到每人手里都还拿着东西。
建民把手里的罐子拿给徐宁,说道,“徐知青,这是我娘让我给你拿的大酱,她说你肯定没做,让你蒸鸡蛋的时候放一点,我娘做的大酱可好吃了,”
二蛋也说道,“徐知青,徐安说你们今年没种茄子,这是我娘让我拿过来的,让你们冬天加个菜。”
徐宁边走边回想书里的情节,大部分都是围绕着男女主写的,除了知青点的几个知青和村里的少部分人,其余都是一笔带过,
说的最多的就是女主在黑市做生意的事,既然想不起有什么有用的情节,就先不想了。
已经到县城来了,就去原主爸爸说的学生哥哥家里去拜访一下,看一下人怎么样,有没有交往的必要。
徐宁出门时把写着地址的纸条带了出来,在街上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地方,很普通的一座小院子,和周围的房子户型都差不多。
徐宁走到门口,轻轻敲了两下,在外面喊,“有人在家吗?”
过了一会儿,有一个20多岁的女人抱着孩子出来了,问徐宁,“小姑娘,你找谁?”
徐宁道,“请问这是赵建设家吗?”
“是赵建设家,你是谁?找他有什么事?”
徐宁笑道,“我是京市来榆树村下乡的知青,赵建国是我爸爸的学生,既然来到师兄的家乡了,就过来拜访一下师兄的长辈,”
女人听了马上开门让徐宁进去,热情的拉着她的手说道,“妹子,我是赵建国的嫂子苏红梅,你如果不嫌弃,就跟着他一起叫我嫂子,”
徐宁忙开口唤了声嫂子,又看向她抱着的小男孩说道,“这是小侄子吧?长的可真好,”
苏红梅笑呵呵的说道,“是啊,快八个月了,”
两人边说边进了堂屋,徐宁进门后打量了一下这个院子,三间堂屋,
旁边有一间耳房,看样子应该是厨房,靠近大门南边角落是一个厕所,院子打扫的很干净。
原主下乡时,原主爸爸给她和弟弟说过他这个学生赵建国的事情,他和他哥哥赵建设是双胞胎,母亲以前是大户人家少爷的奶妈。
他们两兄弟就跟着大户人家的少爷读书,五几年的时候那家人跑到香港去了,走之前那家的少爷给他们留了些钱。
他们的父母就带着两兄弟回了老家,就是现在的城南县,前几年父母没了,就剩这两兄弟了。
哥哥赵建设高中毕业后就在城南县公安局当公安,弟弟赵建国上了大学后就留在京市。
原主的爸爸说他这个学生可信,但是赵建设他不了解,所以让他姐弟俩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求上门。
走到堂屋,苏红梅热情的招呼徐宁坐下,又是倒水,又是拿点心。
徐宁忙道,“嫂子,不要忙了,我今天就是来认认门,来到这里半年了,一直没有来拜访,今天刚好村里有牛车到县城我就跟着来了,”
说完就从背篼里拿出来一斤肉,十个鸡蛋,和供销社买的一斤红糖和一斤鸡蛋糕放到桌上。
苏红梅连忙推辞道,“妹子人来就是,干嘛破费买这么多东西,”
又问她头是咋回事?徐宁就说打水时不小心磕了一下。
两人你来我往的说了会话,徐宁就说要回去了。
苏红梅拉着让她吃了饭再走。
还是她说等下回村的牛车赶不上趟,下次进城时再来玩。
她出来后就快步朝说好的约定地点走去,快到地方时,又从空间里拿出两斤大米。
两斤面粉,十个肉包子,两斤肉。一斤红糖,一斤鸡蛋糕,一斤大白兔奶糖,用来时拿的一件旧衣裳盖上。
走到牛车旁就看到赶牛车的老陈头和村长媳妇在说话,另外几个还没回来。
徐宁就拿了三个包子出来,给村长媳妇一个,老陈头一个,两人连连摆手,说不要不要。
村长媳妇说道,“徐知青,你带回去给你弟弟吃,马上秋收了,你们姐弟两个好好补补身体,要不然秋收时身体吃不消。”
徐宁硬塞给他们两人一人一个,和村长媳妇说道,“婶子,我背篓里还有呢。
这个是我嫂子包的,给我装了十个呢,天气热,我弟弟我俩也吃不完,放到明天要坏了,”
村长媳妇问道,“你嫂子?徐知青,你在这边有亲戚啊?”
徐宁随意的答道,“是啊,婶子,我建设哥是公安局的公安,”
“哎呦,我就说你两个那么小,怎么来这里来下乡,原来是这里有亲戚啊,”
徐宁腼腆的笑了笑,就拿着包子啃起来了,还不忘招呼老陈头和村长媳妇吃。
两人不好意思的拿着包子,不过都没舍得吃。
村长媳妇放到背篓里了,老陈头放到他的布袋子里了,应该是带回去给家里的孩子吃。
徐宁刚刚把一个包子吃完,另外几人也回来了,老陈头就驾着牛车,慢慢悠悠的往回赶。
她回到知青点,村里刚刚下工没多久,徐安和三个男知青在屋里乘凉,两个女知青在厨房里做饭。
徐安看到她满头大汗的回来,马上就去给她打水洗脸。
徐宁把背篓放在屋里,洗好脸,刚刚回屋里坐下,就看到徐安拿个草扇来给她打扇子。
她真觉得这个弟弟又乖又暖,拉着他在旁边坐下,把背篓打开,拿出里面的包子给他吃。
徐安看到背篓里面的东西,瞪着眼睛小声问徐宁,“姐,买这么多,我们吃的完吗?”
徐宁也小声的回道,“不是我们自己吃,要拿一部分送礼的,”
然后就把她的计划给徐安说了一下,想在自留地后面靠近大青山那里的空地上修两间房子,姐弟两个单独出去住。
徐安听了眼睛都亮了,说道,“村长叔能同意吗?”
她笑眯眯的拍拍背篓,“晚上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徐宁让他赶快吃包子,她从空间里拿出来时是热的,现在是七月初,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在外面放两个小时,包子还是是温热的,现在吃刚刚好。
徐安去把烧的开水端过来,姐弟俩就着开水吃包子,中午也不用煮饭了。
包子有成人的拳头那么大,徐安吃了一个就不吃了,说吃饱了。
徐宁知道他是不舍得吃,这么大的包子,没穿越前她都能吃两三个,更不用说这个年代,人的饭量都很大,徐安又是长身体的时候。
她说道,“这是肉包子,不能放,到明天就坏了,”
徐安摇头道,“我吃饱了,姐吃,韩大夫说多吃点有营养的伤好的快,”
徐宁怎么劝他都不吃,就趁他张嘴说话的时候,拿个包子就塞到他嘴里。
又故意凶巴巴的说,“吃了,你不吃我也不吃,”
徐安这才吃了,徐宁看着他吃了三个包子才让他回屋休息。
她躺在炕上,在想刚刚和徐安说盖房子的事,虽然说是过去问问,但她觉得应该是能成。
她今天在县城给村长媳妇包子的时候,就无意透露说她们姐弟在县城公安局有亲戚。
还是那种一次能给十个肉包子的亲戚,现在的十个纯白面肉包子,不是亲近的人,谁舍得给哟。
现在的公安权力还是很大的,一般的人不说去主动交好,但是也没人会特意去得罪他们。
她求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想自己花钱在一块没有什么价值的土地上盖两间小房子,也不会损害谁的利益。
徐宁其实今天没打算去赵建设家的,她先前的打算,是先在知青点住着,在村里探探口风,慢慢的再说修房子的事情,
今天却发现她是穿到书里的世界,原书的女主最多还有一个月就会到榆树村来下乡,这具身体的爸妈和小弟也快下放到这里来了,她必须要在女主来之前搬出去。
一是躲避女主的光环。
二是只有搬出去才能照顾父母。
徐宁总感觉女主和男主来了以后,知青点会很热闹,她不想掺和到里面去。
在徐宁回忆书里剧情的时候,李凤娇和林秋华吃完饭进来了,两人都没说话,进来就躺到炕上睡了,听着两人的鼾声,徐宁也迷迷糊糊睡着了。
再醒来时已经下午四点多了,五点多就下工了。
徐宁立刻起来了,想着在知青下工回来前先把姐弟俩的晚饭做好。
徐宁先把大米淘好放在锅里打算熬点粥,姐弟俩的身体都要慢慢的养,一下吃太油腻肠胃受不了。
锅里的粥小火慢慢熬着,徐宁把背篓里的两斤五花肉切了一点下来,打算炒豆角。
把猪肉切好,又去自留地摘了一把豆角,一个茄子,一起炖到锅里。
徐安割了猪草回来的时候,徐宁已经把饭摆在桌子上了,两大碗熬的浓浓的大米粥,一大碗五花肉炖豆角茄子,上面放了两个中午吃剩的肉包子。
徐宁看他回来了,让他先洗脸洗手。
等他洗过脸走到厨房,忙端了一碗凉白开,让他慢慢喝,等把水喝完,两人才开始吃饭,
一人一碗大米粥,一人一个包子,中间还满满一大盘菜,两人都吃撑了。
徐安让她坐着休息,他来洗碗,说着抱着碗就去水缸旁洗了。
徐宁随他去了,反正也只有两三个碗,煮完饭她就把锅洗了。
看他在洗碗,徐宁就回屋把背篓里面的东西整理出来。
先把去村长家里要拿的东西收拾出来,一斤猪肉,一斤红糖,一斤鸡蛋糕,把剩下的东西都放在柜子里,锁好。
徐宁想了想,又从空间里拿了两个军用水壶出来,一个给村长,一个留在外面用。
刚把东西收拾好,徐安就进来了,看到炕上放的两个新水壶,问道,“姐,你又买水壶了,咱不是有一个吗?”
“今天去县城买的,一个是送给村长的,另外一个给你用,我用那个旧的,咱俩有时候不在一起干活,一个水壶不方便,”
徐安说道,“你用新的,我用这个旧的,”
说完又压低声音问道,“姐,那我们什么时候去村长家?”
“等天黑了再去,”
送礼嘛,肯定是夜深人静才方便啊!
把东西整理好,姐弟俩就拿着桶去挑水了,今天轮到三个男知青挑水,但她们已经和别人分锅吃饭了,所以也不能在这方面占人便宜。
水井是在牛棚过去不远,知青点和牛棚中间还隔了很大一块空地,那块地上很多石子,所以没种什么庄稼,一直空在那里。
这个牛棚有两个知青点那么大,占地应该有三亩多,牛棚里面有六头牛。
以前是村里一个瘸腿的孤寡老人在里面守着,67年里面又住进去两个下放的夫妻,两口子看起来40多岁,从来没见他们说过话。
不过村里也没人搭理他们,农忙的时候就去地里劳动,其余的时候就在牛棚照顾牲口,偶尔看两人到上山打柴摘野菜。
徐宁也在想,原主的爸妈到这里下放,和别的地方比算是很好了。
这里的民风还算淳朴,村长也比较正直,不搞城里那一套,就是劳动量大点。
工分算的少点,精神上不被折磨,日子就能慢慢熬过去。
如果她和徐安能顺利盖了房子搬出来,在后面再开一个门,那样和牛棚走动起来就更方便了。
知青点和牛棚靠近大青山,离村里还有一段距离,听大栓婶子说,以前修牛棚的时候村里的老人说这里的地不肥。
种的庄稼产量低,就把牛棚修在这里了,前几年第一批知青下乡时,借住在村民家里。
时间久了矛盾就出来了,几个知青还闹到乡里去了。
乡里的领导把村长叫过去批评了一顿,让他回去给知青盖房子。
村长回来气的不行,嫌知青事多,就在离村里比较远的牛棚这里划了一块地盖知青院。
两姐弟走到水井旁,看到牛棚的瘸腿老人正往上打水,徐宁忙放下水桶上前去帮忙。
徐安喊了一声,“七爷爷,”
“老人摸了摸徐安的头,夸道,“好,好,乖孩子,”说完就挑着水回牛棚了。
徐宁把绳子系在桶上,桶丢到井里打水,两个桶都打了八分满,就挑着回知青点了。
几个知青都已经回来了,孙浩看到徐宁挑水去了,忙接过来道,“这几天我们几个挑水就好,等你的伤好了再干,”
徐宁忙说,“谢谢,已经好多了,”
旁边的陈向东也说,这几天他们帮忙挑。
徐宁接受了他们的好意,想着头上那么大一个口子,还是不要逞强了。
孙浩又问,要不要和她一起去村长家,说分自留地的事。
徐宁说不用,几句话的事,她和徐安给村长说下就好,孙浩点点头就拿着桶和扁担去挑水了。
徐宁看天也差不多黑了,就去屋里把背篓背上,和徐安一起去村里了。
两人慢悠悠的在路上走着,现在正是吃晚饭的时候,外面基本上没啥人。
到村长家的时候,他们家刚刚吃过饭,村长媳妇热情的招呼着让他们坐,又去倒水。
村长问徐宁,“徐知青,你的头好点没,别急着上工,多歇两天,这几天地里也没啥忙的。”
“谢谢村长叔,那我就再歇两天,这几天麻烦村长叔了,”
说着就把背篓里的东西往外拿,“这个水壶是我哥哥从部队上寄来的,寄了两个,我小弟有一个,我用一个,还有一个给村长叔用,”
说着又把肉拿出来,说道,“这块肉是今天我嫂子给的,我留了一块,给叔和婶子拿了一块,天热,肉放不住,婶子早点煮来吃了,”
把红糖和鸡蛋糕也拿了出来。
村长和村长媳妇被他的操作惊住了,还是村长先反应过来。
说道,“徐知青,你这是干啥?快把东西收回去,”
“村长叔,我和我弟弟来到榆树村,你和婶子没少照应我们姐弟俩,要不是婶子,割猪草的活哪里能轮到我弟弟头上?叔和婶子的情我和弟弟都记着呢,”
“村长叔,婶子,这也不是啥贵重的东西,水壶是我哥在部队发的,我和我弟都有一个,这不是多出来一个吗。
我就拿来给村长叔了,再说了,我还有事麻烦村长叔跟我走一趟知青点呢,”
就把他和徐安分出来单独吃的事情说了,说已经和其他知青商量好了。
把靠近大青山那头的自留地分点给他们自己种菜,想让村长叔帮忙丈量一下。
村长听了就说,“这么点事,让徐安过来给我打个招呼,我抽空就能给你们量了,哪至于拿那么多东西,”
徐宁又接着问,“村长叔,知青院自留地靠近大青山那里有一小块荒地上面都是碎石头,也没法种菜。
我和徐安想在那里盖间屋子搬过去住,村长叔你看可行不?”
“你俩想自己盖房子?盖间房子可要不少钱的,你说的那块石头地我知道,”
村长想了想又说,“那里可以划给你们俩自己盖房子,但是盖房子的钱要你们自己出,”
“盖房子的钱自然应该我们出,村长叔能不能在村里帮忙找几个人,帮我们把房子盖起来,工钱我们一天一人出八毛钱,”
“徐知青,不用出那么高的,七毛钱一天就可以了,”村长媳妇在旁边说,
“婶子,我没办法管饭,知青点就一个锅,知青们还要煮饭烧水,得麻烦师傅们回家吃饭。”
村长说道,“你打算什么时候盖?盖一间还是两间?”
“叔,我想趁秋收前这段时间给盖起来,打算盖两间,我弟弟也大了,我们俩一人一间,”
村长说,“那行,明天我就给你找人,怎么盖,你和他们说,土坯他们家里都有,你直接找他们买就是,就两间土坯房,几天也就盖起来了,我明天午休时去给你把自留地量出来,”
徐宁忙和弟弟站起来说,“谢谢叔了,那叔和婶早点休息,我和弟就先回去了,”
村长媳妇就拿桌上的东西让她带回去,徐宁和弟弟拿着空背篓就跑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