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精选小说推荐这个大明不一般》,由网络作家“四王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这个大明不一般》,是作者“四王爷,”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朱元璋朱标,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么好的东西,原料竟然如此低廉,可真是旷世神作。随手拿起了一份奏折,是大同布政司请修长城的条陈,所需要的糯米,石灰,城砖,杂役,民夫,个个都是天文数字。老朱早上看到的时候还是头疼无比,可是傍晚他亲儿子朱标的条陈一到,这件事情就迎刃而解了。计划已经有了腹稿。拿着修长城的经费,到草原上狠狠打一架,掠夺他们的壮丁,然后随便给点粮食,让他们原地......
《精选小说推荐这个大明不一般》精彩片段
赈济灾民可不是简简单单让他们有口吃的就行,要不然历朝历代,就不会因为赈灾出现那么多问题了,衣食住行,都需要考虑到。
而且,在这个同乡抱团的年代,不同地域,不同的方言的人,和谐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诚不欺我。
才短短几天的功夫,石厂的工人就差点发生大规模械斗,最后还是找了一个万金油来平衡工作,几个大族的族老来各自调停,才安稳下来。
朝堂有地域党争,乡野的小民也根据地域姓氏抱团取暖,这就是大明的现状……
朱标叹了口气,翻来覆去的推敲着城外棚户区的地图,划分出三个区域,准备给百姓建房子。
巨大的油灯,小手指粗细的灯芯,不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毛骧!”
“臣在。”
“说说今天发生了什么?”
这是例行公事,这几天朱标很忙,基本不是在实地考察,就是在规划图纸,也没有空管那些琐事,索性一股脑交给毛骧。
“回太子爷的话。”
“今天石厂完成了产量任务,盐厂也完成了,有几户对盐厂里不出外不进颇有微词,臣已经派人监视,看看是不是探子!”
毛骧憨厚的脸上闪过一抹杀机!
朱标随手扔给毛骧一块干果。
“这种事,一定要有真凭实据,如果发现属实,两个办法,第一个,秘密的处理掉最好是生病什么的,总之不能引起恐慌,第二个,就是把盐厂的工人聚集在一起,告诉他们,因为这几个人,他们可能要丢了这么好的活计,让工人们群情激奋,处理掉他们。
毛骧啊!你记住,外部的检查永远没有内部的监督好用,只有咱们的动作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脏活累活,就不用你自己出手!”
“臣,明白。”
毛骧小心翼翼的把朱标赏给他的干果揣在怀里,又轻声说道:
“殿下,徐国公和诚意伯的大军还有几天就要到了,大军安营扎寨的地点,还有迎接,这些………”
朱标摆摆手,打断了毛骧。
“这些面子上的事,你去做,孤这几天要把这七万多百姓的住房问题解决掉!
现在的天气时冷时热,如果生了疫病,那可就是大事了!
烧水泥,炼食盐,炭消耗太多,得想个办法,让百姓们不受冻!”
“喏!”
毛骧没办法,只能听命。
送走了毛骧,朱标继续在纸上写写画画。
现在七万难民都在城外挨冻,朱标压力很大。
他想了无数种办法,最终想起了刚来舞阳县的时候,县令吴勇和他说过的话。
说山上的盐矿石有的是,轻便而且质地坚硬,是盖房子的好材料。
河南邻近山西,作为和鞑,靼瓦剌作战的主要战场,兵器需求量巨大,而且怕山西有变,生产兵器的作坊大多数在河南,这么多年的积累,铁矿渣堆积如山,正好便宜的朱标作水泥。
用水泥混合沙子,可以轻易把石头连接在一起,这样就不用费尽心力的烧制红砖了,而且石头墙比砖墙要硬上很多。
朱标又翻开了一下自己画的图纸。
后世东北的灶台火炕,凛然在列,可别小看这个东西,有了这个东西,北方人能在寒冷的地区生活,这个东西功不可没。
用水泥浇铸瓦片的模具图纸,也被朱标研究了出来,没有做多么复杂的形状,只是简单实用,重要的是节省资源,不用烧制就可以直接使用,人力成本方面也大大降低,老人妇女小孩都可以做。
有了这些东西,再加上当地丰富的资源,朱标就可以空手套白狼,把这一次的天灾带来的损失压到最低!
朱标整理完图纸,和衣而眠。
门外的毛骧眼睛瞪的像个铃铛,为朱标守夜。
应天御书房。
老朱拿着朱标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图纸,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个马上皇帝,他拿到水泥配方的第一反应,可不是为百姓建房子,而是可以用这个东西在漠北的草原上立起几座坚城,这么好的东西,原料竟然如此低廉,可真是旷世神作。
随手拿起了一份奏折,是大同布政司请修长城的条陈,所需要的糯米,石灰,城砖,杂役,民夫,个个都是天文数字。
老朱早上看到的时候还是头疼无比,可是傍晚他亲儿子朱标的条陈一到,这件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计划已经有了腹稿。
拿着修长城的经费,到草原上狠狠打一架,掠夺他们的壮丁,然后随便给点粮食,让他们原地开山凿石,制作水泥,把长城往外修,在原来的基础上修长城显得多没有志气………
老朱搓搓大手,兴奋的在御书房走来走去,最后一拍大腿。
“满仓!”
“奴婢在。”
“明天去徐达家,把徐家大丫头的生辰八字要来,让钦天监礼部好好看看,如果合适,这事就开始操办!”
老朱端起茶盏,咕噜噜一口干了,又道。
“咱儿子现在就吕氏一个,这怎么行,皇明嫡长一脉人丁不旺,有伤国本!”
老朱眉飞色舞,老人最开心的事就是儿女成家立业,虽然朱标已经当爹很多年了,但是娶亲这事还是要热热闹闹的…
其实老朱早就想这么干。
这些年朱标不开窍,总是拒绝老朱的好意,现在这小子终于是装不住了,祸害了身边的丫头,送他的朝鲜娘们也照单全收。
老朱这个当爹的看着高兴啊,但高兴归高兴,可不能让这些乱七八糟的女人在东宫做大,奴婢就是奴婢,上了主子的床,还是奴婢!
老朱随手扔掉手里的奏折。
“满仓,让皇后和郭慧妃给咱弄几个小菜,陪咱聊聊天!”
“再用标儿送来的水泥,按照上面的方法在御花园修一堵墙!后天大朝会,咱要带着百官亲自试一试!这东西怎么样!”
“奴婢遵旨。”
“滚去办差吧!”
深更半夜,老朱也没有摆谱,直接拖拉着布鞋,往马皇后的坤宁宫溜达……
这一路的行踪,朱标都没有告知河南境内的官,赶路的时候也没有走直线,而是这儿看看,那儿看看,就是想看看这真实的河南,究竟是什么样的!
朱标所到之处,官府也都是在有序赈灾,虽然粮食紧张,有些县城一天只能发出一顿粥,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有这一顿粥,百姓们就万万不可能造反。
现在皇明才十年出头,一般的百姓对朝廷还是不甚了解的,谁知道像不像当年大元一样,一人反屠一村,一村反屠一县!一天还有一顿粥喝,谁愿意干那掉脑袋的买卖?!
兜兜转转。
朱标来到了舞阳县附近。
舞阳县在后世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城而已,但是他可是有一段辉煌的历史的。
舞阳县地处中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樊哙曾任舞阳侯;
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岑彭也曾任舞阳候;
三国时期,魏国大都督司马懿及其父亲司马防、儿子司马师均封为舞阳候。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舞阳县有一个舞阳盐矿!短时间内就可以生产出大规模的食盐!有了盐矿,就可以把灾民源源不断的往舞阳县附近聚集,烧石灰修黄河大堤,开采盐矿炼制食盐,都是两不耽误的事儿。
转眼,朱标就到了舞阳县三十里处,县令已经带着一干衙役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一个人高马大的瘸腿汉子跪倒在地,正是舞阳县的县令吴勇。
这个吴勇,以前是老朱军中千户,打仗的时候伤了筋骨,拉不开弓了,因为家学渊源识文断字,再加上也微有战功,就被老朱放到了这舞阳县做县令,一做就是十年。
可是扇吴勇十个嘴巴他也想不到,太子爷居然来了舞阳县。
来的人可是太子爷!未来的皇上!吴勇自然心中又惊又怕。
不必多礼起来说话,朱标挥手让他起来。
“这舞阳县城现在聚集了多少难民啊?”
“回太子爷的话,”吴勇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已经一万出头了,而且听说太子爷您亲自赈灾,整个河南的灾民都在往舞阳县聚集,近几日应该就能突破十万”
吴勇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也是激灵灵的打了一个冷颤。
灾民确实可怜,他们背井离乡,挨饿受冻,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冻饿而死,却没有什么办法。
可是大多数的时候,这灾民就是一群蝗虫,数十万百姓扶老携幼,所过之处,草根树皮都能吃光,
而且灾民人数太多,到了一个地方,如果当地不放粮,灾民们就要变成流寇烧杀抢掠!
如果开仓放粮,海量的灾民就会一拥而上,你有多少个粮仓的粮食都会被吃光,那么这个地方的百姓,就会成为新的灾民加入他们。
朱标也是微微皱眉。
“舞阳县内还有多少粮食?”
“县衙官仓里还有4000余担…”
吴勇对于自己的治下自然是如数家珍。
“好!”
朱标面色一正。
“康茂才,汪兴祖!”
“臣在!”
“你二人亲率八百铁骑,把城外难民营给孤围了!不要吓唬他们!告诉他们,孤奉大明皇帝的旨意,来赈济灾民,把他们聚在一起,只是有话对他们说!”
“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