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启明周亚夫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章节阅读西汉小亭侯》,由网络作家“喝口小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潜力佳作《西汉小亭侯》,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赵启明周亚夫,也是实力作者“喝口小酒”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可以吃?”站在赵启明另外一边的护卫秦文,听到这话立即握着宝剑走过去,二话不说从木桶里抓了把白泥出来塞进嘴里,然后在众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中伸出大拇指:“味道不错。”赵启明点了点头,然后飞起一脚踹过去。见这家伙奥斯卡影帝一样退后三步,然后跌倒,赵启明心里十分满意。毕竟,脚踹武林高手而不被打死的体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拥有的。可当他正要向几个陶工解释的时候,院子门口出......
《完整章节阅读西汉小亭侯》精彩片段
东乡亭。
泾河穿流而过,翠绿的麦田包围着村子,民宅分列道路两旁。
几个背着农具的佃户停在路边,聊地里的庄稼。低矮的民宅门口,一位父亲蹲在墙角吃饭,见旁边的孩子不小心弄撒了些汤汁,直接一个巴掌上去,打得倒霉孩子抱起碗来仰天大哭。
这是多么动人的声音啊。
赵启明表示很喜欢。
不过他并不是一个喜欢虐/待孩子的死变态,他喜欢的是这充满市井气息的生活。
此刻,他坐在其中一处宅院的大树下,吃着主人盛情招待的干果,沉寂在村子里的喧嚣中。无论是孩子的哭声,女人的斥责,还是鸡飞狗叫的声音,都是整天在深宅大院里,很久没有听到过的。
他很享受。
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他这样的思想境界。就好比他面前这几个捧着竹简研究的家伙,不仅没有和他一起聆听这鸡飞狗跳的天籁,还都一脸为难的看着他,让他不得不停止聆听。
“有什么问题吗?”赵启明问。
他所在的这个院子,是他封地内唯一的陶坊。
而站在他面前的三个人,是陶坊之中仅有的三个陶工。
本来,听说他要烧制出一些用具,三位陶工都很热情,但当他拿出竹简,交给三个陶工,让陶坊按照他的工序来制作之后,这三个陶工开始还挺高兴,可刚看了竹简上的内容没几眼,就露出为难的表情。
“有什么难处就直接说吧。”跟着赵启明一起来的钱管家,此时慢条斯理的开口:“三位都是多年的老陶工,方圆十里之内没人比得过你们,小侯爷直接找过来,也是对三位的信任。”
“钱叔您客气了。”三个陶工中年长些的,小心翼翼的说:“小侯爷吩咐的事情,就算再有难处,我等也愿尽绵薄之力,只是这烧陶有烧陶的章程,竹简上的方法我们还从没听说过。”
“别的不提,首先这原材料就不对。”年轻些的陶工忍不住开口,抱着钱管家带来的一个大木桶,有点无奈的说:“为什么要用白泥来烧?这东西虽然少见,但不是灾年拿来吃的吗?”
“可以吃?”站在赵启明另外一边的护卫秦文,听到这话立即握着宝剑走过去,二话不说从木桶里抓了把白泥出来塞进嘴里,然后在众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中伸出大拇指:“味道不错。”
赵启明点了点头,然后飞起一脚踹过去。见这家伙奥斯卡影帝一样退后三步,然后跌倒,赵启明心里十分满意。毕竟,脚踹武林高手而不被打死的体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拥有的。
可当他正要向几个陶工解释的时候,院子门口出现一个穿着锦衣,满头大汗的中年人,在两个伙计的搀扶下,慌忙跑过来行礼,嘴里还不停的说:“见过小侯爷,老朽来迟了。”
钱管家眼睛睁开一些,看了看这个中年人,然后叹了口气:“你这是刚从长安回来?”
“是是是。”中年人连汗都顾不上擦,又赶紧朝钱管家和秦文行礼,然后解释说:“我这几天都在铺子里睡,今天一早才听说小侯爷要来陶坊的消息,果然还是没赶上迎接小侯爷。”
钱管家看了这个中年人一眼,似乎有些怪他太兴师动众,但当着赵子明的面,他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就向赵启明介绍说:“这是李老板,老侯爷的远亲,虽然一直都住在东乡亭,但多年经营,已经在长安城有了不少的产业。”
“远亲?”赵启明眨了眨眼:“我该叫您什么?”
“不敢不敢,这可使不得。”李老板赶紧摆手:“老朽一介草民,怎能与小侯爷攀亲,当年仗着老侯爷顾念旧情,多年来一直受侯府庇护,小侯爷若看得起,叫一声老李就是了。”
钱管家也在旁边提醒了一句:“叫李老板就行了。”
“好吧。”赵启明指了指院子里的几口火窑:“那李老板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来吧?”
“知道知道。”李老板这才顾得上擦了擦汗,然后看了眼旁边站着的三个陶工,皱了皱说:“你们几个怎么还愣在这,既然小侯爷早都已经有了吩咐,还不赶快去准备原料抓紧干活?”
“东家,不是我们不愿意干,是小侯爷有小侯爷的要求。”年长的那个把竹简递给李老板,一脸为难的说:“我们担心按照小侯爷的这个要求来做,恐怕一窑的陶具到头来都得毁了。”
“那就一直做到成功为止。”李老板把竹简退了回去,看也不看一眼,语气也严厉了起来:“你几个当年也是受过老侯爷恩惠的,怎么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侯府什么时候亏待过你们?”
“可小侯爷要用白泥做原料。”
“白泥?”李老板愣了愣,扭头看了看赵启明,见赵启明没有反驳,似乎也有些闹不清楚,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之前的态度,皱着眉头斥责:“不管小侯爷要什么原料,让你们做就做,别那么多话。”
三个陶工对望一眼,似乎迫于无奈,最后年长的那个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很快,陶坊运作了起来。
三个陶工先去那天的山坡上弄了白泥回来,然后按照竹简中的工序,进行选料和洗泥。
而赵启明一直坐在树下,吃着干果监工。
陶工们对他的工序有所质疑是正常反应,他也没打算让这群陶工理解,但正因为存在和传统烧陶工艺有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在比较重要的几个环节,他得留在现场,随时监督进展。
李老板起先一直在他旁边伺候,但抽空也去看了看陶工们的工作,直到日头越升越高,赵启明估摸着李老板业务繁忙,肯定还有其他生意上的事,再三要求之下,李老板才先一步告退。
“嘴上没说,但这李老板其实和那些陶工一样觉得我在胡来,全当是陪着我玩呢。”赵启明吃着干果喝着茶,眯着眼睛看门外的太阳地里,大汗淋漓的李老板坐上马车匆匆而去,觉得这人挺会处事。
“毕竟是小侯爷的交代,他鞠躬尽瘁也是应该的。”钱管家眯着眼睛,说话模棱两可。
赵启明来了兴趣,笑着朝钱管家问:“看来您老也没报多大希望。”
“工艺流程是老臣帮小侯爷写下来的,恰好这烧陶的事,老臣也稍微懂一些。”看着忙碌的几个陶工,钱管家并不避讳的回答:“上釉这种技术,应该是用来烧瓷,而不是烧陶的吧?”
赵启明一呆,难以置信的朝钱管家问:“这您是怎么知道的?”
“跟随老侯爷征战时,在南边见过真正的瓷坊。”钱管家轻描淡写的说了这么一句,然后看向赵启明:“不过使用白泥这种材料,老臣也是从来没听说过的。”
“您要听说过,我就得问您景德镇最有名的小吃是什么了。”赵启明扔给秦文几颗核桃,这家伙接过咧嘴一笑,然后他看向钱管家接着问:“不过既然有所质疑,您为什么还支持我?”
钱管家看着忙碌的陶工们,表情依旧平淡,慢条斯理的说:“不提小侯爷的工序有所依据,就算那套方法纯属臆想,只要小侯爷不去长安厮混,愿意试着做些正事,老臣都支持。”
赵启明看着钱管家,心里有些复杂。
但钱管家却不想多说的样子,紧接着看向赵启明问:“小侯爷有多少信心?”
“说实话?”赵启明嘿嘿一笑:“没多大信心。”
听到这话,钱管家和一旁剥核桃的秦文都表情怪异的看向他。
“这是很了不起的工艺。”赵启明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如果真的成功了,那将会是很陶瓷工艺的巨大进步,所以就算失败上几次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毕竟失败是成功他娘嘛。”
“失败是成功他娘?”秦文念叨着这句话,然后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钱管家看着赵启明的眼神,也有了些细微的变化。
而此时的赵启明,眯着眼睛看着树荫外的太阳地,却发起了牢骚:“这天气越来越热了,这李老板也是,干果茶点都伺候到了,也不说给咱找几把扇子来,把人热的都快浑身冒汗了。”
“扇子?”
“怎么了?”赵启明看向钱管家和秦文。
他发现这两个家伙听到“扇子”这两个字的时候,跟老妈子听到“豆腐脑”一个表情。
明白了,回头找机会推动大汉帝国的手工艺发展。
于是其中几人回到家中之后,让工匠做出了几把,学着老管家轻摇羽扇,看赤壁火海,在某日出现在某纨绔聚会上,结果不仅引来纨绔们的围观,还一举赢得了好几位侯府小姐的青睐。就这样,其余纨绔纷纷效仿,使羽扇很快就在长安城中流行起来。
事情的大概经过,在下人们的讨论中逐渐完整。他们觉得前因后果就是这样。
但对扇子的流行,下人们们却很是不屑。
因为在别人眼中十分帅气的羽扇,在他们眼中,都是小侯爷玩剩下的东西。
所以偶尔有人去长安办事,看到那些来来往往羽扇轻摇的贵公子后,都会翻着眼睛,默默的骂一句:“傻/逼”。
“不傻/逼我们还怎么赚钱?”听到这个消息的赵启明,此时坐在书房中,一脸奸商。
没错,他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
因为就像白瓷一样,羽扇这种东西,能欣赏它艺术美感的并没有几个,真正拿来扇风的其实也不多,而它之所以风靡,无疑是因为京城纨绔们追逐风潮的热情。而风潮这种东西,无疑是赚钱的利器。
老实说,赵启明并没有想到扇子会如此受欢迎。
但扇子的意外流行,他却不打算坐视不理。
他想做扇子的生意。
哪怕现在羽扇已经流行起来,很多工匠都会做了,但就像他之前夜以继日的研究一样,扇子的种类其实有很多。
就好比现在的羽扇,正流行于嫖客,哦不,是流行于众纨绔之间,那么众小姐呢?
怜香惜玉的小侯爷怎么忍心让小姐们因为无法追赶潮流,而在摇着羽扇的公子们面前自卑呢?
于是,赵启明打起了团扇的主意。
因为团扇这东西,目前只有细柳手上有一把,还并没有被外人看到过。即使那一把团扇只是将绫罗绸缎固定在一个圆框之中,扇柄挂上了扇坠,只是团扇的简易版本,却一样能让细柳视若珍宝,让其余丫鬟羡慕的眼红。
那么,现在为什么不推出真正的团扇呢?
试想,圆润小巧的扇子,鲜红的牡丹图案,加上扇坠轻轻摇晃,汉朝淑女们提前进入到林黛玉模式,我见犹怜。
这样的东西,淑女们可能不喜欢吗?
尤其是臭男人们都有了羽扇,满大街显摆的情况下,淑女们也有相互攀比的需求啊。
“来人!”赵启明凄厉的一声大叫。
很快,钱管家就被细柳请到了书房。
听完赵启明的讲述,老头捋了捋胡须,沉思一阵,然后说:“若小侯爷觉得可行,老臣没有意见,只是这团扇不比白瓷,有专门的匠人,要做着买卖,团扇该由谁来做?”
“这也是我找您来商量的原因。”赵启明若有所思的说:“我刚想着可以让家里的下人们来做,但家里的所有丫鬟和老妈子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个,而团扇要绣图案,起码两天才能做出一柄,这速度太慢了。”
钱管家点了点头,然后说:“若是如此,小侯爷倒不必忧虑,可以由府中的丫鬟先行掌握,然后将方法和材料带去东乡亭。村子里有很多妇女和待字闺中的姑娘,若能给些赏赐,速度要比府中这些丫鬟要来得快。”
听到这话,赵启明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可以让她们就在自己家里,一有空了就做,但是咱们要提前商量好价钱,比如做出一柄给五十个钱,每三天去村子里收一次,拿到扇子就付现钱。”
怎么才能称之为一个有魅力的男人?
这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
如果你生在韩国,只要长得像个女人,你就是有魅力的男人。但要是你爹妈的基因太差,把你养成了一头猪,那倒也没什么关系,只要你努力赚钱,成为一个富豪,开着宝马撞奔驰的样子,也特有魅力。
显而易见,护卫秦文长得并不像女人,与此同时,他也没有一掷千金的资本。但一群丫鬟仍然被他撩拨的春心荡漾,原因无外乎他身手矫健、剑法超群,有着侠客般的气质。而这,无疑是最强大的男性魅力。
回想起丫鬟们崇拜秦文的样子,赵启明有点羡慕。
他也想成为武林高手。
虽然因为身份的关系,他不用去撩拨那些丫鬟们。但除了丫鬟们,长安城里还有数不清的小家碧玉、大家闺秀,甚至是失足妇女。而这些姑娘们都是他潜在的交/配对象啊。
试想,要是能像今天的秦文那样,在纨绔子弟的party中耍上一手,那些待字闺中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姑娘们,肯定也会像今天的丫鬟们一样春心荡漾,争相把手伸进小侯爷的裤裆吧?
想想还真是有点小激动呢。
赵启明眉开眼笑,一路小跑到房间,取下了自己的青铜宝剑。
在他那个年代,这玩意儿属于“你敢带上街警察叔叔就敢把你扑倒”的管制刀具。但在这里,宝剑是身份的象征。尤其是眼前这一柄,据说是当年老侯爷上战场时的佩剑,属于“砍过大头兵,捅过马前卒”的凶器,要是拿回现代,警察叔叔一定会大吃一惊从宝剑上提取到几百个人的DNA。
好暴力呀!
赵启明觉得很符合自己残暴的气质。
于是他抽出宝剑,学着秦文的样子,仗剑而立。
然后,他一声怒吼,耍了个平沙落雁,把飞过的一只苍蝇当成假想敌,高呼一声“有危险!”,同时敏捷一个驴打滚,躲过苍蝇的袭击,之后站起神来,用拍灰尘的动作迷惑“对手”,忽然忽然之间转过身,来了个横扫千军。
结果,他砍中了一个瓶子。
“咣当”一声,花瓶碎成了几片,散落一地。
此时,几个丫鬟本来在外面的门廊跪着拖地,听到屋里传出的响动,那天欺负细柳的两个丫鬟回头看了一眼,然后默契的点了点头,接着看向细柳。似乎是打算按照规矩再来一次石头剪子布,决定谁去屋里伺候。
但这一次,细柳却并没有跟她们比赛石头剪子布,一听到屋里有动静,就立即扔下抹布跑到了屋里,留下几个丫鬟有些发愣的对望一眼,然后暗笑,细柳居然傻到主动去伺候小侯爷。
这头,细柳已经跑进了屋里,满脸紧张的查看赵启明是否受伤。直到确定小侯爷没事之后,她才松了口气,然后看向那一地碎片。
“它先动手的!”赵启明拿剑指着地上的碎掉的花瓶。
细柳茫然的眨了眨眼,似乎在想到底是不是花瓶先动的手。
“是它先动的手!”
在小侯爷的强调下,细柳点点头,同意了赵启明的供词,然后弯下腰准备收拾。
可赵启明怎么能同意?拉开这个丫头,自己把碎掉的花瓶捡起来。不过捡着捡着他忽然发现有点不对,于是拿起其中一片,站起来看了看,然后朝细柳问:“这是什么瓶子?”
“花瓶啊。”细柳心不在焉的回答,正紧张的看着赵启明的手,似乎很怕他受伤。
“我还不知道是花瓶?”赵启明拿着碎片打量,觉得很奇怪。
因为要说这花瓶是陶的,偏偏花瓶表面透明光滑,分明是瓷器的特征。但如果要说这是瓷器,颜色和质地又太过灰头土脸,根本就像是一个泥球捏出来的东西,全无瓷器的精美。
“我是问,这是陶瓶还是瓷瓶。”
听到这话,细柳的注意力转移到那碎片上,似乎有了不得了的发现,她张开小嘴,退开一步,惊恐的看着赵启明说:“这是老爷‘受封就国’时买的青瓷,钱先生说花了三千铢。”
“三千株?”赵启明眨了眨眼,这相当于三千块人民币的购买力啊,在公元前,够买一个萝莉或者一个正太了。
就这么被自己给打碎了,还真是败家……
咦?
不对。
“你刚说什么?”赵启明有点难以置信:“这是青瓷?”
细柳猛点头。
赵启明不相信的又看了看这灰扑扑的花瓶碎片,结果,他仍然还是不相信。
因为说这玩意儿是瓷,就已经很勉强,顶多算是多了层透明漆,比陶器摸着光滑。但这就像相声大师郭德纲穿上了LV,就算衣服再怎么好看,郭德纲老师该难看还是依然难看啊。
而且更重要的是“青瓷”这个叫法。
这个年代的人是色盲吗?
土色和青色差很多好不好。
至少在赵启明的印象当中,所谓的青瓷首先得有个白底,其次还有蓝色的图案,这才能称之为“青瓷”,可这个花瓶,别说是青色的图案了,就算是白底都没有,也好意思叫“青瓷”?
看来这个年代的陶瓷工艺还处于萌芽状态。
这个发现让赵启明有点恍然大悟的意思。
算算时间,现在的汉武帝才刚刚执政。等过上几年,张骞就要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但在古代的西方社会,最受欢迎的中国产品其实是瓷器,甚至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本意就是瓷器。
那么张骞同学踩出来的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而不叫“瓷器之路”,或者“丝瓷之路”呢?
想来是因为丝绸工艺早已经成熟,而瓷器才刚刚起步,还要过上几百年才能扬名立万。
赵启明啧啧称奇。
他记得以前当基层公务员的时候,为一个乡镇上的陶瓷厂跑过贷款,当时听那位陶瓷厂的厂长说,陶瓷并不是什么特别复杂的工艺,即使是工业发达的现代社会,也依然以手工为主。
所以严格来说,陶瓷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难做出来。
至于那个乡镇为什么选择兴办陶瓷厂,原因无非是当地盛产瓷器的原材料……
等等。
瓷器的原材料。
赵启明一拍脑门,他想起那天巡视领地时,听钱管家说起白泥,总觉得那东西有个了不得的作用,现在他才猛然意识到,钱管家所说的白泥,也就是他所说的观音土,其实是高岭土。
而高岭土,就是制作瓷器的主要原材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