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趣书网 > 现代都市 > 全集小说反清复明:大英败局已定

全集小说反清复明:大英败局已定

五十缺一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五十缺一”创作的《反清复明:大英败局已定》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力,繁华之地养起来的肥肉压在瘦削的战马上。挥舞着200年前的三眼铳,腰挂弯刀冲锋。500米。400米。300米。当清军骑兵进入作战条例200米的红线后,孙仲人率先打了第一枪。连队收到开火的信号,纷纷开火。重机枪的“长鞭”扫向清军,1799式步枪快速打起连射。清军感觉自己像......

主角:朱再明徐器   更新:2024-05-12 02:0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再明徐器的现代都市小说《全集小说反清复明:大英败局已定》,由网络作家“五十缺一”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五十缺一”创作的《反清复明:大英败局已定》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力,繁华之地养起来的肥肉压在瘦削的战马上。挥舞着200年前的三眼铳,腰挂弯刀冲锋。500米。400米。300米。当清军骑兵进入作战条例200米的红线后,孙仲人率先打了第一枪。连队收到开火的信号,纷纷开火。重机枪的“长鞭”扫向清军,1799式步枪快速打起连射。清军感觉自己像......

《全集小说反清复明:大英败局已定》精彩片段


“快快,重机枪班组架上重机枪!”

“挖壕沟来不及了,派人从队列多借几门迫击炮!”

连长孙仲人带人,选了块平地,快速安排好火力配置。

他就是要在平地上,吸引清军骑兵撞上来。

骑兵再快,也快不过重机枪的子弹。

为了保险,还从团里借来了几个迫击炮班组。

800米外。

额勒真远远看到了大概200明军,在两块平地上半蹲着。

立刻想到《大明报》上,夜战英军的场面,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

他想撤,但是这群八旗少爷兵,早就忘了骑兵作战要领。

800米外就开始了冲锋。

“哦~啦啦啦~~”

“我大清铁骑满万不可敌!”

“冲呀!”

他们丝毫不爱惜马力,繁华之地养起来的肥肉压在瘦削的战马上。

挥舞着200年前的三眼铳,腰挂弯刀冲锋。

500米。

400米。

300米。

当清军骑兵进入作战条例200米的红线后,孙仲人率先打了第一枪。

连队收到开火的信号,纷纷开火。

重机枪的“长鞭”扫向清军,1799式步枪快速打起连射。

清军感觉自己像是撞上了一堵墙,撞上“墙”的士兵,无一例外的突然跌落下马。

一些骑兵被重机枪子弹击中脊柱,碎裂的子弹和骨片将内脏搅成一团,身躯冒出血雾,软趴趴的被甩下马。

更有甚者直接被拦腰扫断,肠子都飞了出来。

“轰”的一声。

额勒真感到自己飞了起来,脖颈一阵剧痛,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短短两分钟,800八旗铁骑就成了一地碎肉。

他们到死都没有冲过200米红线。

“打完收工。”

孙仲人对战事的结局,并不感意外。

重机枪的交叉火力有多恐怖,在悉尼英军身上已经验证过了。

正如伟大的大明武德皇帝陛下所说:

当重机枪出现在战场的那一刻起,草原人又变得载歌载舞起来。

这场只有不到千人的小战役,对于大明来说不算什么。

但是对于苏杭地区的清军来说,那可是伤筋动骨了。

因为苏杭地区“最能打”的八旗兵,没了。

俺大清骑射无双,居然失灵了?

虽然这是满清朝廷为了压制科学发展,放出来的烟雾弹。

但是下面的人信了啊。

上到一些权势不足的将领,下到普通黎民百姓,对“满清骑射无双”深信不疑。

于是,当附近的百姓,见到如此惨烈的一幕,纷纷奔走相告。

苏州城内,躺在满族内城区的八旗老爷们,立刻炸了。

有从婆娘肚皮上爬起来的,有从男优身后拔出来的,也有从壮汉身下挤出来的……

纷纷喊包衣奴才收拾家产,准备跑路。

一时间,整个苏杭地区乱成一锅粥。

大街上挤满了出城的马车。

“前面的都滚开,没见我家姥爷是旗人吗?”

“你家姥爷是旗人,我家就不是了?我家还是上三旗的呢!”

“前面的怎么回事,怎么把城门关了?”

“什么,城门关了?”

有一群旗人带着奴才,挤到城门下,发现一群绿营兵关了城门,在门楼子上架起火枪。

不少走兵道上城墙的旗人准备讨个说法,没成想被绿营兵推下来。

当场摔死几个。

“反了反了!”

“你们这群奴才是要造反呐!”

“都给我上,砍了这群不长眼的东西!”

包衣奴才们,纷纷抽出长刀,或者扛着锄头向城门楼子进攻。

满清等级制度实行了一百多年了。

旗人是一等人,蒙古人是二等人,其他乱七八糟的野蛮人亲戚是三等人。


至于汉人,则是最下等。

差点就成了印度地区种姓制的翻版。

这些旗人老爷们,自认为这些汉军旗士兵只是封城,防止大明攻击。

只需要砍几个人,就能让他们开城门。

这些汉人奴隶,一定不会还手的。

但是,一阵阵排枪声响了起来。

苏州府衙。

娄家大院。

娄玉树集合了十几个长辈,一群儿子,几个狗头军师,正在商议反正事宜。

原本娄玉树拿不准大明能不能打赢,只是以加强城防的名义,调了大量衙役和绿营兵上城墙。

没想到,大明只以200人,就全歼了号称“齐射无双”的2000八旗铁骑。

是一汉当五胡的两倍!

娄玉树得知消息后,立刻拍板。

我娄家自崇祯年开始,投大顺只为保护全城百姓性命,后来反正投永历效忠。

扬州十日时再投清兵,三藩之乱时又投吴三桂……

现在大明打回来了,是时候拨乱反正,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丝毫不以反复横跳、连捅义父为耻。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老爷。

他娄家当墙头草,谁赢帮谁,就能传承数百年,就能兼并数百年的土地。

虽然他娄玉树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但是整个苏杭谁不卖娄家几分面子?

就连旗人能不能活舒坦,也得看娄家脸色。

不然额勒真这伙儿八旗兵,怎么养一身肥膘?

所以,娄玉树再次发动传统艺能,集合一家老小,准备抓人投了大明。

于是,就有了城门枪击旗人的一幕。

一个老管家进来,给众人带来了好消息。

“老爷,全部安排妥当了!城门全关了,旗人也尽数被抓起来。”

“报信的送出城了?”娄玉树问道:“还有准备的劳军的酒水银两呢?”

“都办妥啦。”

“不错不错,等这事办成,府里上下都有赏钱!”

“唉,多谢老爷!”

娄玉树捋起胡须,开始畅想美好的未来。

定远号上,朱再明收到3旅的电报。

对于这种比演义里吕布还逆天的墙头草,朱再明可没给好脸色。

直接一封“公审”电报发给3旅,把打地主、分田地的先进经验用在娄家身上。

3旅和重炮旅正在苏州城北面20公里处。

两个旅长王在汉和陈登接到指示后,立刻开展行动。

不过不是盲目的抓捕,而是将计就计,先把苏州城接收了再说。

两人一合计,给娄玉树写了封信。

信中对娄家弃暗投明的行为大加赞赏,要求苏州不设防,并且在娄家大院举行宴会,宴请城内有头有脸的人物。

娄玉树收到信后,激动的胡子乱飞,大喊“成了成了”。

一家子整整齐齐,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明军入城,城头变换大王旗。

百姓们在娄玉树的安排下,站在街道两边喜迎王师。

明军入城后,迅速接管了各个城门和县衙。

王在汉骑在高头大马上,在娄玉树的指引下,来到娄家大院门前。

此时的娄家大院红灯笼高挂,红色的丝绸铺在地上,一直延伸到大街,尽显华贵。

等王在汉到了门口,两侧准备好的鞭炮“噼里啪啦”开始燃放。

娄玉树对族里的妆点速度很满意,对王在汉拱手道:“区区寒舍,让王将军见笑了。”

嘴上这么说着,眼里却是傲慢。

投降明军,娄家可以依靠盘根错杂的人脉网络,和大量的白银做献金,很快就能爬上高位。

今天对王将军客客气气,明天王将军就得来娄家赔罪!


“武德黑卡,板载!”

奈良一兵卫和尾张助男顶着东瀛特有的月代头,高举双手大声齐呼。

他们身边还站着一个法兰西人,尽管落魄了,浑身上下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但依然秉持着法兰西人特有的矜持。

这种奇怪的组合,与周围的汉人格格不入,很快引起了远处偷窥的朱再明一群人的注意。

怎么船队里还混了这么些个东西?

朱再明派人把他们三人喊过来。

奈良一兵卫三人过来后,见到一群衣着华丽的官员,当中还有一个身穿龙袍的年轻人。

深受中华文明圈影响的他们,立刻意识到面前的是谁了。

三人立刻就跪了,两个东瀛人是标准的土下座,而另一个法兰西人则是直直的跪着。

“大明皇帝陛下!”×3

朱再明略微思考,就明白了自己一群人的着装太有辨识度,被猜到身份很正常,不过还有另一个疑问。

“朕运来的是汉人子民,你们是怎么混进来的?”

奈良一兵卫没有抬头,而是保持土下座的姿势,诉说他们的遭遇。

事情要从6年前说起。

此时的东瀛处于德川幕府时期,也是最后一个武家统治的时代,已经快200年了。

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200年就是下坡路的开始。

为了维系幕府的统治,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庆开始对一些大名动手了。

奈良和尾张在东瀛可是大姓,祖上都出过大名,一个在大阪,一个在东海道。

当德川家庆的屠刀落下时,他们俩家很不幸的成为了被祭天的对象,族人死的死逃的逃。

为了生存,他们从朝鲜进入满清,在天津码头做过工,在京城要过饭,最终一路辗转,被满清官府送进了前往新乡的猪仔船。

而让·巴尔的遭遇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他的父母是法兰西一个农庄的农奴,这么说也不太对,因为他母亲在怀孕前,被当地的领主伯爵行使过初夜权。

严格来说,他应该是伯爵的私生子。

所以,他自认为叫让·巴尔,而不是巴尔。

老伯爵对他的母亲产生了感情,让·巴尔的童年可以算得上是很富裕了,每天都很快乐。

老伯爵每次来时,都会给他带很多东西,还带他骑马、打枪、玩骑士游戏。

后来,法兰西巴士底狱被攻占,各地也爆发了农民起义,老伯爵在作战中身亡。

没有了老伯爵的照料,他的那些同父异母的真正贵族兄弟开始百般刁难,父亲被羞辱致死,母亲也不知去向。

一天夜晚,让·巴尔带走了家中所有的金币,登上了前往东方的船只。

在非洲好望角购买了大量咖啡,然后在满清泉州开了家咖啡馆。

众所周知,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和饮食习惯,他的咖啡馆生意并不好,前来的客户更多的是欧罗巴的商人。

不过日子还是能过下去。

直到十三行打起了他的主意。

乾隆上台后,关闭了其他地区的通商口岸,在泉州设置了十三行,专门负责对外贸易。

于是,十三行开始垄断东西方贸易。

西方的各种工业品,东方百姓并没有消费习惯,根本卖不动。

但是东方的瓷器、丝绸和茶叶,却赚取了大量的白银。

西方人利用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对东方三大件开始仿制,但也只能生产瓷器和丝绸,东瀛也抓住机会,大量生产生丝给西方人提供原料。

但是茶叶呢?

中华地大物博,南北气候差异极大,广袤的国土和多样的气候,为茶叶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地理条件。

这不是小国寡民的欧罗巴各国能比拟的,即使英国人偷盗了两万棵茶树到印度种植,也无法满足巨大的贸易缺口。

于是,西方出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大量的白银开始涌入满清。

而这个过程中,十三行这个垄断组织越发猖狂,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商品贸易了。

各种合法的不合法的手段用了个遍,官商勾结,强行吞并其他小作坊。

从英国人手中购买鸦片贩卖……

甚至开始对所有的在满清的外国商人巧取豪夺,各种税收比字典还厚,外商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让·巴尔的咖啡馆,就是因为交不上巨额的租金和罚款,被抄没的。

十三行很快将他的咖啡馆改造成大烟馆。

大烟馆……

这个词,学过历史的人一点都不陌生。

大烟馆、鸦片、东印度公司、十三行、乾隆……

朱再明在众人面前来回踱步,他绞尽脑汁回想起这些历史,想到了前世历史老师的一句话,让他遍体生寒。

将鸦片卖给清朝老百姓的,是乾隆本人!

其实,乾隆很早之前,在见识过一些王公大臣子弟吸食鸦片,在见到军队变成那个鬼样子后,他就下过禁令。

可是,这些禁令只针对满族人子弟,还有军队,因为这是乾隆统治的根基。

至于普通老百姓?谁管他们死活?

而且疯狂敛财的乾隆,也注意到鸦片的暴利。

乾隆在发现十三行偷卖鸦片后,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开始默许。

不用怀疑,因为十三行名义上是户部管理,实际上管理的是内务府,银钱直接存入内帑。

而内务府,就是管皇帝一家子生活的。

十三行说是通商口岸,实际上是乾隆的个人垄断集团。

户部能从十三行拿多少税收,还得看乾隆的脸色!

孟加拉的华生上校敏锐的发现这点,写信给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延斯,建议将孟加拉的鸦片运送到满清售卖,以扭转东西方贸易逆差。

而这条建议,到1800年已经实行了二十多年了!

单单这一条,他乾隆能叫十全老人,那我朱再明岂不是圣人了?

和乾隆疯狂敛财不同,朱再明为了大明建设,把自己私房钱都掏空了。

从技术资料,到工业机床,再到30万新来的百姓第一年的用度,直接掏空了朱再明200多万银币的私人存款。

前后对比下,他朱再明居然是最穷的皇帝。

哪怕传说中打补丁的崇祯帝,大顺军也在内帑抄出了3000万两银子,这个数据很夸张,但最少也有300万两了。

(多方史料联合认证,看历史,一家之言不可取,我在B站看了个视频,人都是傻的,up主从多个势力多个立场,从民间到官方的史料来源详细列表,得出了亡国时崇祯至少有300万两现银的结论。)

(这个数据也许不准确,但是只要有多角度的证据,我就愿意相信一下。)

(亡国之君,勤奋、没钱……各种buff加上,流量密码了属于是。)

朱再明恶狠狠的拍了桌面,把众人吓了一跳。

“新乡城,有人吸食这些东西吗?”

看到户部尚书陈显支支吾吾的,朱再明青筋都冒了出来,呵斥道:“说!”

陈显立马跪了,冷汗打湿衣裳,颤抖的说出了实情。

“新乡百姓吸食者二百有余,每日医馆进出繁多……”

不只是新乡百姓,新来的30万百姓也有四百余人有吸食习惯,朱再明问了一圈,甚至发现新军中也有两个!

“好哇,好哇!”

朱再明伸出手指指着陈显和孔二的鼻子怒骂。

没有人比后世来的他清楚,这种罪恶毒药的危害。

华夏近代的百年屈辱,鸦片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禁,必须要禁,谁碰谁死!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