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玉长乐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全章阅读》,由网络作家“跳跳的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苏玉长乐,文章原创作者为“跳跳的鼠”,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化。眼见冬去春来,百姓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水利设施修建起来了,雪水融化,借着春汛,蓄了不少的水。太极殿御花园,皇后陪着李世民看花。“皇上,您看这花开得多好。”“是啊,开得好啊。”“去年冬天这么大的雪,冻死饿死的灾民却很少,多亏了苏玉的以工代赈计策。”“是啊,若不是他的计策,不知道要死多少......
《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全章阅读》精彩片段
侍郎崔游出来禀道:“皇上,此事不妥,大家手里都没有粮食,如何能征粮兴修水利。”
崔游乃是博陵崔氏,正是大唐五姓七望之一,他们家族囤积了很多粮食。
朝中的大臣都有余粮,面对饥荒,大家心照不宣。
没想到李世民突然开窍了,拿他们开刀杀猪。
程咬金跳出来,拦住崔游,嘿嘿笑道:“崔侍郎,你若是说家里无粮,那就让俺老程去粮仓看看。如果真没有粮食下锅啊,俺老程家里还有点,我接济你。”
崔游顿时语塞,这个程咬金做事鲁莽不讲理,让他进门还得了,定然是翻个底朝天。
“好了,今日廷议到此为止,三日为限,众位爱卿多捐粮食。还有,朕给各位提个醒。内史令卢宏大人已经捐了十万斤粮食,朕给他儿子大理正的候补。”
李世民说完,转身进了后廷,留下朝臣一脸懵逼。
豪门的大臣扯住内史令卢宏逼问:“卢大人,你做的好事,偷偷捐了粮食,把我们当猴耍呢。”
这卢宏乃是范阳卢氏族人,也是五姓七望之一。
卢宏一脸懵逼,实在想不起来自己何时捐了十万斤粮食,自己的儿子又何时得了大理正的候补?
“各位大人,你们听我解释啊,我从未捐过粮食啊。我不知道皇上从何听闻的。”
“事到如今,你还不承认。”
崔游气得要死。
程咬金嘿嘿笑道:“卢大人,皇上说你儿子得了大理正的候补,这可是从五品下的官职,你这是不要了?”
他儿子年纪才13,此时得了从五品下的候补,等儿子成年入仕,开局就是从五品下,比别人快一大截,这可是块肥肉。
虽然得罪了其他家族,可他自己捞了好处。
卢宏含糊其辞,转身离开了朝堂。
其他人要追问,却被程咬金拦住。
“我说诸位大人,这粮食你们是捐呢,还是捐呢?”
崔游等人吹胡子瞪眼,可心里却各怀鬼胎,十万斤粮食一个从五品下的候补,这买卖稳赚不亏。
这世家大族能拿出十万斤粮食的不在少数,若是晚了,这好位子可就没了。
各自扯个淡散了。
留下房玄龄和杜如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克明,你说今日皇上为何这般厉害?这以工代赈的法子,可是旷世之举啊。”
房玄龄向来以善谋著称,这次却栽了。
“以你我对皇上的了解,不该如此。我猜测,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杜如晦马上猜到了。
君臣这么多年,相互间都很了解。
李世民知道房杜二人的能耐,他们两个也知道李世民的水平。
“可最近宫中无人进出啊,皇上能跟谁商量呢?”
“这也是我奇怪的地方。”
两人摇头出了太极殿。
李世民离开朝堂,回到后庭,心中大快。
长孙皇后在后宫等着李世民退朝。
她想知道今日朝臣们的反应。
“皇上,今日廷议如何?”
皇后见李世民满脸春风,心知以工代赈的计策是成了。
“观音婢啊,你真该看看那群大臣的表情,下巴都要掉了。特别是邢国公和蔡国公,那表情,哈哈哈。”
李世民哈哈大笑。
“那些大臣愿意给粮食吗?”
皇后问道。
粮食才是最根本的,一切的关键在于能征粮,有了粮食才能有劳力开发水利,才能为明年的灾荒做准备。
“也按照苏玉说的办了,不过,朕加了点料,我说内史令卢宏已经捐了十万粮食,朕给他儿子大理正的候补。”
李世民得意地说道。
皇后噗嗤笑道:“那他们恐怕要争着捐赠粮食了,不过,肯定也有头铁的不捐。”
“没关系,也按照苏玉说的做了。我让程知节负责征收粮食,谁敢不给。他什么人你还不知道,装糊涂的机灵鬼。”
李世民笑道。
“哎呀,这个苏玉,朕要什么时候去见见他。高人啊,高人。朕的内忧外困,他一个计策,全部迎刃而解。”
李世民心惊,这样的绝世高人,好在当时隋末逐鹿时没有出山,要不然这天下归谁还不一定呢。
“等水利之事做好,臣妾陪皇上去云阳找他。”
皇后说道。
“一定要去,一定要去。”
李世民惊叹。
....
三天后,那些世家大族明里暗里都捐了粮食,国库的粮食足够开工建设关中的水利。
那些饥民听说干活就有饱饭吃,马上参加兴修水利。
那些废弃的水库重新修建,积雪堆在水库中,等着开春融化。
眼见冬去春来,百姓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水利设施修建起来了,雪水融化,借着春汛,蓄了不少的水。
太极殿御花园,皇后陪着李世民看花。
“皇上,您看这花开得多好。”
“是啊,开得好啊。”
“去年冬天这么大的雪,冻死饿死的灾民却很少,多亏了苏玉的以工代赈计策。”
“是啊,若不是他的计策,不知道要死多少灾民。而且,这个计策我推广到了中原和幽州一带,当地的水利设施也修建了起来。人口损失减少,今年就算有灾,估计粮食生产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若是如此...”
“陛下在打算突厥之事吗?”
“对,渭水之盟乃是奇耻大辱,我必要灭了突厥。”
皇后默然无语,登基第一年就是大灾。
虽然依赖苏玉的计策,没有造成大损失。
特别是,苏玉的以工代赈政策,救活了饥民,长安城内外对李世民非常拥护。
那些大臣也佩服李世民的手腕和计策,支持李世民的大臣占多数了。
应该说,苏玉一招以工代赈,不仅让李世民度过了第一个灾年,而且扭转了人心向背,他这个皇帝终于合格了。
国力非但没有因为灾年下降,反而上升了。
可国力也没有强盛到和突厥决战的地步。
咳咳...
长孙皇后猛烈咳嗽几声,有点喘不过气。
“观音婢怎么了?”
李世民马上喊宫女太医。
扶进寝殿,王太医把脉,说道:“娘娘是气疾,乃是操劳过度,心神虚祛与心气不宁者。”
“不要紧吧?”
李世民担忧道。
“这...需要调理。”
王太医闪烁其词。
皇后娘娘自己却心惊,气虚已经许多年了,但是发作还是头一回。
难道真如苏玉所说....天不予寿?
该去见见苏玉了。
“皇上,臣等只是听说罗艺反了,具体的事情尚不清楚,还请皇上明示臣等,微臣也好出谋划策,为皇上分忧。”
李靖说道。
还是李靖靠谱,先问明白怎么回事。
现在大家懵逼,就知道罗艺反了,什么时候反的,为什么造反,现在到了哪里,兵马几何,行军速度,这些都不知道。
行军打仗,这些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情报。
李世民对杜如晦说道:“蔡国公,你是兵部尚书,你来说吧。”
杜如晦黑着脸,郁闷地说道:“罗艺三天前开始造反的,据说起兵的借口是秦王,说....说皇上弑兄逼父,得位不正。”
三天前?
不就是在苏玉家里喝酒的时候吗?
不但说对了罗艺造反,连时间都对了。
难道他真的有千里眼顺风耳?
房玄龄和杜如晦惊讶的不止是罗艺反了,还有罗艺造反的借口。
罗艺说李世民弑兄逼父,得位不正,那就是说,罗艺和李世民果然有过节。
啧啧......这件事情连他们两位重臣都不知道,为何苏玉知道?
“嘿,我说这个罗艺老儿,平时看着对皇上恭恭敬敬的,居然说这么放屁的话。”
程咬金骂道。
“皇上,罗艺从幽州发兵,必然过东都洛阳,臣请发长安之兵往洛阳抵挡。”
李靖说道。
按理说,罗艺骑兵多,可以学颉利,从长安城北面进攻。
但是渭水之盟后,李世民加强了北边的防御,罗艺善于用兵,肯定不会走北路,必然从洛阳进攻。
李靖和程咬金认为要出兵平乱,而长孙无忌和杜如晦一帮人则是沉默不说话。
此时长安城的兵力不足,罗艺手下的骑兵都是精锐。
原本李世民招安罗艺,就是为了借罗艺之手抵挡突厥的兵锋。
谁曾想反被咬了一口。
真是晦气。
“此事,还容朕三思。”
李世民说道。
李靖很惊讶,这种优柔寡断绝非李世民的作风。
按照他的性格,遇到这种事情肯定会出兵平乱。
当年太原起兵,李渊是不敢的,是李世民用计逼着李渊造反。
再后来,攻打长安城,活捉宋老生,都是李世民用奇谋,每次都很冒险,但是每次都绝处逢生。
今日太反常了。
“皇上,此时不是犹豫的时候,还请圣裁。”
李靖请求道。
李世民知道李靖想什么,摆摆手说道:“你们先退下,邢国公和蔡国公留下。”
李靖愕然无语。
罗艺谋反,这么重大的事情,居然只留下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这些武将一个不要?
这是什么鬼?
“皇上,军机大事,我们岂能不闻不问啊?”
长孙无忌不干了。
刚才说起罗艺谋反,李世民和杜如晦都知道,就把他蒙在鼓里。
他感觉自己失宠了。
“赵国公,你先退下,朕和他们两个商议下。”
李世民微微不喜。
长孙无忌悚然,虽说是大舅子,可君臣有别,李世民发怒了,龙的逆鳞不可触碰。
众臣退下,不敢说什么。
出了御书房,长孙无忌大骂房玄龄杜如晦擅宠。
“列位,自打太原起兵,哪次大战没有我们的份?哪次我们不是出谋划策决胜千里,如今罗艺造反,我们被排挤在外,这还是头一回。”
长孙无忌不忿。
李靖和徐世绩也不高兴。
他们是大唐最倚重的武将,特别是李靖。
没想到这么关键的时刻,他被赶出来了。
“房谋杜断,但是最后打仗还要靠我们,若是他们商量出好法子就算了。若是出了馊主意,各位将军,莫说我李药师不遵皇命。”
其他人一个想法,都是不爽。
御书房里,
其他人都走了。
杜如晦鬼鬼祟祟把门关紧了。
确定门外无人偷听。
“皇上,苏玉这小子鬼神莫测啊。”
房玄龄惊叹。
“就是,三天前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还把他当做笑话。”
杜如晦拍着大腿惊呼。
“哎呀,早知道三天前就该准备如何对付罗艺,如今哪里去调集兵力,如何抵挡啊。”
房玄龄大呼后悔。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问道:“邢国公,你那天喝了多少?”
“啊?没多少,半坛酒吧。”
房玄龄奇怪,不是正说着罗艺造反的事情吗?怎么突然问起喝了多少酒?
苏玉的烈酒贵得很,即便是房玄龄也买不起多少。
关键是,苏玉的烈酒限量销售,有时候有钱都买不到。
所以房玄龄当时多喝了十几碗。
杜如晦鄙夷道:“邢国公酒量太差,喝了酒不记得苏玉说过什么。”
李世民鄙视道:“当时苏玉说,罗艺要反,但是我们不用出兵,因为罗艺到不了长安城,半路上自己死了。”
房玄龄猛然记起来,一拍大腿,笑道:“没错,微臣记起来了,记起来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那就别理他,等着罗艺暴毙身亡。”
既然苏玉说对了罗艺造反,那么罗艺半路自己死了的事情,肯定也是准的。
李世民说道:“啧...如果苏玉说得准还好,万一说对一半,后一半不对,罗艺打进了长安城,那就麻烦了。”
李世民可不敢拿自己的江山做赌注。
他必须万无一失。
杜如晦说道:“皇上,此事也简单。”
“如何?快说。”
李世民问道。
杜如晦说道:“既然苏玉说对了罗艺造反,他又说罗艺半路上自己死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罗艺因何而死,什么时候死,他肯定是知道的。我们去苏家庄问一下就能知道。”
“对,如果他说得出来,那就是真的。若是他说不出来,那就是胡扯,我们集结兵力,准备抵挡罗艺大军。”
房玄龄说道。
李世民思索片刻,说道:“对,此计甚妙。若是苏玉真知道罗艺必死,那他肯定知道什么时候,因何而死。”
“正是如此。”
杜如晦说道。
“事不宜迟,赶紧走。”
李世民点头道。
三个人鬼鬼祟祟,悄悄从后门,骑着马往苏家庄去。
悄悄地出城,谁都不惊扰。
苏家庄,苏玉正在逗雪姬。
“公子,够了没有啊,雪姬太累了,不行了。”
雪姬撒娇道。
“未够,继续跳,你这丫头正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要多运动。”
苏玉笑道。
冬天的时候,苏玉窝在庄子里吃牛肉,逗雪姬,过着富贵咸鱼公子的生活。
老陈到外面打听消息,说李世民这家伙居然以工代赈,让程咬金找世家大族收粮食,然后征调饥民兴修水利。
经过一个冬天,饥民有饭吃,水利设施也建起来了,开春后,水库蓄满了水,对付春夏的旱灾,勉强能够。
苏玉当时奇怪,自己的以工代赈的策略,大唐时期绝对不可能有第二个人想得出来。
所以只能是皇后泄露的。
当然,苏玉并不知道孙大娘就是皇后。
皇后夹牛肉的筷子停在半空中,大脑迅速地运转,马上想好了借口。
“这个..可能是,妾身当时回到长安城,觉着苏公子所说的策略简直是前无古人,乃是治国良策,所以跟来往的商人聊过。您知道的,长安城里达官贵人多得是,不知道哪位朝中大臣听到了,就把此事告知了皇上。”
皇后好不容易把事情圆回来。
皇上也真是的,好端端的,问这个干什么,差点把我坑了。
苏玉此人聪明绝顶,稍有不慎就会露馅的。
“对,当时皇...贱内,说起这件事情,我们听了以后,简直觉得公子真乃天人也。所以我们就多说了两句,恐怕是被哪位朝臣听去了。”
李世民呵呵笑道。
刚才问得太突兀,确实不妥。
李世民赶紧又吃了两片牛肉压惊。
大唐时期,皇帝称老婆叫锌童;宰相称老婆叫夫人;文人称拙荆;雅士叫执帚;商贾称贱内;庄稼汉叫婆姨。
李世民此时的身份是粮商,所以称皇后为贱内。
“实在抱歉,苏公子惊天国策被我们说了出去,让他们大臣捡了便宜。”
皇后抱歉地说道。
“这倒无关紧要,说出去是好事一桩,救了那么多无辜百姓,今年的旱灾也可以抵挡。功德无量。”
苏玉笑道。
“苏公子真乃国士无双啊,能想出如此奇策,却不邀功,我们佩服啊。”
房玄龄说道。
他实在是无法抑制内心的震惊。
一个年纪轻轻的纨绔子弟,居然能想出如此惊天之策,却又不以此入仕邀功,真是旷古未有。
姜太公钓鱼,虽说是愿者上钩,还是想当相国。
诸葛亮高卧隆中,也是为了择主而事。
这个苏玉却真的是不问世事,只做一个富贵公子,真是佩服。
“我老杜活了几十年,没真心佩服过谁,苏公子是第一个。”
杜如晦说道。
李世民和房玄龄听着话,脸皮抽抽:这厮,平日里说佩服高明,原来都是假的。
“那苏公子,您觉得皇上对于您这以工代赈的国策,施行得如何?您给打几分?”
李世民小心翼翼地问道,生怕苏玉又怀疑什么。
苏玉翘着腿,慢悠悠地说道:“这个嘛,还行,勉强及格。”
房玄龄和杜如晦脸色阴沉,这次以工代赈,皇上做得非常漂亮,这苏玉居然说还算及格,这也太过分了。
李世民暗道:朕为这些事情操碎了心,苏玉居然只给我一个及格,难道哪里做得不到位?
“那,苏公子,如果皇上想得个优秀,该如何做呀?”
李世民问道。
“这次其实只救了关中和洛阳一带,青徐之地、幽州冀州,这些地方其实都未曾实行。稳住了关中,也就稳住了皇位,李二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先保住皇位再说。所以我说,他还算及格。”
苏玉说道。
李世民被说得心服口服,他确实是这么考虑的。
而且,他暂时也无力往那边推广,世家大族把持了哪边,他这个皇帝管不到。
“苏公子所言,句句切中要害啊。”
李世民感叹。
苏玉笑道:“我随口胡说罢了,哪有什么切中要害。”
“不不不,苏公子所言,和那李二所想一模一样。”
李世民说道。
皇后暗笑:皇上真是的,被苏玉带偏了,说起李二两个字如此顺口。
苏玉笑道:“李掌柜这么清楚皇上说什么,莫不是你就是皇帝。”
李世民一惊,难道苏玉猜出了自己的身份?
不应该啊,我的伪装毫无破绽才对。
雪姬正给苏玉捏脚,低声说道:“公子,你又开始胡说,这是大逆不道,谋反之罪。”
大唐时期,说另外一个人是皇帝,这就是明目张胆的谋反。
房玄龄和杜如晦默然无语:若此人不是苏玉,先斩后奏。
“不说这个,小心被李二听到,我们一起下天牢。”
苏玉哈哈笑道。
皇后噗嗤笑道:“苏公子,下天牢这等事情,你居然说得跟玩似的。”
李丽质说道:“阿娘,大哥哥没说错呀。”
上官云怕李丽质说漏嘴,赶紧给她吃西瓜。
老陈拿了一坛酒过来,放在桌上。
“来,请各位喝几杯,去去春寒。”
苏玉笑道。
酒从坛子里倒出来,酒香扑鼻。
杜如晦馋酒,马上端起来闻一闻,呷了一口。
“啧啧,这是醉唐呀!原来这长安城卖得最好的酒,是你产的呀?”
“对,闲来无事,酿了一些酒,喝不完的拿到长安城卖一点。”
苏玉笑道。
李世民听说是醉唐,马上喝了半碗。
“嘶...哈...痛快。”
长孙皇后也喝了点,称赞不已。
房玄龄也是个酒坛子,喝了一碗,感觉意犹未尽,举着一个碗,给老陈投去期待的目光。
老陈舍不得,这一坛子酒,拿到长安城,可以卖500贯铜钱。
“老陈,我都把碗端起来了,你好意思不给我吗?”
房玄龄哀怨地说道。
老陈脸皮抽抽:这个管家,怎么这等厚颜无耻,逼着我要酒喝。
无奈,老陈添了第二道酒。
不知不觉,喝了一坛酒。
这酒烈得很,是苏玉自己做的蒸馏高度酒,大唐时期其他人不会。
李世民酒酣耳热,拉着苏玉说道:“兄弟,问你个事情,你得如实告诉我。”
房玄龄和杜如晦惊愕:皇上认了苏玉做皇弟?
长孙皇后摇头叹笑:皇上第一次喝成这样。
“老李别客气,你比我年长,认你做大哥也行,让你占点便宜。”
苏玉笑道。
这话把房玄龄和杜如晦气得半死。
什么叫也行,什么叫让你占点便宜?
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