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全文版》,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在连载中的古代言情《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深受读者们的喜欢,主要人物有朱标朱元璋,故事精彩剧情为:可就是一环落罢,险象再起。老朱竟然让他出个主意,劝说朱标为孙贵妃服丧.....这无异于要他的老命。毕竟朱标连老朱的面子都不给。他李善长算是个什么东西,朱标又怎么可能听他的劝。“陛下,老臣.....”“善长,你可是咱最得力的谋臣,国事家事可都要帮咱分忧啊。”“这.....”......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全文版》精彩片段
朱标说罢,没有理会身后满脸呆滞的三人,当即朝太子东宫走去。
直到朱标走远。
老朱这才反应过来,当即夺过长剑,凭空挥舞几下冲朱标离开的方向怒声吼道:
“混账东西,敢顶撞他老子!”
“李善长,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好学生!”
“你就把咱儿子教成这样!”
看着盛怒之下的朱元璋。
李善长倒是没有立即回话,反而看向旁边的胡惟庸道:
“惟庸,你先将今日的折子呈给太子。”
“是.....”
等胡惟庸离开,李善长面色大变,冲着朱元璋兴奋喊道:
“恭喜上位,贺喜上位,太子有如此心智乃是我大明之幸!”
“幸个屁!咱差点被他气死.....”
见老朱将手中长剑狠狠一丢,直接在旁边台阶上席地而坐。
李善长满脸笑意,忙凑上前说道:
“上位,方才您拿着剑说要砍杀太子,而太子一边跑却还一边同您理论。”
“这副场面,历朝历代可曾有过?”
见老朱眼眸微滞,怒气也消减了不少。
李善长继续说道:
“陛下与太子虽是父子君臣。可父子之情更深,君臣之别较浅。”
“想那祖龙横扫六合、一统八荒,丰功伟绩足可彪炳千秋。”
“然他却不擅经营父子亲情,致使公子扶苏心中只有对皇帝的敬畏,却没有对父亲的温情。”
“始皇驾崩,赵高李斯篡逆缴诏。”
“公子扶苏收到赐死诏书时,甚至没想过面见自己的父亲,询问自己父亲为何将他赐死。反而是遵照皇帝的圣旨,于北莽之地自刎而死。”
“如此,浩浩大秦竟落了个二世而亡的下场。”
“而太子与您心意相通,容老臣说句九死的话,纵然有人意图挑拨上位与太子之间的关系,恐怕也只是徒劳。”
朱元璋锐利双眸闪过一丝温情,很是好奇李善长还能说些什么。
“与之相反。”
见老朱怒气完全消散,李善长继续说道:
“与之相反,盛唐之朝,李世民对李渊确有父子温情,可少了臣子对皇帝的敬畏。”
“为得皇权,李世民不惜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迫使李渊进位太上皇。”
“而方才陛下怒极,扬言要砍杀太子,可太子却没有站在原地等着陛下动手。”
“此能看出,太子虽与扶苏一般温和知礼,却不似扶苏那般迂腐。”
“而且方才太子一边逃跑,一边向您进言。”
“足以证明太子与李世民不同,太子心中满是对您的敬重....”
“对咱的敬重?”
不等李善长说完,老朱没好气道:
“这混账小子拿咱与商纣、周幽王做比,这还是对咱的敬重?”
“正因太子对您的敬重,他才极力劝阻您,甚至拿出商纣、周幽王作比。”李善长表情严肃,愈发认真说道:“敢问上位,太子为何不愿听命,为孙贵妃服丧?”
“这....这混小子迂腐!”
“老臣认为太子并不迂腐。相反,老臣正是因此看出,太子对陛下您的敬重。”
“敢问陛下,为孙贵妃服丧,太子可会损失些了什么。”
“退一万步讲,哪怕太子心中有万般不愿,为贵妃服丧也不过是一日的辛苦而已,他大可以做一日的场面活,敷衍了事。”
“可太子并未如此,反而还因此事,当面顶撞您,甚至同您大动肝火。”
“其中深意,无外乎是不想让上位的帝王之名有半点蒙尘.....”
言至于此,李善长也就没必要继续说下去。
毕竟他不是朱标,他不敢直接说老朱为孙贵妃举办的丧礼太过逾矩。
多年侍奉君王,这点分寸他李善长还是有的。
而听李善长说完,老朱眼眸微动,心中怒气也彻底消失。
脸上、心里,满是看见自己儿子成才的欣慰。
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听到李善长毫不吝啬夸奖朱标,朱元璋砸吧砸吧嘴后,故作谦虚道:
“你这老小子还真是长了颗玲珑心。”
“不过咱家老大可没你这么多弯弯绕,这臭小子就是混。”
“牛脾气,跟咱一样!”
见老朱嘴角扬起笑意,此时的语气也大有夸奖朱标的意思。
李善长心头巨石这才落地。
不过下一秒。
只见朱元璋脸上笑意更浓,甚至还带着几分诡异冲李善长说道:
“善长,你给咱想个办法,让老大带着咱那些皇子给贵妃服丧。”
“啊?”
李善长一时诧异,竟当着朱元璋的面低声惊呼。
他今天出门还真是忘看黄历。
本来进宫是要向老朱禀告刘伯温已经进京请罪。
他李善长还想作壁上观,看看老朱会如何惩治自己这位政敌。
可现在倒好。
惩治刘伯温的好戏没能看成,自己反而还差点因看戏丢掉性命。
要知道。
撞见老朱与朱标争执,若换是旁人,自然是没命走出这皇宫的。
好在他与老朱之间多少还有几分的香火情。
老朱自然不可能因此就要了他的性命。
况且他刚刚那番话,虽是在称赞朱标,同时却也连带老朱一同吹捧了一番。
可就是一环落罢,险象再起。
老朱竟然让他出个主意,劝说朱标为孙贵妃服丧.....
这无异于要他的老命。
毕竟朱标连老朱的面子都不给。
他李善长算是个什么东西,朱标又怎么可能听他的劝。
“陛下,老臣.....”
“善长,你可是咱最得力的谋臣,国事家事可都要帮咱分忧啊。”
“这.....”
见朱元璋眼神中满是不容置疑的决然之态。
李善长咽了下口水,试探性说道:
“或许,皇后出面,方有转圜余地....”
轰~
当看到朱元璋脸上笑容陡然一僵,李善长脑中一阵翁鸣。
自知失言的他,恨不得当场给自己几个大嘴巴子。
只不过不等他开口。
老朱脸上冷厉瞬间消失,随后竟玩笑说道:
“老小子,你还真是长了颗玲珑心。”
“咱家妹子的话,老大肯定会听。”
“关起门来说,咱不也要听咱家妹子的。”
“你这是让咱去找不痛快啊。”
看着老朱满是自嘲的笑容。
李善长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也跟着笑了起来。
“罢了罢了,你去找老大说说,成与不成都不怪你。”
“是.....”
“你此次进宫何事?”
听到老朱终于问到正题,李善长一脸庄重连忙开口道:
“陛下,刘伯温抵京了,上了几封请罪折子。”
“老臣不敢擅专,所以特来请示陛下如何处置.......”
“嗯。”
接过李善长递来的折子。
朱元璋扫了一眼,很是自然将折子揣进袖子里。
“此事交由太子处理即可.....”
“嗯.....是.....”
另一边,太子东宫。
“殿下,近日来的折子都在这里。”
看着面前的胡惟庸,朱标微微点头。
对胡惟庸也是有些了解,朱标也是知道一些的。
大明最后一任丞相,也是历史最后一名丞相。
胡惟庸算是用自己的性命,给丞相制度画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
没错。
朱标是穿越者。
二十年前穿越到马皇后腹中,成为朱元璋长子,地位最稳固的太子朱标。
庄周梦蝶?蝶梦庄周。
作为一名热爱经济学的农学博士,如今的朱标只想尽自己所能优化大明。
至于老朱,该喷还是要喷。
毕竟朱标很清楚,老朱的一些政策,的的确确遗害后世大明。
“殿下.....”
见朱标坐在位置上默默出神,胡惟庸低声试探道。
也是听到胡惟庸的声音,朱标这才回过神来。
“嗯,诚意伯刘伯温,今日抵京了吧......”
虽然朱标不想承认。
但事实证明,老朱对权力的控制欲几乎达到了顶点。
说句不客气的话。
老朱几乎不相信朱姓以外的所有人。
老朱可以任用他们,却绝不会给大臣过多的权利。
妄言论之,或许是因为老朱出身的问题,所以才会这么没有安全感吧。
“爹,您的意思是让皇帝处置所有政务?”
“没错!皇帝乃是四海之主,事无巨细自然亲力亲为。”
“那这样的皇帝给您,您当吗?”
老朱被朱标这话问的有些发懵。
可就在他愣神的功夫,朱标指了指面前的大明疆域图,轻声说道:
“我大明幅员万里,疆域辽阔,还要加上东南的番岛。”
“就算没有战事,各省也没有天灾人祸的前提下,万里江山,每天要处置的折子也要达一千七百多封。”
“这数千封折子仅仅是看一遍就需要四个时辰以上,若是再想出个对策,起码要八个时辰以上才能处理完毕。”
“爹,你可以一天理政八个时辰,儿子咬咬牙也能勉强完成,可后世的儿孙能像咱们父子俩这般勤勉吗?”
“嗯......”
被朱标这么一问,老朱一时语塞,也不知该如何应答。
毕竟在他还未开创大明,还没当皇帝之前。
哪怕是他也只认为皇帝是最大的地主老爷。
吃喝不愁,娇妻美妾,金银珠宝用之不尽。
然而当了皇帝之后,老朱却发现皇帝的日子并没有他想的那般惬意。
尽管他也当真做到了勤勉执政,夙兴夜寐。
可如朱标所说,一天处理政务八个时辰,饶是老朱听了也很是头疼。
“而且爹您刚刚也说了,若咱朱家后世儿孙贤明,自然不用想着被丞相、内阁这样的权臣欺到头上。”
“可若是后世儿孙不贤,您觉得他能每天理政八个时辰?”
朱元璋一时语塞,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正如朱标说的那样,他可以一天理政八个时辰,朱标或许也能,可不能保证后世的儿孙都是如此。
如果往后大明的皇帝每个每天都要处理政务高达八个时辰。
那他辛苦打下的江山,也并非是让后世儿孙享福的。
见老朱目光动容,多次想要开口最终都还是忍了下来。
朱标起身在屋内徘徊片刻后,转而看向老朱沉声道:
“爹,绝对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可以无论当权者是否贤明,都能将国祚延续千年万年的。”
“起码在大明之前没有,而且儿臣也相信,在往后的数百年内,也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制度。”
“正如爹您刚刚说得那样,若后世儿孙不贤,可能会被丞相、内阁这样的权臣欺瞒。”
“可是爹,若后世的皇帝昏聩无能,恐怕都用不着权臣欺瞒,外敌早就攻破国都,百姓也早就揭竿而起了。”
“至于儿子同意您裁撤丞相制,还弄出来个内阁制。”
“其原因无非是与丞相制相比,没有决策权、行政权的内阁官员更好制约罢了。”
听到朱标这一席话。
老朱原地愣了半晌,随即竟很是突兀的苦笑一声。
“罢了罢了。”
“你说的也对,若真有一种制度可以不管皇帝是否贤明,都能将王朝延续下去的话。”
“恐怕也轮不到咱们爷们儿坐江山。”
“儿孙自有儿孙福,咱就是考虑的再多,百年之后也终究是一抔黄土。”
“咱啊,顶多希望咱制定的那些制度,不给后世儿孙添麻烦就好了。”
见不知不觉天色已经微亮。
老朱将关于内阁制的折子揣进袖子里后,默默朝殿外走去。
“老大,今日诸事,莫要与咱赌气。”
“至于孙妃的葬礼....”
老朱略显悲痛的叹了口气后,沉声说道:
“标儿,和你说句老实话,咱只是觉得对她有所亏欠。”
“孙妃自从龙凤六年就跟着咱,咱还是吴王的时候,她也跟着你娘照顾战死将士们的遗孀。”
“如今大明初立,孙妃没享受多少荣宠便轰然离世,咱觉得多少有些对不住她。”
“而且孙妃在世时,一直想给咱生个皇子,可直到她死都未能如愿。”
“所以咱才破例,让老五为其守孝,这样也算完了她的心愿。”
老朱表情微顿,沉吟数秒后还是看向朱标低声询问道:
“咱也并非向你说的那样宠妃误国,咱只不过是有些恻隐之心罢了。”
“标儿,到时能让老五给孙妃服丧吊唁吗?”
见老朱眉眼含悲,此时竟要自己同意老五吊唁孙妃。
朱标心中多少也有些不是滋味。
“自然,不只五弟要去,到时儿子也会出面。”
“好,好,这样就好.....”
就在老朱感到惊喜之时,朱标继续补充道:
“只不过父皇,孙贵妃丧期一过,还请父皇下令,今后妃嫔薨逝皇子不需为其服丧,更不必为其守孝三年。”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老朱连忙点头后,看向朱标继续说道:
“再过半个时辰就该早朝了,今日你便休息休息,不必参加朝会了。”
不等朱标开口,老朱径直朝东宫外走去。
只不过看着老朱有些兴奋的背影,朱标一时之间也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历史上的洪武皇帝是何等样人?
那是动不动就玩九族消消乐的狠人。
可就是这么一位狠人,竟然因孙贵妃丧事规格征求自己这个太子的意见。
这种反差着实让朱标有些哭笑不得。
当然,朱标也不可能因为此事,便觉得自己稳压老朱一头。
相反。
若不是老朱愿意跟自己讲道理,若非自己头上被老朱砸了一下,让老朱心有歉意。
恐怕即便是自己这个太子,老朱也不会如此在意自己的意见。
天家皇家,按理来说本没有太多亲情可言。
可老朱的确是让朱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沉父爱。
虽然有些执拗,也显得很是笨拙。
但这也足以证明。
在坐拥万里江山的情况下,朱元璋始终在提醒自己,自己是朱标的父亲,而不是太子的父皇....
........
星夜暗暗褪去颜色,东方也出现点点银白。
盛夏的天本就亮的很早。
虽然只是卯时,但此时不需灯火,便能看清前方来人。
“兄长.....”
就在朱标换好朝服,朝奉天殿走去的时候。
常氏急匆匆赶了过来。
也是看到朱标已经穿好朝服,常氏有些懊悔说道:
“兄长恕罪,昨夜与母后聊的太久,今天没能服侍兄长更衣....”
“这有何罪?更衣之事下人来就好了。”
朱标轻轻抚了下常氏有些温凉的脸庞,柔声说道:
“回去休息吧,今日早朝恐怕刘伯温还是会到。”
正因为朱标非但没有怪罪,反而还很是体贴的让她回去继续休息。
常氏愈发觉得没能伺候朱标更换朝服,乃是她的失职。
毕竟朱标是大明的太子,纵然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也不为过。
可朱标为了她能够独享荣宠。
结婚三年,对她相敬如宾不说,还从未提及迎娶侧室的事情。
甚至老朱和马皇后为了稳固她太子妃的地位,更是想等到她诞下皇子,地位彻底稳固之后,再为朱标挑选侧室。
这简直就是当亲生女儿一般疼爱。
偏是如此,常氏愈发觉得自己若是不提出让朱标纳妾,这便是有违纲常。
想到昨夜马皇后提及的人选,常氏犹豫片刻冲朱标的背影说道:
“烦请兄长多心留意,看看吕本、詹同可否提拔一二。”
将朱标所有谋划串联起来后,老朱眼前一亮,心头愈发振奋了起来。
朱标礼遇刘伯温,无非是为了收拢天下士子之心。
而收拢天下士子之心,则是为了恩科之时,那些读书人都能前来应试。
如此一来。
得中恩科的士子便成为大明的储备官员。
也是因此。
在裁撤丞相,追究胡惟庸罪过的时候,老朱才能放开手脚,大杀四方。
一步一步,朱标目的都十分明确。
这帝王心术,饶是老朱也不由心中感慨。
“标儿。”
“也是咱做的不甚周到,才让你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咱.....”
“爹!”
见老朱眼神悲凄,看向自己的眼神满是亏欠。
朱标忙出声打断道:
“爹您驱逐北元,再造华夏,此番功绩已经足可媲美唐宗宋祖。”
“至于朝政之事,儿子自然要多费心一些。”
“再者说了,将来这大明您还不是要交到儿子手上,儿子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您,同样也是为了自己,为了即将出生的雄英!”
听到朱标这话,老朱倍感欣慰之下,走到朱标身旁默默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孩子,大明交到你手上,咱放心。”
在路过常氏的时候。
老朱脚步一顿,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开口说道:
“常家丫头,常茂袭了遇春的国公之位,那常升现居何职?”
“父皇,臣妾弟弟常升在魏国公徐达帐下,官职副将军。”
“只是从三品吗?太小了!”
老朱微微摇头后,朗声说道:
“等这次他们北伐归来,常茂加荣禄大夫,增禄一千石。”
“常升擢升为龙虎将军,增禄五百石。”
“父皇!”
常氏当然知道老朱突然给她两个弟弟升官,不是因为常茂、常升有什么功劳。
乃是因为朱标是太子,老朱赏无可赏,这才将荣宠下放到他的两个弟弟身上。
“父皇,臣妾这两个弟弟年纪尚浅,不足以担此重任,还请父皇收回成命。”
见常氏如此知礼明进退,老朱心中愈发欣慰了几分。
不过他还是故作威严说道:
“你父亲定国安疆,你辅佐太子,赏赐常茂两兄弟不为过。”
“就这么说定了。”
“父皇......”
“常妹,你就替两个弟弟谢恩吧。”
见常氏还准备拒绝,朱标平静说声道:
“常茂兄弟毕竟是孤的妻弟,拔擢他们两个,也是想让他们二人有所作为,将来成为孤的得力臂助。”
被朱标这么一说。
常氏这才不再坚持,冲着老朱跪下谢恩。
而此时的老朱却回头,意味深长的看了朱标一眼。
眼神复杂,有欣慰,也有感动。
或许还带着几分不明缘由的感谢。
“麒麟儿,麒麟儿啊。”
老朱一边低声呢喃,一边快步朝坤宁宫的方向走去。
今日朱标所展现出的才能,已经足可以担起大明的重任来了。
甚至说,朱标这个储君,几乎满z足了他对古之明君的所有幻想。
宽容、仁慈,却又不软弱。
手段心智更是不落于人。
帝王心术,更是上乘。
更让老朱觉得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朱标能提出在处置胡惟庸时,对其同党绝不姑息。
这便足以证明朱标骨子里的果决、狠辣和他一般无二。
这点,正是老朱认为一个皇帝最应该具备的品质。
“妹子!妹子!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刚踏进坤宁宫,老朱扯着嗓子,迫不及待要跟马皇后分享喜悦。
而此时的太子东宫。
常氏却看向朱标开口道:
“兄长,常茂刚刚二十便世袭了父亲的国公之位,常升则还不到二十,便已经是从三品的将军。”
“他们两个在军中的官职甚至比一些老将都要高,如今父皇还要提拔他们,恐怕会引起一些老将军的不满吧。”
常氏并不是不想让提拔自己两个弟弟。
只不过如今淮西子弟中,魏国公徐达的长子在军中只不过只是个七品的参将。
汤和、冯胜、李文忠、陆仲亨的人的长子,最高也不过五品。
然而她的两个弟弟,常茂袭了自己父亲的爵位,常升乃是从三品的将军。
常氏很清楚,他们二人官居要职,并非这两个弟弟本领出类拔萃,也绝不是他们立下了什么了不得的战功。
他们能有如今的殊荣,都是承继了他们父亲的荣光。
如今老朱因无法赏赐朱标,便将对朱标的恩赏下放到他们二人身上。
这就更让常氏担心,他们两人树大招风,给常家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看着一脸担忧的常氏,朱标轻轻牵起她的手,温声安慰道:
“说起来常茂常升也是孤的妻弟,赏赐他们也不为过。”
“可是兄长,父皇赏赐常茂二人,并非因为他们二人有军功在身。”
“只是因为他们是臣妾的弟弟,而臣妾是兄长的妃子!”
“臣妾是担心,这样的赏赐会让常茂二人在军中抬不起头,会有人说他们是靠着姐姐的身份,一路畅通无阻。”
看着秀眉微蹙,很是担忧的常氏。
朱标坦然一笑,随意说道:
“你放心吧,那些功勋老将不会有半点非议,军中其他的勋贵子弟更是不敢妄言。”
“嗯?”
见常氏依旧不解,朱标耐着性子为其解释道:
“常遇春大将军,与父皇、徐叔、汤伯四人情同手足。”
“常大将军先前在军中更是一军统帅,无人不服。”
“再加上你是孤的太子妃,孤又是大明的储君。”
“所以无论出于对已故的常大将军的敬重,还是对孤的敬畏,那些沙场老将还是他们的子弟,都不会对常茂、常升有半点异议。”
“不仅没人敢说小话,而且见父皇如此重用已故的功臣之后,这些勋贵武将心中只会为之动容,感念父皇体恤已故将帅的遗孤。”
常氏仔细琢磨着朱标的话。
很快便也回过味儿来,认真的点了点头。
只不过还有一点,朱标没有明说。
朱标让常氏接受老朱的赏赐,也是为了照顾老朱的情绪。
正如常氏刚刚说得那样。
自己身为太子,老朱除了皇位根本没什么能赏赐给自己的。
所以老朱才会想到,用赏赐常茂、常升二人来表达对自己的爱子之情。
若是朱标辞而不受,反倒是伤了老朱一片爱子之心。
因为全天下的父亲都很矛盾。
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会强过他们。
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家儿子能成长的稍微慢一些。”
他们好继续像只大鸟一样张开双翼,护佑住自己的孩子。
一旦有天他们发现自己一直保护着的儿子,已然成长的比他们更加优秀。
他们欣慰的同时,心中必然会产生巨大的落差。
甚至在看到自家儿子长大成人的那一瞬间,他们会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经年老的事实。
所以朱标同意老朱赏赐常茂常升两兄弟。
一方面是成全老朱那稍显笨拙的父爱。
另一方面,这是他想要告诉老朱。
眼下的大明依旧离不开老朱。
无论自己筹划的多么详尽,实施起来,依旧需要老爷子坐镇皇位。
更重要的是,一直把老朱绑在皇位上。
也是朱标想着等裁撤丞相之后,自己御驾亲征,亲自征讨北元、高丽还有倭国。
所以现在,绝不是老朱能退居二线,安享晚年的时候。
“兄长,还有一事。”
就在朱标感慨之时,常氏温声说道:
“勋贵不法,臣妾以为常茂、常升恐怕也牵涉其中。”
“这二人虽从未与我说过,可他们少人管教,很容易被那些叔伯诓骗,成为勋贵老将的手中刀。”
“兄长先前也说过,惩治勋贵也是势在必行。”
“可如今父皇对常茂、常升二人又加赏赐,那他们二人便成为众人焦点。”
“一旦兄长打算惩治勋贵不法,恐怕那些勋贵老将们会将他们二人推出来,好让兄长投鼠忌器,让惩治勋贵不法的事不了了之。”
不得不说,常氏作为常家的长女,想的的确要深远许多。
只不过对于她的担忧,朱标却是一点都不在意。
“常茂、常升毕竟年纪还小,等这次北伐回来,好好敲打敲打他们即可。”
“而且!”
想到历史上这次北伐蓝玉会闯下大祸。
朱标脸色一沉,冷声说道:
“等这次北伐回来,让他们两个找个由头自污即可。”
“在孤准备整治勋贵不法之前,让他们二人同蓝玉一并消失在众人视线中就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