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趣书网 > 现代都市 > 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全章节阅读

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全章节阅读

发飙的芭蕉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火爆新书《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逻辑发展顺畅,作者是“发飙的芭蕉”,主角性格讨喜,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跟徐二龙附耳道:“二龙,你跟他们说这么多干什么?他们这么随便放鸽子,就该当着全村的人说说,看谁以后还搭理他们。”徐二龙笑:“我就是故意要说这么多的。”蒋军跟着蒋光文往回走,蒋光文越想越气,瞪了蒋军一眼,没好气的训道:“你瞧瞧,你这干的什么事?种庄稼,你不行,这好不容易能挣点零花钱,你也自己搞砸。”蒋军嘟哝道:“我又不知道他要给钱。你又没跟我说清楚。”......

主角:徐大民徐二龙   更新:2024-03-27 16:3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徐大民徐二龙的现代都市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全章节阅读》,由网络作家“发飙的芭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火爆新书《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逻辑发展顺畅,作者是“发飙的芭蕉”,主角性格讨喜,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跟徐二龙附耳道:“二龙,你跟他们说这么多干什么?他们这么随便放鸽子,就该当着全村的人说说,看谁以后还搭理他们。”徐二龙笑:“我就是故意要说这么多的。”蒋军跟着蒋光文往回走,蒋光文越想越气,瞪了蒋军一眼,没好气的训道:“你瞧瞧,你这干的什么事?种庄稼,你不行,这好不容易能挣点零花钱,你也自己搞砸。”蒋军嘟哝道:“我又不知道他要给钱。你又没跟我说清楚。”......

《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全章节阅读》精彩片段


他气得狠狠瞪了蒋军一眼。

这小崽子,怎么办事这么不靠谱,居然搞错了地方?

蒋军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

没有人跟钱过不去吧?

今天早上摆了徐二龙一道,他跟杨利民提起这事,心下得意。

可现在,这是意味着,自己搞丢了到手的五块钱?

徐二龙说的是给自己五块钱啊。

自己爹怎么不说清楚?

“那以后,你还要车吗?”蒋军问。

徐二龙心下冷笑,脸上却是依旧和气:“我已经跟别人说好了,这定下的事,我也不好再变卦。否则,这不跟个娘们似的,屙尿就变?”

这是直接回绝蒋军,也随便刺他两句,说话出尔反尔,根本不算男人。

蒋军讪讪的走开。

缺牙齿跟徐二龙附耳道:“二龙,你跟他们说这么多干什么?他们这么随便放鸽子,就该当着全村的人说说,看谁以后还搭理他们。”

徐二龙笑:“我就是故意要说这么多的。”

蒋军跟着蒋光文往回走,蒋光文越想越气,瞪了蒋军一眼,没好气的训道:“你瞧瞧,你这干的什么事?种庄稼,你不行,这好不容易能挣点零花钱,你也自己搞砸。”

蒋军嘟哝道:“我又不知道他要给钱。你又没跟我说清楚。”

蒋光文道:“这还需要说?生产队里谁来借车,不是要付点报酬?多少都随心意,他卖黄鳝挣了钱,可能不付点钱吗?”

蒋军不作声。

蒋光文叹道:“唉,这也是运气吧。”

蒋军回家,越想越不是滋味。

他这会儿,是把徐二龙得罪了,挣钱的机会也没有了。

不行,他得去找杨利民。

他是帮着杨利民出气。

再说,杨利民他们今天也去城里卖黄鳝了。

杨利民他们所卖的黄鳝中,也有他贡献的一部分,他昨晚可是帮着捉了不少。

堤内损失堤外补。

想明白这一点,蒋军兴冲冲的去找杨利民。

“利民啊?他们去捉黄鳝了。”杨利民的老母回答。

黄鳝黄鳝,现在是家家户户都对黄鳝着了迷。

蒋军沿着水沟走,找着了杨利民几兄弟。

今天,他们几兄弟带出去的差不多一百斤黄鳝,全卖掉了,挣了三四十块钱,可高兴坏了。

这刺激了他们的积极性。

回家后,顾不得休息,扒拉了两碗稀饭,就一头扎到小河沟边,开始捉黄鳝。

“又捉黄鳝呢?”蒋军问。

“嗯。”杨三回答,双脚依旧踩在稀泥里。

“今天黄鳝好卖吧?”蒋军问。

“当然好卖。妈的,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个门道,差不多一百斤黄鳝,很快就卖光了,有人居然一口气,就买了十几斤。”杨三感叹。

杨利民见势不对,拿手肘,拐了拐杨三,示意他别多说。

这么赚钱的门道,他们也是被徐二龙给启发的。

要是启发了别人,拿着黄鳝去城里卖,能卖出高价,说不定,大家都去了。

这动作虽小,蒋军还是看在眼中。

他心中,越发不是滋味。

妈的,老子把你们当朋友,你们被徐二龙打,我还在想办法替你们出气,结果,你们还对我藏着憋着?

“那估摸着,你们今天怎么也挣了几十块钱吧?”蒋军问。

一百斤黄鳝,徐二龙一毛钱收,这送到县城去卖,肯定不止一毛。

“没有,哪有这么多钱。”杨利民含含糊糊。

蒋军不想再跟他们打太极。

他直接了当道:“大家朋友一场,既然你们挣了钱,给两块钱我花花,这说得过去吧?”

杨三干笑起来:“这个……我们当然是朋友……”

平时大家一起下河捞虾,一起上山打兔,当然可以玩到一起。


“小玲,这会儿,火小一点,省得炒焦了。”他叮嘱着小玲。

小玲将柴灶里的柴抽掉两根,剩下一点小火,细细烧着。

随着各种调料下锅,香气又传出来了。

“好香。”喻平和缺牙齿都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嚷嚷着。

缺牙齿也是他从小的伙伴,因为跟人打架,打掉了两颗牙,两颗牙一直没补,一说话,两颗缺牙在明晃晃的,久而久之,本名没人知晓,缺牙齿这外号,倒是人所皆知。

“你们真来得真快,谁去打酒?”徐二龙问,从口袋中,掏出两块钱:“给,钱拿去打酒。”

这两个半大小子,见得徐二龙这么爽快的掏出两块钱,皆是吃惊:“二龙,你哪来的钱?”

“晚点跟你们讲,现在我在忙。”徐二龙支开两人。

等缺牙齿去打酒,徐二龙这边,也把肥肠搁入锅内翻炒均匀。

然后,他拿起木制大锅盖,盖在锅上,细火慢煨。

木板搭就成简易桌子,喻平回家搬来几张凳子,简单的桌席就摆开了。

锅里的肥肠,冒着滋滋热气,特有的肥肠香气在蔓延。

徐小玲不由自主咽了咽口水。

真香。

徐二龙再撒了一把香葱下去,让小玲熄了火,他把肥肠盛进大铁盆中,端上桌子。

有这么大一盆肥肠做主菜,别的,也不在乎了。

“喻平,给你家端一碗过去。”徐二龙拿碗,盛了一碗给喻平。

这几天,她们什么也没有,喻平家多番照应,现在有点吃的,自然互相关照一下。

喻平没客气,端着一碗肥肠回去,把碗腾空,又端了回来。

随即,几人坐着喝酒吃肥肠。

软糯的肥肠,让人胃口大开。

缺牙齿笑着露出他的缺的口的牙:“这东西,太好吃了,妈的,就是洗的时候,看着恶心,全他妈的是屎。”

徐二龙笑着,桌下蹬了他一腿:“不会说话就别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几人笑。

“我让你们过来喝酒,另外还有一点事,要让你们做。”徐二龙说着他的打算。

“你们每天没事的时候,就去捉黄鳝,有多少,算多少。我按一毛一斤的价格收购。”

这七八月份,正是黄鳝最鲜美肥嫩的季节,等过了这一段时间,就渐渐少了活动踪迹。

他得趁这一段时间,多囤一点作准备,仅仅让黄小刚一人捉,忙不过来。

“你拿这么多做什么?”喻平问。

“去城里卖。”徐二龙道:“你们也看见了,我这分家出来,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只能捣腾点这东西,挣两个钱。”

“我也听说,别的村,有人偷偷弄黄鳝鱼鳅去卖。”喻平说。

“嗯,所以,我才打算这段时间,多弄点。”徐二龙说。

“妈,这段时间,你就在村里,收购黄鳝。”徐二龙交待着张金芳:“按着一毛钱一斤收,有多少,收多少。”

张金芳有些担忧:“这会不会有风险啊?我可不想你出事。”

“别担心,没事,这东西,我已经找好了下家,你只管收就是了。”

徐二龙又叮嘱徐小玲:“你帮着妈妈一块儿收购黄鳝,盯着一点,别搞错了,如果钱不够,就暂时记着帐,过几天给钱。”

“哦。”徐小玲乖乖点头,她读完小学,记个帐没问题。

几人在这儿吃饭喝酒,黄小刚在远处徘徊。

“那不是黄小刚?”缺牙齿微眯着眼。

徐二龙向着黄小刚招招手,黄小刚走过来,身上脸上全是泥,看样子,在田间才折腾回来。

“二哥,我就是想问,黄鳝这会儿给你送过来吗?”黄小刚问。

他的视线,却是落在几人面前吃的肥肠上,眼视直勾勾的,挪不过眼。

徐二龙笑了,起身,拿了一个碗,从盆子中,舀了一碗肥肠给他。

“今天我去晚了,菜市场已经没有肉了。”他解释一句:“就吃肥肠吧,这也好吃。”

幸好,烧肥肠的时候,他还放了半截冬瓜下去,否则,就这几斤肥肠,还不够这么多人分。

“我这儿没多的碗筷,不留你在这儿吃饭了。这碗你端好,回去跟你妹妹一起吃。”徐二龙叮嘱一句。

黄小刚紧紧端着碗,连连点头,心中发誓,以后,一定要跟着二哥混。

徐二龙可没想到,自己就这么随手的帮个忙,就能收获一个绝对忠诚的小跟班。

吃过饭,张金芳和小玲收拾碗筷。

喻平喝得脸红,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火气正旺,光着膀子,嚷嚷着,要睡到屋后的那条大青石上歇凉。

那大青石,长两米,宽一米,当初开公社食堂,一众人搬来当案板的,现在搁在那儿,给大家坐着歇脚。

“别睡上面。”徐二龙笑着阻止。

当初年少不懂事,不知道厉害,这喻平夏天贪凉,经常睡在这儿,后来有了严重的风湿病。

“以后,别睡这上面,以后风湿痛死你。”徐二龙郑重提醒。

他让喻平回家,搬来凉竹席,三人嘻嘻哈哈躺在上面。

仰着头,双臂枕在头下,徐二龙望着头顶夜幕中的星空。

没有污染的夏夜,群星闪烁,能望向遥远的银河,如一条发光的带子。

不时有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过。

这是无数人回忆的童年时光,而他,现在伸手可碰。

那些记忆深处的遗憾,他有机会慢慢弥补。

****

天边露出鱼肚白,徐二龙慢慢睁开眼。

晨风吹过,又是美好的一天。

他端了搪瓷缸子,在石缸前,勺了水,漱着口。

黄小刚打着哈欠过来。

“吃了早饭没?”徐二龙问。

“吃过了。”黄小刚说。

“胡说八道。”徐二龙不留情面拆穿他。

黄小刚讪讪,这不就是一句客套话嘛。

徐二龙漱了口,又捧起水,浇在脸上,算是洗过脸。

黄小刚帮着,把黄鳝称好称,分装在几个鱼篓中,方便徐二龙挑着进城。

张金芳听着动静,跟着起床,看着徐二龙和黄小刚就着晨光在收拾那些黄鳝。

“二龙,灶膛里煨着两个红苕,你揣着,半路饿着的时候,可以充充饥。”张金芳叮嘱。

“行。”徐二龙转身,从柴灶膛里,扒拉出那两个烤红苕。

这是昨晚煮饭时,徐二龙埋进去的,这烤出来的红苕,软糯香甜。

只可惜,这会儿,冷冷的,味道打了折扣。


否则,家里已经收了快上千斤的黄鳝,多放两天,实在夜长梦多。

在这样的小县城,一切一切都是靠人脉。

没有人牵线搭桥,许多地方大门都不让你进。

只要能见上人搭上关系,许二龙自信绝对有把握把这单子给拿下。

心下一高兴,徐二龙去财务室结过账后,也不打算去桃花河卖凉水。

他也不走开,在伙食团附近待着,准备等王伯林下班。

大槐树下,一群退休老人下着象棋。

“听说啊,李厂长的女,昨天在桃花河游泳,差点从头洞那悬崖掉下去摔死。”

“没事吧?”

“没事,已经救回来了。”

“那还好,算她命大,否则,李厂长就这么一根独苗,不得气死?”

“让这些人,受点教训也好,你看看那些女娃子,一个个的,真不知羞,居然跑去河里游泳,那胳膊大腿的,不全让人看了?”

“哎呀,现在的年轻人,说要什么追求自由。还一口一句骂我们老封建。”

“管她呢,反正又不是我家孙女,要是我家孙女,敢出去游泳,我非打断她的腿。不知廉耻。”

这些老人的议论情况,差不多就是代表着全厂职工的态度。

有庆幸的,有幸灾乐祸的,有看不顺眼的……整个厂里都议论纷纷。

李永年急冲冲的往家里赶。

丢人啊。

女儿出了这么大的事,他这个当爹的,居然是最后一个知道消息。

他又要忙厂里,母亲得了肿瘤还在医院躺着,他整天忙得焦头烂额。

厂区领导所在的那一幢小楼,李永年住的,是一套两居室的,算是厂里比较好的待遇。

一进门就是两个单人弹簧沙发,中间的小茶几上搭着蕾丝花边罩子,茶几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色咖啡杯。

对面的五斗柜上,摆着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

这是这年头富裕家庭的象征。

李迎彤靠在弹簧沙发上,精神不大好。

(不是女主,不是女主,只是剧情需要的一个女性角色而已)

昨天受的惊吓太大,她回来,好久没缓过神。

现在,回想昨天的情景,历历在目。

从九死一生的死亡线上回过来,一些没被注意的细节问题,现在,被无限放大。

她……那个救她的男人,当时手抱在哪儿了?

还有后来,他的腿又夹在哪儿了?

李迎彤又羞又气。

天,当时还有好多人看着的吧?

“砰”房门被推开,李永年大步迈进来。

“爸。”李迎彤站起身。

“你昨天,跟人去游泳了?”李永年劈头盖脸质问。

“爸……”李迎彤吞吞吐吐。

瞧她这神情,李永年也猜得,这是事实。

“唉,你呀,简直是气死我了。”李永年气急败坏。

想伸手打女儿,可看着她那张小脸,最终,还是下不去手。

他的女儿,尚不满十八岁,正是青春叛逆的时候。

因为家庭环境好,这姑娘,就没受过外界的毒打,有些任性,刁蛮。

可至少她没有什么坏心眼,没干过什么大逆不道的坏事。

李永年还没出手教训,心里就给自己找了开脱的借口。

他就这么一个独苗苗,他舍不得教训。

这也是以后这种家庭的普遍情况,就一个孩子, 各种宝贝。

李迎彤闪到一边,连声认错:“爸,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不会再去了。”

他的爱人罗春梅温言软语劝说:“既然女儿已经知错,你就别再生气了。年轻人,吃一堑长一智。不经受一点挫折,怎么成长。”

“可她这个教训,是险些送了命啊。”李永年痛心道:“你知道那儿多危险吗?年年都有人掉下去。”


徐二龙打断她的忆苦思甜:“奶,眼光要往前看,以前,大家还是吃大锅伙,吃集体食堂呢,现在,还是兴包产到户了……”

徐老太被噎得不知道如何接话。

“二龙,我不知道你今天怎么了,非要分家,听哥一句劝,奶奶年纪大了,你顺着她一点,别把她气得三长两短。”徐大民劝说。

徐二龙道:“嗯,你说话好听,你多说点,劝奶把这个家分了吧。否则气晕了,进医院又要花钱,家里已经欠了这么多的债,不可能再欠。”

“你个混账东西,这是咒你奶奶死?”徐冬生骂他:“你给我滚。”

徐老太气得不轻,挥着手叫道:“对,让他滚,分家没门,这个家,全是我挣的,他一根烧火柴也别想拿走。”

吵吵闹闹声中,分家这事,总算确定下来。

徐小玲怯怯站到徐二龙的旁边,拉着他衣襟:“哥,我跟你走。”

徐二龙伸手揉揉她头顶:“你当然跟着我。”

徐冬生瞪着张金芳:“这逆子,死活要分家,以后,你不许接济他,等他吃了上顿没下顿,他才知道锅儿是铁铸的。”

张金芳同样怯怯的垂着头。

这边,是自己的一对儿女,那边,是徐家一大家子人,包括自己的男人。

硬着头皮,她憋出一句:“我,我跟着我儿子过。”

“什么?”徐老太、徐冬生双双吃了一惊。

“你说什么?你个没良心的白眼狼,当初我好心把你收养,你就这样来报答我?跟着起哄要分家?存心想气死我?”徐老太质问。

张金芳咬着唇,低着头:“妈,我知道我不对,可二龙和小玲,是我儿女,我不能不管他们,你就当我对不起你好了。”

徐冬生双眼喷火。

这女人,一惯是低眉顺眼逆来顺受,今天居然敢唱反调。

“张金芳,你要跟着他们闹?你是不想跟我过日子了?”徐冬生喝问。

张金芳哪怕全身在发抖,可一直硬着头皮站在那儿,不退不让。

这是铁了心,要跟自己的儿女在一起。

****

徐二龙母子三人,住进了生产队的保管室。

保管室挺宽敞,以前是生产队里保管各种工具农具的地方,现在,那些生产资料分给社员后,这屋子暂时空了出来。

当然,不是无条件的给你住,毕竟,这是队里东西,不可能让你白白占便宜。

“二哥,以后,我们就住这儿了吗?”徐小玲提着小包袱,这里面,就是全部家当。

“嗯,暂时住两天,相信二哥,以后,一定会让你住上大房子,要啥有啥。”徐二龙说。

徐小玲点点头。

小丫头长着一张秀气的鹅蛋脸,柳眉弯弯,眼睛又大又黑,象山里九月雨水洗涮过的葡萄,两颊带着小酒窝,一笑起来,甜蜜蜜的。

其实他们俩兄妹,在家里的地位都是尴尬,在孙辈中,即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无形中,就被人忽视。

特别是徐小玲,是个丫头片子,更是没啥存在感。

现在能跟着二哥出来,她内心深处,有些小踊跃。

张金芳是另外的心情。

她对于分家单过,并不是很憧憬。

年轻时,想分家,现在儿女都大了,再来分家,她反而有些不大习惯。

她打量了一个保管室。

这么久无人住,保管室破败不堪,墙角落,全是 大大小小的蜘蛛网,大的蜘蛛,比麻将块还大。

张金芳找了长棍子,开始打扫那些蜘蛛网,徐小玲帮忙,开始扫地。

徐二龙从邻居喻平家里,借来水桶,出去挑水。

保管室里简陋,但还勉强算有一个木板床,以前保管员休息的地方,也可供人睡觉。

三人一起动手,忙碌半响,总算把保管室收拾妥当,勉强可以住人。

平素跟徐二龙交好的几个小伙子,听说徐二龙分家出来单过,都摸了过来。

大家一人给他凑点生活用品,勉强能在这儿生活下去。

徐二龙让小玲烧火煮红苕,当作晚餐。

“二哥,削两个红苕,多加一点水煮就好了。”小玲说。

“把苞米碎加上吧,否则吃不饱。”

“可得节约,我们就这么一点口粮。”

徐二龙好笑,心下却心酸,妹妹小小年纪,就得精打细算过日子。

可惜,前世她去世太早,至到死前,都没吃上一顿饱饭。

“放心,二哥不会让你饿着,你只管敞开肚子吃。”

吃东西的功夫,徐二龙默默想着心思。

第一步分家,目标达成,以后,不会再让幺房扒着自己一家吸血。

第二步,得想办法快速挣钱。

饭后,张金芳洗碗收拾东西,徐二龙带着徐小玲去田间。

这季节,正是黄鳝鱼鳅最肥美的季节,徐二龙拿着工具,带着徐小玲深一脚浅一脚踩在地上。

“二哥,这儿有一条。”徐小玲指着地上的黄鳝洞口,跟徐二龙比划。

徐二龙瞄准,屈起两指如钳,钳住黄鳝,滑溜溜的黄鳝就被丢进鱼篓之中。

“这儿也有呢。”

没多久,就捉了满满一鱼篓的黄鳝。

示意小玲先回去睡觉,徐二龙去了河边,准备碰碰运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乡下孩子,下河捉鱼捞虾、爬树掏鸟捉蛇这些全是基本操作。

经过一晚操劳,徐二龙收获不错。

除了常见的草鱼、鲤鱼外,还有一只甲鱼。

这年头的野生甲鱼,可是好东西啊。

以前,这些东西,拿回家,全家一起吃了。

甚至,还特意要把最好的一点,留给徐大民,怕他读书辛苦费脑子。

现在么,呵呵……

徐二龙看着不多的几条鱼,拿草绳穿了腮,拎成一串,又把甲鱼单独穿上草绳吊着。

然后,他把水笼子重新放下水去,上面系着绳,又把绳子埋进土里,让人一眼看不出来。

到时候回来,只需要把笼子收上来就好,如果运气好,里面还会网着些鱼。

徐二龙提着东西,急急向着城里赶,这甲鱼,他要拿去换钱。

不过,他并没有选择常规的路边市场,而是另辟奇径。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