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趣书网 > 现代都市 > 畅读精品小说重生八零:原来我是豪门大少爷

畅读精品小说重生八零:原来我是豪门大少爷

遥望碧空晴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遥望碧空晴海”的《重生八零:原来我是豪门大少爷》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他抱起来摸了摸,小奶狗还挺沉,可见是富养长大的。“10块一只,我旁边这只德牧,就是狗妈妈。”年轻人揉了揉身边德牧的脑袋,一脸的笑意。一只小奶狗10块钱,说实话真心不便宜。但人家富养着长大,也花了不少钱,他在讲价多少不地道。就在孟海生纠结的时候,年轻人又开口了。“兄弟,你如果真心喜欢德牧,就别跟我讲......

主角:孟海生林慕澄   更新:2024-06-04 22:4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孟海生林慕澄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精品小说重生八零:原来我是豪门大少爷》,由网络作家“遥望碧空晴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遥望碧空晴海”的《重生八零:原来我是豪门大少爷》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他抱起来摸了摸,小奶狗还挺沉,可见是富养长大的。“10块一只,我旁边这只德牧,就是狗妈妈。”年轻人揉了揉身边德牧的脑袋,一脸的笑意。一只小奶狗10块钱,说实话真心不便宜。但人家富养着长大,也花了不少钱,他在讲价多少不地道。就在孟海生纠结的时候,年轻人又开口了。“兄弟,你如果真心喜欢德牧,就别跟我讲......

《畅读精品小说重生八零:原来我是豪门大少爷》精彩片段


孟海生跟刘畅这边谈好,倒是没着急回家,而是去了市场。

他今天还有一件事要做。

去市场买只看家护院的小狗。

“海生,弄个看家的小狗,哪里还需要去市场买,去村里,或者隔壁村打听一下,抱一只小奶狗不就得了。”

孟大牛有些不理解,孟海生干嘛要花那冤枉钱买只小狗。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小狗还分很多品种,我想去市场看看有没有比较聪明的品种狗。”

其实孟海生也不确定,这会儿到底能不能买到品种狗。

如果没有,那真就只能从村里人家,抱一只中华田园犬回家了。

县城里的狗市还没形成规模,跟卖鸡鸭牛羊的混在一起。

孟海生没看到卖品种狗的,倒是买了好几只小鸡,小鸭,还有两只小白鹅。

他们家只有两只老母鸡每天能下两个蛋,有的时候不下蛋,茉茉就没鸡蛋吃。

他这会儿多买几只小鸡崽,小鸭子,以后家里也不缺鸡蛋吃。

逛了好半天,孟海生也没看到有卖品种狗的,他略有些失望。

正准备走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个卖小奶狗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身边坐着一只体型挺大的德牧。

他心中一喜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小奶狗吗?

“同志,你这德牧多少钱一只?”

孟海生蹲在纸盒前,只见盒子里放了4只胖嘟嘟的小奶狗。

他抱起来摸了摸,小奶狗还挺沉,可见是富养长大的。

“10块一只,我旁边这只德牧,就是狗妈妈。”

年轻人揉了揉身边德牧的脑袋,一脸的笑意。

一只小奶狗10块钱,说实话真心不便宜。

但人家富养着长大,也花了不少钱,他在讲价多少不地道。

就在孟海生纠结的时候,年轻人又开口了。

“兄弟,你如果真心喜欢德牧,就别跟我讲价了,我养这几只小德牧也不是为了赚钱,纯属是意外才有了他们。”

说着年轻男人轻笑起来,孟海生这才反应过来到底怎么回事。

“行,那我也不跟你讲价了。”

孟海生很是爽快的付钱,挑了两只公的,以后看家护院就全靠它们两个了。

20块钱买了两只小奶狗,这是孟大牛无法理解的。

但他看孟海生那高兴的模样,也没多说什么。

只是叮嘱孟海生,回头去镇上买点沙干煮了回来喂小奶狗。

村里人家里如果有养小狗的,都会喂一点沙肝。

吃了沙肝的小狗,会长得更壮实,耳朵也都会竖起来,不会软塌塌的。

“大牛哥咱再去买点肉,买点棒子骨回家煮汤喝,今天我们卖柴胡可赚了不少钱。”

孟大牛狠狠的点了点头。

他长这么大第一次自己赚这么多钱,是应该给家里买点好吃的,改善改善生活。

孟海生骑着他新买的自行车,一路冲回木平镇子。

镇子卖猪肉要比县里便宜一毛钱,像沙肝这样不怎么好吃的猪下水,两毛一斤。

孟海生今天卖了柴胡,野兔,凉拌菜总共得了200多块钱,这么多钱他自然是要多买点肉的。

最后孟海生和孟大牛两人一人买了10斤后腿肉,孟海生还买了4个猪蹄,一个猪尾巴,一条猪腿骨。

“可惜咱这边没有卖牛肉的。”

“你都买这么多猪肉了,还想啥呢?”

孟大牛没好气的看下孟海生。

村里的大黄牛那可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大家伙就算自己吃不上饭,也不舍得把大黄牛卖了。


太阳刚落山,去农田忙了一下午的农户,这会也都刚刚下工回来。

大家都累的够呛,也没着急回家做饭,坐在街边,歇口气,顺便乘凉闲聊两句。

从林慕澄和孟海生进村开始,时不时就有人看向他们两人。

以前做什么都是林慕澄一个人,今天终于有人陪她一起干活了。

“妈妈。”

曲蓝带着茉茉在胡同口乘凉,茉茉看到林慕澄回来了,立马兴高采烈的扑到她怀里。

“茉茉乖。”

林慕澄上前把茉茉抱起来,很是亲热的亲了亲她的小脸。

“慕澄,你肚子里还怀着孩子呢,赶紧把茉茉放下来。”

曲蓝是过来人,林慕澄现在月份小,最是容易出事,还是小心着来比较好。

“妈,下午辛苦你了,我今天洗了一些腌黄瓜,你拿一些回去吃。”

林慕澄趁着曲蓝来拿腌黄瓜的时候,从屋里拿了一些大白兔奶糖和钙奶饼干。

“妈,明天海生还要借大嫂的自行车,这个你拿回去给大嫂。”

林慕澄最是了解女人,孩子都是女人的命。

孟海生借用大嫂的自行车,与其给大嫂买东西,倒不如给两个孩子一些,如此大嫂会更高兴。

“慕澄你有心了。”

曲蓝也没跟林慕澄推辞,拿了东西就先回去了。

没一会功夫,孟海连亲自把自行车给送过来。

“海生,你昨天去卖柴胡怎么样。”

孟海生最近忙的事,孟海连都看在眼里。

他这个弟弟从小就聪明,学什么都很快。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认识了一群狐朋狗友,逐渐让他走上歪路。

他这个当哥的不是没收拾他,想让他改邪归正。

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效果并不是很好。

最后兄弟两人甚至差点反目成仇。

也正是如此,孟海连这两年几乎不跟孟海生有任何来往。

但也就是面上如此,毕竟是亲兄弟,私下里孟海连还是非常关心孟海生的。

“现在看着挖柴胡卖是个不错的买卖,这几天,我再去趟县里,如果行,咱就一起挖柴胡去县里卖。”

孟海生没跟孟海连说黄明的事,免得孟海连多想。

“出门在外,你多长个心眼儿,别让人给骗了,那些赊账的买卖,咱都不做。”

孟海连很不放心的叮嘱。

“我明白。”

晚上孟大牛来找孟海生,说他从春花家里借到自行车了,明天一早过来找他一起去赶集。

“你小子可以啊,春花那小妮子把自行车宝贝的不行,你还能借出来。”

孟大牛不好意思的笑笑,一溜烟跑了。

朗春花是下山村为数不多的几个外姓姑娘。

她和孟大牛是同学,两人从小关系就好。

虽然孟大牛傻呵呵的,她也从来没嫌弃过他。

不过朗春花家里却是极为反对两人来往的。

前世孟大牛死后没多久朗春花就嫁去了外市,听说日子过的很苦,不到30岁人就没了。

回想往事,孟海生忍不住唏嘘,两人如果真能走一起也是件好事。

明天孟大牛跟孟海生一起去海青镇,多个人就能多带一些东西。

孟海生和林慕澄商量,看能不能多做一些凉拌菜。

林慕澄想了想,又在凉拌菜里加了一些胡萝卜和拇指大的小水萝卜。

她尝了尝咸味儿不够,又拿了一些腌黄瓜放进去。

30斤的凉拌菜变成了50斤。

再加上6只野兔,一桶甲鱼和黄鳝,明天孟大牛自行车上的东西也不少。


孟海生脑海里全是想着各种各样赚钱的法子,突然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喇叭声。

他回头一看,没想到又遇上罗霄。

“海生哥,真巧啊,我准备回市里,正好捎你。”

罗霄笑呵呵的把拖拉机停在孟海生跟前,很是热情的帮他把小推车搬上拖拉机。

“罗霄,真是麻烦你了。”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咱这是缘分啊。”

这次罗霄没让孟海生坐车斗,而是坐到副驾驶的位置。

两人从海青镇,一路聊到木平镇,罗霄把他的家底儿都说给孟海生听。

原来罗霄在青谷市拖拉机厂当技术员,周边几个县市都归他管。

罗霄是个极为热心的,一路把孟海生送到下山村村口才走。

有了他的帮忙,孟海生回村时太阳刚刚偏西。

“什么时候我也买辆拖拉机,以后就不愁东西卖不出去了。”

孟海生推着小推车往村里走,远远就看到孟大爷扛着锄头从另外一处山坡上下来。

他大声的跟孟大爷打招呼,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没听见,连看都没看他这边一眼。

孟海生进村的时候,村里人也都刚从地里回来。

大多数村里人,都没主动跟孟海生打招呼。

毕竟他以前的名声实在是太坏了。

村里各家,怕是都被孟海生嚯嚯过。

但孟海生却没跟以往那样,冷着一张脸,微微扬着下巴,在人群中走过。

此刻的孟海生,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见人就打招呼,叔叔大爷大伯婶子叫的那一个亲热。

有人见孟海生这般,心中纷纷犯起嘀咕来。

“孟海生今天这是吃错药了?怎么突然跟村里人打起招呼来?”

“这小子一肚子的坏水,他这一笑我心里就犯嘀咕。”

“我刚看他推着两个筐,里面还放了不少东西,这小子不会又偷了村里人的东西去卖吧?”

有人如此一说,大家心中一惊,赶紧想想最近家里是否有丢东西。

“海生,你这是去哪里了?”

孟海生亲大娘梁小翠,早就看到他筐里放的布袋鼓鼓囊囊的,好似还装了一块不小的肉。

孟海生整天游手好闲,哪里有钱买肉肯定是偷的。

“刚去卖黄瓜回来。”

孟海生这话在场的村民就没有一个信的。

他一个懒汉能去卖黄瓜,他们家地里的黄瓜也不至于老在地里。

梁小翠明显也是不信的。

她撇了撇嘴,阴阳怪气的说道,“海生,你可别骗大娘,以前我可没见过你去赶集卖过黄瓜。”

“大娘人是会变的。”

孟海生并不是个好脾气的,如果放以前梁小翠如此跟他说话。

他怕是早就跟她吆喝起来。

现在!

孟海生连解释都懒得解释。

他正想绕过梁小翠,赶紧回家把新买的凉鞋给林慕澄和茉茉看看。

却没想到梁小翠是个手贱的,她一伸手就扯开了孟海生筐里的布袋。

里面的肉,面,还有凉鞋,布料一下就漏出来。

梁小翠很是夸张的惊叫一声。

“孟海生你这是又做什么坏事了,要不你哪里来这么多钱买东西。”

刚才围观的村民,伸长脖子往孟海生筐里看。

当他们看到布袋里的东西时,几乎所有人都怀疑孟海生又干坏事了。

有人摇头,有人叹息,有人幸灾乐祸。

“大娘,你怎么就非要揪着我不放呢,我就不能去集市卖黄瓜,不能买东西啊。”

孟海生黑着脸,明显语气不怎么好。

他这个大娘最是会挑拨是非,这些年他妈没少在她手里吃哑巴亏。

孟海生那真是看见她就烦的慌。

“就你这两筐黄瓜能卖几个钱,别的不说,就这三双鞋加上面,肉,布料,怕是要十块钱,你再卖两筐黄瓜也不够。”

村里其他人家也有种黄瓜的。

“今天上午我也去集上卖黄瓜了,天不亮就去占了个好位置,一个上午就卖了80来斤,剩下的全都拿回来了。”

孟长喜话音一落,孟海生猛的扭头看向他。

他的目光犹如淬了冰一般,让孟长喜心里一紧。

孟长喜是孟海生一个胡同的邻居。

他比孟海生大了几岁,今年刚结婚,娶的媳妇不仅长的丑还很泼辣,以前没少挤兑林慕澄。

孟海生看了一眼孟长喜,咬了咬后槽牙。

上辈子孟海生在外面混好之后回村。

发现孟长喜在村里承包土地,以开荒地为理由,私自动了林慕澄的墓。

原本在孟海生家祖坟的林慕澄,莫名其妙的被挖去了孟长喜家。

刚开始孟海生还以为这是孟长喜喜欢林慕澄。

后来当他看到孟长喜远房表哥孟长岳,拿着一束火红的玫瑰花放在林慕澄坟墓前,他整个人都炸了。

在后来的很多年中,孟长岳一直在跟孟海生斗,这一斗就是一辈子。

作为帮凶,孟海生看见孟长喜不上火才怪。

特喵的这辈子,谁也别想跟他抢林慕澄,哪怕是现在就已经发达的孟长岳也别想。

孟海生皮笑肉不笑的看向孟长喜。

“长喜哥,你是去小口子村赶集卖的黄瓜吧。”

“是啊,今天集上全是泥也没几个人,八分一斤的黄瓜都不好卖。”

村上的集都很小,也都是周围几个村子的村民去赶集。

这样的集市人少,价格便宜。

孟海生眉头微挑。

“那就是,我是去海青镇大集卖的,人家镇上好几个大厂,工人手里有钱,黄瓜两毛一斤,一个上午就卖没了。”

孟长喜一听孟海生卖的黄瓜两毛一斤,瞬间酸的不行。

他卖的才八分一斤,这么一对比他可亏大了。

一旁的梁小翠,听孟海生是去海青镇卖的黄瓜,直接就笑了。

“孟海生,你能不能不骗人,海青镇离着咱这边三十多里地.”

“你推着一车黄瓜,一个来回加上卖黄瓜,天不黑就回来了。”

“你也不想想可能吗?那还不得累死。”

村里人也不是没去过海青镇赶大集,自然知道来回一趟要不少功夫。

有孟海生的本家长辈,见孟海生满嘴谎话,也忍不住开始指责他。

他好吃懒做嚯嚯他们自己家,村里人管不着,但他不能总嚯嚯村里人啊。

把大家骗去海青镇,一个来回人累不说,实在是太耽误功夫了。

孟海生见自己怎么说村里人都不信,他心中苦笑。

这都是自己名声太坏,才造成现在这个局面。

孟海生远远的看着孟大爷,扛着锄头不疾不徐地往他们这边走来。

孟海生想起刚才在村口遇上孟大爷的事。

今天他必须把事情,当着村里人说清楚。

否则以后有个什么事儿,大家肯定还是不相信他。

“大爷爷,你来说说,我今天是不是去卖黄瓜了,下午回来的时候,还有个拖拉机送我到村口。”

众人一听,孟海生竟是坐拖拉机回来的,那他说他去海青镇卖黄瓜,有可能是真的。

“你小子怎么这么磨蹭,用完我家小推车赶紧给我送回去。”

“家里那么多活要干,你还有工夫在这里胡咧咧。”

孟大爷嘴上虽然在训斥孟海生,但他脸上却一脸得意。

“好嘞,大爷爷,我把小推车给你放门口,还是放院子里。”

“放门口吧。”

孟大爷摘下头上戴的斗笠,拿着给自己扇风。

刚才在村外他见孟海生没卖他的小推车,而且还是被人家用拖拉机送回来的。

惊的他胡子都要翘起来了。

孟海生什么为人,孟大爷最是清楚。

现在看着他真的要改邪归正,他这心里也是为他高兴。

孟海生在众人各种各样的目光下,推着小推车兴高采烈的走了。

他走到梁小翠跟前的时候,特意停了一下。

“大娘,莫欺少年穷,管好你自己家的事就好,别把手伸那么长。”

说着孟海生不等梁小翠说话,大步往前走。

梁小翠气不过,正要去骂孟海生,却被孟大爷给拦下了。

“海生好不容易要学好,人家去卖黄瓜,你在这里叽叽咕咕个什么劲。”

众人听孟大爷说,今天一早孟海生真的是借他的小推车去集市卖黄瓜了。

所有人脸上都满是不可置信。

“孟海生这是要学好?”

梁小翠冷哼了一声,酸里吧唧的撇撇嘴。

“不就是卖个黄瓜,估计家里穷的都揭不开锅了,他这是没办法,才去卖个黄瓜。”

“以前他家里也穷的揭不开锅,可没去卖黄瓜,而是满村里小偷小摸的。”

“就是人是会变的,海生那小子从小就聪明,说不定真开窍了。”

提起往事,不少村里人那是咬牙切齿的。

去年严打,如果不是看在都是姓孟的份上,村里人真想去公安局举报孟海生让他吃枪子。

但毕竟都是姓孟,都是一个村的。

如果孟海生真的能改邪归正,村里人还是极为高兴的,最少各家东西不怕在被嚯嚯了。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