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趣书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选篇章阅读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选篇章阅读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主角魏忠贤崇祯,是小说写手“画凌烟”所写。精彩内容:集团搞发展过业务,搞过各种人事斗争的崇祯,当然清楚魏忠贤脑子里在想什么。他肯定是想打宋应星的主意。史书也有记载,魏忠贤事事不行,唯独拉帮结派,阴谋最行。“宋爱卿,这农务司凡大小之事,你皆可做主,若是有遇到难题,呈报与朕,朕为你做主,你尽管给朕把粮食种出来!”“臣遵旨!”随后,崇祯又下了一道圣旨,赐宋应星奉正大夫,从二品......

主角:魏忠贤崇祯   更新:2024-01-08 04:1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选篇章阅读》,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主角魏忠贤崇祯,是小说写手“画凌烟”所写。精彩内容:集团搞发展过业务,搞过各种人事斗争的崇祯,当然清楚魏忠贤脑子里在想什么。他肯定是想打宋应星的主意。史书也有记载,魏忠贤事事不行,唯独拉帮结派,阴谋最行。“宋爱卿,这农务司凡大小之事,你皆可做主,若是有遇到难题,呈报与朕,朕为你做主,你尽管给朕把粮食种出来!”“臣遵旨!”随后,崇祯又下了一道圣旨,赐宋应星奉正大夫,从二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选篇章阅读》精彩片段


对于崇祯来说,安抚东江,等于加强了辽东一部分军事实力。

辽东之事他也急不得,最近孙承宗在重点抓辽东军务。

有关锦宁防线在那里,建奴一时间也打不进来,只要将蓟镇防御好就行。

说到这个蓟镇,崇祯心中一直不放心,毕竟己巳之变在崇祯时代影响太大了。

己巳之变将关宁铁骑打废了,北直隶更是被搅得一塌糊涂,最重要的是把朝堂也搞得人心惶惶。

无论怎样,张凡穿越过来,都决不允许己巳之变发生。

待袁崇焕来了,朕还是要好好敲打敲打他。

军务之事,暂且不提。

眼下最重要的人之一已经在崇祯面前。

宋应星在历史上的地位被严重低估,最主要的还是满清入关后,对华夏思想、科技等宝贵东西进行了丧心病狂的封杀。

像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华17世纪的百科全书,就这样被建奴给毁了。

这无疑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

张凡穿越回来,肯定要阻止这种悲剧的发生。

魏忠贤在一边站着,而宋应星在一边坐着。

这可是魏忠贤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场景,本朝,除了年纪很大的首辅,皇帝一般是不会赐座的。

而这位宋应星,一没有大功名在身,二出身低微,三也还年轻,看起来也不过而立之年。

皇帝居然给他赐座了!

魏忠贤心中嘀咕着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崇祯颇为高兴,他觉得自己这个穿越者的局面也并不是烂得一发不可收拾,把宋应星用好了,一步步扎扎实实来解决粮食问题。

只有解决了全天下人吃饭的问题,后面的经济、金融,工业革命才有底层基础啊!

“宋爱卿,朕最近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啊!”崇祯又开始表现出一副很苦恼很忧伤的表情。

严格意义来说,宋应星只是举人,并非官府正式编制人员,皇帝不应该称呼他爱卿。

不过崇祯也不在乎这些,爱卿是一种敬称,能尽快和宋应星拉近关系,还管这些繁文缛节做什么?

宋应星却是又激动又疑惑。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自己只是考过了乡试,一个举人而已。

后面还有会试、殿试。

自己一个举人,当接到进京觐见的消息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路上都感觉不真实。

天子真的要见我?

直到真的进了紫禁城,真的见到了当今天子,心中依然是惊涛骇浪,惊喜万分。

能见到当今天子,是无数仕人的理想啊。

更何况,被天子赐座,这是很多首辅都没有的荣耀。

年轻的宋应星是激动得眼泪都飙出来了。

他好几次起身要跪拜都被皇帝拦住了。

“陛下有何事需要草民去做的尽管吩咐,草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爱卿乃是我大明之栋梁,朕怎忍心让爱卿赴汤蹈火。”崇祯俨然一副仁德贤君的模样,与前些日在大殿之上简直判若两人。

这前后相差太大,饶是老奸巨猾的魏公公在一边也心中狂呼:君王果真是变脸如翻书啊!

听皇帝这么说,宋应星就更是受宠若惊了,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天子粉身碎骨。

哪怕是现在让他冲到辽东战场前线去和建奴拼命他也二话不说!

崇祯见宋应星已经感动得好几次落泪,知道自己已经从心理层面征服了宋应星。

对待科学家,真的要拿出应该有的态度,哪怕朕是皇帝!

他便道:“如今陕西赤地千里,百姓食不果腹,朕心急如焚,每每想到有百姓没有饭吃,朕这心里,便痛如刀绞。”

说着,崇祯仿佛要掉两滴眼泪下来一样。

一边杀人不眨眼的魏忠贤立刻配合着皇帝,他叹了口气,落了两滴眼泪,开始拍马屁道:“皇爷真是如尧舜一样的仁德圣君啊!”

皇帝却不理会他,而是跟宋应星道:“民以食为天,朕需要粮食,朕想专门为爱卿设立一个农务司,魏忠贤当年从那些富商王公手中拿了六千顷良田,就在北直隶,朕需要你去在那里给朕种出粮食。”

若是跟别的读书人说这些,一定会觉得皇帝是故意挖苦他,身为读书人,那自然是日夜勤读孔孟圣学,怎可去阡陌之间,浪费了大好年华?

但是宋应星却不同,他是一个从小就对自然、手工艺等类目有浓厚兴趣的人。

一听说皇帝居然专门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农务司,顿时激动得连忙跪下,拜道:“草民何德何能,承蒙天子器重,必不负君恩!”

“宋爱卿快快请起!”

崇祯将宋应星搀扶起来,这可是朕未来的科学大咖之一啊!

“陛下,草民倒确实有好东西要进献给陛下。”

崇祯故意问道:“是何物?”

宋应星从长袖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小土豆和一个红薯。

与大部分大明的读书人一样,宋应星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

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特殊的价值。

他也曾经梦想过,自己的东西能够让当今天子得到认可和支持,但他也知道,那是做梦。

不过,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梦今天居然成真了。

所以,出发前,他当然有准备。

果然!

史书没有骗人!

看来中国的史书还是很靠谱的。

正史上,不久的将来,宋应星真的开始种植土豆和红薯了。

宋应星和徐光启很熟,徐光启跟那个叫利马窦老外又关系铁的很,想来这一来二去,土豆和红薯就在宋应星这里开始推广了。

明末最严重的的是什么?

是饥荒!

一切内乱的根源就是饥荒!

人口大爆炸,粮食产量却没有得到提升。

但是历史上的崇祯和他的大臣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名落孙山的举人,正在种植土豆和红薯。

只要将这两种作物推广下去,可以救很多人的命!

宋应星其实也在明末的时候,靠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种植过土豆和红薯,但毕竟他的力量实在太单薄,而且被当时的官府忽视了。

他自己也想将土豆和红薯推广出去。

尤其是红薯,生长快,对气候适应性强,而且容易保存。

“魏忠贤!”

“奴婢在!”

“你去将那六千顷的皇家田地安排好,立刻交给宋爱卿。”

“遵旨!”

魏忠贤脑子里开始转,小皇帝如此看好这个宋应星,自己也要从他身上敲一些东西下来,最好是将他发展成自己的人。

上一世在大集团搞发展过业务,搞过各种人事斗争的崇祯,当然清楚魏忠贤脑子里在想什么。

他肯定是想打宋应星的主意。

史书也有记载,魏忠贤事事不行,唯独拉帮结派,阴谋最行。

“宋爱卿,这农务司凡大小之事,你皆可做主,若是有遇到难题,呈报与朕,朕为你做主,你尽管给朕把粮食种出来!”

“臣遵旨!”

随后,崇祯又下了一道圣旨,赐宋应星奉正大夫,从二品官阶,又在京师赐了府邸。

先让宋应星去皇家农田里去种一段时间,等有了更多的种子,就开始在北直隶和陕西一带大力推广。

崇祯推算了一下,现在是冬天,如果就按照自然气候去种植红薯和土豆肯定是来不及的。

还得用温室大棚来种植才行。

据说明朝民间有些地方也使用过温室大棚,只不过没有推广开而已。

想了想,崇祯打算让宋应星迅速接手了皇家农田后,亲自过去一趟。

种粮食这种事,还是要抓紧的,时间不等人啊。

见完宋应星后,徐应元便将东江之事与崇祯汇报了一遍。


且不说他是不是东林党,要尽量压制党争,首先皇帝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不能随便给标签。

虽然明末的东林党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朝堂上哪个又是好东西呢?

崇祯生气的是,监生议论朝政。

《王学质疑》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这讲学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一些只看到世界冰山一角却以为掌握真理的热血学生。

这些学生又对自己的老师唯命是从,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

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那些个学生就会觉得这个国家要完了,他们就会站出来,以自己以为的真理去四处叫喊,甚至可能上街游行。

崇祯站起来,走了两转,怒道:“传朕旨意,将这个监生打入天牢,以后凡有学生议政者,朝廷永不录用!”

崇祯此言一出,大臣们都一惊。

这一下子就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

例如刚刚被召回来的刘宗周。

这个人是东林党,而且是山阴县人。

皇帝这一举动摆明是要压江南士人。

刘宗周心思一动,准备出列说情,但立刻又想到了昨日的钱谦益。

他和钱谦益在先帝朝被魏忠贤罢官,几乎是同时回京师的,钱谦益比他的地位要高,现在都已经抄家,他自认为自己上前说清无异于自找苦吃。

看来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朝堂上的一帮东林党人心中都默契地想着。

而阉党们就不这么认为了,例如魏忠贤。

他出列道:“陛下,学生妄议朝政的确危害无穷,奴婢听闻江南仕子们经常汇聚常州府东林书院,书院门口写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仕人在江南议论朝廷,多有抨击、指责之意。”

魏忠贤这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万历、天启朝的党争到了崇祯年间没有丝毫缓和,东林党被打压的时候,在江南东林书院开坛讲学,指责朝廷和官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

魏忠贤这话的意思就是想借现在皇帝对此发怒之机,在东林党添油加火。

如果皇帝真的对仕人们议政有这么大的反应,就仅凭东林书院这一点,魏忠贤觉得今天就可以把东林党的人捶死在这太和殿上。

刘宗周正打算站出来驳斥魏忠贤,崇祯道:“此事暂且不提。”

魏忠贤心中一惊,没想到皇帝居然不想追究。

“陛下……”

崇祯袖口一甩,见皇帝不愿意继续下去,魏忠贤也就识趣地不敢再多说了。

东林党那档子破事,崇祯目前还不打算动,等他把更重要的事情先处理完了,这朝臣不干活的,自然都得换。

崇祯道:“既然诸位爱卿没什么别的事,朕倒是有一事。”

东林党人心头一缓。

大臣们拜道:“请天子明示!”

一边王承恩大声道:“宣孙承宗觐见!”

大臣们心中一惊,温体仁和周延儒互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皇帝这个时候突然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而且还是在早朝文武百官都在的时候。

魏忠贤眼珠子转起来,皇帝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这孙承宗是天启帝的老师,前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天启年间,还做过蓟辽督师。

他督师辽东的时候,重振军纪,修整军防,做了不少实事。

正在明末的朝堂是很难得的。

作为穿越者的张凡觉得,北宋末年有种师道那种军中威望极高的老帅,而明末也有孙承宗这种帅才。

孙承宗的军事才能可能不是像岳飞那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的。

但是他能平稳住局面,军中威望很高的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曾经都是他的部下。

孙家也是满门的忠烈。

现在崇祯最希望的是什么?

稳住边事。

辽东局势极其复杂,他不想坐在皇宫里去瞎指挥。

而明末战事极多,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一个懂军事的文官入阁做首辅,调动资源先将辽东的局面稳固住。

只有辽东局面稳住了,崇祯才有精力想各种办法搞钱,平国内动乱,发展经济。

孙承宗进殿后,拜道:“老臣参见天子!”

“孙爱卿免礼。”

“多谢天子!”

刘宗周这些个东林党人兴奋起来了,因为孙承宗也算是东林党的。

看来皇帝留着魏忠贤,也没打算要打压东林党!

大臣们都在以党争的角度去思考崇祯的行为,但崇祯现在哪有心情去跟他们扯党争。

如果这朝堂什么事都再扯党争,十七年后,他铁定是要去后面的煤山去挂歪脖子树的。

一边的王承恩取出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承宗师先帝,戍辽东,使将帅和,而虏酋惧,功在社稷。朕御极以来,欲肃振朝纲,使天下安定,孙承宗入阁,赐内阁首辅。”

孙承宗连忙跪拜:“臣拜谢天恩!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臣们连忙高呼:“天子圣明!”

大臣们口中高呼天子圣明,心中却是各有各的小九九了。

孙承宗之前被罢了官,怎么突然之间就被赐内阁了?

而且还是内阁首辅!

最近似乎也没有人在皇帝面前吹嘘孙承宗啊?

皇帝以前做信王的时候与孙承宗几乎没有来往。

大臣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皇帝会让孙承宗入阁做首辅。

要知道,孙承宗当年督师辽东的时候,可是得罪了不少人,这朝堂上下还有很多人不喜欢他。

崇祯大声道:“孙爱卿,免礼!”

孙承宗退到一边站立。

而目前的阁臣,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等人,崇祯暂时也不准备动,先将人心稳住,毕竟他才登基几个月。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