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趣书网 > 现代都市 > 全本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

全本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

排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由作者“排骨”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刘闪刘禅,其中内容简介:千叛军?......

主角:刘闪刘禅   更新:2024-02-08 00:3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刘禅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由作者“排骨”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刘闪刘禅,其中内容简介:千叛军?......

《全本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彩片段


刘禅共有三个兄弟,分别是刘封、刘永和刘理。

其中年龄最长的是刘封,他是先皇刘备的养子,其武艺高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曾随赵云、张飞等将领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

但是,刘封在关羽遇险时按兵不动,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最后在孟达与徐晃的攻势下败归成都,然后被赐死。

刘永和刘理都是刘禅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们都是吴太后所生,其中刘永年纪稍长,章武元年(221年)六月被封为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甘陵王。

刘理是三兄弟中年龄最小的,章武元年(221)六月被封为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为安平王。

成都城里,仅剩的一千兵马交给了孟光,因为刘闪从没想过有人会谋反,更没想过这个年仅19岁的亲弟弟会起兵谋反!

前几日,姜维没有撤出秭归城,他回成都的目的,只是向刘闪解释自己的抗旨行为,得知这是刘闪的本意后,姜维只在成都呆了两天,然后就星夜返回秭归城。

此时,城中只有五百宿卫军,唯一的统兵之将只有向宠。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叛军,向宠并未慌乱,他首先派出三组亲信从东门出城,火速赶往永安城报信,请巩志带兵回成都勤王;

另有几名亲信从南门出城向孟光报信,请他火速带兵返回成都。

由于孟光的铸币厂位于城南的武阳县,估计孟光带兵回成都时,已在2—3个时辰之后,向宠考虑到成都城的守卫不足,于是令宿卫兵严守四门,同时动员身强力壮的百姓到城上协助防守。

景福殿外,刘闪托人将安平王谋反的消息告诉吴太后,希望她能以亲生母亲的身份出面,劝服刘理罢兵返回。

然而,吴太后始终拒绝出面,也未宣见刘闪,她只是让婢女带出一句话:“身体不适,正在休养”。

刘闪似乎明白了什么,咬牙切齿地离开。

刘理的三千兵马如同飞蝗一般,黑压压地逼近城郭,适当靠近后,这批兵马分成几队,如狼似虎地奔向四个城门。

朝中的众臣见此架势无不惊恐,毕竟城中的宿卫兵已经不足五百人,加上临时动员的百姓,一共也不到千人。

刘闪身披甲胄立于城头,经过仔细辨认后,勉强认出了刘理谋反所打的旗号:诛暴君,振朝纲。

刘闪努力回忆着自己做过的事情,除了斩杀37名克扣张皇后膳食的内侍外,并未杀过任何人,“暴君”该从何谈起?自己难道做过“祸乱朝纲”之事?

刘闪心里琢磨着,刘理起兵的目的必是为了篡位!很可能是自己“打击私铸”,以及各地郡县的“大汉银行”触动了他的利益。加之吴太后可能在背后支持,看来,今日之事很难善了!

“暴君!你给我听着……”

“安平王!你好大的胆!朕是大汉的皇帝!就算你是朕的弟弟,也不能对朕无理!你速速若罢兵离去,朕可以考虑从轻发落!”

“你这暴君!你根本就不是我大哥!”刘理义正严辞地大喝道:“快说!你到底是哪路鬼怪?”

刘闪心头猛地升起一股寒意,不知道自己哪里露出了破绽,只得硬着头皮喝道:“刘理!你休得胡言乱语!朕不是你哥哥又是谁?你起兵谋反已是死罪,如果及早退去,朕念及兄弟之情,必会从轻发落!”

“真是笑话!你这暴君已被鬼怪附身,必将祸乱朝纲!你没资格做我的哥哥!立刻从实招来!你到底是哪路鬼怪?”

“刘理!朕与你兄弟三人情同手足,你应当继承父皇和相父的遗志,团结一致,匡扶汉室,为何找出如此荒诞的理由起兵谋反?”

“荒诞?”刘理哈哈大笑道:“你是不是被鬼怪附身,本王一试便知,还请城上的众臣做个见证!”

身旁众臣尽皆窃窃私语,刘闪努力地镇定下来,指着刘理大喝道:“刘理!以朕看来,你才是被鬼怪附了身!做出如此谋逆之事,你不再是朕的弟弟!”

“你是不是鬼怪,咱们很快就能见分晓!”刘理自信地笑道:“你休想迷惑朝中众臣!既然你自称是我哥哥,那我就问问你:我的妻子是何人?她姓甚名谁?我和她何日完婚?”

刘理问完,刘闪心头闪过好几个“卧槽”!

如果你问点其他比较有名的事情,或许我还能从《三国志》找到答案,你问这种小事,我又如何得知?

“朕整日忙于国事,此事如何记得?”刘闪哈哈笑道:“别说是你的妻子,这大汉的皇宫里,一共有多少嫔妃朕都不记得,又如何记得你的妻子之名讳?”

“若其他事你忘了还说得过去,这件事你怎么会忘记?此事朝中众臣皆知,你怎会轻易忘记?还敢说你不是附身在陛下体内的鬼怪?”

刘闪愣了愣,暗想刘理成婚之事,肯定与自己有莫大的关联,可自己读过的《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并未有这些记载,一时不知如何应答。

正在刘闪语塞的时候,刘理又喝道:“妖怪!我再问问你:吴太后的寿辰是何日?陛下每年都会亲自操办太后的寿礼!你这妖怪,不会连此事也忘了吧?”

刘理问的事情,在自己读过的史书上并无记载,正在窘迫时,身旁的向宠突然拔出佩剑,指着刘理喝道:“安平王!你起兵谋反已是死罪!不可对陛下无理!否则,休怪末将无理!”

刘闪示意向宠退下,然后大声说道:“朕近日国事繁忙,一时间差点给忘了,不过,朕已经想起来了:你的妻子名叫马菲,她是骠骑将军、斄乡侯马超之女,前年由朕亲自赐婚;吴太后的寿辰乃是下月十二,距今尚有二十余日。不知朕有否说错?”

“你这妖怪!果然神通广大,连这等事情也能猜对!”刘理哈哈大笑,胸有成竹地继续问道:“不过还有一事,希望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我兄弟三人自幼就会骑马,你也经常骑马出入皇宫,为何你北征之前要连学三日?为何你摔了无数次才学会骑马?一直会骑马的人,突然就不会了,世上怎会有如此诡异之事?你还说自己不是妖怪?”

“刘理!你好生无知!骑马游玩与上阵杀敌完全不同!况且,那几日朕并非在学骑马,而是在改进和测试骑兵战术,多次摔下马不足为奇!”刘闪笑道,这个问题很容易就能糊弄过去。

西边突然浓烟四起,至少数千人马汹涌而来,刘理哈哈大笑道:“甘陵王的三千兵马已经杀到!你这败坏朝纲的暴君!死期已至!”

甘陵王刘永?吴太后的两个儿子同时谋反?刘闪闻之大惊!

永安的巩志回兵成都至少需要三日!就算孟光能及时赶回,他的一千人马,如何抵挡六千叛军?


“陛下,自三分天下以后,甚至在这之前的很多年,我大汉的基本计策是“联吴抗曹”,末将的“二分天下”之策,核心却是“拒曹灭吴”!”

“继续,说下去!”

“陛下,在末将看来,“二分天下”之策可分三步完成:其一,以一员强将坐镇汉中,使曹魏不敢轻易来犯;其二,牢牢地控制住荆州,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通道,北可拒曹魏,东可拒吴国,如此一来,蜀中自然太平。”

姜维见刘闪没有反对,于是接着说道:“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不停地袭扰吴国,削弱其国力!在适当的时候,以重兵一举攻克吴国南部的交趾、珠官、高凉(公元218年孙权置此郡)、苍梧四郡,如此一来,荆南四郡,甚至整个荆州便垂手可得!”

“只要我走好这三步,荆州一得,吴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至此,“二分天下”就算成功,我就可从汉中、襄阳、寿春三路北上伐魏,天下可定!”

姜维的计策很是大胆,也有可行之处。然而,刘闪却有顾虑:在刘闪知道的历史中,历朝历代的北伐,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无论是天纵奇才的诸葛亮,还是宋文帝时的元嘉北伐、刘裕、祖狄周世宗、宋太宗、宗泽、乃至太平天国的北伐,无一例外都是失败!唯一成功的,似乎只有朱元璋的北伐。

反观自北向南的战争,那就是另一番景像:秦始皇扫清六合、宋太祖平定四海,元人覆灭大宋、清兵马踏南朝,包括近代的华夏内战,都是由北向南,一气呵成,势如破竹。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极其复杂,仅以“气候”因素来看:北方人比南方人耐寒!如果由北往南打,越打越暖和,而从南往北打,一到冬天就得回师!

刘闪对姜维的大计未做回应,却说着不相关的话题:“姜将军,我大汉为了广积粮草,正在“精兵简政”。目前,国内只剩十余万精兵,其中两万驻守汉中;朕,最多只能给你八万兵马!”

“陛下,末将的二分天下之策,一统天下预计需要十年;其中灭吴、伐魏各需五年。如今,汉中有魏延、马岱和王z平三员大将驻守,可保万无一失,第一步,已经基本完成。”

刘闪未置可否,姜维又说道:“陛下,在我大汉没有足够的实力之时,最近一到两年,绝不能占领荆州!我只需以少许的兵马,在建平、宜都两郡适当骚扰,其间或战或不战,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耗吴国的兵力和国力为主;若是提前占据了荆州,必会引起曹魏的注意,“二分天下”之计,很可能因此失败!”

“姜将军,关索率军六千,正往南中平乱;待南中一定,朕将在南中施行鼓励生产的轻赋税政策,或许能筹备更多的粮草。”刘闪云淡风轻地说道,仍没有明确地表态。

“陛下,这正好与“二分天下”之策不谋而合!”姜维欣喜地说道:“如果南中稳定,南人心向大汉,两到三年内,必能集结大量的粮草和数十万精兵!并且,这不会引起东吴和曹魏的注意!等到时机成熟时,我可从牂柯、永昌和兴古方向东出,要夺取荆南四郡和桂林、交趾等地,这就易如反掌!”

在以前,刘闪一直以为姜维是“战术级”的将才,直到才发现,他竟然是“战略级”的国之栋梁!在军事上,朝中众臣,无人可比!

现在的姜维正好32岁,而刘闪27岁,两人虽是君臣,却如亲朋手足一般畅聊了很久。

对姜维的计策,刘闪没有明确地表示赞同或反对。不过,刘闪已经同意了姜维的长远计划,只是没有亲口说出。

……

次日,崇德殿。

“卫将军姜维,文韬武略,胸有大志,勇夺三城。今,升任姜维为大将军,掌全国兵马,秩万斛,假黄钺……”

“报……”

“陛下!吴国以陆逊为主将,孙韶、张承为副将,率军十万,正往秭归进发!”

“陛下,陆逊乃吴国名将!他领十万大军前来,这该如何是好?”

“陛下,应速派使臣,出使建业,与吴协商结盟!”

“陛下,末将即刻前往秭归御敌!请陛下恩准!”

“甚好!请大将军再领一万八千兵马,即刻前往!”

“诺!”

刘闪考虑到吴军势大,担心姜维的长远大计有失,略加思索后令道:“传朕口谕:封魏昌为平南将军;封魏容为平北将军;加封张翼为后将军;令三将各领三千兵马,即刻北上,协助魏延镇守汉中。”

“诺!”

刘闪寻思着,加上原有的兵马,汉中已有三万五千兵卒,若是魏延严格遵守“只守不攻”的方针,汉中咽喉绝不会有半点闪失。

散朝后,刘闪又命人把姜维的老母、妻子柳氏和女儿接到宫中,要求以皇后之礼待之。

这些种种,足以看出刘闪的雄心壮志,足以看出他对姜维的支持。这些支持,远比口头上的认同,或是一道圣旨,更能让姜维安心。

昨晚,刘闪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还在推着板车,搬砖糊口;早上醒来,刘闪满脑子都是板车上的砖头,顿时茅塞顿开,一个“不要脸”的计划涌上心头,立刻命人召来孟光。

这个年代没有基础工业,造不出冰箱、彩电、汽车等消耗品,刘闪自然想到了房子!

正如大司农孟光担心的那样,老百姓卖掉手中的余粮后,手上有了铢钱,只有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把手上的铢钱换成其他物品,他们才会继续努力地种植粮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陛下,在我大汉,九成以上的百姓住所,都是用泥土或篱笆围成的茅屋。”

“另外,近年征战不断,各地的许多砖窑已经废弃,青砖或灰砖极其难寻,并且价格极高,普通百姓,就算劳作几十年也买不起几块砖!”

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刘闪欣喜地说道:“孟大人,若是百姓手上有了铢钱,若是青砖的价格合理,百姓还会安然住篱笆围栏?还愿意住泥坯茅屋?”

“陛下的意思是……”

“既然青砖难寻,朕可用牛皮制成传送带,再以大型水车为动力,兴建一个大型的“国营砖窑”,生产廉价的青砖,咱用砖头骗走百姓手上的铢钱!”

孟光理解刘闪的计划,却不知道如何建大型的砖窑,刘闪却来了兴致,按自己小时候见过的砖窑构造,在粗糙的黄纸上不停地勾画着。

不多时,砖窑的结构跃然纸上,刘闪解释一番后,孟光也赞不绝口。

“陛下,该用早膳了!”徐才人见刘闪停了下来,赶紧提醒道。

刘闪注意到徐才人身上美艳的汉服,赶紧询问孟光。

“陛下,普通百姓所穿的衣服,多是自家搓出来的麻织布,富户、官宦、皇室或门阀世家,用的则是精棉、丝帛、锦锻等上等织物。”

孟光说到这里,稍顿了一下后说道:“陛下,按礼制,普通百姓不能穿丝织布料,百姓衣服的颜色,也有诸多的禁忌。”

“孟大人,若是不限制百姓的着装,百姓手上有了铢钱后,他们会穿这样的衣服么?”刘闪指着徐才人美艳的汉裙,期待地问道。

“陛下,如此的华丽衣服,象征着尊贵的身份,若是不加限制,百姓必然乐意购买!”孟光肯定地说道。

“孟大人,若是我开办一个染织工厂,专门生产各种材质和花色的上等布料,用布匹些骗走百姓的铢钱,应该能行吧?”

孟光略加思索,郑重地点了点头。

或许很少人知道,汉代的丝织染色技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不过,在先汉的鼎盛时期,这些布料全部出自未央宫下属的“暴室”;当前,这些布料则出自于少府下属的“东织”和“西织”;民间并没有这样精湛的染织工艺!

刘闪确信:如果允许普通百姓穿丝帛绸缎,如果市场上能买到上好的布料,如果百姓手上有了铢钱,他们必会疯狂地购买!

至此,由宫中的东织、西织牵头,成立国营的“染织工厂”,已经进入了刘闪的计划中。

当然,不论是兴建砖窑还是染织工厂,都不会违反诸葛亮的遗训,朝中众臣也难以反对和阻挠。

刘闪实在饿极了,与孟光享用早膳的时候,他注意到盘中的酥饼,又有一个奇思妙想诞生!

不过,这段时间粮草没有富余,只能过段时间再考虑了。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