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远沉声问道,“你能计算出艾萨克·李博士笔记中提到的,关于‘赫利俄斯晶体’与特定伽马射线共振的精确频率参数吗?”
“正在基于现有数据进行模拟推演……计算量极大,预计需要十二小时。
且模拟结果存在百分之三十的不确定性。”
天枢回答。
“进行计算。”
陆远命令道,“林曦,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如果‘起源星图’的方案失败,我们……那就一起面对。”
林曦打断了他,眼中没有丝毫的退缩,“我相信李博士,也相信你。”
在生命最后的倒计时面前,恐惧似乎已经变得微不足道。
支撑着他们的,是对生的渴望,是对文明延续的执念,以及……对彼此毫无保留的信任。
“起源的呼唤”,如同命运的琴弦,在他们耳边轻轻拨动。
是绝响,还是序曲,无人知晓。
第十一章:最终航道十二个小时后,天枢终于给出了共振频率的初步参数,但正如它所说,这个参数带着一个令人不安的误差范围。
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尝试,而每一次尝试,都可能将濒临崩溃的能源核心彻底推向深渊。
“纯净化协议”的倒计时只剩下最后三十六小时。
陆远和林曦来到了已经一片狼藉的主能源核心区外围。
他们无法再深入,只能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尝试对核心进行最后的“抢救”。
“我来负责控制能量输出和频率微调。”
陆远深吸一口气,坐到了临时搭建的控制台前,他的双手稳稳地放在操作杆上,但微微颤抖的指尖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我来监控核心的稳定状态,并尝试与‘记忆之海’进行深度链接。”
林曦闭上了眼睛,将自己的意识缓缓沉入那片由亿万光流组成的海洋。
她要做的,不仅仅是感知,更是引导。
如果“空间涟漪”真的出现,她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感知力,在第一时间捕捉到那条通往“起源”的路径,并尝试用意念引导那些最脆弱的意识数据,尽可能地保护它们。
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
一旦失败,她的意识很可能会被狂暴的能量流撕碎,或者迷失在未知的维度之中。
“准备好了吗?”
陆远的声音在林曦的意识中响起,仿佛来自遥远的天边。
林曦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