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脸上的每道皱纹都刻着深海的压力。
“特征?”
“推测是‘沧浪号’驱逐舰,东大最新型的052E级。”
控制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二十三名艇员的目光都集中到纳西尔身上。
昏暗的红色灯光下,他们的眼白格外明显。
纳西尔走向海图桌。
桌上铺着阿非卡东部大陆架的海底地形图,他用圆规测量了一下。
“下潜到180米,航向1-8-0,速度降至3节。”
纳西尔说,“关闭所有非必要设备,进入静音模式。”
大副犹豫道:“艇长,180米接近极限深度了...我知道这艘老姑娘能做什么。”
纳西尔拍拍舱壁,“她比说明书上写的要坚强得多。”
随着命令下达,“黑鳄号”像块石头般缓缓下沉。
纳西尔注视着深度计:150米...160米...170米...耐压壳开始发出不祥的呻吟。
终于,在178米处,潜艇稳住了。
“很好,”纳西尔说,“现在我们躲进了海底峡谷的阴影里。
让东大人找找看。”
“拖曳阵列声呐就位。”
鹿昭报告,“接收到多个海底回波,但目标信号消失了。”
荆岳皱起眉头。
反潜战最令人头疼的就是这个——目标不会乖乖待在原地等你来抓。
他看向战术屏幕,上面显示着海底地形。
“沧浪号”正驶过一片复杂的水下峡谷区,到处都是可供潜艇藏身的死角。
“放出主动脉冲。”
荆岳命令。
声呐室传来确认声。
几秒钟后,一串低频声波被投入海中。
荆岳盯着屏幕等待回波,但除了海底山脊的轮廓,什么也没有。
“目标可能利用温跃层躲起来了。”
茅巍说,“这片海域在100米深度有显著温度变化。”
荆岳点点头。
温跃层能像镜子一样反射声波,是潜艇躲避探测的天然屏障。
他看了看表,直升机应该已经到达搜索区域了。
“联系‘海鹰1号’,让他们投放声呐浮标。”
纳西尔感觉到汗水顺着后背流下。
控制室温度已经升至35度,但没人敢开空调——那噪音在静音模式下太明显了。
他盯着被动声呐屏幕,上面显示着上方海域的情况。
驱逐舰的声呐脉冲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最近的一次距离他们只有几百米。
“艇长,检测到空中目标,高速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