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玄奘孙悟空的其他类型小说《孙悟空,其实从没被压过五百年全局》,由网络作家“穗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霜雨雪,饥寒交迫,绝望悔恨……感受都是真的。只不过,地点不在那座劳什子五指山,而在一个……更‘方便’的地方。”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心之牢笼,佛之掌心。须弥芥子,幻境泡影。名字也很多。”“须弥幻境……”我失声低语,《心猿秘记》上的文字涌入脑海。“哦?你知道这个?”猴子有些意外,随即了然,“是那个老和尚告诉你的?他话太多了。”他的语气很平淡,却让我不寒而栗。慧远禅师的死……“为什么要这么做?”我问道,声音因为恐惧和激动而颤抖,“为什么要编造这样一个谎言?”“谎言?”猴子嗤笑一声,站起身,踱到窗边,望着外面的风雨,“少年人,你以为什么是‘真实’?历史?信仰?英雄?那都是‘故事’。人们需要故事。需要一个叛逆者被驯服的故事,来彰显佛法的无边...
《孙悟空,其实从没被压过五百年全局》精彩片段
霜雨雪,饥寒交迫,绝望悔恨……感受都是真的。
只不过,地点不在那座劳什子五指山,而在一个……更‘方便’的地方。”
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心之牢笼,佛之掌心。
须弥芥子,幻境泡影。
名字也很多。”
“须弥幻境……”我失声低语,《心猿秘记》上的文字涌入脑海。
“哦?
你知道这个?”
猴子有些意外,随即了然,“是那个老和尚告诉你的?
他话太多了。”
他的语气很平淡,却让我不寒而栗。
慧远禅师的死……“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问道,声音因为恐惧和激动而颤抖,“为什么要编造这样一个谎言?”
“谎言?”
猴子嗤笑一声,站起身,踱到窗边,望着外面的风雨,“少年人,你以为什么是‘真实’?
历史?
信仰?
英雄?
那都是‘故事’。
人们需要故事。
需要一个叛逆者被驯服的故事,来彰显佛法的无边;需要一个英雄历经磨难的故事,来满足凡人的想象。
这故事,必须精彩,必须‘真实’,必须……符合‘剧本’。”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我:“我,孙悟空,就是这个剧本里,最成功的‘演员’。
我演好了那只桀骜不驯的猴子,演好了五百年的悔恨,演好了护送唐僧的忠诚……我演得太好了,好到所有人都信了,好到……连我自己有时候都忘了是在演戏。”
他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哀和疲惫。
“那我佛如来……他是最好的导演,也是最好的编剧。”
猴子打断我,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讽刺,“他创造了舞台,设定了情节,安排了角色。
我们都在他的剧本里,各司其职。”
“那你现在……我现在?”
他耸耸肩,“戏演完了,自然要谢幕。
斗战胜佛?
不过是杀青后的一个荣誉称号。
我现在……只是一个知道太多,但又不能随便说话的‘知情者’。”
他走到我面前,俯下身,金色的瞳孔紧紧盯着我的眼睛,声音低沉而危险:“小和尚,你窥见了幕布后的秘密。
现在,你有两个选择。”
“你想听那句老掉牙的‘真相’,然后像那个老和尚一样‘消失’?
还是……”他顿了顿,嘴角咧开,露出一口白牙,笑容冰冷:“……想‘活着’?”
10活着
己定下心神,重新看向经文。
墨迹未干,字字清晰。
但不知为何,这些熟悉的文字,此刻看起来竟有些陌生,甚至……虚假。
那个下午,雨一直下。
而我的世界,那由经卷和信仰构建的坚固世界,第一次,出现了摇晃的裂痕。
一个巨大的“为什么”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带着令人不安的诱惑力。
慧远禅师那句低语,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比我想象的更为深远和危险。
2慧远禅师的话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隐隐作痛。
我试图将其归咎于老僧的呓语,但那双洞悉世事的眼睛,却总在我不经意间浮现。
我继续抄写那部《大唐西域记》残卷。
然而,越是抄写,心中的疑窦就越是丛生。
我开始下意识地留意所有关于“五指山”的细节。
“……山势险峻,五峰并立,宛如佛祖伸出的手掌。”
描述很生动。
“……土地神祇日夜看守,奉上铁丸铜汁。”
细节也算详实。
“……五百年后,方得唐僧所救。”
时间节点明确。
一切看起来都顺理成章,但我却品出了一丝不对劲。
这描述,似乎……太“标准”了。
就像是照着某个模板写出来的一样。
我翻阅了寺中其他版本的西游相关记载,包括一些更古老的佛经故事、民间传说汇编。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关于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部分,各版本细节虽有出入,但都描绘得活灵活ulemon。
可一旦涉及五指山的镇压,描述就惊人地一致,几乎是逐字逐句的重复。
仿佛所有记述者,都在参考同一个“标准答案”。
更让我心惊的是,在一本标注为“孤本”的《佛法东渐考异》中,我发现了一段关于唐初山川地理的记载。
其中提到了长安附近的山脉河流,描述极为详尽。
但对于传说中镇压孙悟空的那座“五指山”,书中只字未提。
按理说,如此神迹,又离京畿不远,岂能毫无记载?
难道……真的只是一个纯粹的象征性说法?
可为何所有主流经文都言之凿凿,仿佛确有其事?
我开始失眠。
白天抄经时,那些墨字仿佛活了过来,在我眼前扭曲、变形。
佛祖拈花微笑的壁画,在我看来也多了一丝莫测的意味。
寺庙的钟声,不再是安宁,反而像某
。
这个词像一把冰冷的钥匙,瞬间锁住了我所有的探究欲和愤怒。
看着眼前这个不再是神话英雄,而是一个“知情囚徒”的孙悟空,我终于明白了慧远禅师的遗言,明白了住持的警告。
真相,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
它足以颠覆信仰,摧毁秩序,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我……我想活着。”
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干涩地说。
猴子满意地点点头:“聪明。
知道吗?
我没疯,所以我一直安安分分地待在佛的掌心里,演一只好猴子。
疯了的,或者想跳出剧本的,下场都不太好。”
他站直身体,伸了个懒腰,骨节发出噼啪的轻响。
“那卷《心猿秘记》,还有你那些乱七八糟的笔记,烧了吧。
烧干净点,灰都别留。”
他语气轻松,像是在吩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然后呢?”
我茫然地问。
“然后?”
他笑了,“然后你就忘了今晚的事,忘了五指山,忘了我。
继续做你的抄经人,或者……像我一样,找个角色,好好演下去。”
他走到门口,停下脚步,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复杂难明。
“记住,在这个‘剧本’里,无知,才是福。”
话音落下,他的身影便消失在门外的风雨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我瘫坐在地上,许久才回过神来。
恐惧、荒谬、绝望……种种情绪在我心中翻腾。
最终,都化为一片死寂的冰冷。
我挣扎着起身,从床板夹层里找出那卷《心猿秘记》,又翻出这些日子写下的所有笔记。
颤抖着手,将它们一页页投入油灯的火焰中。
纸张卷曲,变黑,化为灰烬。
那些颠覆性的文字,那些危险的真相,都随着火光湮灭。
火光映照着我的脸,我仿佛看到自己的信仰、认知,以及那个曾经执着于真相的“我”,也一同被烧成了灰。
11第二天,我向住持请求剃度。
住持看着我,眼神平静无波,仿佛早已料到。
他没有多问,只是淡淡地说:“放下执念,方得自在。
善哉。”
我剃去三千烦恼丝,穿上灰色僧袍,法号“空明”。
玄照,那个曾经好奇、探究、恐惧的抄经人,死了。
活下来的是空明,一个沉默寡言,一心念佛的小和尚。
我不再抄写那些可能隐藏着“剧本”痕迹的经文,而是选择了最基础的《金
种倒计时,敲打着我紧绷的神经。
2几天后,我鼓起勇气,想再去向慧远禅师请教。
我需要一个答案,哪怕是否定的,也能让我安心。
然而,我没能再见到他。
清晨,打扫的小沙弥在藏经阁深处发现了慧远禅师。
他圆寂了。
他盘腿坐在蒲团上,如同往常一样,面目安详,仿佛只是睡着了。
但他的身体已经冰冷。
住持检查后,宣布是寿终正寝,命弟子们准备后事。
寺里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
但我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整理慧远禅师遗物时,我在他的蒲团下发现了一张揉皱的纸条,上面只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字,墨迹像是匆忙中写就:“经是剧本,猴是演员。
勿深究,活下去。”
我的心猛地一沉,手脚冰凉。
“经是剧本,猴是演员……”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我所有的侥幸。
慧远禅师不是呓语,他是知道些什么的!
他的死,真的是自然圆寂吗?
还是……因为他透露了不该透露的东西?
“勿深究,活下去。”
这是警告,赤裸裸的警告。
恐惧像藤蔓一样缠住了我。
我第一次意识到,我探究的可能不是什么神话秘闻,而是一个足以致命的禁忌。
我将纸条死死攥在手心,指甲几乎嵌进肉里。
环顾四周,僧人们诵经的声音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这座庄严肃穆的古刹,此刻在我眼中,竟充满了无形的危险。
3慧远禅师的死和那张纸条,彻底点燃了我心中那名为“真相”的野火。
恐惧与好奇交织,让我陷入一种近乎疯魔的状态。
我不再满足于寺内的藏书。
我开始利用外出采买的机会,偷偷溜进城里的旧书坊、古籍馆,甚至拜访一些研究地方志的落魄文人。
我像一个幽灵,在故纸堆里搜寻着一切与“五指山”、“孙悟空”、“唐初异事”相关的蛛丝马迹。
我的行为越来越反常。
白天抄经精神恍惚,夜晚则在油灯下奋笔疾书,整理笔记,对比考证。
同伴们看我的眼神也变得怪异起来,有人窃窃私语,说我中了邪。
住持找我谈过一次话,语重心长地劝我静心,说我“心魔深重,需多念佛”。
我低头应着,心中却冷笑。
心魔?
如果探求真相也算心魔,那这漫天神佛,又算什么?
在一次次的搜寻中,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