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人类设计论全文

第8章

发表时间: 2025-04-15


人类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物种概念,而 “人” 指的是一种拥有独特人性的意识形态。

所以,关于 “人” 的设计,女娲主要遵循了三点原则:第一是储存卡,第二是学习,第三是思考。

我们的大脑就如同机器人的储存条,虽然在某些方面,我们的记忆力可能比不上机器人,但它却是我们存储知识和经验的重要载体。

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让大脑记住更多的东西,积累丰富的知识。

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我们才能在社会中更好地去思考,不断推动自身和社会的进步。

小孩从出生开始,就处于一个不断吸取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这种吸取的行为就是一种学习。

他们从一片空白的状态,逐渐通过学习吸收各种知识和技能,慢慢成长,最后懂得独立去思考问题。

当然,这种思考也是有一定设定的,这些设定在人类设计的 “人类副本” 中都有着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世界中,是否存在人类与外星生物接触的蛛丝马迹呢?

让我们把目光回溯到 4000 多年前唐尧时期的一则记载,这或许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相关记录了。

这段记载源自晋朝的志怪名著《拾遗记》,这部著作宛如一座神秘的宝库,记载了从伏羲时代以来的诸多奇闻轶事。

其中,卷一中的一段文字格外引人注目,“尧帝在位三十年的时候,一只巨大的船出现在西海,夜晚船上有光,当时海边的人们将之称为贯月槎,船上有身披白羽会飞的仙人”。

推算下来,文中记载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2300 多年。

这里提到的贯月槎究竟是什么呢?

倘若将其视作太空船,那么那些仙人似乎也能顺理成章地被解释为身穿太空服的宇航员。

贯月槎后来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许他们本就是来视察自己设计的人类,任务完成后便悄然离去了。

《拾遗记》卷四还有这样的记载:“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

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

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

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了如亲睹”。

这些宛渠之民还掌握着一种极为惊人的高效能源,用于夜间照明时,仅仅 “状如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