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趣书网 > 现代都市 > 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 全集

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 全集

跳跳的鼠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哦?你给朕解释下,该如何理解这打底库三个字?”李世民若有所思。苏玉此人果然与众不同,起的名字居然如此深奥。杜如晦拜道:“打乃是打仗之义,而且还有为我大唐打下基础之义,这底便是最后的意思,是我大唐打仗和国力的最后底线,最后希望。此中深意,不可不思啊。”经过杜如晦这么一解释,李世民恍然大悟。“果然,苏玉所虑深远啊。”李世民捋着胡须,微微笑道。打底库!嘶...苏玉这毛笔字刚劲有力,似乎有不可犯之势,像武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朕才发现贤弟这毛笔字如此刚劲,而且,朕以前从未见过这个字体啊。”李世民赞叹道。苏玉这字学的是颜真卿楷体,当然好。而此时颜真卿尚未出世。所以李世民没见过这种楷体。杜如晦凑过来,仔细端详,惊叹道:“微臣急着回来,倒是忘...

主角:苏玉长乐   更新:2025-04-11 15:5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苏玉长乐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 全集》,由网络作家“跳跳的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哦?你给朕解释下,该如何理解这打底库三个字?”李世民若有所思。苏玉此人果然与众不同,起的名字居然如此深奥。杜如晦拜道:“打乃是打仗之义,而且还有为我大唐打下基础之义,这底便是最后的意思,是我大唐打仗和国力的最后底线,最后希望。此中深意,不可不思啊。”经过杜如晦这么一解释,李世民恍然大悟。“果然,苏玉所虑深远啊。”李世民捋着胡须,微微笑道。打底库!嘶...苏玉这毛笔字刚劲有力,似乎有不可犯之势,像武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朕才发现贤弟这毛笔字如此刚劲,而且,朕以前从未见过这个字体啊。”李世民赞叹道。苏玉这字学的是颜真卿楷体,当然好。而此时颜真卿尚未出世。所以李世民没见过这种楷体。杜如晦凑过来,仔细端详,惊叹道:“微臣急着回来,倒是忘...

《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 全集》精彩片段


“哦?你给朕解释下,该如何理解这打底库三个字?”

李世民若有所思。

苏玉此人果然与众不同,起的名字居然如此深奥。

杜如晦拜道:“打乃是打仗之义,而且还有为我大唐打下基础之义,这底便是最后的意思,是我大唐打仗和国力的最后底线,最后希望。此中深意,不可不思啊。”

经过杜如晦这么一解释,李世民恍然大悟。

“果然,苏玉所虑深远啊。”

李世民捋着胡须,微微笑道。

打底库!

嘶...苏玉这毛笔字刚劲有力,似乎有不可犯之势,像武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朕才发现贤弟这毛笔字如此刚劲,而且,朕以前从未见过这个字体啊。”

李世民赞叹道。

苏玉这字学的是颜真卿楷体,当然好。

而此时颜真卿尚未出世。

所以李世民没见过这种楷体。

杜如晦凑过来,仔细端详,惊叹道:“微臣急着回来,倒是忘了仔细看这字。果然是苍劲有力,似有不可犯之姿。”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没想到苏玉平时嘻嘻哈哈纨绔不堪,居然能写出如此字体。

“朕的贤弟果然是大才,大才啊,举手投足之间,人所不及。”

“去,把这打底库三个字刻在钱庄上。”

李世民高兴地笑道。

“臣遵旨,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可开张,请御驾亲临。”

杜如晦喜道。

李世民点头:“朕一定来。”

杜如晦从御书房出来,到了工部刻制牌匾。

徐侍郎见了苏玉打底库三字,看得莫名其妙,从未见过如此名字。

“杜大人,这字写得着实好,不知是何人墨宝?”

杜如晦微微笑道:“这不是徐侍郎你该问的,只有圣上知道。”

徐侍郎惊出一身冷汗,自己问错事情了。

连忙刻好了牌匾,送给杜如晦。

第二天一早,

崇仁坊的第一家钱庄挂起了牌匾,朝中大臣都来祝贺。

说是祝贺,其实就是来看热闹。

看看谁会存钱。

刘政会和杜如晦站在钱庄门口,将这打底库的牌匾挂上去。

李世民对着群臣和百姓说道:“这是大唐第一个钱庄,众位不论官民贵贱,都可以存钱,朝廷给你们算利息。”

世家大族的朝臣嘿嘿哂笑。

开张一上午,却不见一个人来存钱。

李世民在后衙等得心焦。

“难道朕哪里错了?为何没有人存钱?”

李世民在房间里踱步,心中焦急。

杜如晦说道:“皇上,钱庄乃是新物,黎民黔首不理解,若是有人带头存钱,就会有人跟进。”

凡事要有人带头,百姓更是如此。

在古代,百姓是怕官的。

“诶,前日在朝堂上,程知节不是说呀存钱吗?怎么不见他?”

李世民问道。

突然想起当时程咬金最积极,现在却不见他。

杜如晦苦笑道:“皇上,君臣这么久,您还不知道程咬金的脾气。”

程咬金说一套做一套,自己捞不到好处的事情,从来都是出嘴不出力。

李世民甩着袖子骂道:“这个程莽夫,竟敢欺骗朕。”

突然....

刘政会进来禀报:“皇上,有人存钱了?”

李世民大喜:“存了多少?”

刘政会激动地比划手指,半天说不出话来。

看样子是激动坏了。


“兄弟,你说,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对付突厥?打还是不打?”

李世民和苏玉勾肩搭背,靠在摇摇椅上。

皇后马上起身,给李世民披上一件衣服,虽然房间里热乎,但是也怕他着凉。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感情极好。

“老李啊,你说话也飘了啊,如果我是皇帝,这可是要杀头的。”

苏玉笑道。

刚才自己说老李是皇帝,现在就还回来了,说苏玉是皇帝。

“没事,出我之口,入你之耳,没人知道。”

李世民红着脸笑道。

这酒的劲头真大,李世民半醉,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微醺。

“老李,那你说,这突厥打,还是不打?”

苏玉问道。

李世民摇头,说道:“如今这朝中分为两派,以李靖、徐世绩为首的主战派,认为大唐与突厥必有一战,所以要打。而以世家大族为首的大臣,则认为草原游牧骑兵精锐,来去如风,我大唐军队不是对手,所以应该求和。”

苏玉奇怪,问道:“老李,这对朝政如此熟悉,不像是普通商人啊?”

这一问,李世民惊出一身冷汗来。

差点露馅了。

皇后脑回路疯狂运转。

“苏公子,是这样的,我们做粮食生意,最大的单子就是军粮。我们靠着朝廷的买卖吃饭,对于朝局如何,自然是如数家珍,要不然怎么做生意呢。大唐如果和突厥开战,最需要考虑的就是粮食,您说我们能不关心吗?”

皇后还是聪明,前因后果解释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李世民马上附和道:“对,正是如此。苏公子..不,贤弟啊,你说说这李二会不会跟突厥开战?”

苏玉嘿嘿笑道:“大唐对突厥必有一战,而且必胜!”

此言一出,李世民狂喜。

房玄龄和杜如晦则是震惊不已。

大唐和突厥会有一战,这个不稀奇。

但是苏玉说大唐必胜,这就很惊人了。

从目前来说,大唐刚刚经历玄武门之变,朝局不稳。

再则,去年水旱相连,冬天又是雪灾,民生疲敝,此时和突厥开战,怎么可能必胜。

这个家伙果然是徒有虚名。

从他们自己来说,他们不太愿意开战。

杜如晦虽然是兵部尚书,但是觉得大唐的兵力此时不如突厥,若是开战,必败无疑。

“贤弟,这话如何说?”

李世民急问道。

“这件事情很简单,前年,就是武德九年,颉利兵临渭水,那是因为当时李二忙着搞事情,外面军心不稳,所以让突厥钻了空子。经过去年的以工代赈,李二已经掌控了朝局,至少关中一带被牢牢掌控。要知道,关中乃是帝王之本,掌控了关中就是掌控了天下。当年,秦国以此争夺天下,刘邦以此称帝。所以说,大唐朝局已经稳固,颉利再想突袭到渭水边上,威胁长安城,这已经是不可能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静静地听着,不禁点头称是。

渭水之盟确实是一个意外,当时马邑的将军临阵逃了,所以才导致颉利长驱直入,进了长安城下。

而长安城内,因为玄武门之变,仓促间无力迎战。

“可是,您如此说来,也只是说,突厥无法攻入长安城下,并不能说明我朝与突厥开战必胜。”

房玄龄说道。

“对,苏公子,如何是我朝必胜?”

李世民问道。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

“嘿嘿,这个事情其实也简单,为什么?”

苏玉笑道。

“对啊,为什么?”

李世民想知道。

“这个嘛,下次再告诉你,不过,先跟你们说一个更要紧的事情。”

苏玉嘻嘻笑道。

雪姬倒了一小杯酒,递给苏玉。

“什么事情能比战胜突厥更要紧?”

李世民不解。

苏玉喝完酒,起身,低声对李世民说道:“罗艺要造反。”

哐当...

李世民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

所有人都震惊了,除了老陈和雪姬。

他们司空见惯,苏玉为人处世总是惊人,习以为常了。

老陈看着空荡荡的酒坛子,心疼五百贯铜钱。

雪姬则是替苏玉整理衣服,对谁造反丝毫不关心,她只关心自己的主人过得好不好。

但是...

李世民、长孙皇后、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已经被震惊地呆若木鸡。

“罗艺要反?苏公子,这话可不能乱说!”

杜如晦震惊。

罗艺,隋末唐初将领,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之子,屡立战功,拜虎贲郎将,驻守涿郡,自领幽州总管。

武德三年,奉表归顺大唐,赐予李姓,预属宗室,封为燕郡王。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登基后,为了安抚稳住罗艺,拜开府仪同三司,位比三公。

不是李世民喜欢这个货,而是罗艺的幽州兵太狠了。

自己又厉害。

所以只能安抚,不敢得罪。

李世民给了他开府仪同三司,这是非常高的荣誉了,而且默认把幽州给他。

相当于一方诸侯,实际上的封王。

罗艺绝对没有造反的理由。

“罗艺不可能反,当今皇上对他恩厚有加,绝不可能造反。”

皇后坚决说道。

苏玉躺回摇摇椅,笑道:“不是罗艺不可能造反,而是当今皇帝不敢承认他会造反。你们想想,天下的兵马哪里最强?当然是幽州兵,他们和突厥最近,长期和突厥作战,罗艺座下燕云十八骑,那是纵横天下的精锐,曾经深入突厥腹地,斩杀无数。如果他造反,这天下是不是姓李,还不一定。”

苏玉说得轻巧,但是李世民听在耳朵里,震聋反馈。

房玄龄的手在颤抖。

“可是,皇上对他这么好,他为何要反?”

李世民问道。

苏玉笑道:“他跟李二的关系不好,李二的使者曾经到过罗艺军营,被羞辱了。如今李二当皇帝,他肯定放心不下。这是第一个原因。”

李世民和皇后目瞪口呆,他们曾经派使者去过,当时罗艺倒向李建成一党,李世民想拉拢罗艺,但是被臭骂了一顿,而且让使者吃草。

这个事情非常隐秘,只有李世民和皇后知道,这个苏玉,他怎么知道的?


苏玉说完了开钱庄的五大好处,听得李世民几个人一愣一愣的。

妙啊!

开钱庄的计策简直太妙了。

“苏公子,真是...神人也。”

房玄龄和杜如晦惊叹。

长孙皇后管理了那么久的国库和后宫钱财,居然没想到有这么个办法。

这个事情,说破了很简单。

可如果不告诉你,想破头都不知道。

“苏公子,在下佩服。”

房玄龄拱手拜道。

“对啊,如果在长安城开总店,在洛阳、扬州、益州、荆州、徐州开分号,那么天下人的银钱肯定会交给李二,这大唐的银钱就活了。而且,我们做生意的方便许多。比如去扬州收稻米,我就不用带着那么多金银出门,不怕劫江贼。去幽州贩马,我也不用担心马贼。”

李世民顿悟了。

“最重要的是,天下的钱财都归李二管,朝廷有雄厚的财力,做什么事情都简单。”

皇后说道。

小长乐咯咯笑道:“阿娘,你怎么也说李二呀。”

李世民一愣,观音婢被教坏了。

怕长乐说漏嘴,赶忙抱起小长乐,送到皇后怀里。

皇后刮了刮小长乐的鼻子。

“贤弟,那这第二个呢?战衣如何解决?”

李世民问道。

三个问题,解决了一个。

还有两个。

苏玉微微笑道:“老陈,把我们庄子里的棉衣拿过来。”

老陈在外头,听到苏玉的吩咐,连忙拿了几件棉衣进来,分给几个人。

“这是本公子发明制作的棉衣,你们试试。”

皇后最懂这个战衣,她自己还给李世民缝制过战衣。

接了苏玉的棉衣,入手柔软,不像丝绸那么滑溜,也不像麻布那么粗糙。

房玄龄和杜如晦摆弄半天。

“苏公子,你这不就是柳絮做的东西嘛。”

杜如晦说道。

他掌管兵部,对战士的衣服颇有研究。

苏玉笑道:“不,这是棉衣,里面用的是棉花。”

“棉花?”

杜如晦又懵了。

从未听说过棉花。

“苏公子,棉花是何物啊?”

皇后关心地问道。

她把棉衣穿在身上试了一下,虽然是暮春,天气本来就热,但是这棉衣的保暖效果她一下就震惊了。

到了冬天,绝对是御寒极品。

这东西若是推广,不仅战士不用再受北地苦寒之累,百姓也可以穿得暖。

“老陈,拿一团棉花过来。”

苏玉吩咐道。

老陈到库房拿了一团棉花过来,皇后连忙接了,揉搓一下,看起来跟柳絮相似,入手却截然不同。

李世民穿上棉衣,感觉特别保暖,没几下开始额头冒汗。

“贤弟啊,你庄子里到底有多少好东西?”

李世民震惊了。

都说皇帝是天下最有钱的,跟苏玉比起来,李世民觉着自己是刘姥姥,苏玉是老太君。

“多着呢。你日后就知道了。”


李世民刚刚登基不久,内政外交都很紧张,军队需要训练应对突厥。

而后宫和内政多由长孙皇后处理。

朝中不少人说皇后是后宫干政,牝鸡司晨。

说着天灾也有皇后的一份。

“这群人完全是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人心,一群王八蛋,全部杀了!”

苏玉骂道。

虽然这话说得粗鄙,骂得难听,可是皇后听了心中舒畅。

“骂得好,就是一群王八蛋。”

皇后附和道。

上官云又被震惊到了。

皇后娘娘居然说脏话了。

这个苏玉,他有毒吧,三言两语,居然把娘娘给教坏了。

“长孙皇后可是说是千古第一贤德皇后。”

苏玉徐徐说道。

听到苏玉说自己是千古第一贤德皇后,长孙皇后飘飘然,感觉得到了最高的评价。

“她十三岁嫁给李二,生儿育女,辅佐李二夺取天下,特别是玄武门之变时,她抚慰将士,激励士气,李二这皇位有她的一半。”

皇后凤体一震,这个苏玉,如何知道我当时抚慰将士、激励士气?这事情发生在秦王府中,他如何得知?

这家伙...

“特别是那些李建成的余党,比如魏征,他劝李建成杀李二,是长孙皇后见他为人耿直,可以匡正得失,才留他做官。”

噫?这是我跟皇上在寝宫里,晚上睡觉时说的枕边话,他也知道?

这家伙谁啊...

难道他当时也在床上?什么鬼?

“若不是长孙皇后,好些个大臣都已经身首异处了。”

苏玉慢悠悠地说,似乎一切都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完全不顾长孙皇后震惊得脸色都变了。

“说她后宫干政,若不是她干政,这些人早死了。”

“而且,她著有《女则》一书,专门教导女子该如何辅佐夫君,不得干预男人的事情,她怎么可能自己干政,一群白痴。”

雪姬给皇后倒了一杯绿茶。

皇后刚喝半口,就喷出来了。

《女则》这本书还没开始写,还在她的肚子里。

刚才的事情也就算了,好歹是做了,有道是天知地知。

但是知道自己要写《女则》,这就过分了。

本宫还在打腹稿,你小子就知道我要写了?

“娘娘,你没事吧?”

上官云赶紧拿出手帕替皇后擦干净。

苏玉起身,问道:“雪姬,是不是你给孙大娘的茶不对?”

雪姬很委屈:“没有啊主人,我就是倒的绿茶,挺好喝的。”

长孙皇后摆摆手,说道:“不妨事,不是雪姬姑娘的问题,这茶和妾身平日里喝的不大一样。所以一时失态,见谅。”

“忘了说了,这是我制作的绿茶,需要茶树,然后炮制,清心润肺,去火解腻。这大唐的茶啊,我是真喝不惯,什么姜啊、胡椒啊、啥东西都往里面扔。真难喝。”

苏玉吐槽。

刚穿越过来时,苏玉说想喝茶。

雪姬泡了一杯大唐的茶,一口下去,苏玉差点没呛死。

那味道,绝不想尝试第二遍,真难喝。

雪姬重新给皇后倒了一杯。

绿茶入口,长孙皇后似乎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好茶,好茶。”

苏玉躺回摇摇椅,叹息道:“长孙皇后是个贤德之人,只可惜,天不予寿,死得早。”

噗...

皇后和上官仪同时喷出来。

“苏公子,您这是何意?”

皇后惊问道。

天不予寿?死得早?

“哎,没什么,随便说的,都是皇家的事情,我等草民,只管安安分分过日子,吃饱饭穿暖衣,有个水灵灵的小丫头服侍,日子等闲过,岂不美哉。”

苏玉捏了捏雪姬的脸蛋,粉嫩滑。

“苏公子是说长孙皇后活不长吗?”

皇后追问道。

这可是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啊。

“算了,不说这个。”

苏玉突然不说了,任凭皇后如何问,就是不说。

皇后怕问多了露馅,也就不再追问。

“苏公子有经天纬地之才,有鬼神难测之谋,为何不入仕为官?李二如今求贤若渴,苏公子若是毛遂自荐,肯定会受到重用。”

皇后想试探下苏玉的意思。

这样的人才让她遇到,她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就刚才那一招以工代赈,这是旷世之举啊。

皇后当然不会明白,这个以工代赈大规模推行,并且成为国策,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鹰酱国的瘸腿大统领发明的。

“不不不,现在我若是去了朝廷,会被排挤死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自从曹丕那厮采用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官人法,这寒门子弟就没有出过头。我这里有吃有喝,日子过得多舒坦。何必到朝廷去,跟那群白痴争高低。”

苏玉知道如今不是时候,即便是李世民重视自己,他也无能为力。

朝政被世家豪门把持,皇帝可以换,大家族就是那些,大臣换汤不换药。

长孙皇后默然无语,苏玉所说是事实。

他们也想解决,可是没办法解决。

自从曹丕实行九品官人法,到如今可是450多年,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可惜了这么个旷世奇才,却无法身居高位谋天下,可惜可惜。

看看天色不早了,皇后起身拜道:“今日与苏公子一席话,受益良多,今日天色不早,改日再来拜访。”

上官云马上替皇后披上衣服,系好衣带。

“天寒地冻,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苏玉起身笑道。

“谦虚了,您这饭菜,就是皇宫也比不过。”

长孙皇后再三道别,苏玉送到门口。

“老陈,送送孙大娘。”

“是,少爷。”

老陈送皇后和上官云出门。

走在路上,看到一群孩子拿着粮食喂麻雀。

“老陈,为何用粮食喂麻雀,它们可是糟蹋粮食的。”

皇后惊讶道。

“孙大娘,麻雀不吃粮食,吃害虫,是好鸟,应该保护。若是冬天饿死了冻死了,明年开春,这田里的庄稼可就不好了。”

老陈说道。

“这是苏公子告诉你的?”

“对,都是少爷教的。”


冬天的时候,苏玉窝在庄子里吃牛肉,逗雪姬,过着富贵咸鱼公子的生活。

老陈到外面打听消息,说李世民这家伙居然以工代赈,让程咬金找世家大族收粮食,然后征调饥民兴修水利。

经过一个冬天,饥民有饭吃,水利设施也建起来了,开春后,水库蓄满了水,对付春夏的旱灾,勉强能够。

苏玉当时奇怪,自己的以工代赈的策略,大唐时期绝对不可能有第二个人想得出来。

所以只能是皇后泄露的。

当然,苏玉并不知道孙大娘就是皇后。

皇后夹牛肉的筷子停在半空中,大脑迅速地运转,马上想好了借口。

“这个..可能是,妾身当时回到长安城,觉着苏公子所说的策略简直是前无古人,乃是治国良策,所以跟来往的商人聊过。您知道的,长安城里达官贵人多得是,不知道哪位朝中大臣听到了,就把此事告知了皇上。”

皇后好不容易把事情圆回来。

皇上也真是的,好端端的,问这个干什么,差点把我坑了。

苏玉此人聪明绝顶,稍有不慎就会露馅的。

“对,当时皇...贱内,说起这件事情,我们听了以后,简直觉得公子真乃天人也。所以我们就多说了两句,恐怕是被哪位朝臣听去了。”

李世民呵呵笑道。

刚才问得太突兀,确实不妥。

李世民赶紧又吃了两片牛肉压惊。

大唐时期,皇帝称老婆叫锌童;宰相称老婆叫夫人;文人称拙荆;雅士叫执帚;商贾称贱内;庄稼汉叫婆姨。

李世民此时的身份是粮商,所以称皇后为贱内。

“实在抱歉,苏公子惊天国策被我们说了出去,让他们大臣捡了便宜。”

皇后抱歉地说道。

“这倒无关紧要,说出去是好事一桩,救了那么多无辜百姓,今年的旱灾也可以抵挡。功德无量。”

苏玉笑道。

“苏公子真乃国士无双啊,能想出如此奇策,却不邀功,我们佩服啊。”

房玄龄说道。

他实在是无法抑制内心的震惊。

一个年纪轻轻的纨绔子弟,居然能想出如此惊天之策,却又不以此入仕邀功,真是旷古未有。

姜太公钓鱼,虽说是愿者上钩,还是想当相国。

诸葛亮高卧隆中,也是为了择主而事。

这个苏玉却真的是不问世事,只做一个富贵公子,真是佩服。

“我老杜活了几十年,没真心佩服过谁,苏公子是第一个。”

杜如晦说道。

李世民和房玄龄听着话,脸皮抽抽:这厮,平日里说佩服高明,原来都是假的。

“那苏公子,您觉得皇上对于您这以工代赈的国策,施行得如何?您给打几分?”

李世民小心翼翼地问道,生怕苏玉又怀疑什么。

苏玉翘着腿,慢悠悠地说道:“这个嘛,还行,勉强及格。”

房玄龄和杜如晦脸色阴沉,这次以工代赈,皇上做得非常漂亮,这苏玉居然说还算及格,这也太过分了。

李世民暗道:朕为这些事情操碎了心,苏玉居然只给我一个及格,难道哪里做得不到位?

“那,苏公子,如果皇上想得个优秀,该如何做呀?”

李世民问道。

“这次其实只救了关中和洛阳一带,青徐之地、幽州冀州,这些地方其实都未曾实行。稳住了关中,也就稳住了皇位,李二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先保住皇位再说。所以我说,他还算及格。”

苏玉说道。

李世民被说得心服口服,他确实是这么考虑的。

而且,他暂时也无力往那边推广,世家大族把持了哪边,他这个皇帝管不到。

“苏公子所言,句句切中要害啊。”

李世民感叹。

苏玉笑道:“我随口胡说罢了,哪有什么切中要害。”

“不不不,苏公子所言,和那李二所想一模一样。”

李世民说道。

皇后暗笑:皇上真是的,被苏玉带偏了,说起李二两个字如此顺口。

苏玉笑道:“李掌柜这么清楚皇上说什么,莫不是你就是皇帝。”

李世民一惊,难道苏玉猜出了自己的身份?

不应该啊,我的伪装毫无破绽才对。

雪姬正给苏玉捏脚,低声说道:“公子,你又开始胡说,这是大逆不道,谋反之罪。”

大唐时期,说另外一个人是皇帝,这就是明目张胆的谋反。

房玄龄和杜如晦默然无语:若此人不是苏玉,先斩后奏。

“不说这个,小心被李二听到,我们一起下天牢。”

苏玉哈哈笑道。

皇后噗嗤笑道:“苏公子,下天牢这等事情,你居然说得跟玩似的。”

李丽质说道:“阿娘,大哥哥没说错呀。”

上官云怕李丽质说漏嘴,赶紧给她吃西瓜。

老陈拿了一坛酒过来,放在桌上。

“来,请各位喝几杯,去去春寒。”

苏玉笑道。

酒从坛子里倒出来,酒香扑鼻。

杜如晦馋酒,马上端起来闻一闻,呷了一口。

“啧啧,这是醉唐呀!原来这长安城卖得最好的酒,是你产的呀?”

“对,闲来无事,酿了一些酒,喝不完的拿到长安城卖一点。”

苏玉笑道。

李世民听说是醉唐,马上喝了半碗。

“嘶...哈...痛快。”

长孙皇后也喝了点,称赞不已。

房玄龄也是个酒坛子,喝了一碗,感觉意犹未尽,举着一个碗,给老陈投去期待的目光。

老陈舍不得,这一坛子酒,拿到长安城,可以卖500贯铜钱。

“老陈,我都把碗端起来了,你好意思不给我吗?”

房玄龄哀怨地说道。

老陈脸皮抽抽:这个管家,怎么这等厚颜无耻,逼着我要酒喝。

无奈,老陈添了第二道酒。

不知不觉,喝了一坛酒。

这酒烈得很,是苏玉自己做的蒸馏高度酒,大唐时期其他人不会。

李世民酒酣耳热,拉着苏玉说道:“兄弟,问你个事情,你得如实告诉我。”

房玄龄和杜如晦惊愕:皇上认了苏玉做皇弟?

长孙皇后摇头叹笑:皇上第一次喝成这样。

“老李别客气,你比我年长,认你做大哥也行,让你占点便宜。”

苏玉笑道。

这话把房玄龄和杜如晦气得半死。

什么叫也行,什么叫让你占点便宜?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