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般年纪尚未定下正妻,倒让那庶出的抢了先。”
她语气温婉,带着几分替王家嫡子惋惜的意味。
王老夫人脸色微变,勉强笑道。
“殿下说笑了,小辈们的婚事,自有他们的缘法。”
赵华裳浅浅一笑,不再多言。
点到即止,足矣。
这话看似无心,却精准地戳中了王家内部嫡庶之争的痛处,也暗示了王家在联姻人选上的“不妥”。
果然,没过几天,王家内部关于是否该牺牲庶长子以平息李家怒火的争论,便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一些关于“李家仗势欺人,意图染指王家嫡系继承权”的流言,也悄然在京城权贵圈中散播开来。
这些流言,自然是赵华裳命人匿名放出去的。
她甚至在一次陪同赵承宇批阅奏折时,“不经意”地提了一句。
“皇兄,近来听闻李、王两家因婚事有些龃龉,这两家皆是朝廷柱石,若因此失和,恐非国家之福。”
赵承宇皱了皱眉。
他对世家间的倾轧本就头疼,听妹妹这么一说,更添了几分烦躁。
“朕知道了。”
他并未深思赵华裳话中的深意,只当是寻常的提醒。
但这轻轻一点,却足以让本就多疑的赵承宇,在看待李、王两家后续的争斗时,带上几分警惕与不满。
接下来的日子,李、王两家果然在朝堂内外明争暗斗起来。
从争夺一个肥缺,到互相攻讦对方子弟的不法行为,闹得乌烟瘴气。
赵承宇被搅得心烦意乱,果然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调停这两大世家上。
对赵华裳提拔卫峥一事的关注,自然也就淡了许多。
赵华裳冷眼旁观,心中并无半分得意。
这不过是权宜之计,饮鸩止渴。
世家的根基深厚,这般挑拨,只能让他们暂时互相消耗,却动摇不了根本。
她需要更强的力量,更深的布局。
就在她以为可以暂时松一口气,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培养自身势力上时,一个意外的消息,却让她瞬间绷紧了神经。
这日,她召见了前些时日特意施恩拉拢过的一位宗室远亲,康王赵询。
赵询是先帝幼弟的儿子,因其父早逝,在宗室中并不得势,空有个郡王的爵位,日子过得颇为拮据,对当今朝廷和得势的几大世家都心怀怨怼。
赵华裳看中的,正是他的身份和这份怨气。
今日召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