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趣书网 > 其他类型 > 江山为谋,凤唳九天萧宁熙上官清完结版小说

江山为谋,凤唳九天萧宁熙上官清完结版小说

一诺重金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上官清心里为谭妙音鸣不平,谭小姐真是不开眼,竟看上登徒浪子。上官鸿眼见妹妹若有所思的样子,不敢出声打扰,闷头用饭才紧要。“大哥,你改日约王应坤茶楼一聚。”上官鸿嘴里含着一大口饭,莫名其妙道:“约他去茶楼做什么?”上官清站起身,目光灼灼,“慧娘总说我容貌太盛,我就想知道这样的容貌到底有何用处!是不是只能如褒姒妲己,前朝皇后一般祸国!”不知怎的,上官鸿听完这掷地有声的言辞,竟在妹妹身上看到爹的影子。大梁人热衷饮酒品茶,上京的酒楼茶楼不胜其数,高雅的庸俗的,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要说最好的茶楼,非雅茗居不可,三层的茶楼,气派上就赢了。三楼专供达官贵人的雅间里,王应坤正痴痴的盯着上官清,眼珠子转也不待转的。“王公子,喝茶呀。”上官清素手纤纤...

主角:萧宁熙上官清   更新:2024-12-14 13:4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萧宁熙上官清的其他类型小说《江山为谋,凤唳九天萧宁熙上官清完结版小说》,由网络作家“一诺重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上官清心里为谭妙音鸣不平,谭小姐真是不开眼,竟看上登徒浪子。上官鸿眼见妹妹若有所思的样子,不敢出声打扰,闷头用饭才紧要。“大哥,你改日约王应坤茶楼一聚。”上官鸿嘴里含着一大口饭,莫名其妙道:“约他去茶楼做什么?”上官清站起身,目光灼灼,“慧娘总说我容貌太盛,我就想知道这样的容貌到底有何用处!是不是只能如褒姒妲己,前朝皇后一般祸国!”不知怎的,上官鸿听完这掷地有声的言辞,竟在妹妹身上看到爹的影子。大梁人热衷饮酒品茶,上京的酒楼茶楼不胜其数,高雅的庸俗的,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要说最好的茶楼,非雅茗居不可,三层的茶楼,气派上就赢了。三楼专供达官贵人的雅间里,王应坤正痴痴的盯着上官清,眼珠子转也不待转的。“王公子,喝茶呀。”上官清素手纤纤...

《江山为谋,凤唳九天萧宁熙上官清完结版小说》精彩片段


上官清心里为谭妙音鸣不平,谭小姐真是不开眼,竟看上登徒浪子。

上官鸿眼见妹妹若有所思的样子,不敢出声打扰,闷头用饭才紧要。

“大哥,你改日约王应坤茶楼一聚。”

上官鸿嘴里含着一大口饭,莫名其妙道:“约他去茶楼做什么?”

上官清站起身,目光灼灼,“慧娘总说我容貌太盛,我就想知道这样的容貌到底有何用处!是不是只能如褒姒妲己,前朝皇后一般祸国!”

不知怎的,上官鸿听完这掷地有声的言辞,竟在妹妹身上看到爹的影子。

大梁人热衷饮酒品茶,上京的酒楼茶楼不胜其数,高雅的庸俗的,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要说最好的茶楼,非雅茗居不可,三层的茶楼,气派上就赢了。

三楼专供达官贵人的雅间里,王应坤正痴痴的盯着上官清,眼珠子转也不待转的。

“王公子,喝茶呀。”上官清素手纤纤,握杯子的手指比上好的白釉还要亮上几分。

王应坤回过神来,连忙接过茶盏,手指无意间擦过那玉手,只感觉清凉顺滑,如丝如绸。

“王公子,前几日梅花宴上,不知公子是否留意过小女子?”上官清一双明媚大眼,盈盈如秋水,脉脉似含情,望着王应坤。

“怎能不留意,小姐清丽无双,人间罕见,只是我没想到,小姐会...会青睐在下。”

王应坤到现在仍如坠雾里,上官鸿约自己茶楼一聚,竟然说上官小姐对他有意,想与他聊上几句。

那日梅花宴上,他只顾着寻机会私会谭妙音,哪曾留意过其他小姐,现在想来,自己之前实属太狭隘,只想着靠谭妙音升官,若是做了上官首辅的乘龙快婿,不比礼部尚书的女婿强太多,又何愁官途不平。

上官清脸上掠过愁云,无奈道:“我虽对公子有意,但是也听说公子钟情谭小姐,夺人所爱之事万万不可,然抵不过心里的煎熬,还是坦荡说出来,纵然落花有情,流水无意,我也是认了。”

说着,举起帕子,轻拭眼泪。

佳人一滴泪,天边一颗星,王应坤此刻心化成水,情切之下一把拉过佳人,拥在怀里,柔声道:“到底是谁在谣传,我与谭小姐清清白白,绝无私情,只要小姐肯应,明日,不,今日,我便告知父母,去首辅府提亲。”

上官清闻着王应坤身上若有若无的脂粉味儿,恶心的隔夜饭都要呕出来,连忙推开王应坤,佯装害羞道:“如此甚好,不过提亲之事不急,我与你缔结两姓之好,总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郎怎能鲁莽,容我先知会爹爹。”

王应坤连忙应允,摘下自己的随身玉佩,递与佳人,“此玉佩乃我家传宝玉,小姐若不嫌弃,就请收下。”

上官清犹豫片刻,做戏做全套,还是接过来,却是怎么也待不下去,忙说:“我出来好大一会儿,该回去,为避嫌,公子先离开吧,我等大哥回来一起回府。”

王应坤心里万般不舍,直觉上官小姐与谭妙音不同,谭妙音对他死心塌地,听之任之,可是眼前这小姐如镜花水月,一不留神,便是一场空梦。纵不情愿,也只能一步三回头的离开。

待王应坤离开,上官清出了雅间,左右看一眼,又进了西相邻的雅间,一进去,不出所料,谭小姐坐在红木椅上,梨花带雨,好不凄惨。

宝珠站在一旁,耸了耸肩,方才若不是她死死压住谭小姐,保不齐那姓王的已经身首异处。

谭妙音擦了擦眼泪,呜咽道:“你为何要这么做?”

上官清拉开椅子坐在她对面,斟酌用词,“那日梅花宴上,我不巧看到你和王公子进了暖阁,可我又听大哥说,王应坤喜流连烟花之地,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思来想去,同为女子,本就应互相扶持,如若不然,你跳了火坑,我某日想起,也会于心有愧。”

谭妙音泪眼朦胧的望向上官清,见她容颜脱俗,眉若远山含翠,眼若晨曦微露,肤白似雪,是世间难觅的国色天香。

她从未想到会在一个女子身上体会到侠骨丹心,女子互助,《女儿经》里可从未提到。不过她也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现在醒悟过来,势必要给那姓王的负心汉好看。

“姓王的薄情寡义,一心只想靠着我升官发财,我偏不让他如愿,上官小姐可有妙计?”

上官清站起来,凑到谭妙音耳边,低语一番。

“妙啊!”谭妙音忍不住握着上官清的手,由衷道:“上官小姐芳龄几何,我欲与小姐姐妹相称,今日多谢相助,他日有用到我的地方,亦直言。”

“我今年已有十七岁。”

“那就是上官妹妹了,妹妹与大梁同年而生,好福气。”

右邻间。

燕王与容彻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两人耳力极佳,将隔壁雅间里的郎情妾意听的一清二楚。

“高啊!”容彻感叹一声,“实在是高!上官小姐到底多美,三言两语把王应坤那小子的魂都勾没了,难不成比宋三小姐还美,那日梅花宴上真应该好好瞧瞧。”

燕王难得赞同的点了点头,“老狐狸能言善辩,一张嘴风起云涌,黑的都能说成白的,小狐狸更是青出于蓝,尽是往男人软骨上下针。”

容彻道:“这王应坤若真娶了上官良之女,也够他喝一壶的。”

燕王不语,王应坤小人做派,怎能入得了上官良法眼,就算是上官小姐有意,上官良也要挥棒打鸳鸯。若说上官小姐美貌,他也不觉得能超越当日的宋小姐,纤腰不盈一握,在他耳边低语时,吐气如兰,也就是他定力够强,才没有摔下梁。

“回头我跟我爹去趟首辅府,瞧瞧美人。”容彻端起茶一饮而尽,“若真是绝色,我勉为其难娶了她,免得她祸害别人。”

燕王笑了笑,他对这等子儿女之事不上心,“言归正传,邓为是否招了?”


上官清正斟酌怎么回答,远处突然传来容彻的声音:“宁三,你人呢?”

黑暗中,两人立在原地,谁也没有回应,只听得见彼此微促的呼吸声。

片刻,上官清转身离开佛台,回到火堆旁,谭妙音与宋启莲歪倒在干草堆上睡得香甜,她无视容彻好奇看她的眼神,自己坐下来抱紧双腿,头枕在上面,合上眼睛休息。

紧接着,她听到脚步声,似是容彻起身离开。

容彻来到佛台后,见萧宁熙果真站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什么,一动不动。

“你发什么愣?”容彻问。

萧宁熙没应,他纯粹是被上官清气的走不动道,但眼下不是探究这些事情的时候,待日后寻个机会再好好问问她,他说:“无事,走吧。”

容彻拉住他,问出心底的疑惑:“我大约看出来了,宋启莲是不是另有其人?”

萧宁熙不隐瞒,回道:“之前的宋小姐不是真宋小姐,方才马车内回应的你才是国公府的宋三小姐。”

“我说呢,就国公宋飞鹰还能生出天仙下凡的女儿,要说上官良有这样的女儿,我还多少信一些。”

容彻认为自己在相貌传承这方面钻研的颇有建树,又不免想到宁三其人清醒理智,生平最厌恶欺骗背叛,假宋小姐把他骗的两次主动登门国公府跟国公没话找话说,肯定被宁三怨恨在心,这要是被他捆了落罪如何是好?

他可是太了解燕王,绝不会被美色诱惑轻而易举的放过蒙骗他的人。

抱着心悬佳人的心思,他小心问道:“那假的宋小姐到底是哪座府上的?”

“你方才不是说了,上官良府上的。”萧宁熙淡淡道。

“啊?”容彻又惊又喜,万万没想到假宋三小姐是真上官小姐,他这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别说小骗怡人,就算上官小姐跑到燕王府破口大骂,宁三也拿她没辙,上官良跟他娘的马蜂窝似的,谁敢捅!

他忽然心思一转,恍然大悟道:“我爹真是我亲爹,他三番五次说要带我去首辅府拜见上官良,结识上官小姐,都让我给回绝了,如今想来,忒不识抬举。等咱们剿匪事成,我回去定要缠着我爹,日日拜访上官首辅大人,争取早日踏破他家的门槛,抱得美人归。”

难得容大人智慧井喷,一番美滋滋的言论却着实气绿了大梁燕王殿下的俊脸儿,怎么人人都有光明正大的理由踏进首辅府宅,偏他想看一眼美人还得月黑风高上房揭瓦,一不留神儿被她的好大哥抡着大刀追!

燕王没好气道:“你当你是武曲星下凡还是文曲星转世,你就是拆了上官良家的宅子,他也不会把女儿许配给你,你趁早死了这条心吧。”

容彻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初他还劝他双管齐下来着,这会儿怎么就改成让他死心了呢。他不甘示弱道:“怎么着,上官良不会把女儿许配给我,难道会把女儿许配给你?虽然你小模样是长得还不错,有那么点风流倜傥的意思,可是上官良也不稀罕那,他早在朝堂上把你给看腻烦了。”

萧宁熙懒得在这个时候跟容二白话,转身离开佛台,容彻也立即跟着他离开。

两人走了几步,萧宁熙突然停下,沉声道:“有人来了,来人不在少数。”他迅速上前叫醒三个女人,与容彻一起将睡眼惺忪的三人挡在身后。


“自然。”上官良将白棋收拾好,“再来一局?”

容策点头。

这时,上官清敲门进来,端着一壶上好的明前龙井,轻轻搁在案上,茶香袅袅,她温和道:“容叔叔,父亲,清儿也想观棋,可好?”

容策笑着回道:“好,好,听你父亲说你聪明绝顶,你来下棋,对弈你父亲,让我看看,谁能技高一筹,毕竟我还从未见过比你父亲更聪明的人。”

容策说着起身走到一旁坐下,让出位子给上官清。

上官清也不谦让,坐在父亲对面,捏起一粒黑旗,说道:“爹爹,请。”

上官良白子先落,上官清黑子紧随,白子笔走龙蛇,虚虚实实,陷阱重重;黑子步步为营,攻守杀伐,屡突重围。

两人下棋飞快,几乎不给对方思索的时间,容策端着茶杯,紧盯棋局,一时竟难以跟上两人的思路。

棋盘的世界,十九条纵横线,井然有序。每个交点都是一个潜在的战场,每个棋子都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棋盘上的棋子越来越多,局势也越来越复杂,黑子逐渐被困住,然而黑子的主人并不见慌乱,仍沉着应对。

“哎呀,清儿,你要输了。”容策一声感叹,原来他不止赢不了上官良,连一个合格的对手都不算。

上官清微微含笑,捏起一粒棋子,对容策道:“未必!”

“啪”落子于高目,纵观棋盘,险胜白棋一子。

上官良大笑,“妙啊,舍小子而布大局,看似在突围,实则在设局,下士下棋吃子,中士下棋占地,上士下棋悟道,清儿大智慧,爹爹输的心服口服。”

容策拍掌称赞:“不得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让你爹佩服的人不多。”

上官清心中喜悦,但这般直白的夸赞让她有些害羞,连忙起身端起茶壶,道:“茶凉了,清儿重新泡一壶。”

容策望着上官清轻盈离去的身姿,忽然感伤,“清儿肖其母,貌美又慧,方才她与你下棋,晃神间,我以为回到二十年前。”

上官良并未回应,神情落寞,往事不可追。

“我说上官老头,你把清儿嫁给我二儿子吧,算我求你。”

上官良白了容策一眼:“你儿愚钝!”

容策:“......我儿孝顺”

“你儿粗鲁!”

“......我儿孝顺。”

“你儿黑壮!”

“我儿......孝顺!”

晚间,容策就寝时,容彻端来一盆温水,毕恭毕敬道:“爹,洗脚。”

容策笑道:“我儿孝顺!”

隔日晌午,上官清吃罢饭,回到里屋,见慧娘坐在椅子上,红帕绣鸳鸯。

慧娘手巧,绣功不输织锦楼的绣娘,一对鸳鸯织就欲双飞,上官清立在她身边细看了一会,出声赞道:“好一双妙手!”

“你也不差,深的我真传。”慧娘放下针,揉揉双眼,“年纪大了,不比以前,绣一会儿,眼睛如倒进一筐沙。”

上官清接过慧娘手里的针线,坐下来继续绣,好奇道:“平白无故为何绣鸳鸯锦?是台州老家哪位姐妹要出嫁?”

慧娘温柔的伸手将上官清一缕头发别到耳后,说道:“别的姑娘哪怕是公主嫁人也攀不上我一针一线,我只为我的清儿绣嫁衣绣喜枕。”

原来这是为她绣的,上官清笑道:“那慧娘有的是功夫绣,我来京城大半年,一个上门说亲提亲的都未见到,还不如在台州老家行情好。”

慧娘被她逗笑,台州小地方,有些个媒婆贵妇不自量力,登门为清儿说和亲事。京城就不一样了,哪个敢踏进首辅大宅?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昨晚,你爹爹跟我说,他很是中意今年的探花郎徐光地,有心招他为婿,说改日寻个机会让你也瞧瞧他。”


燕王不免也吃了一惊,正想上前查看白衣女子尸身,黑衣人以为白衣女子毒发身亡,已经不给他机会,蜂拥而上。

燕王边打边护着上官清后退,两人很快退到墙角,退无可退,他看出这群人虽然武功不弱,但绝不是他的对手,奈何人数众多,以多欺少,眼下他又必须护住身后女人周全,只能守不能攻。

双方打的焦灼,燕王顾头还需顾尾,逐渐力不从心,焦急如焚,难道这次真要折在天香阁?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叫嚷声。

“宁三,你可还在里头?本大侠救你来了!”

萧宁熙心中大喜,容二这厮,终于在火烧眉毛,剑戳屁股的节骨眼上来了。

且说这边容彻率领上百兵将打着“燕王被困”的旗号,在天香阁内如土匪洗村,他向来嘴皮子不利索,能动手的不白话,无论管事如何解释王爷不在阁内,他权当未听见。

兵将多是从西北跟着燕王班师回朝的精锐,一听容彻说燕王被困在阁里,当场恨不得将天香阁连根拔起。天香阁管事暗道不妙,阁内虽有不少高手,然双拳难敌四手,任尔武功再高,面对百名官兵也只有被剁成肉酱的下场。

不知阁主怎么会得罪燕王,也不知燕王到底在不在阁内,看这势头,天香阁保不住了,管事寻了个空子,逃之夭夭。

容彻率众人先是进入对对子的室内,不知哪位兵将不小心触动机关,女子画像从天而降,直令官兵们瞪圆了眼。

“他娘的,这果然不是什么好地方,竟有淫乱画像,伤风败俗!”容彻骂完,抽出大刀立刻将画像砍了个稀巴烂。

他眼见室内空空不像能藏人,马不停蹄的进入琴室,仍然是一间空屋子,容彻心急如焚,怕燕王遭遇不测,忙命令众将士连敲带打四面墙壁。

一面墙内传来“咚咚咚”的回响,竟是中空的墙壁,众人大喜,立即合力又推又撞,墙壁很快撑不住倒塌半截。

不曾想,墙后站立一人,脚镣加身,手持玉笛,鹤发白须。

容彻愣愣的与墙后之人大眼瞪小眼,“谁啊,你是?”

“在下乐平山白飞声,谁家玉笛暗飞声的“飞声”。”

容彻打量白飞声一眼,没功夫与他细谈,嘱托将士们砍断脚镣把他捞出来带走。随后他继续带领众人进入下一个房间,又是空空如也的房间,只有一面墙内悬挂一幅棋盘,另一面墙上有一扇小窗。

白飞声连忙跑到小窗跟前,向里面喊话,“童老三,你可在里面?”

“我在!”里面传出焦急的回应,“老白?”

白飞声急步走到容彻跟前,恳求道:“这位大人,吾老友困在窗后,烦请救他出来。”

容彻纳闷道:“这天香阁搞什么名头,净是把人藏在墙壁中。”说罢招呼将士推墙救人。

等众官兵将被称为“童老三”的人救出后,隔壁忽然传来打斗的声音。

容彻眼睛一瞪,忙推门跑到下一个房间,打斗之声还在隔壁,他忍不住大喊萧宁熙的名字,破门而进,果然见燕王正护着宋小姐与黑衣人搏斗。

将士们一拥而入,黑衣人见形势不妙,不敢恋战,纷纷逃窜。

燕王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单手撑着墙壁大喘气,上官清站在他身后,靠着墙壁,劫后余生的拍了拍胸口。

“宁三,宋小姐,你们有无受伤?”容彻走到燕王跟前问。


容彻道:“昨晚我审讯至半夜,严刑拷打下,哪有不招的。只不过这小子不知是不是在撒谎,他竟然说指使他偷取金印之人是国公府二公子宋启民。”

原来邓为在入宫前已有妻儿,家徒四壁,食不果腹,万般无奈下只好入宫做了太监,先是在淑太妃宫里伺候,太妃是国公宋飞鹰的妹妹,楚王萧宁泽的母亲。邓为因做事麻利,能说会道,深受太妃喜爱,不久前被派到内务司做内务官,自己的兄长也干起了给御膳房送菜的差事,一家子总算吃穿不愁,儿子也能入学堂念书。

二月初一这日,国公庶出的二公子宋启民找到他,威逼利诱,更以家人要挟,让他偷出前朝皇后金印。

邓为再三思量下,在二月初五司库清点时将金印放在茶壶里带出,事后为免被灭口,打算携全家逃走,然而还未得及打点行装,就被抓了。

燕王听罢,若有所思道:“他说宋启民指使他,可有证据?”

“哪来的证据,他空口白牙说是宋启民,咱们也不可能去国公府抓人不是?”容彻叹气,“眼下只能暗中调查宋启民。”

燕王嗯一声,“保护好邓为的亲眷。”

喝完茶,燕王坐上王府马车直奔大梁皇宫,明日便是寒食节,今晚须陪太后念经送佛。

来到太后寝宫,萧宁熙阻止宫人通传,自己高声道:“母后,儿子来了。”

太后笑盈盈的从内室出来,戳着燕王脑门子,埋怨道:“你说你,多长时间没有来看你亲娘?”

燕王赶紧求饶,直言自己公务实在繁忙,不如太后去求求皇上,给自己安排个清闲职务。

“你可以不来看哀家,但你知不知你已经二十岁了,身边连只母苍蝇也未见到,你该不会喜欢男子吧?”太后越想越有可能,听说容策的次子整日与他瞎混。

燕王懒散的躺在软榻上,捏起一粒花生抛到嘴里,漫不经心道:“儿子当然喜欢女人,母后想哪去了。”

太后从嬷嬷手里取来各家女儿手抄的佛经,坐在萧宁熙身边,一本一本的翻看,忽的眼前一亮,赞叹道:“国公府三小姐宋启莲的字真是一年赛过一年,往年她也是顶好的,但远不及今年,你快看看。”

萧宁熙接过来,眼里闪过一丝惊艳,端庄清秀的字迹里隐约透出一股力道,字如其人,这宋小姐大概是外柔内刚的。

他不由得记起梅园初见,看着娇柔的女子,心思玲珑,周身贵气端庄,不愧是国公府出身的千金。

“相比之下,上官良之女上官清的字就差了些,她的父亲乃一代奇才,未曾想儿女平平无奇。”太后微不可察的叹气,平庸倒也不是坏事。

萧宁熙瞥一眼上官清的字,中规中矩,笔触稚嫩,看来是个不求上进的,也不知是怎么把王应坤迷的五魂三道。

“哀家听说,你还救了落水的宋小姐,她品貌端正,贤良淑德,可惜出自国公府......”

当今太后林雁容并非皇帝的亲生母亲,却是燕王萧宁熙的生母。

先帝萧逸中年丧妻,林雁容是续弦,那时萧逸还是镇南王,她嫁入萧家几年未能生出一儿半女,萧逸又纳妾宋欣华,也就是现在的淑太妃,国公的妹妹。宋欣华一入门便有了身孕,很快生下如今的楚王萧宁泽,平时没少仗着有儿子欺负她。

天下大乱,萧逸早有逐鹿中原之心,此时他的大儿子萧宁澜十七岁,骁勇善战,林雁容无子,自入门时便善待萧宁澜,视如己出。

苍天垂爱,后来有了身孕,千辛万苦生下萧宁熙,说也奇怪,萧宁熙出生后,萧逸逢战必胜,加之萧宁熙生的白白嫩嫩,煞是好看,萧逸十分宠爱他。

如果不是萧逸驾崩时,萧宁熙才五岁,现在龙椅上的人……

林雁容摇摇头,天命如此。

燕王不为所动,继续丢花生入嘴,思绪却飘到国公府上,国公宋飞鹰曾救先皇于危难,大梁建国后,封为国公,奇怪的是,国公本人及其子孙们从不参与朝政,似是要将富贵闲人做到底,但宋启民为何又要盗宝印……

念经拜佛的吉时已到,宫人们燃起香烛,摆好供果,太后携燕王跪在蒲团上,太后拿起宋启莲的佛经,又问燕王读诵哪一份。

“皇兄不过来?”萧宁熙问。

太后摇头,“他早就不来了,此时多半在惠妃宫里念经祈福,期盼佛祖赐他一个龙子。”

似是想到早年的经历,太后哀叹一声,“最是无情帝王家,可怜八公主,刚生下来便爹不疼娘不爱,听说皇后因为生她失了宠,连看都不看她一眼,哀家去瞧过那孩子,粉雕玉琢的小人儿,甚是让人怜爱。不过哀家也不敢多去看她,皇帝多疑,唯恐让他觉得哀家幸灾乐祸。”说完又是一声长叹。

燕王不置可否,生在帝王家,多的是身不由己,当年皇帝执意派他镇守西北抵抗北匈,又可曾在意他只有十四岁?

说起这件事,上官良的煽风点火功不可没。他随手选了上官清的手抄佛经。

“你该不是觉得这份经书字数最少才选的吧?”太后一眼看破。

燕王笑了笑,“诵经只讲心诚则灵,佛祖又怎会在意诵多诵少。”说着拿起上官清的经文心里默读。

太后见状不再多言,默默诵起经来。

燕王逐字逐句的诵经,上官清的字无甚特点却也方正清晰,当然贵在字数少,别家小姐的佛经七八页,多的十几页,她的只有薄薄的三页。

读到最后一页时,他眼睛一眯,只见二三段心经中间多了一行字:

文帝十一年,信女左手写此佛经,字迹尚拙,不若右手,然心诚如斯,阿弥陀佛。

这篇佛经居然是左手写的!大概她料到不会有人诵读她的佛经,才写下这么一行字,而且看起来,她右手写的比左手好,那为何不用右手?

这个上官清,有点意思。

太后余光扫到燕王心不在焉,抬手敲打他。

燕王会意,压下心中疑惑,继续诵读。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