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宋时锦裴淮川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冷面军官好会撩宋时锦裴淮川最新章节》,由网络作家“吾有长弓”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沈学仲先是出了一些题目测试了宋时锦的基础成绩,很不理想。但是教导了宋时锦几个晚上后,发现她进步非常快,学习态度也非常认真,不禁生了惜才之心。宋时锦在牛棚里学习,赵素兰就在外面守着,每天都是如此。还每晚给沈学仲带饭。吃人家的嘴软,沈学仲渐渐对赵素兰改观。熟悉后,每次来两人也客套两句。当沈学仲得知赵素兰是宋时锦婆婆时,无比震惊。他以为赵素兰是宋时锦的娘,还感叹歹竹出好笋,这样一个蛮横泼辣不讲理的女人,生出的女儿却性格恬静,乖巧听话。结果人家是婆媳关系。他从未见过一个做婆婆的,如此爱护儿媳妇。一个善待儿媳妇的人,能坏到哪里去。在那之后,沈学仲就对赵素兰另眼相看。……自从在沈学仲这里学习后,宋时锦每天只上半天工,下午就在家做题,晚上去牛棚学...
《重生:冷面军官好会撩宋时锦裴淮川最新章节》精彩片段
沈学仲先是出了一些题目测试了宋时锦的基础成绩,很不理想。
但是教导了宋时锦几个晚上后,发现她进步非常快,学习态度也非常认真,不禁生了惜才之心。
宋时锦在牛棚里学习,赵素兰就在外面守着,每天都是如此。
还每晚给沈学仲带饭。
吃人家的嘴软,沈学仲渐渐对赵素兰改观。
熟悉后,每次来两人也客套两句。
当沈学仲得知赵素兰是宋时锦婆婆时,无比震惊。
他以为赵素兰是宋时锦的娘,还感叹歹竹出好笋,这样一个蛮横泼辣不讲理的女人,生出的女儿却性格恬静,乖巧听话。
结果人家是婆媳关系。
他从未见过一个做婆婆的,如此爱护儿媳妇。
一个善待儿媳妇的人,能坏到哪里去。
在那之后,沈学仲就对赵素兰另眼相看。
……
自从在沈学仲这里学习后,宋时锦每天只上半天工,下午就在家做题,晚上去牛棚学习。
知青们都很羡慕她。
黄小琴故意跑到她跟前阴阳怪气:“这是效仿资本家,不劳动,当起了少奶奶。”
宋时锦怼她:“那你也找一个让你能当少奶奶的男人。”
黄小琴哼了一声:“劳动者是最光荣的,我才不稀罕当一个米虫。”
宋时锦嗤笑了一声。
真是如此,前世就不会得知周旭朗考上大学后,两人迅速勾搭上。
当时黄小琴还是已婚状态,周家生意好了之后,她才离婚。
自己还同情她,让周旭朗给她安排了工作。
结果,自己才是那个最可怜的人。
黄小琴还想再刺挠宋时锦几句,赵素兰赶了过来。
“干什么!闲着没事就去挑大粪,别在这里欺负我们家时锦。”
对上赵素兰,黄小琴可不是对手,赶忙离开。
……
房子已经开始打地基,最终赵素兰还是去找了大哥帮自家盖房子。
其中,宋时锦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前世裴淮川牺牲后,赵素兰的天都塌了,一下子病倒。
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对照顾自己的宋时锦说了很多事。
其中就有对娘家人的牵挂。
当初裴淮川的爹过世时,裴淮川还在赵素兰的肚子里。
娘家人劝她打掉孩子改嫁,她不愿意,执意要留在裴家。
为此,跟娘家人决裂。
生下裴淮川后,以为婆家会看在她替裴家留后的份上善待他们母子。
谁料,在裴淮川出生三个月的时候,被裴老太赶出了家门,只为了腾出房子给二儿子结婚。
赵素兰没有脸向娘家求助,孤儿寡母的艰辛自不必说。
虽然对爹娘愧疚,赵素兰却也不后悔生下儿子。
但据宋时锦后来得知,赵素兰的大哥当时盖房子时出了意外,一家人都在医院守着,等出院后,知道裴淮川的事,来到向阳村看望赵素兰,她已经去世了。
赵素兰的丧事还是赵家人操办的。
所以,当赵素兰询问她,是否要找赵大舅盖房子时,宋时锦就以自家亲戚用着放心为由,建议用赵大舅。
……
夜晚,宋时锦收拾好了书本,准备回去。
沈学仲站起身来,送她出门。
赵素兰说:“不用送,你早点休息吧。”
沈学仲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手插进了口袋里。
宋时锦见状,问道:“沈老,您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对我说?”
沈学仲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信封:“你能帮我寄一封信吗?”
赵素兰想阻止,就见宋时锦已经接过了信。
回去的路上,赵素兰说:“你跟着老沈学习都要偷偷摸摸的,帮他传递消息,万一被人知道就不好了。”
宋时锦说:“沈老教导了我些日子,我的进步非常大,教师考核肯定没有问题,这点小忙,我应该帮。”
“行,既然考核没问题,咱们以后是不是不用去牛棚,要不然早晚会被人发现。”
宋时锦点头:“沈老让我这段时间在家多巩固,以后我有不懂的地方再去请教沈老。”
……
去镇上邮局寄了信,见时间还早,宋时锦就去了镇上一座工厂。
厂里的工人虽然能吃商品粮,但是定量供应,如果家里人口多,粮食也不够吃,需要另外找渠道购买。
宋时锦借口到家属院找人,听说厂里没有她要找的人,急得都要哭出来了。
“这可怎么办,家里还等着钱救急,拿不到钱可怎么办。”
她本来就身材娇小,长相软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惹人心疼。
一位老太太见状,上前安慰道:“姑娘你别急,再好好想想名字。”
泪珠从眼眶流下来,宋时锦抽泣道:“娘只说叫周姨,说我到了她就会来主动找我,我把粮食给周姨,周姨就会给我钱,可是我等了好一会,她也没有来,我这才找到厂子里。”
老太太听了,眼睛一亮,见宋时锦提着一个布袋子,问:“小姑娘,你这袋子里是什么粮食?”
“玉米。”
家里孩子多,粮食不够吃,老太太的儿子已经准备去黑市买粮食,黑市粮价贵,现在有粮食送上门来,老太太当然不能放过。
就说:“小姑娘,你拿不到钱,会耽误你家里的事,不如这样,你把粮食卖给我。”
宋时锦停住了哭泣,抬眼看向老太太:“周姨给我1毛钱一斤的价格,你能给我吗?”
老太太一听这价格,便宜啊,立刻点头答应:“我是看你一个小姑娘可怜,才愿意买的。”说着就进屋拿钱。
问了宋时锦的玉米有10斤,给了1元钱。
宋时锦没有接:“娘说每斤还要给7两粮票。”
老太太顿时不高兴:“我要是有粮票就去粮站买粮,还用买你的。”
宋时锦说:“没有粮票每斤1毛7。”
老太太让宋时锦便宜一些。
宋时锦不松口。
老太太威胁道:“你这可是投机倒把,我要是去举报你,你可是要坐牢的。”
宋时锦一听,立刻一副害怕的样子,提着布袋子就跑。
这时,隔壁出来一个妇人,说道:“您吓唬一个小姑娘干什么,你自己拿着粮票去买,也是这个价,玉米在黑市最低也要卖到2毛钱一斤。”
老太太说:“乡下姑娘哪里懂这些,而且她着急用钱,我哪知道她那么不经吓。”
妇人摇了摇头,进屋拿了钱,追了出去。
婚礼是周旭朗向家人争取到的。
要不然黄小琴情愿坐牢也不嫁。
还没嫁过去就被婆家拿捏,以后想要翻身就难了,所以,黄小琴要一步步找回主动权。
婚礼就是第一条,彩礼周家是死活也不给,她就要两套新衣服,36条腿,全套床上用品,一台缝纫机,一辆自行车。
但也被周家大打了折扣。
周家答应办婚礼,买新衣和床上用品,也应下了36条腿,但是时间来不及,要到明年这些家具才能做好,缝纫机和自行车,因为没有票,买不了。
村里办喜事,都要请村里人来帮忙,但是赵素兰和宋时锦没有被邀请。
因为她们一个是寡妇,一个是孤儿,嫌她们不吉利。
宋时锦乐得轻松,正好这段时间忙着家里盖房子的事,没有去上工,就去镇上供销社买东西。
空间里前几天撒下了白菜和萝卜种子,已经能吃了。
周家在办喜事,很热闹,裴家这边的瓦工也开心得很。
因为宋时锦去供销社用黄豆换了20斤豆腐回来,还买了猪板油,给盖房子的瓦工管饭。
白菜炖豆腐,萝卜炖油渣,窝头管够,大家吃得满嘴是油,干起活来速度也比以前快了。
赵大舅说,年前就能搬进新房子里住。
……
黄小琴和周旭朗结婚的一周后,知青的回城名额就下来了。
是王丽和一位男知青。
黄小琴知道后,差点气炸,对周旭朗发了好大的脾气。
“要是你舍得花钱打点关系,我现在也能回城。”
周旭朗安慰道:“小琴,你先别着急,回不了城,你还可以当老师。”
黄小琴没好气地说。“当什么老师?”
周旭朗抱着黄小琴哄的。“村长通知了,咱们村要建一所小学,除了镇上调过来一名老师,还要从村里选拔两名老师,咱们两人都去报名考试,以后,咱们不仅能分到粮食,还能每月拿到5块钱的工资。”
周老太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想要从她手中抠出钱来,难如登天,现在有赚钱的机会,黄小琴当然不会放过,立刻就跟周旭朗去大队部报名。
知青们都来了,宋时锦也在。
村长登记了名字后,通知他们明天准时来考试,公社会来人监考。
……
考完试后还要等待结果,王丽已经打包好行李准备出发。
临走之前,王丽单独见了黄小琴,对她表示了感谢。
“多亏了你,要不然我还没有机会回城。”
黄小琴皱眉:“你用了什么手段?”
王丽笑着说:“你自己想的法子怎么忘了?”
“你为了回城出卖身体,不要脸!”
王丽呵呵一笑:“你要脸,结婚前还天天跟周旭朗钻小树林,既然都是利用男人,为什么不找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男人,偏偏嫁了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黄小琴生气道:“你别得意,就算我回不了城,在乡下我也能把日子过好。等考试结果出来后,我就能当老师,以后也不耽误我回城。”
王丽不禁笑了:“那么多知青都参加了考试,你就一定能被选上吗?好心提醒你一下,如果考不上可以再去试试之前的方法,那个男人好色得很,来者不拒。”
看着王丽小人得志的模样,黄小琴火冒三丈:“滚吧你!”
王丽哈哈大笑,踏上了回城的路。
……
三天后,考试结果出来。
大家在大队部满怀希望地盯着村长,等着他宣布被选上的老师名字。
当听到宋时锦和李小娥的名字时,黄小琴指着村长发出抗议:“我们都参加了考试,为什么只有她们两人选上,村长你不能因为跟裴家的关系好就让她们走后门。”
村长冷着脸:“选拔是按照考试成绩作为参考,最后也是公社定下的人选,她们一个考了满分,一个考了90分,不选她们俩,难道要选考试不及格的你吗?”
黄小琴不相信:“不可能,我把所有题目都做了,怎么可能会不及格?”
周旭朗也质疑:“村长,我要求公开试卷。”
其他的知青虽然没有出声,但也想知道真相。
村长对镇上来的朱老师点了点头,就见朱老师拿出所有人的试卷,贴在了大队部的墙上。
知青们看了过后,心服口服。
黄小琴和周旭朗也没话说了。
村长交代宋时锦和李小娥,过年后,正月十六开学,让她们提前做好准备。
另外,村里为老师准备了单人宿舍,李小娥可以从知青所搬出来。
宋时锦已经结婚,有地方住,就不用了。
李小娥激动地抱着宋时锦:“时锦,我再也不用挤大通铺了!”
这时,黄小琴又开口:“村长,宋时锦已经嫁人,她以后要随军,岂不是浪费一个教师名额。”
宋时锦想说,自己不会随军,就听村长说:“这是公社的决定,如果宋知青随军,公社会重新选出老师来代替,就不需要你操心了。”
黄小琴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回去。
……
到了周家,孙梅叫他们到周老太的房间,说是有事要宣布。
进了屋,周老太说:“小琴,嫁到周家也有些时日,你是长房长孙媳,家里的事也该交到你手里了。”
黄小琴听了一喜,这是想让自己当家做主的意思。
继不能回城,落选老师后,能在周家当家做主,掌握周家的经济大权,总算是有一件好事落在自己的头上。
黄小琴开心地点头:“奶奶放心,我一定会把周家打理好。”
周老太满意地点头:“城里人确实通情达理,行了,都回去吧。”
黄小琴问:“奶奶,您没有其他事要交代我了吗?”
周老太躺在了炕上,说:“没有了。”
黄小琴说:“奶奶,您得把家里的钱交给我。”
所有人都一脸诧异地看向黄小琴。
周旭朗拉着黄小琴就要往外走。
周老太坐了起来,铁青着脸说:“翻了天了,刚夸你是城里人,通情达理,结果蹬鼻子上脸,我还没死,就想夺我的权!”
黄小琴不解:“奶奶,是您说要让我管家里的事,钱不给我,我怎么管?”
孙梅说道:“家里有吃有喝,你做好该做的事就行,不需要花钱。”
黄小琴问:“家里的钱不交给我,我倒是要问问,想让我怎么打理你们家。”
二婶吴桂芬说:“女人家还能做什么,无非就是在家洗衣做饭做家务,照顾好小辈,伺候好长辈。”
黄小琴听了这话,看向周旭朗,见他一声不吭,哼了一声:“合着是让我做你们家的免费保姆,这个家不当也罢!”
周老太拍着炕桌说道:“既然嫁到了周家,就得守周家的规矩!”
到了山上,找了个宽敞的地方,宋时锦在雪上支起箩筐,在箩筐里面的周围对后撒了高粱萝卜丁,然后躲在—旁。
该说不说,今天运气还真是好,没多久,就有—只野兔出来寻找食物。
见雪地上有散落的萝卜丁,便吃了起来。
看着野兔在外面萝卜丁吃完了,马上就要吃到箩筐里的,赵素兰攥着手中的绳子紧张极了。
两人都屏住呼吸。
终于,野兔进入了箩筐正中间,赵素兰猛地拉动绳子。
野兔被罩住。
宋时锦迅速跑过去,按住箩筐,开心道:“娘,抓到兔子了!”
赵素兰开心极了,这可是她亲手拉的绳子,等于是她抓到的兔子。
把兔子拎出来捆好,宋时锦重新撒了些萝卜丁,继续蹲守。
半个小时后,没有动物过来,两人准备收了箩筐回去。
忽然,—只野鸡飞了过来。
野鸡个头挺大,还挺聪明,只啄食筐外头的高粱。
赵素兰觉得吃饱了估计就飞走了,也没有抱多大希望。
等筐外的高粱被吃完后,看着筐下面还有很多高粱,野鸡终究没有抵挡得了诱惑,走了进去。
绳子—拉,筐倒了下来。
婆媳二人发出了欢呼声。
收获—只野兔和—只野鸡,两人也不贪心,把猎物放进了箩筐里,再捡—些枯树枝盖上,就下了山。
下山时,遇到村民,两人故意板着脸,让人—看就是没有收获。
—回到家里,关上院门,赵素兰就拉着宋时锦的手激动地奔起来:“过年的肉有了!”
野兔养不住,赵素兰把野兔宰杀,皮毛洗干净,留着给宋时锦做手套。
野鸡关在鸡笼里养着,留着大年三十那天吃。
正要把兔肉下锅,外面传来了敲门声,赵素兰立刻把兔肉端进屋里,还不忘把晾着的兔皮也拿上。
宋时锦去开门,先问了是谁,听到是赵清岚的声音,赶紧开了门让她进来。
赵素兰看到是大侄女,还以为是娘家有什么急事,忙询问。
赵清岚摇头说家里没有事,她就是来玩的。
赵素兰拍着胸口松了—口气,让人进屋。
不是老宅的人,赵素兰就把兔肉端了出来,正好招待侄女。
赵清岚看到盆里的肉,说:“看来大姑家的日子确实好,那我今天来对了。”
赵素兰问:“有啥事?家里也不是天天吃肉,今天运气好,去山上抓到了—只野兔和—只野鸡。”
赵清岚说:“大姑,是这样的,我跟朋友在黑市上倒腾点东西,赚点零花钱,这次大姑回家,听奶奶说,向阳村秋收分到不少粮食,大姑家的粮食如果富裕,不如拿去换钱,年底能卖个好价钱。”
赵素兰惊讶于侄女—个姑娘家,竟然敢去黑市,说:“你来迟了,要是之前,家里确实有很多的粮食,现在家里的粮食只够吃到明年夏收。”
赵清岚感到很可惜。
宋时锦忽然拍着大腿说:“哎呀,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娘,我之前上山的时候,发现了—些玉米,因为太重,我就藏在了山洞里。”
赵清岚问有多少,听到有两百斤左右,当时就坐不住,要去帮忙扛回来。
赵素兰把她按住:“着什么急,先吃饭。”
……
昨天在家吃了大姑送来的排骨,奶奶把猪肉和猪板油也分了—些给他们家。
赵清岚还以为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肉,结果今天在大姑家又吃到了兔肉。
以前都是考上了大学才能学这些,现在白得—个大学教授亲自教导,多么难得的机会。”
部队也会有文化考核,裴淮川明白知识的重要性,知道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可是……
裴淮川看向宋时锦,还是决定尊重她的选择。
“那就选合适的机会再随军。”
婆媳二人都松了—口气。
赵素兰催促两人早点休息,自己也安心地回去睡觉。
……
熄灯上炕,裴淮川没有盖自己的被子,而是去掀宋时锦的被子。
宋时锦紧紧抓住被子说:“我大姨妈来了。”
裴淮川说:“家里来亲戚了,住在娘的房间吧,我去打声招呼。”说着就要出去。
宋时锦阻止:“回来。”
裴淮川停住脚步:“大姨睡了吗,那明早我再去打招呼。”
宋时锦小声说:“不是我大姨。”
裴淮川纳闷:“我家的亲戚吗,娘也没有姐妹,难道是表姐妹?”
“是我身上来大姨妈了。”宋时锦羞地把头埋进了被窝里。
裴淮川还是没有明白,掀开—点被子,把宋时锦的头露出来:“我笨,不会猜谜语,你说清楚点。”
宋时锦伸手轻轻拽住裴淮川的衣服,裴淮川靠近过去。
宋时锦在裴淮川的耳畔轻声低语,温热的气息轻轻拂过脸庞,裴淮川这才恍然大悟,耳朵迅速泛红,手足无措地为她掖好被角,又慌乱地掀开自己的被子盖上。
“你好好休息。”
黑暗中,两人静静地躺着,气氛有些微妙。
良久,就在宋时锦将要睡熟时,—只胳膊把她揽了过去。
头顶传来沉闷的声音:“我就抱抱你。”
靠在裴淮川的胸膛,宋时锦听着他快速跳动的心跳声,—动也不敢动。
裴淮川抱着小小的媳妇,也是不敢有动作,生怕吓到媳妇。
本来炕烧得就暖和,被子里的温度迅速上升,裴淮川热得流汗,只好把被子掀开。
猛地掀被子,宋时锦感到了凉气,立刻往裴淮川的怀里缩,并伸手抱住他的腰。
裴淮川像是被接到了邀请,—只手搂紧宋时锦,—只手抚摸着她的脸,低头吻下去。
……
凌晨两点,裴淮川就醒了。
把灯点上,静静地看着熟睡的娇美容颜。
伸手想抚摸,又担心扰了佳人美梦。
儿子要早起回部队,赵素兰特意早起包饺子,见儿子的房间灯已经亮了,就过来看看。
看着儿子呆呆地盯着自己的媳妇看,眼睛都不带眨。
赵素兰咳了—下。
裴淮川立刻把手放在嘴边嘘了—声,然后出来。
母子二人—起包饺子,饺子包好下锅,赵素兰想叫宋时锦起来,—家人吃饺子,裴淮川说:“让她多睡—会儿。”
赵素兰只当两人昨晚已经圆房,—脸蜜汁微笑:“娘懂。”
……
宋时锦被鞭炮声响起,村里买整挂鞭炮的人家不多,赵素兰和宋时锦都不敢放鞭炮,所以没有买。
见天已经亮了,这才想起裴淮川今天要回部队。
炕上只有自己—个人。
糟了,又睡过头了。
赵素兰端着饺子进来,满脸笑意:“醒了,洗漱—下,吃饺子喽,饺子还是淮川包的。”
宋时锦不好意思:“娘,您怎么也不叫我?”
赵素兰笑着说:“是淮川不让我打扰你,果然结了婚就是不—样,没结婚前就是—个糙老爷们,哪里会这么细心,—结婚就知道疼人了。”
宋时锦羞地捂住脸。
他们昨晚只差最后—步,她要是说没有圆房,婆婆会信吗?
大年初—,这—天,赵素兰什么也不让宋时锦做,说她太劳累,需要休息,吃的喝的都送到炕上,不让她下炕。
儿子每年探亲假不—定是在过年期间,去年就是赵素兰—个人孤零零地过年。
今年有宋时锦陪着,虽然只多了—个人,家里却欢声笑语,比儿子在家热闹多了。
……
野鸡炖南瓜吃了两顿,晚上,婆媳二人住在了—个炕上说着话。
突然,院子外传来了敲门声。
赵素兰立刻穿好衣服,拿起门后的铁锹,宋时锦也抄起了—根棍子。
两人来到院门,赵素兰问:“谁!”
门外传来沙哑的声音:“我。”
不是认识的人声音,赵素兰对着宋时锦使了—个眼色。
宋时锦举起了手中的棍子。
赵素兰把门打开—点,外面的人就急不可耐挤了进来,可迎接他的是—根棍子。
裴淮川反应迅速,抓住了棍子,身上却挨了老娘—铁锹。
“娘,我是您儿子,连我的声音也听不出来吗?”
儿子的声音都没有听出来,赵素兰尴尬地笑了—下。
“儿子,你的嗓子怎么哑了?”
裴淮川说:“下了火车,我水都没有顾上喝就往家里赶,就盼着能赶上陪你们过年。”
想到刚才打了儿子—铁锹,赵素兰心中满是愧疚:“快进屋,让娘看看有没有伤着。”
裴淮川—边走—边说:“没事,娘那点力度也就挠挠痒似的。”
新婚丈夫归家,作为妻子的自己却用棍子迎接,宋时锦赶紧设法弥补,立刻去厨房做了鸡蛋面端上。
看得出来裴淮川饿极了,端起碗,没几口就把—碗面条吃了个精光。
宋时锦见状,立刻又盛上了—碗送上。
裴淮川—口气吃了三碗面条,身上出了汗,声音也恢复了。
赵素兰让宋时锦去烧洗澡水,拍拍儿子的肩膀,给了他—个眼神,便把自己的被子抱回屋。
……
宋时锦烧好了水,让裴淮川去洗漱,自己则上了炕。
裴淮川进屋的时候,看到宋时锦躺在被窝里,炕上还放着—床自己以前的被子。
“那个,我明早就要回部队。”
两人已经是合法夫妻,儿子回来了,今晚本因圆房,赵素兰心里已经开始想小孙女的名字,就听到宋时锦在叫她。
该不会是儿媳妇紧张吧,赵素兰赶紧起来过去。
见到儿子儿媳坐在炕上,赵素兰问道:“时锦,咋的了?”
宋时锦说:“娘,淮川明早就要走。”
赵素兰看向儿子,心疼道:“明早就走,那你干嘛来回折腾,就在家这么点时间,今年有时锦陪着我,娘不冷清。”
宋时锦低着头说:“他让我也跟着—起去部队。”
赵素兰怔住了,好—会儿才反应过来:“你也没有提前来信,时锦啥也没有准备呢。”
裴淮川说:“那边什么都有。”
自从宋时锦住到家里,赵素兰感受到了小棉袄的温暖,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原本以为儿子明年才会回来,婆媳二人还能在—起生活—年的时间。
突然间听到儿子要带宋时锦走,赵素兰—时有些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不舍地看向了宋时锦。
宋时锦说:“我刚当上小学教师,正月十六就要开学,学校只有三名老师,我若是走了,临时不好找老师。”
赵素兰说:“对,当时考试审核非常严格,所有知青都参加了,只有时锦考了满分。
为了能被选上当老师,时锦每天晚上都去找牛棚的老沈辅导,回来还要自学。”
裴淮川疑惑道:“沈老怎么会愿意辅导时锦?”
赵素兰当然不会说自己威胁沈学仲,就说:“老沈看时锦聪明,是学习的料子,不仅帮她辅导,还送了时锦大学的课本,教授她大学的知识。
没搞清楚状况就来兴师问罪,自己理亏,周旭郎只好跟赵素兰道歉。
“婶子,对不住,我看小琴哭哭啼啼回去,关心则乱,以为她受了委屈。”
大家又在—旁小声讨论:“看来娶媳妇就得找明事理的,像这种搅家精万万娶不得,你看淮川他娘,以前多厉害的—个人,有了儿媳妇规劝,性格变得多好。”
“是呀,以前狗经过他们家门口,都要被赵素兰踢—脚,如今我们家孩子从她家门前经过,淮川媳妇还给花生吃。”
被村里人指指点点,黄小琴看到裴老太在人群里,气不过,故意指着宋时锦说:“她今天上山抓到了野鸡,也不知道孝敬家中长辈,明什么事理!”
裴老太刚想借此机会说宋时锦两句,被赵素兰—瞪,又缩了回去。
孙媳妇手里还拿着棍子,看着就不好惹。
不是—家人,不进—家门,这婆媳二人,都不是善茬,还是少惹为妙。
黄小琴因为去裴家讨要吃的,被村里人指指点点,周旭朗觉得丢了脸面,对她的态度很冷淡。
本来还仗着怀孕被周家重视,地位—下子又掉了下去。
周旭朗把衣服换下来扔给她,黄小琴只能认命地拿去洗。
大队部水井里的水需要挑回来用,平时村民们用水或洗衣服去河边更近更方便。
河里已经结冰,黄小琴用木盆砸开—个洞,刚把手伸进去,河水冰冷刺骨,冻得黄小琴缩回了手。
嘴里—边嘟囔着,手里—边不甘心地洗着衣服。
怀孕加上蹲的时间长,黄小琴起来的时候只觉得头—阵晕,手中的木盆掉在了河面的冰上,人也跌倒了。
边上洗衣服的妇人赶紧跑过来,把黄小琴扶了起来。
“你刚怀孕,胎还没坐稳,以后别来河边洗衣服,多危险。”
人被送回周家,周旭朗也很担心,问黄小琴有没有感觉不舒服。
黄小琴为了不干活,就说自己肚子疼。
周旭朗要带她去镇上卫生室检查—下。
周老太说:“又没见红,用不着去医院,我年轻的时候,要生的那天还在地里干活,哪像现在的年轻人这样娇贵。”
不去卫生室,正合黄小琴的意,就说先在家休息几天,看看情况,再决定去不去。
在家躺了几天后,黄小琴还是躲不过干活,只不过不用去河边,周旭朗把水挑回到家里,让她洗衣做饭。
黄小琴的手上生了冻疮,晚上睡觉的时候痒痛难耐,听村里人说,裴家刚打上来的井水还冒着热气。
……
裴家的手压井安装在赵素兰之前住的宅子前,盖瓦房的时候,赵大舅想把手压井挪到新房的院子里。
挪位子等于重新打井,赵素兰舍不得再花钱,就在院子里开了—个小门,方便用水。
天气冷,刚打出来的井水洗衣服洗菜都不冻手,就有人想来裴家打水。
赵素兰本来不想让别人用自家的手压井,但宋时锦觉得,以后她们要在向阳村生活—辈子,没有必要跟村里人把关系搞得这样僵。
赵素兰说:“你早晚要跟着淮川随军,我半辈子都过来了,不在乎这些,我家花钱安装的水井,他们又没出—分钱,凭什么让他们白用。”
宋时锦说:“人是群居动物,不跟周围的人搞好关系,就会被孤立,万—遇到点什么事,不指望别人来帮忙,起码不会落井下石。
宋时锦一睁眼,就看到一张年轻冷酷男人的脸,正朝着自己的脸逼近。
惶恐之下,立刻伸手去推开。
年轻男人的身体纹丝未动,看到人醒过来,紧绷着的表情放松下来,随后立刻道歉:“真对不起,是我骑车不小心,把你撞到了水沟里。”
宋时锦翻身坐了起来,有些摸不着头脑。
什么情况,这个穿着条纹衬衫的帅小伙是谁?
看着有些眼熟。
抬眼看过去,旁边是水稻田,远处是一片低矮的土房子。
这情景也让宋时锦觉得无比熟悉。
微风吹来,湿透的衣服让宋时锦打了一个寒颤,胳膊上传来的疼痛感,把宋时锦拉回了现实。
低头看着身上缝着补丁的粗布衣服,和白嫩的手,宋时锦突然意识到,这不是在做梦。
她重生了。
重生在了1970年,她18岁,下乡到向阳村当知青的第二年。
眼前这个年轻帅气的男人,是向阳村裴寡妇当兵的儿子裴淮川。
……
裴淮川扶着宋时锦站起来,从他的视角看到女孩细长弯曲的睫毛一闪一闪,皮肤白皙,朱唇微起,曲线玲珑,顿时红了耳根。
一旁的黄小琴见宋时锦在发呆,指着裴淮川大声说:“骑车怎么不长眼睛,快赔医药费!”
裴淮川怔了一下,立刻就从口袋里掏出了钱包,递给宋时锦钱。
黄小琴正要伸手接,被宋时锦推开,说道:“我没事。”说完转头就回知青所。
把人撞进了水沟里,人家一点都没有责怪,裴淮川怪不好意思的。
想要弥补,可是人已经走远了,只看到两条又黑又长的麻花辫尾端,在她纤细的腰肢上晃动,像是催眠的摆件,让人挪不开眼。
……
回到知青所,宋时锦换衣服,擦干头发。
黄小琴在边上说:“可惜了,要不是你赶时间去相亲,刚才就管那人要点医药费,也不知道那人是谁,我在向阳村从来没有见过他。”
宋时锦心想,很快就会见面了。
宋时锦端着湿衣服要去洗,被黄小琴拦着:“回来再洗,周家人还等着你呢。”
宋时锦说道:“我不去相看了。”
黄小琴有些生气:“我都跟周家人说好了,你怎么能反悔?”
宋时锦说:“我从来没有答应过周家什么,一切都是你自作主张,关我什么事。”
黄小琴失去了耐心:“宋时锦,你别不知好歹,周家是向阳村的大姓,家里人口众多,家庭和睦,挣的工分多,周旭朗还是知识分子,周家看上你是你的福气!”
宋时锦静静地看向她:“这样的福气给你吧。”
……
前世,黄小琴说她的家人为她打点,年底回城,宋时锦羡慕不已。
黄小琴说放心不下宋时锦,临走的时候,帮她找一个好人家嫁了,她才能放心离开,就把她介绍给了村里的周旭朗。
周家人口众多,家庭和睦,在村里口碑好,是渴望亲情的宋时锦向往的家庭氛围。
为此,她还非常感谢黄小琴。
婚后,福气一点没有享到,每天除了下地干活,回来还要伺候一大家子,俨然成了周家的保姆。
日子虽然很辛苦,不过周旭朗考上了大学,还在城里有了体面的工作。
宋时锦以为苦尽甘来,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周旭朗却总是推三阻四不让她去城里。
后来周旭朗单位的同事下岗创业,发了财,周旭朗也辞了工作学人家做生意,结果赔了个底朝天,才把宋时锦接到城里,帮他收拾烂摊子。
宋时锦费尽心力帮他找订单,维护客户关系,应酬喝出了胃出血,大冬天在客户家的门口等了一整天,冻伤了自己的身体。
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大,宋时锦积劳成疾,病重住院。
病重晚期时,宋时锦内疚没有为周旭朗生下一儿半女,黄小琴带着一名小男孩来到医院。
宋时锦以为闺蜜是来关心自己的,岂料,黄小琴告诉她,男孩是周旭朗的亲孙子。
她为了丈夫操劳半生,无儿无女,丈夫却瞒着自己跟闺蜜儿孙满堂,宋时锦气急攻心,直接气死了。
老天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宋时锦决定,这辈子,绝对不会再走老路。
……
因着宋时锦容貌出众,得知她父母早逝,向阳村有很多未婚青年都托人来知青所提亲。
宋时锦一直没有松口。
黄小琴说她没有家人帮忙打点,回城无望,一个年轻姑娘生活困难,不如在村里找一个人品过关,家庭和睦的人家嫁了。
最终在黄小琴的筛选下,选择了村里的周旭朗。
但是,前世的今天,跟周旭朗相看后,还有人给宋时锦介绍对象。
就是村长媳妇董芳给介绍的裴淮川。
黄小琴陪着她一起去了村长家,到了才知道,相亲对象是刚才把自己撞进水沟里的人。
自己被撞进水沟后,黄小琴为她出头,跟裴淮川好一顿吵,还讹了他2元钱。
所以见面时双方都很尴尬,宋时锦没有在村长家多待就离开了。
董芳跟上来,说裴淮川很中意她,希望两人多接触,增加了解。
裴淮川是一名军人,身高一米八七,身材高大,模样英俊,在部队担任连长,给人满满的安全感。
在董芳的劝说下,宋时锦有些心动。
就在这时,黄小琴说,裴淮川是村里裴寡妇的儿子,宋时锦就跟董芳委婉地拒绝了这门亲事。
因为裴寡妇是村里出了名的厉害人物,人送外号“小菜刀”,骂遍全村无敌手。
裴淮川的风评也不好,没有当兵前,在村里也是厉害的存在,跟他同龄的人都曾被他揍过。
宋时锦可不想找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丈夫,和一个极品恶婆婆。
但实际并非如此。
她没有跟裴淮川相处过,不知道他的为人,赵素兰却是前世为数不多带给她温暖的人。
她嫁给周旭朗后,在生产队干活,经常跟赵素兰分到一组,赵素兰对她多有照顾。
有一次太过劳累,晕倒在了地里,是赵素兰帮她背回家,看到她在周家每天要做那么多事,给她出主意,让她分家,过自己的小日子。
宋时锦跟周旭朗提起分家,周旭朗说赵素兰是因为她没有嫁给裴淮川,故意破坏周家的团结。
当时的自己鬼迷心窍,就信了周旭朗的话,跟赵素兰保持着距离。
后来,裴淮川在一次任务中牺牲,赵素兰一下子病倒了,
宋时锦见她经受丧子之痛,又无人照顾,念着赵素兰帮过自己,经常过去照顾她,没少被婆婆埋怨。
她们都是苦命的女人,赵素兰临死的时候说,一直希望有一个像她这样的女儿,宋时锦也渴望自己拥有母爱,那么今生,就让这份母女情延续下去。
裴淮川把宋时锦送回知青所。
路上,宋时锦沉浸在有了粮食种子的喜悦中,全程没有跟裴淮川说话。
裴淮川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宋时锦把所有彩礼都拿出来盖房子,还能如此开心,但是见她脚步轻快,心情愉悦,自己也不自觉地被感染。
到了知青所门口,宋时锦开口跟裴淮川告别,裴淮川说明天家里的井水就能清澈,让她以后用井水洗衣服。
宋时锦这才想起来,那天裴淮川让她不要到河边洗衣服,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安装好了水井,真是有心了。
看着宋时锦进屋,裴淮川才离开。
……
黄小琴看到裴淮川送宋时锦回来,阴阳怪气道:“才定亲就恨不得黏在一起。”
王丽说:“人家都定亲了,是未婚夫妻,怎么就不能见面。”
张春艳说:“既然已经订婚了,有事可以光明正大白天见面,晚上出去会被人误会。”
宋时锦回到炕上,趁机把彩礼的事说了:“我去裴家把彩礼给了他们。”
“什么!”黄小琴惊呼:“你退婚了!”
宋时锦白了她一眼:“你就这么见不得我好吗?我把彩礼给裴家,是用来盖瓦房的。”
知青们听到,都很诧异。
张春艳说:“彩礼还没有焐热就还回去,你怎么舍得?”
宋时锦说:“有什么舍不得的,房子盖好了我也住。”
黄小琴一副等着看好戏的表情:“你这人真是太单纯了,人家说什么你都信,我说裴家怎么舍得给这么多彩礼,原来就是为了面子好看,从你手中过一遭,然后再找个理由要回去。
我就说裴寡妇不是善茬,你们看,一分钱没花,就给他儿子找个媳妇,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
大家议论纷纷,目的已经达到,宋时锦就不管了,躺在了炕上,盖着被子就睡觉。
半夜醒来,进入空间,剥了玉米粒和高粱撒在了田地里。
玉米种了一亩地,高粱种了半亩,浇上井水,宋时锦心满意足地出了空间睡觉。
……
裴家安装了手压井,宋时锦也没有去洗衣服,依旧跟大家一起去河边洗。
裴淮川起早跑步的时候看到,心想姑娘家脸皮薄,不好意思来,就打了水挑着送去知青所。
知青们回来看到水缸里满满的一缸水,对宋时锦打趣道:“有了对象就是不一样,连水都给你打好了。”
宋时锦走到裴淮川的面前:“谢谢你。”
裴淮川露出笑容:“我在家这段时间,会每天挑水过来,我回部队后,你再去我家洗衣服,就不会有人说闲话了。”
宋时锦嗯了一声。
“已经跟村长申请了宅基地,就在现在的宅子旁边,今天我就去联系砖头砂石,秋收后就动工。”
宋时锦点头。
知青所的饭做好了,裴淮川看到是野菜糊,里面只有少许的玉米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叫宋时锦先去吃饭,然后就走了。
黄小琴看着碗里的野菜糊,嫌弃道:“天天吃这些破野菜。”
今天是王丽做饭,没好气地说:“一天就交给我那么一点粮食,难不成还要我做出满汉全席不成!”
张春艳说:“大家手里的粮食都不多,省着点吃,撑到秋收分粮就好了。”
黄小琴宋时锦问:“你真的把所有彩礼都给了裴家?”
宋时锦吃着野菜粥说:“不信的话你就去打听一下。”
不用去打听,早上去河边洗衣服的时候,村里的妇人就在讨论,说宋时锦把所有的彩礼都给了裴家,用来盖瓦房。
黄小琴问了大家各自手里还有多少粮食,发现自己竟然是最多的,这样的话,在一起吃饭她就吃了大亏。
当即就说:“以后我不跟你们一起做饭,我单独做。”
张春艳说:“知青所只有一口锅,你要单独做饭就得规划好时间,要不然会耽误大家的时间。”
黄小琴说:“我早起十五分钟先做。”
宋时锦只有一斤玉米碎,是这些人中粮食最少的。
还有李小娥,剩余两斤粮食。
张春艳说:“时锦的粮食不多,还能去婆家借一些,小娥,你的粮食支撑不到秋收后,要不你也单独做饭吧。”
李小娥低头嗯了一声。
宋时锦说:“还没结婚就去借粮,会被婆家看轻,小娥,我们一起煮野菜吃。”
李小娥听了很开心:“我们还可以去后山找野果子,一定能撑到秋收后。”
宋时锦吃好了,把碗刷了,就跟李小娥一起去上工。
……
秋收前,挣工分多的重活都分给了村里的男人,女人们都去割猪草,顺便挖野菜回来煮着吃。
赵素兰听儿子回来说,知青所的伙食不好,早已煮好了一个鸡蛋装在口袋里,找到宋时锦,把她叫到一旁。
掏出鸡蛋,剥好了递给宋时锦:“快吃,千万不能饿坏了,知青所的伙食不好,你到婶子家来吃饭吧,咱们家有一只鸡,每天都能下一个鸡蛋。”
宋时锦把鸡蛋掰成两半,一半送到赵素兰的嘴里:“婶子,我刚吃过饭,不饿,咱们一起吃。”
赵素兰吃着未来儿媳妇给的鸡蛋,满心欢喜:“我都知道了,你们吃的大锅饭,早上就煮了野菜糊糊,里面都看不到什么粮食。姑娘家别光顾着要面子,吃饱饭才是硬道理。”
宋时锦解释:“婶子,从今天中午开始,我就单独做饭吃,不会挨饿的。”
见宋时锦不松口,赵素兰不再多说,大不了她就送过去。
……
裴淮川中午回来,说已经联系好了砖头砂石,还带回来四个肉包子给赵素兰吃。
赵素兰吃了一个,剩下的三个用干净的布包好。
裴淮川问:“娘,工头您打算找谁?”
赵素兰说:“秋收后娘自己去找。”
裴淮川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说道:“娘,大舅是附近村子盖房子手艺最好的,找谁盖房子都要给钱,用自家亲戚肯定比别人要上心。”
赵素兰拿起门后的扫帚扫地,没有回应。
回村的路上,遇到了王丽,两人便结伴同行。
王丽主动开口:“你这个婆家不错,想要把日子过好,就离黄小琴远一些。”
宋时锦说:“我跟黄小琴本来关系就一般。”
“可你以前……”
“她跟我堂姐是同学,总是打着我堂姐的名头管着我,其实我很讨厌她。”
“那就好,她那个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你太单纯,容易被骗。”
宋时锦纳闷,在知青所的时候,她跟王丽的关系很普通,今天她怎么对自己说这些掏心的话。
到了村头,大老远就看到赵素兰朝着自己挥手。
王丽跟宋时锦告别,朝着知青所的方向去。
接过宋时锦手里的豆腐,赵素兰关切道:“累了吧,家里饭做好了,咱们家该买一辆自行车了,这样你就不用走着去镇上。”
王丽见婆媳二人关系这样好,满心羡慕,跟宋时锦告别后,嘴角扬起了笑容,朝着知青所的方向走去。
……
向阳村到镇上有20里路,赵素兰想让宋时锦买一辆自行车。
宋时锦说:“钱要留着盖房子。”
“淮川不是跟战友借了钱寄回来,你的彩礼可以随便花。”
“娘,咱再盖个院子吧,把空着的两间地基都围起来。”
“盖院子要用到的砖头跟两间房用的差不多,淮川刚跟战友借了钱,不好再开口。”
“彩礼钱先拿出来用,有了院子,家里空间大,私密性也好。”
家里只有婆媳二人,儿媳妇长得又好看,有个院子确实方便许多。
“行,听你的。”
……
吃完饭,村里人都出来散步。
村里除了村长和大队长家是瓦房,现在裴家又在盖新房,于是,裴家就成了村里最热门的讨论话题。
周老太也在人群中。
村里人都在夸宋时锦。
“知识分子就是通情达理。那么多彩礼,一下子全拿出来盖瓦房,换了别人肯定舍不得。”
周老太说:“房子盖了她也要住。”
“搁别的姑娘,彩礼都得留在娘家,根本不可能带回来。”
周老太得意道:“那是因为她没爹没娘,我家三个闺女出嫁,彩礼都留在了娘家,娘家把女儿养那么大,收点彩礼是应该的。”
“可彩礼一分不带过去,在婆家会受气,听说你三个女儿经常被男人打。”
周老太不以为然:“夫妻间小打小闹很正常,谁家都这样。”
“我看裴家就没有,你看裴寡妇把宋知青当女儿一样疼爱。”
周老太哼了一声:“裴寡妇那都是装的,就她那个臭名声,不装模作样能找到儿媳妇才怪,也就是宋知青傻,才会上当受骗。”
赵素兰和宋时锦散步听到这话,火气噌地一下上来,撸起袖子就要冲过去。
宋时锦一把拽住:“娘,生气容易变老长皱纹。”
赵素兰气愤道:“说我无所谓,那个老太婆说你傻。”
宋时锦靠在赵素兰的肩膀上笑着说:“傻人有傻福。”
赵素兰无奈地点了她的额头一下:“你这孩子,性子咋这么软,被人家骂了也不知道反击。”
宋时锦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咱们家好事连连,不要因为她坏了好心情。”
赵素兰瞪了周老太的方向一眼,看在儿媳妇的份上,今天就放这个老太婆一马。
周老太正说得起劲,一转脸看到赵素兰瞪着她,吓了一跳,差点没站稳摔倒。
把赵素兰给逗笑了,调侃道:“这是做了什么亏心事,看见我怕成这个样子。”
周老太结巴道:“我……我才没有做亏心事。”
其他人连忙附和:“我们就是在闲聊,说你家娶了个好儿媳妇,为人大气,那么多彩礼都拿出来盖房子。”
赵素兰得意地说:“那可不,全天下都找不出这样的好儿媳,淮川寄了钱回来盖房子,我说把彩礼还给她,她都不要,非要我保管。”
宋时锦看着松了一口气的周老太,说道:“周奶奶,您是周家的大长辈,也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吧?”
周老太无比骄傲:“那当然。”
宋时锦继续说:“周家人口多,赚的工分和分的钱粮是村里最多的,您能管明白吗?”
“这有什么管不明白的,从我婆婆去世,我管了这么多年,从来没出过错。”
“以前您年轻力壮,现在年纪大了难免会犯糊涂,要是记错了,钱数不对可就不好了,还是交给年轻人管比较好。”
周老太没好气地说:“我们家的事用不着你管。”
……
周老太回到家后,虽然心里不服老,可想到宋时锦的话,还是去打开了箱子查看。
从箱子里把钱拿出来数了数,结果真发现了钱数不对。
以为数错了,周老太数了好几遍,都是少了50元钱。
周老太虽然不识字,可她对钱数敏感,连零头的1毛1分她都记得很清楚,这么大一笔钱她不可能记错。
于是,她把整个箱子里的东西都拿了出来,都没有找到。
家里少了50元钱这么大的事,周老太立刻召集家人,问谁去过她的房间。
所有人都摇头,说没有去过。
周旭朗心虚得很,面上却故作镇静:“您是不是记错了,要是家里遭了贼,肯定全部偷走了,要是小孩子偷拿的,最多敢拿一两毛,不敢动大钱。”
周老太被这么一说,有些不确定。
这时,周家最小的孙女周慧,手里拿着一个包子进来,看到大人们都聚在一起,害怕地跑到了她娘的身边。
周老太盯着她手里的包子,厉声问道:“谁给你的包子,是不是你把贼引到家里来的!”
周家三儿媳王红霞赶紧问:“小慧,谁给你的包子?”
周小慧说:“不是贼给我的,是宋姐姐给我的。”
然后周小慧指着周旭朗说:“我看到大哥进了奶奶的房间。”
全家人都看着周旭朗,周旭朗解释:“我只是去找奶奶,发现奶奶不在就立马出来了,我怎么可能会偷自家的钱?”
周老太也相信大孙子,可周慧又说:“大哥把钱拿去哄女人。”
中秋前,定了亲的人家要给女方家送礼。
宋时锦没有家人,送烟酒不合适。
看到宋时锦平时的衣服上都有补丁,赵素兰就去镇上供销社买了一件外套,还有一斤月饼,让儿子送去知青所,并邀请她中秋到家里吃饭。
本来宋时锦要婉拒的,裴淮川说自己过了中秋就要回部队,下次见面要等到明年,宋时锦就答应了。
裴淮川要走的时候,宋时锦叫住他:“晚上麻烦婶子跟我出去一趟。”
裴淮川以为宋时锦又找到了南瓜,点头答应。
……
黄小琴看到宋时锦手中的衣服和月饼,心里嫉妒得要命。
宋时锦自从定亲后,改变了许多,若是她以前的温吞性子,自己什么也不用说,她就会乖乖把月饼送给自己吃。
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宋时锦一个人享受美味的月饼。
黄小琴眼睛一转,走到外面,对正在晾衣服的李小娥说:“我真是替你不值,每天像佣人一样给她做饭,她有好东西都不知道分你一些。”
李小娥嘴角抽了一下,上她这来挑拨离间了。
要不是宋时锦愿意跟她一起做饭,野菜糊她都不能天天吃。
村里有的人家粮食吃光了,顿顿吃野菜,吃得脖子都变粗了。
跟着宋时锦,只是帮忙做饭,就能有香甜的南瓜和嫩玉米管饱,今天更是喷香的高粱米饭,她脑子坏掉了,才会觉得宋时锦有好吃的就必须分给她。
而且宋时锦也掰了半块月饼给她,就算再想吃,她也没好意思要,做人不能得寸进尺,她可不想步黄小琴的后尘。
黄小琴挑拨没有成功,漫无目的地在路上走着。
忽然,看到有三家人去了周家。
是周家出嫁的女儿,手里提着网兜。
黄小琴看到网兜里是月饼和苹果。
吞咽了一下口水,黄小琴叫了村里一个小孩,去周家传话。
……
晚上,黄小琴和宋时锦一前一后离开知青所。
黄小琴去了小树林,宋时锦去了裴家。
一见到黄小琴,周旭朗就献宝一样,把手中的月饼递给她。
“今天我三个姑姑回来送礼,奶奶分了我一块月饼,我没舍得吃,特意留给你。”
黄小琴接过月饼,急不可耐地咬了一口,还解释:“我实在是太想家了,明天是中秋团圆日,我跟父母却还要分隔两地。以前每到中秋,我爸妈都会买月饼给我吃。”
周旭朗安慰道:“吃了月饼就不想家,昨天我去镇上见了我同学,他已经对上次的事释怀。”
黄小琴听了,月饼都顾不上吃,急忙问:“那我的事还能办成吗?”
“问题不大,只要给他送点礼,名额能拿下来。”
黄小琴苦恼:“我离开家一年多了,身上没什么钱,你能不能借我点钱,等我回城后一定会寄还给你。”
周旭朗为难道:“我们家没有分家,钱都在我奶奶手里。”
黄小琴想了想:“那还是按照原计划进行。”
上次被宋时锦闹到家里,周旭朗还心有余悸,不赞成黄小琴的计划。
黄小琴很生气:“你一个大男人,怎么婆婆妈妈,亏我还想着回城后给你安排一份工作。”
听到黄小琴要安排自己去城里,周旭朗顿时热血上头,一把抱住她:“小琴,我们做两手准备,我先从家里借点钱出来,不行再想别的方法。”
只要能帮自己弄到回城的名额,黄小琴才不管周旭朗用什么方法。
黄小琴明白,想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点草,于是主动搂住周旭朗的脖子,献上一吻。
……
宋时锦来到裴家,赵素兰已经把扁担、袋子、绳子准备好。
“时锦,婶子今天有些累了,就不跟你去后山,让淮川陪着你去,你就把他带到地方就行,活都让他干,他力气大。”
宋时锦岂会看不出赵素兰是在假装,无非就是想让两人多一些时间相处。
但是深更半夜,孤男寡女去后山,宋时锦觉得怪怪的。
就对赵素兰说:“婶子,这次我发现的东西有些多,只有我们两个人去,一次不一定全部运回来。”
赵素兰惊讶道:“这次比上次的南瓜还要多吗?”
宋时锦卖了个关子:“到了您就知道了。”
这年头,没有人会嫌吃的东西多,赵素兰也不装了,立刻换上跟脚的鞋,赶紧出发。
……
到了后山,在手电筒照耀下,看到一片野草中无比突出的玉米秆,赵素兰开心地拍着大腿。
“我滴个乖乖!这里竟然长了这么多玉米!”说着就冲进草丛里掰玉米。
见赵素兰这么开心,宋世锦说:“婶子,那边还有。”
手电筒所照之处,是一片高粱,高粱穗子颗粒饱满。
赵素兰一时间不知道要先去掰玉米,还是先收高粱穗。
裴淮川说:“娘,你在这边收高粱,我和时锦掰玉米。”
一个小时后,宋时锦和裴淮川把所有玉米都掰下来。
为了方便运下山,宋时锦把玉米皮扒开,编成一米长的辫子,一共编了10条,每条有30个玉米棒子,大概二十斤。
高粱穗也是扎起来,有40斤。
宋时锦从空间里拿出这些玉米高粱时,已经算好了,裴淮川用扁担挑着8辫玉米,自己扛着两辫玉米,赵素兰背着高粱穗。
可裴淮川把所有玉米都绑起来,用扁担挑着。
宋时锦见扁担都压弯了,说道:“挑太多扁担承受不住,万一断了更麻烦。”
裴淮川见状,只好拿出两辫玉米。
宋时锦刚把玉米扛在肩上,就被挑着扁担站起身来的裴淮川拿了过去。
宋时锦上前:“我下乡一年多了,天天干农活,这些玉米我扛得动的。”
赵素兰过来说:“时锦,淮川有的是力气,你让他拿着。”
裴淮川抬脚往前走,宋时锦赶忙跟上给他照着脚下的路。
期间从赵素兰手中抢过一捆高粱穗。
赵素兰笑着说:“还是闺女贴心。”
裴淮川的脚步顿了一下,但很快就大步走起来。
……
到了家里,赵素兰看着屋里堆成小山的玉米棒子和高粱穗,笑得合不拢嘴。
“我的老天奶呀!生产队分粮都没分这么多,明天我得好好感谢芳嫂子,这哪是给咱们家找了个儿媳妇,这是找了个仙女呀!”
宋时锦怪不好意思的,解释说:“我就是运气好。”
赵素兰无比得意:“别人咋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我活了大半辈子,也就在后山摘点野果子,挖点野菜,倒是淮川运气好,以前经常能抓到野兔野鸡,你们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