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平安李文浩的其他类型小说《赵平安李文浩的小说我,活阎王毒士,女帝直呼离谱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天命在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他冷笑一声,微微眯起眼睛,冷冷的盯着李文浩。“李大人,本官提议,有何不可?”“难道你要眼睁睁的看着河南的百姓被饿死?看着大夏国民怨四起?”“若是引发民变,这个责任你承担得起吗?”面对他的质问,李文浩却只是淡然的一笑,并不和他争论。这让赵平安有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别提多憋屈。看着赵平安那吃瘪的样子,文媚娘心中暗笑,眼神温柔的看着李文浩,笑问:“李爱卿,那你倒是说说,有何不可?”李文浩这才冲着女帝拱拱手,解释道:“陛下,如今我大夏国库粮草空虚,越是到这个时候,越不能开仓放粮。”“否则,发过去的粮食很快就会被消耗一空,到时候难道要告诉天下的百姓,大夏过没粮了吗?”“届时,不仅河南的百姓会心存不满,甚至其他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也会趁机作乱。”大...
《赵平安李文浩的小说我,活阎王毒士,女帝直呼离谱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他冷笑一声,微微眯起眼睛,冷冷的盯着李文浩。
“李大人,本官提议,有何不可?”
“难道你要眼睁睁的看着河南的百姓被饿死?看着大夏国民怨四起?”
“若是引发民变,这个责任你承担得起吗?”
面对他的质问,李文浩却只是淡然的一笑,并不和他争论。
这让赵平安有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别提多憋屈。
看着赵平安那吃瘪的样子,文媚娘心中暗笑,眼神温柔的看着李文浩,笑问:“李爱卿,那你倒是说说,有何不可?”
李文浩这才冲着女帝拱拱手,解释道:“陛下,如今我大夏国库粮草空虚,越是到这个时候,越不能开仓放粮。”
“否则,发过去的粮食很快就会被消耗一空,到时候难道要告诉天下的百姓,大夏过没粮了吗?”
“届时,不仅河南的百姓会心存不满,甚至其他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也会趁机作乱。”
大殿内的众人闻听此言,连连点头。
李文浩的话,也不无道理。
到时候若是让大夏国内所有百姓都知道朝廷没粮食了,怕是会引发更大的骚乱。
那可是有亡国之危。
东方婉儿的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原来是这样……
看来还是李大人想的周到。
文媚娘沉默了。
李文浩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朝廷的困难所在。
朝廷是真没粮食了,而且绝不能让百姓们知道这件事。
赵平安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上次赈灾的事情李文浩的风头已经盖过他了,现在倒好,居然又否定了自己的提议?
不甘心,实在是不甘心。
他咬了咬牙,又说:“那就一批一批的给,虽说灾民无法吃饱,但最起码还能让他们心存希望。”
李文浩再次摆手,“杯水车薪,给还不如不给。”
赵平安眼珠子一瞪,“能救一个算一个!”
李文浩冷笑一声,“赵大人说的轻巧,难道其他百姓就该死吗?河南受灾的百姓成千上万,那点粮食能救多少?”
“也许在史书上会描写朝廷赈灾有功,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史书上轻描淡写的一笔,那是用数万,乃至数十万无辜百姓的命换来的!”
此话一出,大殿内寂静无比。
所有人都被李文浩这铿锵有力的话给惊到了。
文媚娘深吸了一口气,眼中微光流动。
其他官员看向李文浩的眼神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居然能说出如此富有深意的话,不简单啊。
东方婉儿赞许的点了点头,对李文浩是愈发欣赏了。
这些年陪在女帝身边,她接触过很多的达官贵人。
在他们眼里,百姓的命如同草芥。
可在李文浩的眼里,显然并非如此。
赵平安都快气疯了。
这个家伙唱高调就唱高调,居然还拿自己来垫脚?
呸!什么东西!
赵平安强压住心中的怒火,目光阴冷的盯着李文浩,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
“哼,说的好听。”
“既然你觉得不行,那你倒是说个可行的法子啊。”
众人齐刷刷的看向李文浩,等着他开口。
赵平安说的没错,说一千道一万,能解决问题才是王道。
打嘴炮谁不会?
李文浩撇了撇嘴,冲着女帝一拱手,淡然道:“陛下,臣确实有一个好法子。”
“是吗?李爱卿请讲。”文媚娘瞬间来了兴趣。
李文浩站直了身子,傲然道:“臣认为当务之急,是应该继续抬高河南粮食的价格!”
赵平安的脸色难看到极点。
刚才自己被李文浩训了一顿不说,人家还拿出一个堪称完美的计谋来。
更是被陛下钦点为赈灾大臣。
这不是啪啪打他的脸吗?
不过陛下这么看重李文浩,他的这口气也只能暂时咽下。
……
次日一早,李文浩便动身前往河南开封府。
到了地方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了一道朝廷高价收粮的公文,并且勒令所有官府,停止向百姓发粮。
这个布告一贴出来,整个开封府都沸腾了,百姓们怨声载道,恨不得把开封府的官员给千刀万剐。
开封府。
府衙门前。
“这群狗官是要把我们老百姓往死里逼啊。”
“本来就已经买不起米,这下倒好,朝廷的狗屁钦差一来,价格更高了。”
“哼,我看一定是这狗官和那些奸商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滚出来!”
“狗官,你给老子滚出来!”
“凭什么不给我们发救济粮?给我们个说法。”
……
官府门前,几百号百姓聚集在一起,冲着衙门里不停的怒骂。
可无论他们怎么骂,衙门的大门始终都是紧紧地关闭着,里面的人压根就不搭理他们。
“狗官!你这么做,早晚是要遭报应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开始问候李文浩的祖宗十八代。
就这样,整整持续了三五日。
此时,粮食的价格已经逼近了一百钱一斗,看着那架势,还会继续上涨。
百姓们苦不堪言,叫苦连天。
本来高价粮食已经要把他们给压死,朝廷又停止发放赈灾粮,他们是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甚至有的人都已经生出了疯狂的念头,打算找一帮人揭竿而起。
衙门内,开封府的大小官员都乖乖的在下面站着,没人敢开口。
李文浩则是坐在后院里,优哉游哉的喝着茶,似乎根本没把那些百姓的谩骂放在心上。
如此,又过了几日。
此时的粮价已经到了一百八十钱一斗,可谓是攀升到了极致。
许多外地的商家看着如此诱人的价格,都忍不住想要来分一杯羹。
一群商家凑到了一起,各个都笑的合不拢嘴。
“这朝廷是不是有病?都这个时候了,居然还高价收粮食?”
“可不是嘛,这下我们能好好的赚一大笔。”
“嘿嘿,管他呢,只要能赚到钱就行。”
“这钦差可真是我们的大恩人,这次灾情怕是要掏空老百姓的积蓄了。”
……
衙门内,一名小吏急匆匆的跑到李文浩的身边,低声道:“大人码头聚集了一大批商船,都已经没地方了。”
闻听此言,李文浩眉头一挑,“啪”的一声合上了书本。
“好!”
“传令下去,朝廷停止收粮,把官府的库房全部打开,所有粮食一粒不剩,全都拿出来以一文钱一斤的价格抛售!”
“啊?”
那小吏当时就愣住了,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这位钦差大人前些日子还死活不肯把粮食放出来,今天这是怎么了?
一文钱的价格,那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搞不懂他也懒得去问,上面派下的差事,自己照办就是了。
很快,两则重磅消息就传遍了河南。
朝廷不再收购粮食。
河南各地官府打开粮仓,以一文钱的价格出售给百姓,而且只卖百姓。
此消息发出之后,百姓们一个个都围在了衙门库房前面,等着领粮食。
虽说能买到手的不多,可也聊胜于无,最起码能够他们撑上几天,不至于被饿死。
看着众人那期盼的眼神,李文浩无奈的耸了耸肩,“不好意思各位,此乃军事机密,在下无可奉告。”
众官员:“……”
……
十日后。
北乾城。
此处,乃大夏国和突厥接壤之地。
城池不大,城墙却修建的异常高大,即便突厥人想攻下,也不易。
城墙之上,一个黑脸汉子盯着木桶里的东西,满脸厌恶之色。
“王校尉,这……真的是陛下送来对付突厥人的好东西?”
看着木桶里冒着热气的粪水,黑脸汉子好悬没吐出来。
王校尉苦笑着说:“既然是陛下派人送来的,那肯定不会有错,赵副将安排下去即可。”
“据说,这东西是一个叫李文浩的中书舍人研究出来的。”
“而且这东西,还能涂抹在箭头和兵器上。”
此话一出,周围的士兵们是议论纷纷。
“王校尉,你没跟我们开玩笑吧?这不就是粪汤嘛,还能当毒药用?”
“可不是嘛,这不是胡闹嘛。”
“咱们怎么说也是大夏的士兵,用粪水去泼人,这要是传出去多丢人。”
“书生误国啊,文人能懂打仗吗?”
士兵们不敢对女帝发牢骚,只能数落李文浩了。
王校尉也很是无奈。
士兵们这么想,他何尝不是如此呢?
大家伙在前面豁出命的抵御突厥人的入侵。
朝廷倒好,不给他们送兵器补给,却送来这些恶心的玩意。
这算怎么回事啊。
沉默片刻,王校尉方才开口道:“好了,大家不要着急。”
“其实我已经研究过了,觉得这玩意还是有用的,也不是一无是处。”
那赵副将不屑的一笑,“老子打了这么多年仗,还从未听说粪水能把人恶心死的。”
“我就算是战死,也绝对不会用这玩意。”
此话一出,众将士纷纷回应。
“对,找副将说的没错,我们死也不用。”
“士可杀不可辱,这太恶心了。”
“一个没上过战场的书生,他懂个屁?只会纸上谈兵。”
“那群突厥人如狼似虎,还能怕这区区的粪水?”
王校尉叹了口气,虽说他也觉得此法并不可靠,可上面吩咐下来了,他也不能违抗圣命。
正当他准备开口之时,却突然看到远处有无数黑点正在迅速逼近。
“都给我闭嘴!”
“突厥人来了,做好战斗的准备。”
士兵们立刻就严肃了起来,纷纷拿起武器做好战斗的准备。
密密麻麻的突厥人蜂拥而至,距离北乾城越来越近。
“关城门!”
随着王校尉一声令下,士兵们赶紧拉起了城门。
很快,突厥人便到了城下。
他们熟练的甩出了铁钩,想要借助此物,攀上城楼。
这帮家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这么干了,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
王校尉和赵副将对视一眼,皆是面色凝重。
“快,弓箭手准备,别让他们上来。”
士兵们纷纷搭弓射箭。
“嗖嗖嗖……”
往上爬的突厥人一个接着一个的摔了下去,但依旧前赴后继。
赵副将急的抓耳挠腮,“这群该死的突厥人,根本不怕死,箭矢马上要没了,赶紧用石头。”
可石头的数量也有限,一旦用光了,那些突厥人可就真要上来了。
短兵相接,城中守军数量有限,城破只是早晚的事。
“不好!”
王校尉万念俱灰。
突厥人来的太快了,他们根本就来不及做万全的准备,要是突厥人进了城,那北乾城将会生灵涂炭,变成一片废墟。
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了身边的木桶。
情急之下,他一咬牙,拿起长长的勺子,弄了一勺子粪水就奔着下面泼了下去。
“多谢陛下。”
李文浩客气了一句,随后坐了下来。
沉默了片刻,文媚娘方才开口道,“这次赈灾的差事办得漂亮,看得出你也是个机敏之人。”
“这样的人才,只做一个翰林院的编修,实数浪费。”
“不知爱卿可否愿意留在朕的身边,为朕分忧?”
听到这话,李文浩没有半点迟疑,冲着文媚娘行了一礼,“臣,愿意。”
开玩笑,能留在皇帝身边办差,这是多少官员求之不来的大好事,岂能拒绝?
再说了,翰林院的差事枯燥乏味,是年轻人该干的差事吗?
跟着文媚娘,最起码能饱个眼福。
文媚娘满意的点了点头,愈发欣赏李文浩了。
识时务者,方为俊杰嘛。
“好,明日起,你便是中书舍人,帮朕起草诏书吧。”
李文浩先是一愣,接着便是狂喜,急忙谢恩。
“臣,李文浩,多谢陛下厚爱。”
这么快就升官了?
他想过女帝可能会给自己升官,可没想到会是中书舍人。
这中书舍人可不一般,主要负责帮女帝起草和审核一些重要文书,比如诏令。
大体相当于现代社会的秘书一职。
当秘书本就是个不错的差事,更何况还是给女帝?
天天待在一块,保不齐会来个日久生情,那自己可就算一步登天了。
文媚娘并不知道此时李文浩心中所想,否则怕是会直接把这色胆包天的家伙给千刀万剐了。
她微微往后靠了靠,调整到一个最舒服的姿势。
饱满的胸脯在龙袍的衬托下,更显傲人。
随手拿起了一份奏折,那双明亮的眸子瞥了李文浩一眼。
“北方的突厥这些年不大安生,有事没事就会侵扰大夏边境,尤其是最近,愈发猖狂了……”
李文浩默默的点了点头。
虽说自己不是领军打仗的,可对于大夏国周边的势力分布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九州列国,诸如大明国,东丽国,先秦国以及大夏国都属于强国之列。
北方诸多游牧民族,以突厥人最强,与大夏,大明相邻。
隔三差五的就会到中原地区洗劫一次,这几乎已经成了惯例。
顿了顿,文媚娘这才继续说:“这些年突厥人实力渐盛,而我大夏却饱受天灾,民不聊生,即便朕有心剿灭突厥,却也是无力。”
“可放任不管,对方便会得寸进尺。”
“所以朕想要问问你的看法,可有良策?”
她试探性的问道,一双美目满怀期待的盯着李文浩。
虽说在赈灾这件事上,李文浩的表现让她眼前一亮。
不过对于此事她却不抱太大希望,毕竟这个问题涉及面极广,即便是强如大明国,也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
所以她只是想考考李文浩,看看是否真的是可造之材。
李文浩微微皱起了眉头。
突厥?
思量片刻他开口道:“陛下,臣倒是有个法子,能彻底解决突厥之患……”
文媚娘眉头一挑,满脸不可思议的盯着李文浩,怀疑自己听错了。
“你……是说,你有办法可以解决突厥人?”
李文浩十分肯定的点了点头,“陛下,臣却有一计,而且是个一劳永逸的妙计!”
文媚娘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但她不确定对方是在故弄玄虚,还是确有妙计。
就连站在一侧的东方婉儿看向李文浩的目光都充满了好奇。
要知道她不仅是女帝最信任的人,才学谋略也尤为出众。
一个小小的探花郎,居然敢说能彻底解决突厥之患?!
轻描淡写的就把他们给逼的走投无路。
高,实在是高!
这里面,也有人识破了李文浩的布局。
“哎,人家这位钦差大人从一开始就给咱们布了一个陷阱,人家这是要把咱们往死里逼,要把我们的家底子都搭进去啊。”
闻听此言,众人方才彻底醒悟。
难怪这钦差一来就不按常理出牌,原来是在给他们挖坑。
想明白这一点,这群本地商人,只觉后背一阵阵的发凉,汗毛倒竖。
这个陷阱他们是心甘情愿的钻了进去,直到此刻才醒悟,想要抽身已经来不及了。
这位钦差大人实在是太可怕了,走一步看十步,把他们给算计的死死地。
现在他们明知道赔钱,却不得不卖。
因为过段时间,粮食的价格只会更低,不可能再恢复了。
这是逼他们割肉!
太毒了!
……
于是,过了几天,本地的商家都开始纷纷抛售手中的存粮。
起初,还是按照朝廷的四文钱一斤,可随着卖的人越来越多,价格就掉到了三文钱。
本地商户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咬着牙把手里的粮食赶紧处理掉。
河南各地的百姓们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买到了粮食,渡过了这次的天灾。
也不知道是从哪传出的消息,说这一切全都是钦差大人李文浩布的局。
此时此刻,河南的百姓们才知道朝廷为何一开始要抬高粮价。
开封府衙门。
“大人,外面许多百姓想见你,你看……”
一名小吏试探性的询问李文浩的意见。
李文浩一愣,随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现在百姓们都吃得上饭了,应该不会再来骂自己了吧?
“走,见一见。”
想着,他便抬脚朝着门口走去。
当他打开大门的一瞬间,就看到门外已经站满了人,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
这数量,估计整个开封城的百姓都到了。
见他出来了,百姓们立刻就爆发出了海啸般的呼声。
甚至不少人都跪在了地上,口中高呼“青天大老爷”。
李文浩嘴角抽了抽。
不等他弄明白是咋回事。
几个百姓齐刷刷跪在了他的面前……
李文浩大吃一惊,急忙伸手产搀住了其中一名老者。
“老人家,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那老者连连摆手,一脸惭愧道:“钦差大人,老朽惭愧,这一拜是老朽向大人赔罪的。”
“当时朝廷抬高粮价的时候,老朽还骂大人你是狗官,现在回想起来,老朽真是悔不该当初。”
说完,他就要再次跪地磕头。
李文浩能拦得住一人,可架不住这下跪的人实在太多。
“钦差大人,你是大好人。”
“你是我们的大恩人,你受得起我们这一拜。”
“钦差大人,我们要给大人立一块功德碑,修一座活人庙。”
百姓们纷纷跪地,场面那叫一个热闹。
跟着李文浩一块出来的那些官员们看到这一幕,皆是目瞪口呆。
一个个是面面相觑,羡慕不已。
他们在开封府做了这么多年官,还头一回见到有这么受欢迎的官。
一时之间,河南的官员们看向李文浩的目光,充满了崇拜。
一计定乾坤。
此人称得上大夏国的顶级谋士!
……
长安城。
“哈哈哈哈,居然是这样?明白了,朕明白了……”
李世民连连拍手称赞,难掩激动之色。
“此人以身入局,引大夏国的粮商们主动入局,来一个请君入瓮,然后再关门打狗。”
“妙,妙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