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何思为沈国平的女频言情小说《重生:娇弱继女她不再任人拿捏何思为沈国平大结局》,由网络作家“易子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行李卷起来后,她带上暖水瓶和茶缸,油茶面和芝麻饼也带了两个,用油纸包好后,放到斜挎包,她才爬出帐篷。营地里的火堆烧着,上面架着水壶,众人分散坐着吃早饭,一大早都没有什么精神,也没有人说话。何思为昨天有看到人带着暖水瓶的,她到火堆旁,先问有没有人还喝水,听到没有人用,她才把暖水瓶灌满,又重新装了水挂在火堆上面烧着。早饭仍旧是那两样,何思为不饿也逼着自己吃了两个馍馍。出来时她就扫了一圈人群,没有看到沈爷爷,期间看到李学工拿着饭盒进帐篷一次,人再出来手里的饭盒没了,猜着是给沈爷爷送吃的了。吃过早饭,队伍就往山里伐木的地方走。杂草丛生,前面人带路,走的也很吃力。也不知道木头怎么拉下山?何思为想到,脚步又沉了几分。前世她只在连队搞生产,种庄稼...
《重生:娇弱继女她不再任人拿捏何思为沈国平大结局》精彩片段
行李卷起来后,她带上暖水瓶和茶缸,油茶面和芝麻饼也带了两个,用油纸包好后,放到斜挎包,她才爬出帐篷。
营地里的火堆烧着,上面架着水壶,众人分散坐着吃早饭,一大早都没有什么精神,也没有人说话。
何思为昨天有看到人带着暖水瓶的,她到火堆旁,先问有没有人还喝水,听到没有人用,她才把暖水瓶灌满,又重新装了水挂在火堆上面烧着。
早饭仍旧是那两样,何思为不饿也逼着自己吃了两个馍馍。
出来时她就扫了一圈人群,没有看到沈爷爷,期间看到李学工拿着饭盒进帐篷一次,人再出来手里的饭盒没了,猜着是给沈爷爷送吃的了。
吃过早饭,队伍就往山里伐木的地方走。
杂草丛生,前面人带路,走的也很吃力。
也不知道木头怎么拉下山?
何思为想到,脚步又沉了几分。
前世她只在连队搞生产,种庄稼学会了,伐木这些还是头一次接触。
不过想到这没有被开发过的大山,还有山里的草药。
何思为整个人都轻快起来。
走了二十多分钟,到了伐木的地方,这时太阳也升了起来,昨天伐过树木,这边神野也宽敞明亮。
现在伐木分两种,一种是用来取暖烧的,另一种是用来盖房子用的。
椴木质地细腻,光滑平整,是用得最多的板料,而且大多数的菜板子也是椴木做的,所以遇上椴木,都会将椴木留下来与柈子分开。
两人一伙,一把斧头一把大锯,何为思和王桂珍被分配与两名男同志搭伴。
王桂珍怯懦看了一眼对面的两个男同志,鼓起勇气问,“场长,我和何思为也可以像其他女同志一样搭伴。”
“今天先让两个男同志带带你们,明天再换回来。”李学工没空多解释,那边肖寿根喊他,他匆匆赶了过去。
王桂珍就看何思为,样子都要哭了。
何思为让她别着急,然后地面前的两个男的道,“你们看这样行不行?你们两个先做下示范,我和王桂珍看一看,然后我们再试着做一下,你们看动作规不规范,如果行我俩就搭拌。”
最后何思为又补了一句,“因为我们俩影响你们挣满分,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
伐木也是十分,但是也是计件活,做的多会加分。
按每天十个工分算,一年才三十多块钱,全年口粮扣掉一半,剩下的钱还要保证平时不生病不请假才能挣来。
两个男的也喜欢何思为的办法,之后由他们示范,何思为和王桂珍再上手。
伐木不是只有力气就够,还要两个人配合默契,山上是陡坡,伐木拉锯的时候站在高处位置相对来说轻松一些,王桂珍发现后,不由分说的让何思为站在高处,她则站在低处,这样拉起锯也难受得多。
在两个男同志的指点下,何思为和王桂珍很快就上手,就是慢了些。
见两人掌握了这些。男同志也给他们讲了最重要的事。
“伐树最危险的也就是树倒下的那一刻,树倒的方向和人站的位置必须万无一失。这只是其一。”
“其二,树倒下的瞬间,有时树根会向上撅起然后向坡下后坐,树干和树杈都会将旁边的人带下去是很危险的。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马虎。”
李学工点头。
孙向红不赞同,“参加过北大荒建设的知青,哪个没有经受过天寒地冻里住帐篷?大家都能吃的苦,为什么我们不能吃?三个农场等着取暖,咱们只有二十个人干活,再盖房子,等十月初能交上多少柈子?我个人觉得我们要传承前辈们的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在集体面前,建议先将个人享受放到后面。”
孙向红集体主义和个人享受一出口,帐篷里的气氛明显僵了一瞬。
这是思想问题,可不是小事。
思想觉悟跟不上,那就不是好同志。
李学工是场长也扛不住,立刻坐直身子,端正态度,“孙向红同志说的很对,我们要将个人的事放到一旁,全身心的投入到集体大生活中。”
做为一个农场场长,李学工决不能让他管辖的地方出现‘利己主义的叫嚣’。
得到认肯,孙向红发言也越发积极,
“场长,我个人建议开荒放到一旁,明年春天开化之后再开荒也不会耽误种口粮,眼前要做的还是将上面交代的任务完成。”
李学工没有多想,“那就明天都上工。”
之后,李学工也将得工分的事说了一下。
正常上工不缺席,每天记十个工分,两人搭伴一道锯。
李学工是场长,他一锤定音,没有人反驳。
这时,一直沉默的肖寿根开口道,“明天都上山伐木,人员分配还是要重新分配一下。”
李学工点头,他看何思为一眼,小姑娘娇弱,最后又看看高大的王国栋。
“这样吧,明天让张胜民和姜万财带带两个女同志,让她们先适应一天。”
只是带着学,没有说搭伴,王国栋同意了。
李学工的安排,便是孙向红也没意见。
男的干活出量,如今因为带两个不能干活的而耽误进程,反而适得其反。
会议大体也就这些内容,明天还要早起上工,李学工早早结束会议,让大家休息。
何思为出帐篷时,被孙向红叫住,“明天你和王桂珍不用早起做饭,我和别的同志做就行,你们多睡一会儿。”
何思为说知道了,然后出了帐篷。
从她开口提出意见被说成享受主义后,就没有开过口,李学工也没有再问她的意见。
何思为明白这其中的厉害,如果这个时候给你扣上一顶不跟着红旗走只顾着自己享受的帽子,日子可就难熬了。
重生之后,何思为想过重新好好活这一生,也因为今日孙向红的话,突然意识到她有些‘超前的思想’,是这个时候不该有的。
而这件事,并没有就此过去。
帐篷里,李学工留在最后,他交代孙向红,
“刚刚组建的新队伍,平时上工,晚上回来思想教育也要跟上,你组织一下,明天晚上开始,每天晚上都给大家上上课,思想政治面貌也不能放下。”
“场长,同志们都很累,又新到一起,每周抽出一晚学习半个小时就行。何思为和王桂珍年纪小,她们两个可以每天单独拿出来谈话。”
李学工想了想,同意了她的提议,“这事交给你来办。”
孙向红郑重的应下。
干了一天的活,众人早早歇下。
何思为回到帐篷,把明天不用做饭,和大家一起进山伐木的事说了,又让王桂珍早点休息,她则翻出一双新袜子和针线、剪子,出了帐篷。
营地很安静,隐隐有说话声从帐篷里传出来,大家都在交着声音说话,生怕打扰到同伴,所以在外面听不清里面在说什么。
“老一辈的人,思想守旧,不能怪他们这么想,想改变他们的想法不容易,却也不是不能改,只要你自己努力证明给他们看,也会改变他们的想法。”
何思为的话带给王桂珍很大的冲击。
她羡慕过念书的女孩子,虽没有怨过父母,却也没有想过去证明给他们看。
而何思为的话,就像为她在黑暗里打开了一扇窗,引导一道亮光照进她的人生。
耳边是虫鸣声和两人沉重的脚步声,除此之外,一片寂静。
王桂珍突然问,“思为,嫩不嫌弃俺吗?俺普通话说不好。”
何思为笑了,“为什么要笑啊?我说话时言方也很重。说话这件事,如果你想改,很容易的,并不是难事。”
“嗯,俺...我知道了,从现在起,....我就从说话上学起。”
“加油啊。”
受到了鼓舞,王桂珍看着精神了许多。
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与山上下来接他们的人汇合了。
两个二十五六岁的男知青,看到只有两个女知青也愣住了。
“只有你们两个吗?”
往两人身后探视,确定没有人之后,个子高偏瘦的男子开口再确认是不是真的。
“同志你好,我们是这次被分配到柈子农场的新人,我叫何思为。”
“俺....我叫王桂珍。”
两男人沉默一下,刚刚没有开口的男人,当场埋怨起来。
“李学工,上面安排两女的过来能干什么啊?你看看她们俩,手不能提肩不能抬的,这不是开玩笑吗?不行,这人咱们不能接,让她们回营部。”
“上面怎么安排就怎么做,先带人上山吧。”
“我反对。”
李学工态度也很坚决,“肖寿根,我是场长。”
“好,我不管。眼看着入冬,下面农场都等着柈子过冬,干不出工作来,你自己和上面交代。”
肖寿根怒气冲冲走到何思为她们面前,扯掉担行李的棍子,一只手提起何思为的大包扔到肩上扛起来,随后弯下腰将王桂珍的小包提起来,扔下三人,大步走了。
“肖寿根同志年轻,脾气直,但是心地不坏,刚刚的话你们不要往心里去。”
李学工简单介绍了一下他自己和肖寿根,两人一个是场长,一个是副厂长,便带着两人追肖寿根去了。
肖寿根心里有火,李学工三人要追上时,他就又快几分,看出他的意图后,李学工便也不再追赶,带着何思为两人离着五六步远的距离跟在后面。
路上,何思为从李学工口中也了解了一下柈子农场现状。
农场是新建点,算上她和王桂珍总共才二十二个人,如今正忙着‘安营扎寨’,住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何思为是重生回来的,对于新建点的柈子农场却是一点也不了解,李学工讲解时,她心中有疑问也都会问出来。
“场长,咱们农场是新建点,是今年新建的吗?”
“不是今年。”前面甩着几个一段距离的肖寿根,回头大嗓门道,“是这个月刚建。”
何思为脑子里算着。
今天四号,这个月刚建,也就是说是最早新建的时间是一号。
这时,李学工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解释道,“我们也是今天下午才到山上,不然就去营部接你们了。”
李学工以为两个女孩子听到新建点这么新会被吓到,结果两人稳的一点没有任何反应。
心想果然还是太小,不知道新建点有多苦,等到山上就明白了。
到了山脚下,李学工指着那块挂在树干上的木板子,“从这往上爬,一直走到半山腰就到了。”
不过何思为和王桂珍赶了一晚上的路,视线已经适应了,天上的月亮又大又亮,小道直通向山的方向,两人走起来也不吃力。
就是何思为的大提包太重,王桂珍带的东西少,就提议和何思为两人一起抬着提包。
何思为没逞能,两人在四周寻到一只木棒,把行李都担在上面,抬着上路。
泥路不好走,蚊子小咬扑面不说,两人还抬着重重的行李,一只手挥着赶走小咬根本不够用。
何思为自己用围巾包着头,只露两只眼睛,也提醒王桂珍将衣服包住头当围巾用,抬着行李的手也缩到衣袖里,尽可能不将皮肤露在外面。
“思为,嫩要是累了,咱们就休息一会儿,嫩们城里姑娘没干过重活,也没使过力,俺从小就在家里干农活干习惯了,所以不觉得累。”
只有两人,王桂珍又放松,说话时方言也多了些。
嫩就是你的意思,这个何思为听得懂。
其实她老一辈也是从山东那边闯关东过来的,她爷爷当年是一路打仗往北边来,家里人就一路跟着迁移,最后到了东北三省这边。
“累是累,不过还能坚持,停下来休息也休息不好,全是蚊子小咬,走路还能好一些。等到了山上抽空我找些草药,做点驱蚊子的荷包,咱们戴在身上。”
“思为,嫩真厉害,啥都会弄,俺除了种地,啥也不会。”
“种地咋了?种地也是门学问啊,你让我种我就种不好,等到了山上后,我还要和你学种地呢。对了,到时咱们买点菜种子,可以在山上挖块菜地出来,你教我种菜。”
“这个不用教,一看就会儿,俺这次过来俺娘给俺带了些种子,有萝卜有白菜还有窝瓜,这些种子都是俺家自己晒的。”
“你娘真好。”
“俺娘可好了,俺家口粮不够吃,俺娘把口粮都留给俺们,她只吃土豆窝瓜。”
从王桂珍的口中,何思为了解到她家七个孩子,她是老大,后面的都是五个妹妹,最后一个是弟弟。
虽然王桂珍没有说,但是她说家里的事,从来没有提过父亲,只提她娘,何思为隐隐猜到她的父亲要么是常年不在家,要么就是重男轻女。
何思为自己的事没什么好说的,父亲过世,继母带着弟弟回了老家,王桂珍听了心疼的反而过来安慰她。
她的朴实淳厚感染了何思为,说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
“嫩将来要念大学?”王桂珍羡慕不已。
“你如果想也可以啊,我们可以一起学习。”
“不不不,俺听说工农大学要选优秀学员才能去念,俺只会干活,连字都不认识.....”
说到最后,王桂珍的声音慢慢没了。
何思为还真没想到这个,却也没觉得这是个问题,“听说农场会组织办扫盲班,教大学识字看书,如果你想识字,可以报名,或者平时你想学,休息时我也可以教你。”
“思为,嫩对俺太好了,咱们刚认识,能这样帮俺。要是俺爹说,俺们姐妹就丧门儿(不吉利),知道俺想识字,要说俺难揍儿(不满足)了。”王桂珍说完,方觉这话何思为听不懂,“俺...我的意思是说我爹觉得女孩子是要嫁到人家去的,所以不喜欢俺...我们和妹妹们,以前俺说过要学字,他骂俺们有的吃还不满足。”
“那你怨过他吗?”
“不怨,俺爹说的没错,和村里别人家比起来,俺爹对俺们还是好的。”
何枫扬着下巴瞪她,然后回头朝着身后喊。
“解放军叔叔,王书梅欺负我姐。”
王书梅咬牙切齿,“何枫,我也是你亲姐。”
也不知道这小王、八、蛋得了什么好处,打小就偏着何思为。
何枫朝她吐舌头,“你姓王,才不是我姐。”
何思为看到林家秀母女的做派,便明白她们要搞事情。
一回头,就看到了不知道何时出现在门口的沈国平。
对方没有说话,也没有一句过多的表情,但是他身上的那种冷漠的气息,却也让何思为知道他不喜欢她。
回想从租房子到现在,算这一次,两人是第三次碰面。
在对方眼里,她就是个耍心机的女人。
沈国平看到何思为回头,开口道,“有些家具,我让人先送过来,放哪里方便?”
这人是直接问放在哪,而不是问拉过来方不方便,可见是个霸道的性子。
何思为道,“正房后屋都空着,你随便。”
“同志,让你笑话了,东西多吗?我带你去吧。”林家秀起身,还不忘抹抹眼角。
沈国平过来的早,何家闹的这一幕他全然看在眼中,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不必麻烦,只是一些箱子。”
林家秀温柔的扯开嘴角一笑,对方却只丢给她一个背影。
外人一走,屋里的气氛又沉下来。
何思为淡淡道,“林姨,小枫差点被车撞,我是他姐姐关心询问几句,你就说我不相信你在逼你。你现在有身孕,情绪不稳定我能理解你。”
“许是因为你爸去了,有点风吹草动我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