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趣书网 > 其他类型 > 民国之铁血荣耀完结文

民国之铁血荣耀完结文

艾娃.李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图哈切夫斯基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克里姆林宫的时候,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苏共布的中央大员们再次聚集到了一起。“我们的军队现在的战斗力就这么差么?对手只有一个师,而我们三个师加上乔巴山的武装,三万多人,短短不到两天就被打得全军覆没?”列宁高声的说着,此刻,他的心里充满愤怒!这一仗不仅仅是损失三个师,最重要的是精心扶持的用来分裂蒙古的乔巴山一伙也被一网打尽。“或许是乔巴山出卖了我们,把情报泄露给了敌人。”托洛斯基寻找着理由,派去指挥的是他的心腹将领图哈切夫,打这一仗也是他自己力主的,现在仗打成了这个样子,总要有人承担责任。“我们是不是应该派人去和他们交涉一下,把他们俘虏的士兵要回来?这三个师一丢,整个远东到新西伯利亚一带,就没多少力量了...

主角:杨寰宇艾娃.李   更新:2024-11-06 09:4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杨寰宇艾娃.李的其他类型小说《民国之铁血荣耀完结文》,由网络作家“艾娃.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图哈切夫斯基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克里姆林宫的时候,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苏共布的中央大员们再次聚集到了一起。“我们的军队现在的战斗力就这么差么?对手只有一个师,而我们三个师加上乔巴山的武装,三万多人,短短不到两天就被打得全军覆没?”列宁高声的说着,此刻,他的心里充满愤怒!这一仗不仅仅是损失三个师,最重要的是精心扶持的用来分裂蒙古的乔巴山一伙也被一网打尽。“或许是乔巴山出卖了我们,把情报泄露给了敌人。”托洛斯基寻找着理由,派去指挥的是他的心腹将领图哈切夫,打这一仗也是他自己力主的,现在仗打成了这个样子,总要有人承担责任。“我们是不是应该派人去和他们交涉一下,把他们俘虏的士兵要回来?这三个师一丢,整个远东到新西伯利亚一带,就没多少力量了...

《民国之铁血荣耀完结文》精彩片段

图哈切夫斯基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克里姆林宫的时候,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苏共布的中央大员们再次聚集到了一起。
“我们的军队现在的战斗力就这么差么?对手只有一个师,而我们三个师加上乔巴山的武装,三万多人,短短不到两天就被打得全军覆没?”列宁高声的说着,此刻,他的心里充满愤怒!这一仗不仅仅是损失三个师,最重要的是精心扶持的用来分裂蒙古的乔巴山一伙也被一网打尽。
“或许是乔巴山出卖了我们,把情报泄露给了敌人。”托洛斯基寻找着理由,派去指挥的是他的心腹将领图哈切夫,打这一仗也是他自己力主的,现在仗打成了这个样子,总要有人承担责任。
“我们是不是应该派人去和他们交涉一下,把他们俘虏的士兵要回来?这三个师一丢,整个远东到新西伯利亚一带,就没多少力量了。”理论家布哈林提议。
“怎么交涉?华夏方面,只说他们在最近的一次剿匪战斗中,击毙了匪首乔巴山。对于我方人员,人家一字未提!咱们总不能自己去承认那个匪是我们派去的军队吧?”加里宁苦笑着说道。
“那就这么吃个哑巴亏?”托洛斯基心有不甘。
“我倒是觉得,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来,华夏并不想和我们为敌,他们没有公开这次有我们的军队参与,就说明他们不想和我们激化矛盾。其次,可以看出来,他们对我们有很强的戒备心理。我猜想,他们守卫边界的绝不会仅仅只有一个第四师。但具体的军事部署我们却一无所知。”斯达林拿着他招牌式的烟斗,神情严肃的说。
对于斯达林的说法,列宁很有些不满,这不是变相的在说,他选择的蒙古革命者乔巴山是奸细吗?提供了错误的情报,造成派出去的军队被敌人消灭!
“鉴于目前的严峻形势,我觉得我们还是要重点优先的解决掉邓尼金的白卫军,远东方面,让布柳赫尔加强戒备吧!我们还需要和华夏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和他们建立起外交关系。我想我们可以宣布废除以前沙皇和华夏之间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样,他们的政府应该在选择高尔察克还是我们之间,更倾向于我们。此外,就是尽快派人,帮助华夏人建立起工人阶级的组织,帮助我们和华夏的阶级敌人做斗争!”列宁把话题岔开,再说下去,这个责任就要掉到自己头上了。
“咧宁同志,你说要废除沙皇和华夏签订的那些条约?那样的话,我们在远东损失将会十分巨大!还有,华夏有了工人阶级的组织就会帮助我们反对华夏的阶级敌人吗?华夏现在的政权可都在那些大小军阀的控制之下。仅仅建立工人阶级组织怕是没有什么用处。”克列斯廷斯基反对列宁的说法。
“工人们是不应该有祖国这个概念的,他们不帮助我们,难道还去帮助那些阶级敌人吗?当我们帮助华夏的工人阶级的组织取得华夏的领导权以后,华夏也会成为我们联盟的一员。远东的那些损失还会是损失吗?”列宁生气的反驳。
“我们就按列宁同志的意见办吧。”加米涅夫打着圆场。
被俘的图哈切夫斯基被徐庭瑶派人押送到了杨寰宇的司令部。恰巴耶夫和乔巴山则是试图逃跑,被当场打成了碎肉。捷报传到杨寰宇这里时,听说俘虏了图哈切夫斯基,杨寰宇当时就来了兴趣,让徐庭瑶把人送来。
杨寰宇对于前世这位发明了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名将是十分佩服的。而这次对付图哈切夫斯基的战法,实际上就是大纵深战术的一个变种。杨寰宇甚至不无恶意的想,如果这位名将知道他输在了他在杨寰宇前世那个时空中,自己提出的战役理论之下的话,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感受。
“我知道,你之所以为苏俄战斗是因为你心中的元帅梦!但经过这次战役,我想你的元帅梦在苏俄那边肯定是实现不了了,那么,你愿不愿意为我服wu?也许,你如果愿意为我服wu的话,以后会有这个机会!”见到图哈切夫斯基后,杨寰宇用一口流利的俄语开门见山的说道。
“我只是将军您的手下败将,我不是很明白将军的意思。”图哈切夫斯基心里的震惊无以言表,藏在心里的这点心思,即使是他的妻子都不知道,现在却被人一语道破。
“很奇怪我怎么知道你的想法?那只说明在这一点上,我对你相当了解。我欣赏你的才能,现在你也只有两个选择!或者为我服wu,同时也有机会实现你的梦想,或者,在俘虏营里慢慢老去。”对于这样的人,杨寰宇绝对不会纵虎归山。
“你收留了高尔察克,难道,你很憎恨苏俄吗?”图哈切夫斯基不解的问道。
“哦,不不,我不憎恨谁,我帮助高尔察克只是因为他答应在恢复俄国后,会归还那些在沙皇时期侵占我们的土地。我是个和平主义者,我只要讨还我们华夏曾经拥有却又失去了的那些属于华夏的领土和权益。”杨寰宇摇头否定图哈切夫斯基的假设。
“你是和平主义者?可你要拿回那些,就只能使用战争!”图哈切夫斯基对杨寰宇标榜自己是个和平主义者非常不屑。
“嗯,我想我们跑题了,我们应该回到关于你的问题上来。”杨寰宇把话题拉回来。
“我不能答应你,将军,我还需要考虑我在莫斯科的家人。”图哈切夫斯基拒绝道。
“嗯,如果我把他们也接来呢?”杨寰宇笑着问。 “那要等我和我的家人团聚以后才能回答您,将军。”图哈切夫斯基沉默了一会才回答。
“那好,你会见到她们的!在这之前,我只能委屈你一下。不过,我想你应该趁这个时间,好好学习下华夏语,在这里,能像我这样用俄语和你交流的恐怕没几个。我的士兵里面就更少了。”杨寰宇很满意这次谈话,边示意王靖国把图哈切夫斯基带下去,边对图哈切夫斯基提着要求。
人虽然被带下去了,但留下的问题却不好解决。要从莫斯科把人家高级将领的家属弄出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但是不弄出行吗?办法倒是有一个,那就是把图哈切夫斯基叛变的消息在莫斯科散布出去,让他们下手干掉图哈切夫的家属。可杨寰宇还真心下不了这样的手。
“杨帅,这个人不过是个败军之将,您为什么这么重视他?”回来的王靖国想不明白。自从秦国镛叫了杨寰宇杨帅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跟着他这么叫了。
对于王靖国的问题,杨寰宇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难道能告诉他,杨寰宇的那些装甲作战理论都是在前世,从图哈切夫斯基写的《大纵深战役理论》里学来的吗?
“哦,他可是俄国的一位名将。去把温玉如给我找来。”杨寰宇敷衍着回答。
王靖国还没走出司令部大门就遇到了匆匆而来的温玉如。温玉如给杨寰宇带来的都不是太好的消息。杨寰宇本来找温玉如是想让他安排人去俄国。但是看到温玉如送来的情报,也禁不住锁起了眉头。这一世的历史虽然因为有了自己这只超大蝴蝶的到来而改变了许多,但是,强大的历史惯性使得还是有许多事无法改变。
第一个情报就是孙文在沪上改造GMD,但依旧要求党员要完全遵从于他个人。正在粤军中担任营长的张治中询问该怎么办?张治中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在粤军中也已经发展了不少兴华会的会员。可现在,如果不入GMD,势必在号称遵从孙文的粤军中难以出头,可是要他宣誓遵从孙文,又觉得不应该。并且,这事牵扯的不仅仅只是他个人,还有其他的兴华会会员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杨寰宇略想了一下,就同意让张治中他们同时也加入GMD,宣誓就宣誓呗,反正这个孙文也没几年可活了。原则只有一个,不背叛兴华会,在发生与兴华会的利益相冲突时,要以有利于兴华会的利益做选择。
倒是后一份情报,让杨寰宇颇为踌躇。这份情报是说北洋直系首领冯国璋快要不行了。在前一世,直系正是在冯国璋死后,曹錕和吴佩孚为夺取北洋的领导权,驱逐北洋中的段祺瑞和徐树铮的势力而引发了直皖两派间的大战。现在的杨寰宇身上可是贴着皖系的标签的。
直皖两派之间发生战事,杨寰宇想要置身事外,那肯定是不可能的。由徐树铮兼任总司令的国防军里面,大半的兵力都在杨寰宇手里呢,加上徐树铮对自己一贯的支持,岂能眼看着他让人赶下野?但是,参与直皖之战?杨寰宇是真的不想打直皖之战!要不杨寰宇怎么会说自己是个和平主义者呢。有没有什么办法避免这场直皖之战呢?
十天以后,历经辛苦的日军第十四师团和第二十七师团终于越过鸭绿江进入满州。兵力减员都是近三分之一,重装备丢失无数。尽管如此,对关东军来说,依旧如同打了一针兴奋剂。在他们之后,还有第十六、第十七、第二十五、第三十一、第三十二师团以及第一和第四重炮旅和新组建的第一高射炮师团等,在行军路途上。
随着援军的到来,植田廉吉在参谋主任板垣征四郎和参谋石原莞尔的建议下,准备对国防军实施反击。目标就是围困哈尔滨的国防军远东集团军。根据情报,围困哈尔滨的部队只有四个师,而日军则打算动用八个师团,哈尔滨城内的第十师团,在齐齐哈尔一线的第八师团,在吉林的第二和第四师团,以及陆续到达的第十四、第二十七、第十六、第二十五师团,以及重炮第一旅团。
远东集团军的行动是很冒险的,本来进攻咸兴的第四装甲师和第七十九师是用作预备队的,但考虑到要尽早插足朝鲜半岛,这两个师也分配了作战任务。这样一来,在哈尔滨进行围困行动的几个师就没有了预备队,完全只能靠他们自身的力量作战。
准备发起反击的日军,第二师团和第十四、第二十七师团从吉林榆树,第四师团和第十六、第二十五从松原分两路向哈尔滨运动,而在齐齐哈尔的第八师团也前出到了绥化。一时间,哈尔滨的外围,松花江两岸,大战来临的压抑气氛越来越浓重了。
在侦知日军移动后,围困哈尔滨的远东集团军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远东集团军司令官徐庭瑶和参谋长白崇禧乘飞机亲临哈尔滨前线指挥作战。
在松花江北岸至呼兰河南岸一带,姜登选的第七十五师负责阻击日军从绥化方向前来的第八师团,汤玉麟的七十三师和藏式毅的第八十师在松花江南岸摆开了阵势,第五十七装甲师则秘密运动到了阿城以西,准备在榆树方向的日军到达之后发起进攻时,从侧翼对日军发起突袭。
在哈尔滨西北,国防军却摆了个空城计,仅仅在佟家店放了第五十七师二二七步兵团的一个营。因为徐庭瑶实在调不出多余的兵力了。这是徐庭瑶判断日军第八师团应当属于牵制兵力。日军的重点,肯定在南面,那里分两路集中了日军六个师团。
战斗在哈尔滨以南十五公里处的南沟一带率先打响。在南沟一带负责防御的是汤玉麟七十三师的二八一团。进攻的日军是从松原前来的日军第十六师团所部的步兵第二十联队。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进攻的日军不惜代价的发起冲锋,若不是国防军在包围哈尔滨之后,就开始构筑防御工事的话,还真的有点难以抵挡。
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给植田廉吉设计的作战方案,是要松原这一路通过猛攻,把国防军的主要力量吸引到哈尔滨的南边,为从榆树出击的这一路日军创造条件。趁国防军的注意力集中在南线时,从西南方向对国防军的防线进行突破。再和哈尔滨城内的第十师团配合,对国防军实行包抄,消灭国防军远东集团军的主力。
这个战略在双方战斗力旗鼓相当时,确实是个不错的计划。日军用一个师团在北线牵制,南线集中了六个师团的优势兵力,加上在城内的一个师团中心开花,以多打少的打歼灭战。
不过,他们很悲剧的遇到了杨寰宇打造的这支怪胎部队。在这个时空,这个时期的陆战中,杨寰宇秘密装备和训练的装甲师,无论火力、防护、机动性都不是现在的日军说能够抵挡的。
尽管日军的进攻猛烈,不过徐庭瑶却不为所动,不但咬牙让汤玉麟坚守,并且还不许他动用预备队。二八一团的团长张从云是汤玉麟手下悍将,接到汤玉麟转述的命令,亲自带卫队抵近前沿指挥。在一线阵地失守的情况下,组织军官敢死队,由他亲自带领,实施反冲锋。
二八一团的顽强,终于让日军放缓了进攻的节奏。过于巨大的伤亡,让同样在一线指挥进攻的第十六师团师团长山田良之助感到了莫大的压力。十六师团所属的第9、第二十、第三十三联队,在师团的炮兵大队的协助下,轮番冲锋,却冲不夸二八一团的阵地。这可是二万人对阵五千人的战斗,可自己这边,伤亡近半,依旧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战果,打成这样已经让山田良之助感到颜面无存了。
就在二八一团把最后做为预备队的二营也压上去的时候,徐庭瑶终于派出了空军助战。每二十分钟接收一次一线战报的徐庭瑶知道,二八一团已是强弩之末了,只是他手里也没有可以动用的机动兵力。不然也不会在哈尔滨西北的防线上只安排一个营了。
但是南沟一线如此激烈的战斗,本应有所动作的榆树方面的来敌却依旧按兵不动,这让徐庭瑶感觉到一丝阴谋的味道。他猜不出日本人下一步会怎么打,就更坚定的拒绝动用藏式毅的第八十师。
徐庭瑶耐心的等候着榆树方向的日军的动作,但是七十三师的师长终于忍不住了,特别是当他知道,他最看重的悍将张从云重伤,被送了下来的时候。这难道是国防军在排除异己,有意把原东北军的部队当炮灰吗?汤玉麟的脑海里闪过这么一个念头。
不过,激烈的战斗让他不得不压下这种胡思乱想,不管怎么说,做为前东北军,做为东北子弟为主干的武装,在面临着侵占东北的侵略者时,都没有退缩的理由。眼见二八一团已经伤亡大半,无力继续坚守,他让预备队二七九团顶了上去,换二八一团下来做短暂的休整。
南沟前线的国防军换上了生力军,这也给进攻的十六师团造成了一个错觉。这是石原莞尔大佐的计策生效了?国防军派出了他们的主力来防守了吗?山田良之助把这个情报通知了在奉天坐镇的关东军司令官植田廉吉。终于,徐庭瑶盼望和关注着的榆树方面的日军,开始了行动。
从宇恒一成和河合*的神情,裕仁终于感到了不妥。似乎事情的发展和他的认知之间,出现了偏差。但是,出于皇室的尊严不允许他在现在退缩,所谓骑虎难下,就是他现在的感受。好吧,陆军不是建议八至十个师团吗?我再多派点,总可以吧。
“要是再多派点部队,会不会更有把握一点?”裕仁虽然是用的问句,但神情坚定,表达的是一种不容置疑。
宇恒一成和河合*对视了一眼,双方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无奈。看来这个皇太子比那个脑残的天皇也好的有限啊。现在忘满州输送八至十个师团就很难了,特别是还要运送重炮部队。
第二舰队的遭遇说明,通过海路把部队先送到旅顺,然后通过南满铁路运输的路已经断了。现在只能把部队送过对马海峡,在朝鲜半岛的釜山登陆,然后横穿朝鲜半岛,越过鸭绿江到达满州。而且,这条路也不一定好走,在咸兴的国防军下一步的动向还不明朗呢。要是想输送的快一点,那就要冒险在仁川登陆,可那里明显是在国防军空军的打击范围里。
输送兵员这还只是最简单的,后续的物资补给才是让人头痛的事情,要支持这样一支大军的作战,这条补给线就太不方便了。从釜山到奉天可是要有九百多公里的直线距离呢。但他们的太子殿下,就这么想当然的让他们还要多派兵。
可是裕仁开了金口,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当然不能当场反对,那就只好唯唯诺诺含糊其辞的答应下来。
殊不知,华夏国防军在哈尔滨和锦州,围而不打,就是在等日本人的增援。围城打援,利用装甲部队的快速机动性,在野战中,快速穿插切割,分片突袭,消灭敌人。这可比一个个城市的打攻坚战划算多了,也更能发挥国防军机动性好,火力强大的特点。
日本本土调集的增援部队在福冈一登船,相关的情报就被送到了杨寰宇的桌上。日本人会在那里登陆呢?杨寰宇注视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点,思索判断着。
渤海湾沿岸的港口肯定是不会了,杨寰宇的视线落在朝鲜半岛西端,釜山、浦项、蔚山的可能性比较大一点,元山也有可能。只要是在朝鲜半岛走就不怕,杨寰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东北的锦州和哈尔滨战场上,枪炮声诡异地平静了下来。日本人在倚城坚守,等候援军,安静的呆在城内。国防军在城市外围围困,构筑工事,摆出一个持久围困的样子,也不发起进攻。但在朝鲜半岛的江原道和京畿道一带,国防军的飞机却日夜不停的进行起了轰炸。铁路、公路、桥梁是重点轰炸目标。前世的美国人也曾在朝鲜半岛使用过这个战术,“绞杀战”这是当年美国人为这一战术起的名字。
在釜山和蔚山登陆的日军开始了他们的艰难历程,被破坏了的公路上,显然不适合车辆的行驶,不过好在日军配备了不少的军马,士兵徒步行军的负担还不算太重。不过对于日军的重炮部队,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灾难了。
其实日军是还算幸运的,因为国防军的飞机无法飞到对马海峡进行封锁,不然的话,他们能不能上岸都是未知数。
当日军进入江原道和京畿道,就更加痛苦了。茫茫雪原上,大部队经过之后,道路上就会人踩马踏地被踩出一条宽宽的黑色的道路痕迹。这让飞过的华夏飞机在很远的距离上,就能很轻易地扑捉到日军的踪迹,随即,大批的华夏飞机就会循踪而至,对行军途中的日军进行一番狂轰滥炸。
以至于到后来,日军不仅不敢再在白天行军,连生火做饭都不敢了。白天躲在丛林里,到夜色降临,才敢摸着黑行军,渴了喝口雪水,饿了啃个冷饭团。这种方式的行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幅度的减员。即使勉强能够支撑的,也因疲惫困倦而面临着崩溃。
面对这样的困境,日军第十四师团的师团长大岛又彦中将想了一个办法,让朝鲜半岛上的朝鲜族百姓为日军开道。用小队的日军,押着数百人的百姓队伍,在距日军前面五至十公里的地方先行,日军部队跟在后面,一旦发现国防军的飞机,部队迅速在道路两边就地隐蔽。让国防军的飞机去炸走在前方的百姓。
这个新动向,让华夏的指挥官们感到了为难。轰炸平民,似乎总是有点问题啊。这个现象层层上报,接到报告的东北战区司令官张汉卿也觉得有些棘手,于是,情况汇报到了杨寰宇这里。
“那些不过是些化妆探路的日军前锋,我们的前线指挥官们连这样的小花招都辨识不出来吗?”拿着这份报告,杨寰宇对着站在面前的参谋长杨爱源噗之以鼻。
“但也可能真的是平民。”杨爱源苦笑着帮一线指挥官们辩解。
“也许是朝鲜族人,不过,即使是朝鲜族人,也一定是日军!我们抓获的日军俘虏里,朝鲜族人并不少。他们既然加入了日本军队,我不管他们是什么族,我都当他们是日本人!”杨寰宇才不理会这些人是什么族的,只要不是华夏人,炸了也就炸了。
朝鲜半岛的朝鲜人,在日属时期,虽然也有极少数人不满日本人的统治,流亡华夏和俄国。组织反日组织。但绝大部分朝鲜族人,为了融入所谓的主流民族,他们学习日语,学习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改用日本名字,报名参加日本军队等等,以自己是日本人为荣。对于这样的民族这样的人,杨寰宇是从心底里鄙视的。如果有一天,朝鲜半岛被华夏所统治,杨寰宇相信,这些人同样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华夏人,并以此为荣的。
既然杨寰宇把这些朝鲜族人定性成了日本朝鲜族人,事情就好办了。下命令继续炸就是了,反正他们是在为日军开路,炸死也是罪有应得。于是,杨爱源亲自起草了一道命令,强调,华夏已经对日宣战,所以,不管是日本的和族人还是朝鲜族人,未向国防军当面投降的,一律视为敌人,应彻底消灭之。
和加尼牙孜摔掉了手里的酒杯,怒气冲冲的摔门而去。尧乐博斯苦笑的看着乌斯满和地上摔碎的琉璃酒杯。这酒是没法喝了。按照维族古老的风俗,和尊贵的客人在一起喝酒,是主人和客人们公用一只酒杯的。席间,斟满美酒的酒杯在在座的人之间传递,每人喝一口再传递给下一个人,通过这种方式,以示相互间的兄弟般的深厚情谊。现在,这象征情谊的酒杯被愤怒的和加尼牙孜摔碎了。
“既然没有杯子了,去拿两只碗来。”乌斯满一面向站在一旁,噤若寒蝉的侍女说道。一面用小刀从大银盘里烤全羊上割下一大块腿肉,就用手抓着,朝嘴里塞。
看着依旧愣愣地看着他的尧乐博斯,满不在乎的说道:“他要走就让他走,我们继续喝。难道我刚才说错了?用骑兵去突袭没问题,可让骑兵去攻城,这是要用人命去堆吗?”
就在刚才,对下一步的行动方案的协商中,和加尼牙孜和乌斯满发生了巨大的分歧。和加尼牙孜认为,要想在加盟苏俄以后,获得苏俄的领导人的认可的话,仅仅依靠现在控制的哈密、阿克苏、喀什等南疆的区域是不够的!必须攻占包括迪化和伊犁在内的北疆才行。
但是,乌斯满却告诉他,那是不可能的!他手下的部队缺少重武器,象迪化那样坚固的城市,根本不可能夺取。他讥讽和加尼牙孜,不懂军事,只会空想。这成功的激起了和加尼牙孜的怒火,两个人直接就在酒宴上针锋相对的吵了起来。最终的结果,就是和加尼牙孜愤而离去。
和加尼牙孜怎么也不明白,之前豪情万丈,宣称要带领手下骑兵横扫全疆的乌斯满,为什么突然就胆小起来。当然,他不知道,他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乌斯满和尧乐博斯已经背着他去联系了武汉方面,并已经和武汉方面达成了默契。
和加尼牙孜还在做着他的黄粱美梦,浑然不知他此刻已经被全世界所抛弃。他依旧在算计和谋划着,怎样才能让他在得到苏俄的庇佑的情况下,建立起属于他的国家。怎样才能在苏维埃联盟里谋求一个高的地位。当他回到临时总统府,一个新的打击接踵而来。
“老爷,啊,不对,大总统,苏俄的军队撤走了。”刚进府门,他的管家兼总统府联络处主任艾买艾提就急切的迎上前来,向他报告苏俄的两个哈萨克骑兵团都撤走了。
“撤走?他们怎么会撤走?”和加尼牙孜大惊失色。
“他们说接到紧急命令,西伯利亚那边战事紧张,他们所在的部队要调往西伯利亚,去那里增援。所以,他们紧急集合之后就开拔了。”艾买艾提弯着腰回答道。
“他们其它说什么了吗?对了,他们的联络代表呢?”和加尼牙孜感觉到出了问题,苏俄军队撤走,之前竟然没通知他。
“他们的联络代表来拜访过老爷,见老爷不在,他说明天再来。说是有事情向老爷您通报。”艾买艾提的腰弯得更低了。
“你不知道我在那里吗?为什么不带他来找我?不行,我们现在就去找他。”和加尼牙孜边埋怨边回身向外走。
“还不跟着我走?”扭头看到弯着腰的艾买艾提还站在那里,他大声呵斥着,恨不得过去踹他两脚。
阿图什城边的一所民房里,阿利克钦斯基就住在这里。阿利克钦斯基不是苏俄政府的派驻官员,而是缅因斯基的私人联络代表。在新疆发生叛乱的敏感时刻,苏俄政府是不适合公开派驻官员在这里的。这会儿,尽管已经很晚了,阿利克钦斯基还没睡,正悠然自得的收拾着行装,他只等明天向和加尼牙孜做个情况通报,他的就完成了使命可以回家了。一想到可以回家,他不由得想起已经和他分别了半年之久的老婆和女儿,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砰,砰”从院子的门上传来的敲门声,打断了阿利克钦斯基的思绪,他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柜子上的座钟,已经快十点钟了。这个时候还有谁会到他这里来?阿利克钦斯基疑惑的想着,不过,他还是打开房门,到院子里去看是谁来了。当他打开院门,看到门外站着的是一脸焦虑的和加尼牙孜和他的管家艾买艾提时,他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原来是总统阁下,这么晚了,难道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吗?”阿利克钦斯基惊讶的问道。
“代表先生,就在前不久,贵国的两个骑兵团已经撤离了这里,这还不算是重大事情?代表先生对他们的撤离,不会不知情吧?”和加尼牙孜看着阿利克钦斯基问话时的惊讶表情,不知为什么,心里忽然觉得松了口气,或许是自己太敏感了,他心里安慰着自己。说话的语气也不由得和缓了一些,但对苏俄未经自己同意,就擅自撤军,依然感到不满。
“您说的是这件事啊,嗯,他们不是撤离,他们只是因为他们所在的部队要调到新西伯利亚去,您也知道,在那里,我们正在和白匪军作战。因为那里正在组织大规模的反攻,急需调集大量的部队去完成这次的反攻任务。而总统阁下您这里,目前,你们自己的军队已经完全的控制了局势,他们这支部队在这里已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您说对吗?总统阁下?”阿利克钦斯基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对和加尼牙孜说道。
“我们现在虽然控制了局势,可我们还需要向迪化发起进攻,对我们国家来说,不仅仅是天山以南的区域,天山以北同样是我们的国土,而此刻,天山以北的迪化、伊犁、塔城等等这些地方还并没有在我们控制之下。况且,您也知道,华夏那些人,他们并不甘心他们的失败,他们现在也正在纠集军队,妄图重新侵占我们的国土。代表先生,你怎么可以说他们现在在这里不起作用呢?”和加尼牙孜努力“纠正”阿利克钦斯基认识上的错误,同时表明他的雄心和即将面临的危险。
“总统阁下说的这些情况我都明白,之所以调他们过去参与反攻,正是考虑到了总统阁下您这里即将面临的困难。我们国家现在大部分的军队,都被拖在了和白匪军作战的战场上,所以,现在想要调集军队前来帮助您,就要先击败白匪军的进攻。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不得不把他们调上前线。暂时的退却,是为了积蓄力量,在将来更有力的进攻。”阿利克钦斯基一脸严肃的解释道。
“暂时的退却,是为了积蓄力量,在将来更有力的进攻。”和加尼牙孜喃喃的念叨着刚刚听到的这句话。他突然意识到,在他面临华夏国防军进攻的时候,他寄予厚望的苏俄,怕是没有军队会前来支持他了。
德国代表团高调访问华夏是杨寰宇刻意安排的。目的就是要适度的刺激一下英法美。对英法的刺激是政治上的,因为德国代表团团长是军务局局长。这意味着德国正尝试着摆脱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各种限制。对美国的刺激则是经济上的,在工业生产的总量上,德国或许和美国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是国土面积和人口决定的。但在工业技术和科学研究领域,德国并不比美国差。德国和华夏的高调合作,意味着美国再不采用实质性的行动,就很可能丢失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巨大市场。只是杨寰宇没想到,反应最大的国家确是苏俄。
苏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和德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在军事、工业和科技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合作项目。但所有这些合作都是秘密的,而正因为是秘密的,所以合作的规模都不大。本来,苏俄人觉得,以英法为首的西方世界正不遗余力的限制德国的发展,德国除了和苏俄的这种暗地里的合作之外,是找不到合作伙伴的。现在虽然规模不大,但对苏俄在整个西方都对他严加防范的情形下,无疑是打破封锁的最好途径。
可是现在,德国与华夏的高调合作,肯定会使德国人的合作重点偏向华夏。没有人会在光明正大和偷偷摸摸之间选择偷偷摸摸。再一点就是德国和华夏的这个合作,会进一步的消弱苏俄对华夏的影响力。花掉了无数金卢布扶持的华夏国民党和GCD,如今都和自己渐行渐远。这是苏俄人最不愿意看到的。
杨寰宇一回到北京,就接到了陈绍禹和张国焘要求见面的要求。在陆军部杨寰宇的部长办公室里,杨寰宇见到了前来和他商谈的陈绍禹和张国焘。
“我认为,在你主导下的和德国人的合作,背离了我们GCD的信仰和宗旨。而且,德国当局他们残酷杀害了德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同志,他们是杀害我们GCD人的刽子手。你怎么能和这些刽子手们合作呢?”陈绍禹坐在沙发里,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就直接开了炮。
“那你怎么看待德国人和苏俄人之间的合作呢?”杨寰宇有点无语。
“你这是造谣,伟大的苏俄什么时候和德国人合作了?”陈绍禹站了起来,愤怒的说道。
“好吧,这个问题你可以在回去后问问共产国际的那些先生们。我们换个角度,你们认为,我们和德国人的合作,对我们华夏是有利呢还是有弊?或者说,是利多弊少呢还是弊多利少?”杨寰宇心平气和的引导他们。
“虽然从华夏的角度来说,是有好处。但是,我们全世界无产阶级都是一家人。我们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小家而忘记大家。”陈绍禹顽固的反驳。
“那你是不是觉得,苏俄鬼子前段时间出兵蒙古也是应该的?”杨寰宇有了点火气,语气开始冷厉起来。
“首先,我抗议你把苏俄的同志们成为鬼子,只是一种侮辱性的称呼!其次,我不认为他们出兵蒙古有什么不好,我觉得,蒙古人民在他们的统治下会生活的更好。”陈绍禹丝毫不为所动,依然坚持苏俄人的正确。
“那我坚持要和德国人合作呢?”杨寰宇感到有些不耐烦。这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么,竟然不顾自己国家的国家主权。
“那我会提交提议,建议开除你的党员资格。并在全国组织罢工和暴动,打击你们的合作。”陈绍禹一副义无反顾的模样,大义凛然的说道。
听了他这么说,杨寰宇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甚至还觉得这个陈绍禹有点可爱,书呆子气十足。
“寰宇,绍禹这也是执行共产国际的命令,你和德国人的合作,共产国际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张国焘见杨寰宇不说话,打着圆场。
“我们华夏GCD首先是要为华夏谋福利。首先要想的是我们华夏人的利益。苏俄人和德国人合作,共产国际为什么不说话?在我看来,所谓的共产国际不过是苏俄人手里控制的一个工具!我是个党员,但我更是个华夏人。如果谁要做出危害华夏利益的事情,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杨寰宇沉声说道,针对陈绍禹刚才的威胁警告道。
“你是不是对伟大的苏俄有偏见?我就不明白,你怎么会对伟大的苏俄有这么大的敌意?”张国焘对杨寰宇的强硬态度也很不理解。
“这不是偏见!但确实有敌意!假如他们不觊觎蒙古,不对我们华夏抱有非分只想,归还我们华夏被沙俄侵占的领土。我自然会对他们表示友好。”杨寰宇毫不隐讳自己的观点。
“所以你庇护和支持高尔察克反革命集团对苏俄的破坏?”陈绍禹再次站起身来,质问道。
“嗯,没错!因为高尔察克将军愿意向我们归还沙俄侵占的我国领土!不过,出了这扇门,我可不会承认。”杨寰宇笑着认可。
“我会向陈独秀同志和李大钊同志汇报,对你的错误言论进行批判。并对你的错误言行进行处分!”知道再谈下去也不会有结果的陈绍禹站起身,头也不回的摔门而去。
“我说寰宇啊,你这又何必呢?同志之间,没必要搞得那么针锋相对么。”留下来的张国焘感觉非常尴尬,杨寰宇是他和陈独秀一起介绍入党的,现在和共产国际的代表陈绍禹搞得火药味这么浓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看到陈绍禹不顾自己,愤然而去,也禁不住埋怨起来。
“没什么的,这种冲突是必然的。华夏和苏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苏俄的那一套,并不适合我们照搬。我们要走的道路也必然需要经过多种途径探索,在这个情况下,不同观念的碰撞就是难免的了。我的观点也并非一定就正确,但有一点是我坚持的原则。那就是,华夏的利益高于一切,那怕因此会与全世界为敌!”杨寰宇回应道。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