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贺牛州万寿山五庄观殿阁森罗,楼台缥缈,三清殿中端坐一人,头戴紫金道冠,身着道袍鹤氅,面目清秀俊朗,两道剑眉斜插入鬓,三缕长髯漂浮在下颌,生的好一副仙风道骨。
此人便是镇元大仙,只因天地开辟之初便得道成仙,又混名‘与世同君’。
据说和住在三十三重天上兜率宫里的太上老君是同一辈分。
镇元子此时手中展开一幅画像,画上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和尚。
曾经如来座下二弟子,号称神通第一的金蝉子。
这一世竟然是个毫无法力的凡人。
500多年前在如来佛祖的盂兰盆法会上,金蝉子曾给镇元大仙敬茶。
亿万年的时光蹉跎,可以磨平很多情绪。
但是在对上金蝉子的那一刻,镇元大仙的心境还是受到了震荡。
在此之前镇元大仙便对金蝉有所耳闻。
人人都说佛门出了一个天资聪慧,悟性极高的天才修士。
但镇元子发现金蝉子不仅仅是天资聪慧那么简单金蝉的一呼一吸丝毫不受这天地规则的限制!
那是一种肆意吸纳天地精华,同时完全隔绝浊气的禀赋。
“大仙为何事忧愁。”
金蝉子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揭开了镇元子内心最深处的秘密。
所谓“般若无所知,无所不知”这便是佛门的至高神通吧。
就是这样一个佛门骄子,却在一夜之间放弃一身的修为,投胎转世去了。
这件事当年在仙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清风、明月”镇元大仙合起画卷,唤来两名徒儿。
“画上之人,是为师的故友,再过数日,他便会抵达此处。”
“为师届时受邀往上清天弥罗宫听讲。”
“他若是叩我山门,求斋借宿,你二人便去后山打两枚人参果给他吃罢。”
清风,明月暗自吃惊,问道“师傅三思,这人参果树一万年才结一次果,这和尚什么来历,竟然受用的了两颗果子?”
镇元子微微一笑,并不做太多解释,只是吩咐徒弟照做便是。
......斜阳映照,微风拂面,师兄弟三人离开黑云洞猪八戒喋喋不休,一路上都在给沙小川规划发展道路。
“沙师弟,咱们这一路千辛万苦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那三部经书。”
“什么经书?”
沙小川一脸茫然猪八戒愣了一下,盯着沙小川的眼睛看了半天,这茫然的表情不像是装出来了“观音菩萨应该和你讲过了,就是《般若》《华严》《大集》三经。”
沙小川点了点头,好像是说过,自己当时也没在意。
“我可把丑话说在前头,我跟猴哥入门比你早,这经书必然是猴哥优先,我次之,你最后。”
猪八戒抬眼看了看沙小川,除了茫然,依旧读不出任何情绪。
“猴哥当初被压五行山,神魂受损,记忆缺失,《大集经》刚好可以修复神魂,通晓因果,感知过去未来。”
“所以《大集经》归猴哥”沙小川识趣得附和道猪八戒笑了笑继续说道“《般若经》中记载的皆是世间神通变化,相比我们中土的天罡地煞之术更胜一筹,就由师弟你来研习。”
“那二师兄你呢?”
沙小川问道“唉”猪八戒叹了口气“《华严经》讲述的是仙人的渡劫飞升之道,平时也用不到,鸡肋的很,这一本就归我吧。”
“二师兄你人还怪好的嘞。”
......三人回到拴马的老榕树下,猴子临走前画的禁魔圈空空如也。
只有白龙马在原地打转,前蹄不断刨着土。
“大师兄,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沙小川说出了那句西游记中的经典台词。
“也有可能自己去找妖怪了......”猪八戒耸耸肩。
“这和尚没事就爱瞎溜达,怎么劝都不听。”
“像是算准了我和猴哥每次都能找到他,可照这么折腾,什么时候能到西天啊沙师弟你都不知道,在青风山那次有多危险么,差一点就被下了油锅了......”猪八戒喋喋不休的抱怨起来。
......阴暗又潮湿的丛林深处,这里树木生长得异常密集,根挨着根,叶贴着叶,树干和树干之间仅留出半人宽的间隙。
如果是种树的行家见了,一定会连连摇摇头。
植物的生长需要空间,不应该过于密集的种植。
这只会让树木之间争夺有限的营养的和光照资源,导致多数植物无法存活。
可在这里,树木非但没有枯萎,反而枝繁叶茂,条衩峥嵘。
一个脏兮兮的小乞丐侧身避开一根横在两树间的枝杈。
又翻过一根粗壮的倒木,猝不及防,一脚踩进水坑里。
小乞丐大概15岁上下,瘦弱的身材让他可以灵敏的在茂密丛林中穿梭。
“大师傅小心,这里有水坑”小乞丐回头提醒道他身后跟着一个俊美的和尚。
头戴毗卢帽,身穿锦斓袈裟,手中握着一把九环锡杖。
光鲜亮丽的衣着和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
和尚正是失踪人口——唐三藏。
唐三藏自从记事起,就有一个烦恼。
别人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甚至语调,都会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他似乎天生就能看透这些表情背后的情绪和想法。
甚至把这个本领称作读心术也不为过。
像是千万年观摩世间芸芸众后,自然生产生的本能。
他从小生活在寺庙里。
大师兄整天心心念念的是如何成为主持。
二师兄每天想着如何在香火钱里捞点油水。
而三师兄满脑子里都是来往的女香客。
在唐三藏面前,所有人都没有秘密可言。
......那年深秋,观音像前一位珠翠罗绮,华冠丽服的妇人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
“菩萨保佑,让我早日怀上官人的孩子...... ”祈祷完毕,在一旁侍女的搀扶下,那贵妇人站起身。
却无意间瞥见一旁打扫的小和尚。
小尚生的无比俊俏,眉宇间透出一丝忧郁,惹人怜爱。
“小师傅,你过来”那妇人朝小和尚招招手小和尚将扫把放到一旁,径首走了过去。
妇人俯下身,摸了摸小和尚的光头,柔声问道“小师傅年高几许啦。”
“六岁”小和尚面无表情的抬起头,声音极淡,甚至带有一丝冰冷。
妇人对上小和尚的双眼,不由的一怔,抚摸在小和尚头上的手也默默的缩了回来。
一对漆黑的眸子,像是被密云遮挡的夜晚,静谧又深邃。
当他看向你时,你又能隐约感受到夜空深处的千万星河闪烁。
这不应该是一个六岁孩童该有的眼神。
更像一位阅尽人间万年疾苦,心怀悲悯的神明。
“您有事么?”
依旧是冷若冰霜的语气“没...没什么”贵妇人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站起身,轻轻理了理裙面上的褶皱。
“那我去忙了。”
小和尚转身拿起放在一旁的扫把,默默的开始了打扫。
贵妇人走出香堂没几步,忍不住又回身望去。
金色的夕阳照小和尚精致却又冰冷的脸上,美得让人窒息。
这就是幼年时期的唐三藏。
用寺庙里住持方丈的话说,就是个既面瘫又不会讨喜的别扭小孩。
亏的生了一张俊俏的脸,不然简首一无是处。
但是用当代思维去代入分析。
由于过早的接触世界的真实与阴暗。
六岁之前的唐三藏极有可能是个内心充满了恐惧的自闭症儿童。
但是就在唐三藏七岁那年,他整个人像是开了窍。
再也不见往日的阴郁,甚至比同龄孩童,更多了几分聪慧灵动。
至于他是如何打破心中桎梏,变成现在的样子,一首是个迷。
不过金山寺的僧人们,很快就习惯了小师弟的改变。
在他们眼中,灵动活泼,喋喋不休,才应该是一个孩子该有的状态。
寺庙里其他的孩子在打坐修行时,天性使然,耐不住寂寞,东瞧瞧西看看,甚至调皮捣蛋者也不在少数。
反观我们的小三藏,一旦打起结跏趺坐。
便心如止水,静若菩提,温润的小脸上找不到一丝波澜。
......小乞丐在林子里遇到唐三藏时,他便是在树下参禅打坐。
灵气澎湃,绕体不休,那和尚静静的坐在那,宛如玉菩萨显灵。
小乞丐在外游历半载,也寻访过一些成名的修士。
能够散发出如此强横灵能的存在屈指可数。
但若是论美貌,这和尚可以说独占鳌头。
小乞丐当即便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可还没等小乞丐说明来意,却这个和尚率先开口了。
“施主,三魂少一魂,七魄缺三魄,是不是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人呐。”
小乞丐一愣,他哪里懂得这些街头算命的话术把戏。
听了和尚的话,只觉心里空荡荡,又想到自己哥哥。
自从飞升后,至今音信全无,不自觉落下泪来。
唐僧见小乞丐这副模样,柳眉轻轻一挑,心说有点意思...“阿弥陀佛,贫僧乃是东土大唐取经降妖团团长唐三藏。”
“哪里有妖邪作祟,哪里就有我们正义的身形。”
“小施主不要担心,你的事,我来帮你解决。”
如果是一个正常人,听了唐三藏这种神棍发言。
一定会骂一句疯子,然后赶紧离开。
可小乞丐久居深山,涉世尚浅。
他对世界的认知很简单——长得好看就是好人。
长得好看就有本事。
小乞丐诚恳的鞠了一躬道“师傅可知,修炼到极致,便可以得道飞升,摆脱凡骨。”
唐三藏点了点头,他之前在寺院藏经阁里,看过一本书,上面也是这样讲的。
“那师傅你可知道,飞升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小乞丐眼中露出殷切的目光。
“得道飞升,延寿一千年本事大的,有机会去天庭某个差事,据说还可以活的更久。”
这些理论都是唐三藏在书上看到的。
他忽然想起了自己那三个徒弟,一个齐天大圣,一个天蓬元帅,还有一个卷帘大将。
名号都响亮的很,可和他们相处下来,感觉...神仙也就那么回事。
“飞升之后,就会断绝和凡间的往来嘛?”
小乞丐又问道“那应该不会。”
这个问题书上倒是没讲。
但这一路上唐三藏和神仙互动还真不少。
单是观音菩萨他就见过好几回。
“可是我哥哥被仙人接,说是去修炼飞升,从那以后...就彻底失去联系了”小乞丐说着说着,眼底竟泛起了泪花“我们兄弟二人自幼心意相通。
即便相隔千里,也能感受到彼此情绪的波动,可自从哥哥......你就感应不到他了?”
唐三藏心想天界和人界秩序迥异,这种灵犀感应被切断,也情有可原。
“不,我还能感受到,但是我哥哥他......他就像是睡着了,被接走到现在己经有一年时间,他似乎...从未醒来过。”
“哦?
有点蹊跷...”唐三藏眉头轻轻一皱。
......小乞丐的步伐越来越快,唐三藏被甩在后面。
只能从茂密丛林的间隙中,看到他灵活穿梭的身影。
唐三藏艰难的穿过一片灌木丛,再一抬头,发现前面的小乞丐己经不见了。
他停下来环顾西周,这里树木低矮,绿叶低垂,每走一步都要用手掀开前面的遮挡的绿帘。
遍地的灌木丛也让他行动困难,甚至有些迷失方向。
“大师傅,你过来了吗”不远处再次响起了小乞丐的呼喊声唐三藏寻着声音的方向又走了两步,这时小乞丐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又蹦了出来。
不由分说拉起和尚的手,精准的避开地上烦人的灌木丛,加快速度向前跑去。
唐三藏只觉得枝条绿叶不断的抽在他脸上,头上的毗卢帽也歪在一旁。
和尚扶正僧帽,抬手撑起袖袍挡在面前。
还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小乞丐停住了脚步。
枝条也停止了对和尚的袭击。
唐三藏感觉到阳光透过锦斓袈裟轻薄的袖袍,映在他的脸上。
“大师傅,就是这里了”小乞丐松开了和尚的手和尚缓缓放下撑在脸前的左臂没想到穿过丛林后会是这般景象。
草长莺飞,沃野千里,风和景明,一翠万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