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雄英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由网络作家“西湖遇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长篇小说推荐《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男女主角朱雄英朱元璋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西湖遇雨”所著,主要讲述的是:【给爷爷哭坟后,朱元璋求我继承大明江山】高三学生朱雄英有个秘密,他小时候生活在古代!原本他会带着这个秘密度过普通人的一生,直到上大学前他给监护人爷爷哭坟的时候,坟头传来了一个激动的声音。“——大孙,你没死啊?”朱雄英:“你说你是我爷爷?我还秦始皇呢,打钱!”朱元璋:“要打钱?烧宝钞过去!要多少给多少!”当朱雄英看着宝钞被古董商收购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坟头的时空虫洞可以扭曲......
《全本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精彩片段
“有,我买了些这边能用的种子过来,爷爷可先试着种植,若有效果再慢慢推广,也算是造福百姓了。”
听闻此言,朱元璋心中的大石顿时落地。
紧接着,朱雄英也不磨叽,阴阳炁海中一颗颗圆滚滚的种子如同雨点般落了下来。
朱元璋也算是庄稼人了,淮西更是南北作物都有,他定睛一看,那些种子竟然都是他从未见过的模样!
“见所未见,这种子必然不凡。”
朱元璋心中暗忖,于是他连忙命身边的锦衣卫将这些种子小心收起,准备回去后仔细研究种植之法。
掉落了三种不同的种子以后,这场种子雨才算是下完了。
此时朱雄英的声音再次响起。
“爷爷,这些在大明应该都算是高产作物了,另外,这本书你也可以种的时候参考着看看。”
一本关于土豆育种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繁体字书也跟着掉了下来。
因为朱雄英下意识地觉得爷爷应该有“关于土豆红薯玉米具体产量”的常识,所以就没有提究竟亩产量有多少,只说了是高产作物。
而这边朱元璋也没概念,单纯地想高产作物的种子实在是大明的福星,至于有多高产......亩产四百斤应该就算很高产了吧?毕竟占城稻这种出了名的高产作物,亩产也就三百来斤,而如果这些高产作物不像占城稻那样还需要大量的水进行灌溉,在朱元璋看来,就已经非常了不得的。
至于再往上,说实话,朱元璋想都不敢想,因为这个时代就没人见过什么叫真正的“高产作物”。
尤其是,这些种子都是现代改良过的,如果放到现代,农民根本不稀罕用,因为种子种出来的土豆红薯块茎的大小不稳定,但放到明代,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了。
正因如此,阴差阳错之下,朱元璋对这个高产作物究竟有“高产”,可以说完全是没有概念的。
而当这些作物种出来的时候,那恐怖的产量,恐怕会直接惊掉朱元璋的下巴......
不过朱元璋虽然还不知道具体的亩产量有多少,但基于对朱雄英的信任,心中已经对这些高产作物充满了期待。
有了这些作物种子在手,朱元璋觉得大明的粮食问题一定能够得到缓解,他也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不用太过担心小冰河期对大明的影响了。
不过朱元璋很快就担心起了别的事情,上次大孙说他的领地已经基本成型了,那么想来接下来就是继续对外扩张,对外扩张肯定需要人手,打仗又那么危险,自己能不能送点人过去呢?
于是,朱元璋问道:“大孙,你那头需不需要些兵马用?爷爷可以给你送过去一些。”
朱雄英听着有些模糊不清的声音吓了一跳。
送啥?
兵马俑?!
不要命了?书画还能出售,兵马俑这玩意自己卖谁去?卖了不马上被抓?
而且这种人形物品别的不说,光是包起来估计路人都以为自己是玩娃娃的变态,蜀黍看到了都以为自己在搬尸体!
朱雄英还想好好活着,这可实在是将他吓了一跳,他连忙说道:“不用,千万别!”
朱元璋闻言一愣,随即眉头紧锁。
他本以为朱雄英会欣然接受他的安排,却没想到竟然直接拒绝了。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不能送人下去?
朱元璋心中疑惑重重,不过他还是决定尊重大孙的意愿。
事实上,对于这神秘的阴阳炁海,朱元璋始终抱着一种敬畏与好奇交织的心态,他深知这两界通道其中蕴含的力量非比寻常,所以存在某些限制或者说规则,是必然的。
不过,朱元璋并不打算就此放弃对阴阳炁海的探索,他还是决定趁这个机会进行一次测试,以验证这神秘的两界通道是否能够通过活物。
朱元璋下令让蒋瓛带人前往孝陵卫的厨房,拎几只活的鸡鸭鹅过来。
很快,“嘎嘎”叫着的鸡鸭鹅被带到了圣孙坛前。
不能送人,送这个总没事了吧,毕竟就算是祭祀,也得整点这些当祭品的,所以应该没有负面影响。
实际上,朱元璋当然不是心慈手软的人,他在敌人眼里是不折不扣的“屠夫”,而在部分文臣眼中则是“暴君”,他自己也从不否认他的残忍嗜杀,并且写下过“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的诗句。
所以,不让孝陵卫的士兵跳进去已经算朱元璋菩萨心肠了,这些家禽扔进去他是半点心理波动都没有。
手下人将鸡鸭鹅放入阴阳炁海的传输通道,很快,阴阳炁海平静如初,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那些鸡鸭鹅消失得无影无踪,连一丝声响、一根羽毛都没有留下。
“大孙,你那边收到鸡鸭鹅了吗?”
“收到个毛......”
事实摆在眼前,显然活物,包括人,是都无法通过阴阳炁海传送的,这个结果大孙肯定已经知道了,否则不会拒绝他送人下去。
这也很合理,毕竟阴阳相隔,物品传输还能理解,活物肯定是无法轻易通过的,不然阳间早就乱了套了,这个结果并没有出乎朱元璋的意料,但也让他对阴阳炁海的力量产生了更深的敬畏。
同时,朱元璋也有点无奈......本以为找到了一个可以迅速增援大孙的办法,却没想到这个办法根本行不通,看来大孙只能自己奋斗了。
朱雄英则早就知道大明送来的东西经过神秘漩涡会自然老化,所以只要是剩下寿命超不过630年(2014-1384)的动物,理论上不考虑吃喝以及其他问题,应该都会直接在传送过程中直接消失。
而按照630年这个标准,地球上除了灯塔水母和南极洲海绵,应该没有动物挺得过这么长的老化时间,约等于根本不能传送动物。
不过,这个测试也让朱雄英印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既然神秘漩涡不能传输活物,就说明他不是肉体穿越,他肯定是魂穿穿越者!
坟头前,朱雄英估摸了一下时间,自己狂奔回来就用了一个小时多,神秘漩涡第六次开启的时间显然已经比第五次长了,但应该也不会长很久,所以剩下的时间应该很有限了。
因此,朱雄英决定长话短说,先问最关心的问题。
“爷爷,你那边有没有什么困扰?或许我这能帮你查查或者问问。”
毕竟现代对于古代来说,其实最厉害的,就是信息差了。
困扰?
朱元璋想了想,自己贵为九五之尊,寻常困扰肯定是没有的,如今眼见着小冰河期的危机似乎也有了解决的办法,就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困扰了。
如果说有,那想长生不死却做不到算不算?
不过这种事情,秦始皇没做到,汉武帝没做到,朱元璋觉得应该不现实,毕竟按照大孙上次“魂穿”的说法,人都是要投胎转世的,最多就是有的人有前世根脚,所以也不用想了。
朱元璋仔细想了想,倒还真让他想到了两个。
“倒是有两个,一个是胡惟庸案以后,总觉得这相权似乎永远都不会消失;另一个是最近在想,大明以后要是灭亡了,不亡在小冰河期,会亡在什么?”
然而,朱雄英还没来得及回话,朱元璋就眼见着阴阳炁海彻底消失了。
看着旁边已经用玉碟仔细分类盛放整齐的种子,朱元璋思来想去,觉得这种关乎国运的大事他谁都信不过。
于是,朱元璋干脆决定自己重操旧业,亲自种田!
“给咱在宫里开两块地,咱自己亲手种这些高产作物。”
而另一头,朱雄英看着消失无踪的神秘漩涡,陷入了沉思。
高二开始就文理分科了,他一直学的是理科,朱雄英的历史知识如果不算课外学来的内容,那基本还停留在初中水平。
所以爷爷的这两个问题,算是问错人了。
不过好在自己虽然不懂,但是总有懂的人,而百度未必见得靠谱,还是去咨询专业人士吧。
朱雄英把这两个问题记录在了手机备忘录上,决定回学校以后去问问知识渊博的姜老师,看看他怎么说。
朱雄英结束了与爷爷的通话后,先是去镇上的政务大厅,凭土地租赁合同,在房地产登记窗口办理了出租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正式获得了十亩荒地的十五年使用权。
随后,他乘坐渡船来到陆上,打算在这座繁华的沿海城市里签订一笔树木移植的购买合同,因为不管是栽种小树还是树苗,按一亩地几十棵算,怎么也得总共几百棵树木,这肯定是岛上办不了的事情。
不过弄树木移植倒是好说,只要价钱合适,发货、运输、移植都可以一条龙下来,到时候朱雄英不让他们往坟头这边种就行了。
最麻烦的是,朱雄英想购买的古董通讯器材。
是的,朱雄英打算搞两台上世纪中叶的无线电台,先传送试一试,如果成功,再搞个十几台,肯定就足够用了。
这是因为如果他关于神秘漩涡物品传输规则的推测是正确的话,那么就意味着,现代的通讯器材他肯定是传输不过去的,因为现代的通讯器材普遍密度较大,而密度较大,回溯作用在物品上的时间就长,再加上生产时间基本不超过十年,有的甚至只有一两年,所以肯定会直接回溯为“不存在”的状态。
而有线的通讯器材在明朝也基本不用考虑了,能考虑的,就是无线通讯器材,其中最靠谱的,显然就是无线电台,而且理论上来讲,上世纪中叶小功率的无线电台就够用了。
朱雄英虽然物理成绩考的不是特别高,但基本的物理学知识还是有的,无线电波的传输主要靠电离层反射,电离层反射的动力,主要来自无线电波发射的功率。
在现代使用无线电台,往往几百公里信号就会非常差,是因为有太多的通讯基站、人造卫星、广播电台、电视频道在其中进行干扰了,但在以前不是这样的,在以前一个小功率的无线电台,把信号传输上千公里甚至数千公里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以前电离层非常干净,一点都不“拥挤”,这也是为什么谍战剧里一个十几瓦的小电台,就能够把情报传递到很远的总部。
但问题就在于,古董无线电台这东西不好弄,准确的说是完整的古董无线电台不好弄。
因为无线电台毕竟是精密器械,古董可以用不了,但是零件之类的必须齐全,不然回溯完了少个零件岂不是尴尬了?而且最好是同一种型号的无线电台,这样操作起来没有技术壁垒......但两台同型号的无线电台或许好弄,网上倒是有一些,价格虽然有点贵,在三万到九万不等,可数量如果上去,除了无线电博物馆里,朱雄英还能去哪弄十几台同型号的无线电台呢?
更重要的是,第二批的十几台同型号的无线电台,还必须保证是不缺零件的,毕竟这东西在战争年代很多都是跟着队伍东跑西颠,很难保证毫发无损。
除此之外,这些无线电台还得配一批手摇发电机或者无线电台专用的干电池,不然没电也是只能干瞪眼。
烈日下,朱雄英皱着眉头,他的情绪如脚下被阳光晒的滚烫冒烟的柏油路一般,烦闷极了。
古董无线电台的购买计划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而树木移植合同签订后几乎见底的钱包更是时刻提醒着他......他已经莫得小钱钱了。
嗯,这是最重要的,还是得先搞点钱,有了足够的钱以后绝大多数事情都会变得很好办。
朱雄英摸了摸背包里那张用透明文件袋装着的薄薄的、却仿佛承载了千斤重的古董洪武宝钞,下定了决心。
——先去城里的古玩一条街,变卖掉一到两张宝钞换钱,在这里如果能直接换现钱,比网上随缘卖再等收款快多了,拿了现钱他就能直接去买古董电台。
检查了背包里的充电宝、身份证、钱包、文件袋、折叠军刀等物品都在以后,朱雄英打车去了古玩一条街。
就在他踏入那条充满仿古气息的古玩街不久后,一声清脆的女声划破了人来人往的喧闹:“朱雄英!”
朱雄英惊讶地抬起头,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不远处,正是他的高中同桌沐锦月,或者说,心头的白月光。
沐锦月扎着马尾辫,身着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短袖,下身穿着一条浅蓝色的牛仔裤,裤腿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整个人散发出一种青春活力的气息。
看着跟自己一起度过了三年时光的男孩子,看着他那张英俊的面庞,沐锦月似是有很多话想说,想说说她的想念和舍不得,但最后还是只问道。
“你怎么在这?”
朱雄英同样有些拘谨,面对这个可爱又漂亮的同桌,少年的他未尝没有过念想,可终究是从未敢说出口,只是说道:“有点事要办,你呢?我看你空间里的说说,不是说要继承家业吗?”
“开玩笑的啦,暂时帮家里看分店。”
沐锦月指了指身后规模相当大的店铺,说道:“今年没考上,又不想念二本,所以决定复读了。”
“离一本线差多少?”
“十几分。”
朱雄英感到有些意外,他知道同桌一直学习很努力,成绩虽然不算特别好但在这一届也还算中上游,正常发挥大概率是能考上一本的,但命运却给她开了个玩笑。
“之前给你打电话也一直没接。”
“那时候心情不好,在家闷了好几天,本来想联系你的,后来......”
说着说着,沐锦月却突然改变了话题:“看你满头大汗的,走吧,喝奶茶去。”
朱雄英迟疑了一下,但终究没有拒绝这份善意。
两人走进一家街边的奶茶店,空调的冷气瞬间让人觉得清爽了不少。
“一杯芋泥加西米不要啵啵,你喝什么?”
“冰的柠檬茶就行。”
沐锦月看着他手里的手机,有些诧异。
“咦?新手机啊。”
“刚买的。”
“也是,之前那个早就该换了。”
冷饮让朱雄英焦躁的心情放松了不少,两人许久未见,闲聊了片刻。
在准备离开时,朱雄英下意识地拉开背包内层的拉链,准备掏出钱包来付账。
这一刹那,背包里的透明文件夹露出了一角,里面的那张大明宝钞的边角赫然映入沐锦月的眼帘。
正准备拿手机扫码的沐锦月,眼睛顿时微微瞪大,她家里开古董店......呃,这么说不准确,实际上产业规模要大的多得多,但不管怎样,都是古董行业起家的,自然知道宝钞的价值。
而且,沐锦月之所以一直没有联系朱雄英,是因为关于一件事情,她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沐锦月把他拉回座位上,低声问道:“你,你这是从哪弄得宝钞?就这么带着不怕被人抢啊。”
朱雄英心中觉得有些麻烦,他之前只知道同桌家里是做生意的,而且相当富裕,但却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生意......大约也是出于低调行事以及顾忌他的自尊吧,反正对方从未在他面前表现过经济方面的炫耀,但他也没想着要借助对方的关系。
不过对方说这话也是为他好,小富婆肯定不会看上他这点钱就是了,朱雄英只是没想到她眼神这么好使。
至于怕不怕被人抢这个问题,他肯定还是有点担心的,要不然也不会在包里放了一把折叠军刀防身。
“爷爷留下来的,我得卖掉两张再买些东西,网上卖的话,多快能卖出去也没个准,我寻思就直接在这找家店卖了。”
“你要买什么?或许我能帮到你,总比你在这撞大运要好,万一被人坑了就亏了。”
朱雄英想了想,以他对沐锦月的了解,这是个心思比较单纯且善良的女孩,这些话肯定是出自真心,之前他并不知道她家是开古董店的而且规模这么大,现在知道而且对方也主动开口愿意给予帮助的话,确实从感情和理智来两方面来讲,没必要拒绝对方的好意再自己再去瞎闯,毕竟这里面的门道还是挺多的。
因此,朱雄英坦诚道:“买古董无线电台,现在需要两台。”
实际上,朱雄英需要十几台,但他首先要送过去两台做测试,因为他不清楚这种内部密度不一致的物品,到底能不能完整地送过去。
“两台古董无线电台吗?”
沐锦月沉默了片刻,仿佛在权衡着什么,然后,她抬起头对朱雄英说:“我认识一个叔叔,或许手里有存货,你在这里等我一下。”
说完,沐锦月转身匆匆离开了奶茶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