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趣书网 > 现代都市 > 精品篇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

精品篇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

西湖遇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现已上架,主角是朱雄英朱元璋,作者“西湖遇雨”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给爷爷哭坟后,朱元璋求我继承大明江山】高三学生朱雄英有个秘密,他小时候生活在古代!原本他会带着这个秘密度过普通人的一生,直到上大学前他给监护人爷爷哭坟的时候,坟头传来了一个激动的声音。“——大孙,你没死啊?”朱雄英:“你说你是我爷爷?我还秦始皇呢,打钱!”朱元璋:“要打钱?烧宝钞过去!要多少给多少!”当朱雄英看着宝钞被古董商收购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坟头的时空虫洞可以扭曲......

主角:朱雄英朱元璋   更新:2024-08-18 08:0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雄英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篇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由网络作家“西湖遇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现已上架,主角是朱雄英朱元璋,作者“西湖遇雨”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给爷爷哭坟后,朱元璋求我继承大明江山】高三学生朱雄英有个秘密,他小时候生活在古代!原本他会带着这个秘密度过普通人的一生,直到上大学前他给监护人爷爷哭坟的时候,坟头传来了一个激动的声音。“——大孙,你没死啊?”朱雄英:“你说你是我爷爷?我还秦始皇呢,打钱!”朱元璋:“要打钱?烧宝钞过去!要多少给多少!”当朱雄英看着宝钞被古董商收购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坟头的时空虫洞可以扭曲......

《精品篇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精彩片段


洪武十五年,七月。

此时,坤宁宫内的气氛凝重而肃穆,仿佛连空气都被悲伤冻结。

明明是上午,可幽深的殿廊中却到处都是遮风遮光的锦缎,摇曳的宫灯投下斑驳的光影,却无法驱散那笼罩在病榻前的阴霾。

朱元璋,这位让无数官员战栗着臣服在脚下的洪武大帝,此刻却只能无助地守在马皇后的病榻前。

太医院使戴思恭跪在冰冷的地砖上,声音低沉而颤抖地宣布了那个让朱元璋绝望的消息:“陛下,皇后娘娘的病势已入膏肓,微臣等人医术浅薄,实在是......药石无医了。”

闻言,朱元璋的身体猛地一颤,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重锤击中。

他的双眼在一瞬间瞪得极大,瞳孔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眼角甚至都要撑出血痕来,“目眦欲裂”这四个字,用来形容此刻的朱元璋再合适不过。

而在下一个瞬间,朱元璋整个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额头的青筋暴起。

朱元璋所有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似乎都在极力地否认着这个结果,他下意识地想要抗拒,自欺欺人地将问题归咎于御医的医术,好像只要换个御医,马皇后的病情就会好起来似的。

朱元璋猛地转过身来,目光如刀锋般射向戴思恭,那眼神中的寒意让戴思恭不禁打了个哆嗦,他低下头,不敢与朱元璋对视。

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的宫人都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一点声响,只能听到朱元璋愤怒的喘息声和病榻上马皇后微弱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曲调。

“重八......”

听到这个熟悉的称呼,朱元璋的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的咆哮,像是受伤的野兽在挣扎,他的双手紧握成拳,满是老茧的关节处泛出青白之色,显示着他此刻的愤怒与无力。

可这一切令人恐惧的威压,随着马皇后勉力抓住他的手,变得烟消云散了。

“妹子,咱在呢,咱在你身边呢。”

朱元璋忙不迭地说着,看着她那苍白而虚弱的脸庞,赶忙将另一只手覆在上面,用双手轻轻地握住马皇后的手,而那冰冷的触感让他硬如铁石般的心忽地坠痛了一刹......朱元璋紧紧地攥着双手,似乎想传达出一些暖意给她,就像是当年她用身体捂着滚烫的大饼送给饥饿的他那样。

虚弱的马皇后在病榻上微微睁开眼,她的目光中带着一如既往地柔和,轻声道:“重八,不要怪罪太医们,他们尽力了,是我命数如此。”

朱元璋纹丝不动。

大妹子若是治不好了,包括戴思恭在内,这些御医统统都得陪葬!

马皇后太了解朱元璋的脾性了,她也太过温柔了,她怎么会看着这些御医被处死呢?

“重八,要是我死了,以后就没人劝你了......再听我一次劝吧。”

朱元璋的身体微微一颤,他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转头看了一眼戴思恭,眼中的杀意渐渐退去。

“还有多久?”

太医院使戴思恭当然清楚朱元璋问的是什么,他低头颤声答道:“少则十天,多则半个月。”

这一天,朱元璋陪了马皇后很久很久,直到马皇后沉沉睡去,朱元璋才转身离开,他高大的背影在摇曳的宫灯下显得格外落寞。

听到动静,马皇后躺在病榻上睁开了眼睛,她的目光穿过纱帐,望着自己的丈夫,很多年前,她就是这样望着朱元璋一次次出征扫平元末群雄的,可惜,怕是没有以后了。

——————

银河皎皎,月色如瀑。

钟山的夜风带着些许凉意,吹拂着朱元璋鬓角有些斑白的发丝,他孤独地站在虞王墓前。

在任何人面前,朱元璋作为帝王,都不能流露出自己软弱的一面,因为让人察觉到软弱,就会破坏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帝王权威,这是一个富有雄心的帝王所绝对不允许的。

可朱元璋,也是人,他也有烦恼、无助、焦虑、疲惫的时候。

只有在这里,在方圆百步目视过去空无一人的虞王陵墓前,朱元璋才可以放松下来,当一会儿作为一个“凡人”的朱重八。

不是所有伤疤都能够被时间抚平,也不是所有记忆都会随时间淡忘的,有许许多多与马皇后一起相处的珍贵记忆,此时正深刻在朱元璋的心底,如同尖刀,时刻刺痛着他苍老的心。

朱元璋手中提着一壶酒,仰头灌下一口,辛辣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心头块垒,却实在是难以消解。

马皇后无法医治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将他最后的希望击得粉碎。

朱元璋想起两人在郭子兴帐下初见时她那温柔的眼神,想起打天下时她在自己身边默默支持的日子,以及大明开国后那些共同度过的幸福时光......那些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却马上就要随风而逝。

“老天!”

朱元璋仰头望向漆黑的夜空,声音带着哽咽:“咱已经失去大孙了,不能再失去妹子了!如果是咱的错,惩罚咱就好了!为什么要惩罚咱的亲人!”

老天,没有任何回应。

闷头喝着酒,他的眼眶渐渐红了,泪水在眼角凝聚,却倔强地不肯滑落。

他是元末乱世叱诧风云的豪杰,他是立国大明的洪武大帝,但在此刻,他只是一个无助的老人,一个即将失去至亲的可怜人。

朱元璋的身体,重重地靠在虞王的墓碑前,伸手抹去了自己眼眶中的泪水。

月光洒在他第一次有些佝偻的背上,身影在夜色中显得那么孤独、那么凄凉。

朱元璋再次仰头灌酒,试图用酒精麻痹自己的神经,但那深入骨髓的悲痛,又岂是一壶酒所能抚平的?

很快,酒壶就空了。

“酒呢?取酒来!”朱元璋蹙着眉,冲远处大吼。

但还没等极远处的侍卫说些什么,他的脑袋上忽然传来一个声音。

“还喝呢?爷爷你可长点心吧,上一世你就是喝酒脑梗猝死的!”


朱元璋在奉天殿内召集了太子朱标以及一众功臣名将,除了魏国公徐达和信国公汤和目前尚领兵屯驻于北平防备北元外,其余几位国公都到了,这几人,都是有着“参与军国重事”的职责的。

而此时邓愈已逝世多年,其子邓镇能力并不出众,更无资格参与这等级别的顶层会议,至于傅友德、蓝玉这些当打之年的将领,目前还尚未被封为国公跻身大明帝国最高层,所以也一并无缘了。

当众人到齐后,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将小冰河期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这个消息瞬间在众人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国公们虽然面色都还算镇定,但心中却显然并不平静。

韩国公李善长素来以沉稳著称,但此时他的眼眸中也露出了一抹难以掩饰的惊容,他用试探性地眼神看着朱元璋。

然而,当他看到朱元璋望向他时,脸上凝重的神情,李善长就知道这个消息恐怕是千真万确的。

李善长心中不由得一沉,他明白小冰河期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意味着什么。

太子朱标更是一时默然无语,他是龙凤元年出生的,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十三岁的时候大明建立,就顺理成章地当太子了。

而朱标随宋濂学习经传,可谓是自幼就受到悉心教导,并且一直以来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虽然小时候经历过元末战乱,但印象实在是不深,对于天灾人祸并没有太过深入的了解和切实的体验......但朱标虽然不能具体体会到农人遭受天灾的痛苦,他作为大明帝国的最高层之一却能够明白,如果天气持续变冷,大明帝国的结局是什么。

因此,当朱标听到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的消息时,他感受到了那种从心底升起的无力感......人该如何与天命对抗呢?

嗯,如果这是殷商,这时候估计就要组织大规模献祭了。

不过这是大明,而且好在大明君臣还是清楚的,虽然天气会年复一年的不断变冷,但最起码短期内,或者说朱元璋和朱标这两代人的时间里,还不会动摇大明的统治,所以暂时还不用太慌。

他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这一代找出解决办法,而不是去相信后人的智慧......朱元璋从来就没对“老朱家未来会诞生能力超过自己的后人”这件事情抱有过什么幻想,所以他才要事事都规定好,就像是出门都要给弱智孩子烙个饼挂脖子上生怕饿着的娘一样。

不过,他们这么不淡定,其实也怪朱雄英没说清楚,或者说,朱雄英他自己听课听一半就走了,也没整明白小冰河期还真不是一直变冷的,而是下降几十年以后再抬升几十年,有点类似乌龟爬井,只不过总体是往下的。

总之,大明君臣不知道啊!

而且因为他们正好赶上了气温持续下降的这几十年,所以根据朴素的人生经验,再加上前几次小冰河期对应的史料记载,这时候就理所当然地断定,气温不会抬升,只会继续下降......而实际上,到了明朝中叶,气温还是会抬升的。

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也都是一脸凝重之色。

整个奉天殿内一片寂静无声,只有众人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着。

他们都在努力地消化着“小冰河期已经降临”这个消息带来的冲击,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应对。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终于打破了沉默。

“咱知道这个消息对于你们来说很难接受,但逃避不是办法,对于这件事有什么应对之策,都说说吧。”

太子朱标首先开口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应该先从农业入手,小冰河期既然会导致变冷,那就会让农作物的成熟时间延长,产量减少。所以朝廷需要引导百姓多种植更加耐寒、耐旱的作物,同时朝廷也要增加粮储以应对灾年。”

韩国公李善长补充道:“还得多多增加水渠、水坝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田在干旱的时候也能够得到充足的灌溉,当年秦国国力横压关东六国,修渠就是关键......其实天灾虽然可怕,但更多的是引子,若是水利设施修的不够,哪怕是很小的灾祸也会演变成大灾,如今江南各地便是如此,动辄涝灾,还不是蓄水、疏水的设施太少所导致的吗?”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是自己种过地的,很清楚有水渠、水库和没有这些东西,对于农业生产究竟有多大的差异。

朱元璋看向剩下两位国公,问道:“你们还有什么建议吗?”

郑国公常茂想了想,说道:“陛下,臣认为不如打出去。”

“打出去?向哪打?”

“向南方打。”

曹国公李文忠眼眸一亮,也补充道:“陛下,臣读史书,当年春秋之时,吴越不过是蛮夷之地,而后孙吴时期才渐渐开发,到了衣冠南渡以后,方才算是人烟繁茂,但更远的岭南,则依旧是满是瘴气荒无人烟之所,可如今呢?历经唐宋,岭南已经渐渐繁荣起来了。”

“所以臣的意思是,郑国公的建议是有道理的,大明可以往南打,慢慢开发就是了,越往南的地方越暖和,同样安南、占城等地,稻米也是常常一年三熟不在话下,粮食产量也高......天气再怎么冷,也是有个极限的,如果大明能把南方那些区域都占据,然后种植粮食,至少南方的粮食是有保障的,若是北方有灾,再输送过去赈灾就是了。”

“这倒是有点金人当年‘北失南补’的意思。”

“北失南补”指的是金国在与蒙古野狐岭之战失败后,为了弥补失去的土地,企图向南攻占南宋国土,当然,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一个糟糕的策略就是了,这个决策让金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最后被宋蒙联军灭国于蔡州。

而放到现在的大明,这里的“失”失去的不是土地,而是因为小冰河期造成的北方粮食产量减少,而需要“补”的,则是从更南方获取的粮食产量。

不过时移世易,这个战略目前对大明来讲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毕竟苟延残喘的北元比不了当年的蒙古,南方那些刚刚建立勘合贸易的小国,诸如安南、占城、暹罗、真腊之流更是没有南宋的实力,而大明的国力自然也不是被压缩到黄河和淮河之间的金国可比的。

朱标此时却出言劝道:“这个战略未尝不可行,不过眼下盘踞在漠北的北元虏庭和占据辽东的纳哈出所部,才是大明的头等心腹大患,小冰河期虽然致命,但却不急于一时解决,也非是一时能够解决的......退一步说,即便要向南取得粮食,也未必要动兵。”

朱元璋听了众人的建议后,沉思片刻,说道:“兴修水利、增加仓储、种植耐寒耐旱作物这些都是可行的,韩国公下去拟个条陈,至于是否要向南用兵,要谨慎行事,五军都督府先做出一个用兵的计划,然后让使节和锦衣卫多多侦查南方诸国的情况,查清楚以后,再做决定。”

众人齐声应是,不过心中却不算充满信心,朱元璋也看出了他们的心态,于是说道。

“第二批无线电台已经送到了,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演示,好好提振一番士气。”

“小冰河期的事情,出了这个大殿,都不要向外说......既然已经想了法子,心中就不慌了,等下次阴阳炁海开启,咱再问问大孙那边有无应对之法。”

听闻此言,众人顿时心头轻松了不少,还是那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们固然要努力想办法来应对,可若是真想要彻底解决,恐怕还是要看圣孙殿下。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