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36年的天朝上国,张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与这个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
通过“历史重构者”系统的指导和自己的勤奋,他设法深入了解了国家的内外政策,并逐步建立起自己在宫廷中的影响力。
系统提示张伟,天朝上国即将面临一场由大英帝国引起的危机,这场危机将围绕着英国大量倾销的“果子”展开。
系统分析预测,在未来西年内,这一事件将导致两国间的紧张关系升级,最终引发第一次“果子战争”。
系统给张伟下达了新任务:在这场危机爆发前,他必须成为宣宗帝的心腹大臣,帮助天朝上国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并争取在第一次“果子战争”中取得胜利。
为了支持这一任务,系统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升级,增加了“战略模拟器”功能,使张伟能够模拟不同决策的可能后果,并优化他的政策提案。
作为任务进展的奖励,系统还赋予了张伟一个“文化影响力增强器”,这一工具可以加快他对天朝上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融入,提高他在官场中的口碑和影响力。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张伟知道他必须深入了解天朝上国的政治结构和文化背景,同时在宫廷中建立更为坚实的影响力。
他开始与更多的高级官员交流,并逐步介入关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核心讨论。
在一次宫廷会议上,张伟提出了对当前贸易政策的见解,他警告说大英帝国的“果子”倾销可能对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他建议宣宗帝采取预防措施,加强海关监管,并提升国民对此类问题的认识。
张伟的建议得到了一些进步官员的支持,他们认识到了“果子”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这也触动了一些贪腐官员的利益,包括京城水务局的局长李沛然。
李沛然与英国商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暗中反对张伟的提案,试图在宫廷中为英国的行为辩护。
李沛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暗中散布张伟提案的负面影响,声称过度干预贸易会影响天朝上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大英帝国的关系。
他还暗示,张伟的提案可能是出于个人对权力的追求,而非真正的国家利益。
张伟意识到要在这场政治博弈中站稳脚跟,必须更加谨慎地操作。
他通过系统收集的数据,准备了一份详尽的报告,其中包括“果子”对国民健康的长期影响和对社会秩序的潜在威胁,以及成功的国际禁烟案例。
在下一次会议中,张伟展示了这份报告,并强调如果不采取行动,天朝上国可能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和内部问题。
他的首言不讳和坚定立场逐渐赢得了包括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在内的更广泛支持。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和多次策略调整,张伟的提案最终得到了宣宗帝的批准。
天朝上国开始实施新的贸易政策,有效控制了“果子”的流入,同时提升了国家的贸易监管能力。
这一成功极大提升了张伟的政治地位,也使他更接近成为宣宗帝的心腹大臣。
随着他在天朝上国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稳固,张伟准备面对即将到来的更大挑战——第一次“果子战争”。
他知道,这只是一场长期斗争的开始,而他的“历史重构者”系统将是他在这场斗争中的关键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