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武江山张丹娜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全文重生八零:初恋校花到我怀里来》,由网络作家“李想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武江山张丹娜的都市小说《重生八零:初恋校花到我怀里来》,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都市小说,作者“李想想”所著,主要讲述的是:酒精上头,再睁眼时,他竟然看到了那时初恋……做梦!一定是做梦!不对,这梦里的场景怎么和自己经历过的一模一样?后知后觉的他发现,这并不是做梦,而是重生了,还重生回到了自己犯错误的那一天。看着眼前自己心心惦念了许多年的女人,他还是决定,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防止悲剧重演。校花却委屈:“提上裤子不认人?”——错了!他只是想日后连人带盆一起端走。...
《畅读全文重生八零:初恋校花到我怀里来》精彩片段
武江山走之前,先去了趟对面供销社买调料,
然后把空盆送回大古家,点了下钱,今天中午卖的不好,就挣了二十三块钱,
刚刚买调料花了三块多,还剩19块4了。
前几天一天基本都能弄回来三十多斤鱼虾,嘟噜蟹子两人都熬到后半夜两点多,能抓四五十斤。
支出只有调料,油,还有两人这星期吃饭,还没吃啥好的,基本就是自己卖的这玩意当菜,再加上这几天大古捡的野鸭蛋,
武江山没拿去卖,都炒了或煮了吃了,补充体力。
此时武江山的书包里,已经凑够了五百整,还多出几块零钱。
两个人拼死拼活,白天晚上连轴转,用了一个星期时间,赚了五百块,
武江山只觉得这钱,沉甸甸的,每一分都是血汗。
他没去换大团结,基本全是毛票子,拿绳子一打一打捆了,全塞书包里了。
然后这回没塞炕稍破被里了,换了个更隐蔽的地方。
收拾好之后,武江山看了看天色,该去接大古了,今天估摸着他又没少弄。
骑着车先去买了两个馒头,一瓶汽水,然后一路骑到了苇塘,去了固定的那几个捕鱼的点,
武江山找到了仲大古,他还下网兜子端鱼呢,岸上三个桶都满了。
叫了他上来,把馒头跟汽水塞给他,仲大古乐得坐地上就开吃。
“大古,等会回家咱俩把这些做出来,晚上你去卖行不行?”
仲大古知道武江山今天要去接他姐回武屯,可叫他去卖,他还是有点不适应。
“今天针织厂门口有人也学咱们,开始卖鱼虾了,你这几天白天,有没有看到别人来苇塘?”
仲大古点点头:“今天还有两个男的来我这边端鱼了,他们有网,看我在这了,就去别的地方了。”
听武江山说有人学他们,仲大古有点担心:“江山,有别人卖了,那咱们这些鱼是不是卖不完了?”
“怕啥,市场大着呢。”
武江山见他吃的差不多了,也不叫他继续弄鱼了,自己下去把兜子提起来,倒桶里,就准备回去。
“我明天早上回来,你今天卖不完也不要紧,剩了自己留些吃,再给你家邻居送一些。”
仲大古挠挠头:“给那帮瘪犊子吃干啥?”
嘴最坏,背后说他家坏话的,就是那些邻居。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卖不完坏了也是倒,你当是喂狗了,以后他们也少咬你。”
“嘿嘿,江山你说的对。”仲大古这么一想,这心里就舒服了。
俩人骑车回家,一块动手,武江山很快就把鱼虾下了锅,等到做完了,
他背上了那个装钱的书包,稍微想了想,还是帮着仲大古把几盆鱼虾都弄针织厂门口了。
虽说那有个牛逼轰轰的老娘们,但相对其他地方,还算好卖,开拓新市场的事,等他回来后再说。
两人到了之后,中午那老娘们也在,看见武江山又来了,脸一下就拉了下来。
武江山瞅了瞅,中午她剩的那些还在呢,又添了两盆新的,也不知道臭没臭,毕竟现在家里有冰箱的人家太少了。
“哟,大姨真勤快啊,来的真早。”
武江山打了个招呼,老娘们没搭理他,他也不在意,
帮着仲大古把东西摆好,武江山嘱咐了一句:“不用招呼人,有人来买就卖,卖不出去就回家,晚上别去抓蟹子了,自行车我要骑走。明天早上你下去弄点鱼虾就行。”
仲大古点头表示明白,武江山也不担心,见时间不早了,就骑车去学校了。
苇塘是个好地方,就在镇子边上。
夏天这里有鱼,有虾,有蟹,还藏着野鸡,野鸭和水鸟。
秋冬时遍地的枯黄苇叶,又能搂回家烧火做饭。
武江山记得,再过二十多年,苇塘就成了湿地保护区,镇里的百姓再不能随便进去。
但现在,却可以随意进去捕鱼抓鸟。
两人没什么专用工具,在仲大古家翻出几根铁丝,找了一大块冷布缝了个深口袋,
口子拿铁丝圈固定,又吊了三根绳在铁丝圈上,提起来能保证口子平稳才行,然后绑了个挂钩。
仲大古家里穷的啥玩意没有,就剩半袋子土豆了,俩人在锅里呼熟了几个土豆一人啃了一个当早饭,剩下的装兜里,拎着口袋,拿了个水桶就出了门。
路上走到别人家院外,武江山偷着拔了根粗竹竿,这玩意一会儿有用,当钓竿使。
农村孩子小时候都下河摸过鱼捞过虾,因此早就练就了一套捕鱼的本事,
两个人没有自行车,提着东西走了快两个小时才走到苇塘里边,
武江山想着挣钱的事,也顾不得休息,赶紧找了个好位置把挂钩绑在竹竿上,捡了片宽叶子拴绳上当鱼漂,
仲大古拿了个土豆出来捏碎了扔进去,然后又捡了块石头放到布袋里面,好让袋子沉下去,
下了布袋还得等一会儿才能抬,两人也没闲着,继续往深处走,去寻摸野鸭蛋去了。
“江山,你赚了钱想买啥啊?这里的鱼也不值钱,你想挣钱,还不如咱们去扒拉铁渣了。”
武江山一早把他叫起来下苇塘,仲大古也没一点埋怨,他以为武江山是想要买什么东西,
两人之前也为了买吃的解馋去想法子挣过钱。
苇塘里的鱼虾,谁家想吃就自己来钓,所以没什么人会愿意花钱买的。
捡铁渣虽然一斤才几分钱,但扒拉一天也能挣上几毛。
“哎,那能来得及么?我需要好几百块。”武江山合计着,加上来回车费,有个五六百差不多就够了,先去把爷的身体检查了再说。
仲大古惊讶的张着嘴,好几百?他想都不敢想。
“我爷身体不好,我想攒点钱带他去省城大医院看看。”
听武江山这样说,仲大古才明白:“江山,你真孝顺,不过咱们靠卖鱼啥时候能攒够?”
“没事,我有办法,咱们先整点试试,不行再说。”
武江山昨晚想了一夜,他没什么本事,吃喝玩乐倒是一流,
重生之前混了好些年,后面想着年龄大了,不能老游手好闲,就弄了个路边摊大排档,
起初只有一个小小摊位,两三张小桌,就他自己忙,炒菜洗碗,收钱收拾桌子都是他自己干,
后面扩大了些,有二十几张桌子,还弄了个店面,搞起了海鲜大排档。
所以,他做菜的手艺不错,只是起步太晚了,竞争激烈,很难更进一步。
在遍地都是小吃摊的未来他都能靠这点手艺挣钱,难道在这样全民刚刚能吃饱饭,食物种类匮乏的86年就征服不了他们的味蕾吗?
思来想去,狐山镇这地方,也就苇塘里有点宝贝,还不用花钱,正好解决了他现在兜比脸干净的窘迫。
来这里弄点小鱼小虾小贝壳,武江山觉得凭他的手艺,怎么做都能好吃,
在这个时代做小食摊相信没人能比他强,唯一担心的就是做街边小吃没人敢尝试。
狐山镇这种地方,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在这里仿佛被按下了慢速键,足足比大城市落后了至少十年。
如今省城应该已经有人开上私家小轿车了,但在狐山镇这里,
自行车还是家里的贵重大件,只有那些在大厂里工作的工人,攒上几个月工资才能买上一辆自行车,可有几个又舍得呢?
像仲大古这样,家里连个电灯泡都没有的,在镇子周边的村子里也比比皆是。
个体户这个词,老百姓也只是通过家家户户挂在屋角的广播小喇叭里听说过,根本不清楚代表着啥。
真正开始了下海经商热潮的时期,是93年之后,大批工人下岗,连公务员都有不少下海经商的。
但在此时的狐山镇,普通老百姓谁会想着去做个体户呢?只有那些走投无路,吃不上饭的,二流子之类的人,才会去做。
拿着稳定工资的人,觉得自己端的是国家的铁饭碗,根本瞧不上摆小摊的。
周边农村的人,则根本都还没有那种做买卖的意识,自己种点小菜养点鸡鸭偷着进镇里换点粮票布票对他们来说就到头了。
毕竟,投机倒把这个词,现在还没有过时...
武江山敢做狐山镇第一个摆路边摊的人,就怕没人敢第一个尝他做的吃食。
不过行不行,总得试试,眼下光有食材还不行,想要东西好吃,少不了多放调料,
为什么现在的人觉得这些小鱼小虾不好吃,那是因为舍不得下重油重料,
就像什么田螺,小龙虾,其实就是嗦个调料味儿...
他跟仲大古两人兜比脸都干净,所以,还得先把调料钱给挣出来。
苇塘里野鸭子野鸡不少,没有猎枪很难空手抓到,野鸭蛋也不是谁都能捡到的,得有窍门,
这点,仲大古是行家,他以前没饭吃,没少来苇塘里找吃的。
在坝上走两趟,寻摸着芦苇少的地方,仲大古就能找到藏在下面的窝。
两人在这一片儿转悠了一个多小时,捡了十几个野鸭蛋就再找不着了,这就是换调料的钱。
那布袋子下了这么长时间也差不多了,该提起来了,
这是个需要技术的活,提布袋子不能太快,太快了冷布里兜的都是水,
容易把竹竿给压断了,提的太慢里面的鱼虾又容易受惊跑了,
所以,速度要均衡,还要稳,武江山把袖子撸起来,两脚岔开站稳了,托着竹竿开始慢慢往上抬,
冷布密实,水出的慢,所以往上抬的时候得费点力气,
也就武江山人高马大自己一个人就成了,换了仲大古那身板,都够呛能抬的动。
两人屏气凝神,一点点的把布袋子抬起来,等口子离了水面,就不怕里面的鱼虾跑了,
武江山动作稍稍快了点,往后退了几步,仲大古已经顺着坝梗下去抓了哗哗往外流水的布口袋往上抬。
等口袋抬到了坝上,里面水已经流出一大半了,剩下的武江山就倒进了水桶,
稀里哗啦的,又是鲫鱼又是草鱼还有青虾和泥鳅装了小半桶。
仲大古看了看,皱着眉头:“这也太小了。”
“没事,换个地方再来一回,咱们弄一桶就回去。”
对武江山的话,仲大古从来都没有异议,提着沉甸甸的水桶和一兜子野鸭蛋就去寻摸地方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