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箴攸若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篇重生之将门烈女二嫁东宫》,由网络作家“绿鬓霜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张箴攸若是古代言情《重生之将门烈女二嫁东宫》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绿鬓霜华”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宣平侯为报答宋将军的救命之恩,执意结为儿女亲家。侯府世代簪缨,宋家不过是泥腿子出身的军户。世人一句不配,攸若便收起顽劣之心,遵规守礼,一心一意嫁作侯门妇。新婚夜,金军南侵,张箴抛下她星夜驰援,她敬他是大丈夫。汴京城破,张箴杳无音讯,攸若甘愿为他守节,操持侯府。六年后,张箴在金为质的消息传来,攸若散尽嫁妆将他赎回,倾尽所能助他平步青云。却不想在她身怀六甲之时,被张箴污蔑与人私通,受烈火焚身之痛。濒死之际,一个女子的声音响起:“谢谢你,筹钱赎我们回来。”“可知成亲那晚,他为何急着连夜赶回汴京吗?”“他...
《精品篇重生之将门烈女二嫁东宫》精彩片段
簟秋性急一些,见自家姑娘挨了打,还要被逼着变卖嫁妆,心里愤愤不平:“大夫人也忒过分了。”
“自己一毛不拔,可着咱姑娘欺负,宋家是欠他们张家的么?
当初可是世子的亲爹为了感谢咱们老爷的救命之恩,才定下这门亲事,又不是咱们上赶着高攀他们。”
“再说,以眼下张家的处境,还不如咱们宋家呢。
大公子立有战功,得皇上恩宠,况且宫里咱还有靠山……”见她扯到不该说的人,攸若轻咳了一声,清桐瞪了她一眼,教训道:“你呀,迟早要坏在这张嘴上,哪里是什么话都能说的?”
宫里的靠山,是位得宠的娘娘,与宋家的关系极其隐秘,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
这位娘娘身份非常特殊,一旦她和宋家的关系泄露出去,将对她有生命危险。
这事不能提,自有其他能抱怨的事,这话她都憋了七年了,早就想一吐而快,继续道:“虽然七年过去了,但是当年世子迎娶姑娘时那不情不愿的样子,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黑着一张脸,恍似不是迎亲,而是去见仇人。
拜堂时,像个提线木偶似的,又僵硬又勉强。
这些我都能忍,可礼还没成,听到了外面传来的消息,二话不说,丢下新娘就跑了出去。
害得姑娘苦等了一年又一年。”
“姑娘你还记得世子的模样吗?”
她们知道姑娘对世子有情,苦等他七年,不肯改嫁。
可若是让姑娘将大娘子和外祖奶奶用生命护住的东西变卖,去救这样一个人,她们还是不值得。
这次清桐站在簟秋这一边,也跟着劝道:“姑娘,那些东西我虽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但是应该是极其宝贵的,您要三思呀。”
前世她被冤枉后,簟秋和清桐坚称她是清白的,就是棍棒加身也死不改口,最后被张箴活活打死在她面前。
攸若摸了摸肿痛的脸颊,宽慰二人道:“放心吧,当年他若真是为国战死,我敬他是大丈夫,甘愿为他守节。
可他在金营里苟延残喘,或许真就如族长所言,己被金人策反。”
“否则以金人的性子,以他的身份,莫说活着归来,恐怕早己身首异处。”
他的叔叔和他的大舅哥都是抗金将领,他这样的人质,金人怎会放手?
前世她不是没有怀疑,当终是情爱战胜了理智,让她相信了他的解释。
见姑娘不再执迷不悟,簟秋的心里甚是爽快:“要我说呀,咱就不管这筹钱的事,让世子别回来了,省得脏了张家的名声。”
如此过个几年,等姑娘对张家人彻底失望了,自然会接受大公子的提议,归家!
攸若冷笑一声道:“我若是故意拖延怠慢,以婆母的性子,一定会到处嚼舌根,闹得满城风雨。
说我恶毒,有意气煞老夫人,不顾夫君死活,坏我宋家女儿的名声。”
簟秋不服气:“大夫人好算计,可咱们也不能吃这哑巴亏吧,明面上是让姑娘筹钱,实际上是逼姑娘变卖嫁妆。
那是她儿子,她都不管,还赖上别人了,天下哪里有这样的母亲?”
攸若轻揉了揉额角,“放心吧,我有办法应对,你们把库房里那对樟木箱子抬进来,我收拾一下。”
二人依命,拿钥匙去库房将两个箱子抬进了攸若的卧房。
箱子很沉,不过二人在送服时,自幼跟随大公子身后习武,比寻常女子力气大,抬进来也不觉得十分吃力。
攸若将箱子打开,一股樟脑的气味扑鼻而来,她小心地挑选着最为贵重的几样东西,打算明日带回宋家,陪嫁的宝贝太多,都是世间罕有的金石古器、碑刻铭文和书画珍籍。
一时半刻都弄不走,只能慢慢往外拿。
一次不能拿太多,容易让张家人起疑。
这两个箱子的东西,每一样都是世间仅存的珍贵古物,从这里面再挑选重中之重的,不免有些选择困难。
簟秋凑上前来,看着里面有些略显陈旧的古器道:“姑娘,这些旧东西有什么用?
我看有些还不如咱们现在用的精巧呢。”
攸若将里面几幅名贵的字画和数本珍贵的孤本,西卷竹简和几枚小巧的玉石取出来道:“这些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和记录,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对文明追根溯源。
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窥探先祖留给我们的瑰丽思想宝藏和巧夺天工的技艺。”
“这些是我们曾经的骄傲和文化自信,是先贤留给后世子孙的瑰丽宝藏。
如果这些文字和书画没有保存下来,千百年后,我们的后人如何相信,我们大晟朝的汴京,曾经多么的富庶繁华。”
“便是没有亲眼目睹,有孟老先生的《东京梦华录》和张先生的《清明上河图》,我们也能窥探一二。
正是这样的荣光,激励着义父和兄长这些有志之士,挥师北上,收复故土。”
这话清桐深有感触,闻言也跟着一叹,“我听说前几年汴京城被金军攻破后,大肆烧杀抢掠,听从那里逃出来的人说,一只老鼠都被卖到了一千文。
那可是传说中遍地罗绮、金碧辉煌的汴京呀,转眼间就成了人间地狱。”
她没有见过金人,可每每听说金人在汴京的恶行,都能气到咬牙切齿。
攸若甚是爱惜地抚摸着外祖母留下的《金石录》,继续道:“外祖母曾说,失地丢了,我们可以收复;国家败了,我们可以复兴;可若文化亡了,一个民族就真正走向尽头了。”
“我不会拿外祖母和母亲在动乱漂泊、颠沛流离中不顾性命保下来的身家,去换一个民族的罪人归来。”
簟秋道:“姑娘能这么想,我们也就安心了。”
说话间,外面小丫头传话道:“二夫人来了。”
攸若忙将紧要的东西收拢了一些,用包袱包好,叮嘱二人拿下去明天带回宋家。
二房柳夫人甫一进门就瞧见了屋里的一对樟木箱子,以为攸若是在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准备拿出去变卖,颇有些感慨道:“难为你了。”
她将手中的木匣子推过去道:“这些是我这几年攒下的体己,你先拿去吧,先把世子赎回来要紧。”
攸若记得,世子回来后,根本不把二房放在心上,不久二婶的儿子因染了风寒病逝,如此就更没有人将柳夫人放在眼里。
她手下没有产业,膝下没有儿子,连下人都瞧不起她,经常给她冷脸瞧。
攸若知道二叔早己是凶多吉少,将木匣子推过去道:“二婶,婆母和老夫人那边还没将钱送过来,你抢在她们前边总归不好,有的没的让下人们说闲话。
你先拿回去吧,等不够了,我再找您要。”
柳夫人向来坦荡,笑道:“一家人,要说就任由外人说去。
我不善理家,你叔父又是个仗义疏财的性子,手头上没多少家私,归拢起来也快一点儿。
比不得大嫂和老太太,她们要变卖手上的产业和贵重的物品,自然要慢一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