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华从他们的交谈中己猜出此白衣人是大名鼎鼎的制将军李岩,于是趁机将手里的刀收了起来,那五名女子也跪下谢过李岩。
李岩吩咐手下将女子送回家,转身望着吴林华道:“这位壮士侠肝义胆,令人佩服,不知如何称呼?”
吴林华慌忙道:“在下吴林华,壮士二字实不敢当,只是一时冲动。”
这倒不是他谦虚,刚才实在是危险的很,虽然他前世是跆拳道黑带,但对方是三个人,并且他也不确定这个时代人的武力是什么水平。
此时己有些后悔太过冲动。
李岩哈哈一笑,说道:“壮士不必谦虚,如肯赏脸,请到府中一叙。”
“恭敬不如从命。”
“好!
来人,给壮士备马。”
吴林华忙道:“在下不会骑马。”
李岩一愣,随即笑道:“是我鲁莽了。”
于是他跳下马来,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拉着吴林华的手,说道:“难得我李岩今日结识如此坦荡的壮士,今日我们不醉不休!”
当晚李岩即在府中摆酒款待吴林华,为了说话的方便支开了下人,旁边只有红娘子做陪。
红娘子仍是一身红衣,腰配短剑,吴林华一见之下方知什么叫英姿飒爽。
几杯烧酒下肚,双方的话匣子便打开了。
李岩首先开口:“不知壮士是何方人士,我见壮士发式有异,且武术招式别致,敢问壮士是何方人士?”
吴林华马上把想好的说辞讲了出来:“制将军慧眼如炬,我刚从西洋回到中原。
鄙人祖上世代造船,永乐年间曾随三保太监下西洋,因见西洋对我中华瓷器甚为喜爱,故而转行贩卖瓷器,获利甚丰,不料嘉靖年间竟被污为海盗,只好举家迁往西洋避难,虽身在海外,然心向中华,我小时长听长辈说起中华地大物博,不禁心向往之,本想回来一睹故国风貌,不料看见的却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不禁心恢意冷。”
李岩听后马上说道:“壮士不必消沉,朱明无道,天怒人怨,上天假手闯王灭之,闯王宅心仁厚,宽爱百姓,只要闯王得了天下,百姓自可安居乐业,如今京师己在大顺军手中,只要过得三月,江南就可传撽而定。”
吴林华听后,摇了摇头,不以为然的说道:“明朝立国两百余年,所封王侯众多,其中实力雄厚者如唐王、鲁王、桂王,只要其中一人登高一呼,则明朝官吏和军将必将影从,在江南建一小朝庭与闯王对抗,若到那时中原危矣。”
李岩微微一笑,道:“林壮士过虑了,明军腐败透顶、战力低下,根本不是大顺军的对手,只要闯王提兵南下,不出半年天下可定,何来‘中原危矣’之说?”
“难道将军忘了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清铁骑吗?
满清自从立国以来先后数次入寇中原,掳去百姓、金银无数,其觊觎中原之心昭然若揭,若趁大顺军南下之机入主中原,则汉人社稷必将不保,到那时只怕将军也成了罪人了。”
吴林华叹了口气说道。
李岩闻言一惊,转念一想,说道:“满清不足虑,山海关尚在吴三桂手中,其前几日己表示归降,闯王己令唐通带领五千人马前去接防,只要山海关在,那满清必进不了关。”
吴林华己无话可说,正考虑要不要把吴三桂会当汉奸、引导满清南下的情况告诉李岩时,李岩却开口了:“林壮士一片爱国忧民之心让李岩好生佩服,如今大顺朝正需人才,还请壮士助闯王一臂之力。”
吴林华不觉有些心动,毕竟要想在这个时代立一番事业是离不开权力的,而眼前正是大好机会,虽然李自成很快就会败亡,但若趁此抓住了兵权,应该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当下答道:“在下不才,愿助闯王。”
李岩大喜,道:“好!
难得庄士如此干脆,来,满饮此杯。”
说完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由于喝的太快,不由咳嗽起来。
红娘子一边给他捶背,一边数落道:“不会喝酒还喝那么快,也不怕人笑话。”
“壮士豪爽,我岂能落后?”
李岩笑着说道。
“一口一个壮士,你就不会问问人家的表字吗?”
吴林华马上把想好的说了出来:“在下字子华,子不语的子,中华的华。”
散席后吴林华向李岩借了辆马车,离去时李岩再三叮嘱早回北京。
回到村子时,吴林华发现莎莎倚门而立,正等着他回来。
见到马车上跳下的是吴林华,莎莎低呼一声,满脸的凄苦顿时化做微笑,不顾一切的扑进吴林华怀里。
搂着怀里娇弱的莎莎,吴林华感慨不己,暗暗下定决心,今生今世一定要保护好莎莎,绝不让她受到伤害。
第二天,吴林华带着莎莎,收拾好行装,告别乡亲,驾着马车返回北京。
进了李岩府,得知李岩上朝去了,红娘子则领了一群女兵在后院操练。
红娘子见吴林华来了,便嘱咐众女兵继续,自己则领着吴林华与莎莎去厢房安顿。
一进厢房,红娘子便拉着莎莎问长问短,吴林华觉得无趣,便一个人来到门口与门房套起近乎。
没过多久,李岩匆匆返回,见到吴林华二话不说,拉起他就走。
吴林华稀里糊涂被李岩拉进马车,正欲开口问,却被李岩阻止。
李岩亲自挥鞭驾车,不一会儿,便把吴林华带到了紫禁城。
吴林华被李岩拉着七拐八拐,穿过重重门禁,终于来到金銮宝殿前。
李岩吩咐吴林华别乱走动后,便进殿去了。
首到此时,吴林华才仔细观察起这皇家禁地来。
此时的紫禁城与吴林华来的那个时代的紫禁城大不一样,处处透着皇家的气派,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让人赞叹不己,就连装水的大水缸都包着金子。
吴林华正欲走近金水缸看个仔细时,李岩走出殿来,说道:“快进来面君。”
吴林华跟进大殿,只见殿中站满文武大臣,武将窃窃私语,而文臣则大多面带忧虑之色。
大殿龙椅之上坐着一个大汉,一身戎装,身材魁梧,面目冷峻,胡须浓密,不怒自威。
吴林华暗暗想道:这就是李自成吧。
李岩跪下叩首道:“臣李岩叩见万岁。
早朝时臣向万岁推荐的人才臣己带到,是否人才万岁一问便知。”
李自成点点头,说道:“爱卿平身。”
说完转头向着吴林华问道:“你就是吴林华?”
吴林华答道:“是。”
此话刚一出口,文臣中便站出一人喝道:“大胆!
见到皇上不下跪,此乃大罪。”
说完他又转向李自成说道:“臣请万岁治此人大不敬之罪。”
李岩抢上一步说道:“不知者不罪。
吴林华首次面圣,不知规矩,牛丞相不必如此。”
李自成说道:“此事怪不得吴林华,以后还要制将军多加指点,使其熟悉尊卑之别,免得再坏了规矩。”
李岩叩首遵旨。
吴林华内心极不情愿的被李岩拉着跪下叩首谢恩。
李自成接着问吴林华:“制将军说你很有谋略,朕有些不信,今天朕考考你。
前明大将吴三桂驻守山海关,其家眷均在北京,前些天其本己上了降表,不料今天传来消息,这厮击败了唐通,投降了满清鞑子,对抗我大顺,现下朕该如何应付?”
吴林华没想到吴三桂这么快就当了汉奸,看来抓军权的希望不大了,眼下最要紧的是如何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于是说道:“如今满清势大,且其早有入主中原之心,不如避其锋芒,全军撤往河南,占住这一天下腹心,休养生息,且不时派出小股骑兵骚扰满清,三年之后再图恢复,不可操之过急。”
“一派胡言!”
牛丞相再次发作,“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如今我大顺兵强马壮,天下归心,小小鞑子有何可惧,只要万岁御驾亲征,立时平了它!”
李自成听后捻须而笑,仿佛己看见满清的辫子兵正在自己的刀下跪地求饶。
李岩争辩道:“如今敌情未明,陛下不宜亲征,不如退到河南,徐徐图之。”
这时另一位大臣也站出来道:“臣昨日夜观天象,发现紫薇星蒙尘,且有客星扰之,似乎不宜亲征。”
牛丞相听后不以为然的说:“军师此言差矣,万岁虽未正式登基,但乃当今真龙天子,自有上天护之,且军中精兵猛将无一不是誓死效忠,焉有不胜之理?
权将军,你说是吧。”
只见武将中走出一个彪形大汉,向着李自成一抱拳,用洪钟般的声音说道:“臣愿为万岁前锋,将那吴三桂活捉回来,交给万岁发落!
请万岁下令御驾亲征。”
李岩听后怒道:“刘将军,我早劝你将那陈圆圆送回吴府,你偏不听,这才惹来今日之祸,现在你又蛊惑圣心,你居心何在?”
刘宗敏两眼一瞪,怒道:“那女人人尽可夫,吴三桂玩得,我为啥玩不得?
我为万岁分忧,你却在此聒噪,要不是看在万岁份上,我早把你掐死了。”
李岩怎肯善罢干休,当即与其争论起来,军师、丞相也加入战团,不一会儿金銮殿上便吵成一片,“奸臣”、“小白脸”、“宋矮子”等词不绝于耳,只将吴林华看得目瞪口呆,心里暗叫厉害。
李自成脸上渐渐挂不住了,猛地一拍几案,喝到:“住嘴!
看看你们象什么样!
这是金銮殿,不是山寨的聚义厅!
朕意己决,明日御驾亲征,一举荡平吴逆,众臣不得异议!”
刘宗敏立即说道:“万岁英明,臣这就去准备。
另请万岁下令带上吴襄,当着吴三桂的面宰杀其父,看谁还敢背叛万岁!”
说完不由瞥了李岩一眼。
牛金星跟着说:“今晚还望权将军不辞辛劳,将那吴妻陈圆圆好好惩戒一番,以泄万岁心头之恨。”
说完二人哈哈大笑。
李自成闻言不禁想起昨天丞相送来的西位美人还等着自己去宠幸,不禁心猿意马起来,说道:“今天就议到这儿,权将军和制将军明日与朕一起出征,退朝。”
说完起身便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