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雄英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浏览大明:悍匪皇孙,朱元璋人麻了》,由网络作家“春光不外泄”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悍匪皇孙,朱元璋人麻了》是网络作者“春光不外泄”创作的古代言情,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朱元璋朱雄英,详情概述:穿越大明,成为了街头的第一奸商,而且生意火爆异常。开局,朱元璋直接找上门,身世意外曝光。回家认祖归宗吧?不不不,当皇孙哪有经商逍遥?烧玻璃,制精盐,开海运进行海上贸易,发展商业……办军校,炼钢铁,拿出火枪大炮……这些多值钱!“日月山河常在,大明王朝永昌!”...
《全文浏览大明:悍匪皇孙,朱元璋人麻了》精彩片段
PS: 希望各位爸妈,多多支持!
回城的路上,张栋梁兄妹跟在朱英的后面,看着这个少爷的背影,心里都是由衷的佩服,一天下来,花了二十两银子,又赚了二十两,等于什么都没花,又什么都得到了。
佩服佩服。
“来,签了这两张契约,以后你们正式成为我的小弟,为我办事。”
朱英来到应天府衙门,让官差写了两张卖身契,画押签字备案,再把工户改为商户,这两兄妹就正式是他的仆人了。
搞定之后,就带着兄妹二人买了一身普通衣服,在去澡堂洗了个澡,整个人对比之前的脏乱破,现在看起来就称头多了。
回到院子,简单给两人收拾出来两个屋子,制作工房是这个院子的主屋,比较大,放得下那些需要用的材料和工具,整个院子加柴房一共四个屋子,不算厨房,前院凉亭,后院小菜地。
在这金陵城里,算是不错的条件了,不得不说,道士爷爷还是有家底的。
两兄妹很珍惜现在这种富裕的环境和生活,所以在朱英手把手的教导下,两人学习也是非常快,制作也没有一丝偷懒。
之后,然后整个下午到晚上十点左右,朱英就一直在教两人制作他的小商品,至于晚上看不看得见,整个屋子都点满了蜡烛,火把都有四五个,还是很亮堂的。
第二天清晨,三人就早早的起了床,喝了张巧儿煮的粥之后,朱英就带着张栋梁推着车,来到了秦淮河畔的街道上。
这金陵城外城之中,这里是最繁华的地段,令郎满目的店铺,人来人往才子佳人,让第一次来的张栋梁看的是惊异连连。
也是,毕竟是城外乡下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最多也就跟着父亲去码头看看。
“栋梁。”
朱英淡淡一笑。
“少爷。”
张栋梁立刻答话。
“如果昨天没有遇到我,你以后的路会是怎么样,你有想过嘛?”
朱英道。
“可能会给别人当下人,或者学爹一样去码头做苦力,读书我自己知道,不是科考的料。”
张栋梁说着,又道:“士农工商,虽然商户地位最低,但是我很羡慕他们,至少有钱,不愁吃穿,如今能跟着少爷做生意,是栋梁这被子天大的福气。”
“难得你能看透这一点。”
朱英指着那河上的条条花船,道:“你看,秦淮河畔,曾几何时,风云地,英雄地,美人地,想当年,我干爷爷一个人在这里摆摊做生意,用手艺混饭吃,那个时候,靠的是智慧,不是体力。”
“做生意,要用头脑,栋梁,搬搬抬抬总有累垮的一天,以前你穿粗麻短衣,现在呢,穿长袖布衣,草鞋变布鞋,头发梳的漂漂亮亮,呐,这就叫进步。”
朱英说着,拍了拍栋梁的肩膀,继续道:“在做生意的时候,多笑脸迎人,说话好听一点,多认识一些有钱人,对我们都有好处。”
“记住,做人处事要低调,赚钱的事要高调一点,咱们摊位的名气大了,客人就会慕名而来。”
说完,朱英就吩咐张栋梁开始摆摊,他一直教导他到中午,见对方差不多熟练了之后,才返回家去,打算在跟巧儿多制作一点商品,毕竟都是存手工制作,数量上一直是供不应求,这不还欠着那位老爷子一千两银子的货物。
……
“哟,老爷子,来啦。”
朱英刚回到院子,就看见几个人在门口站着,就上前笑道:“那批货七天,七天给你搞定,怎么样?”
“哪些都是小事,主要是咱看你亲切,像咱的孙子,过来玩玩而已。”
朱元璋看着朱英稚嫩的脸,心里五味杂陈,当初那个活泼聪明的好孙子,如今也才年十三而已,就已经要自己讨生活,因此变成了低贱的商户。
他看着是既心酸,又愧疚,当初就是自己亲手把孙子送进陵墓的,本来没死的人,硬是当成是死了的人,这都怪自个儿。
幸好,陵墓当晚塌方,雄英被洪水冲了出来,被人救起,虽然撞到了头失忆了,但是活着比什么都好,可这五年来真是苦了这孩子了,不仅要吃尽苦头,现在更是要自己讨生活,才十三岁,像皇宫里其他差不多年纪的皇子皇孙都还在读书,哪里需要吃生活的苦。
“得,进去吃点把,没吃饭呢把。”
朱英笑了笑,就推门走进院子,然后朝着屋子里喊道:“巧儿生火做饭。”
“好的,少爷。”
里面立刻传出如黄莺悦耳般的声音。
几人来到凉亭里坐下,巧儿端起两杯茶放下之后,就去生火了。
朱英拿出一根雪茄,点燃就开始在几人面前吞云吐雾起来,看的朱元璋和其身后的太监跟锦衣卫是一愣一愣的。
“孩子,咱想问你……”
朱元璋刚想一个一直憋在心里的问题,就被朱英给打断了。
“老爷子,来根烟?”
朱英笑着又从怀中拿出一根雪茄,递给朱元璋。
“这是?”
朱元璋接过雪茄,有点疑惑。
“来,试试。”
朱英拿出火折子给朱元璋点上,然后朱元璋也开始学着吞云吐雾起来。
“嗯,你别说,挺有意思的,嘿嘿嘿……。”
朱元璋试了几下顿时就觉得不错,立马嘿嘿嘿的笑了起来,他感觉这新奇的玩意,很不错。
“烟在嘴里过一圈就吐出来,可别吞进肚子里去。”
朱英笑着看着老爷子,心想还不拿下你,等会聊得开心自然就能聊到做生意这方面去了,便又道:“对了,刚才你想问我什么?”
“咱是想问,你既然是个孤儿,那你怎么知道自己姓朱呢,是老道士给你取的?”
朱元璋脸色正经起来,他问出的这个话,也是比较严谨的问题,也是心中一个坎,任所有事情都无比巧合,无论长相是怎么一样,都不可能让他轻易相信。
如果是平常百姓家也就算了,可在这帝王家,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是假的,包括他这死而复生的宝贝孙子,不能因为喜欢就乱了心智。
“可那老道士姓沈,如果是他给你取的名字,为何偏偏要取朱英,因为当今皇帝姓朱?”
朱元璋连问心中疑惑,也是他想了一晚上都想不通的地方。
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都愣住了,太监王景弘,和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都是目光盯着朱英,他们都觉得事情太过巧合了点,查出来的记录也是没有异常,但偏偏名字这点就说不通。
朱英闻言,也是愣了一下,然后吐出一圈白烟,笑道:“老爷子逻辑还蛮严谨的,你说我像你孙子,不会是你孙子死了,以为我是你那孙子起死回生了把?”
这话一处,朱元璋等人也跟着一愣,心想这小子太聪明了把,居然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一层。
“这个问题,等会再回答你。”
朱英淡淡一笑,然后道:“先吃饭,巧儿你先歇会,少爷来亲自下厨,给老爷子尝尝。”
说着,就放下雪茄,转身走进了厨房,忙活起来。
朱英的话,不止是朱标很不解,就连朱元璋也一样不是很懂,他虽然经常因为政见不合的事情,跟老大争吵,双方各持己见,但是他也明白,老大的想法是没错的。
他做为大明的皇帝,当然也知道朝廷,官场是需要平衡的,不能让一家独大,这样才能利于皇权,利于国家的管理,但朱元璋从小是贫苦人家过来的,被贪官污吏压榨的苦不堪言,甚至内心深处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所以再处理这些贪官的时候,都是绝不留情,因为他内心的愤怒不允许他留情,也忍不住。
虽然跟老大有很多次争吵,但却从来没有否定过朱标的观点,只是骂老大有时候,说他过于注重礼法仁德。
但如今,自个大孙居然说,平衡是错的,朱元璋也是懵了。
“首先,按照你的看法,这三大案子,是不是要恩威并施,诛恶首,放从犯?”
朱英看着朱标问道:“杀一批,放一批,起到立威,警告的效果即可,让他们不敢再犯的同时,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不错,我就是这个意思。”
朱标点点头,又道:“朝廷的运转是离不开这些官员的,当然是要警而告之,让他们心生惧怕,感恩皇帝法外开恩,收服人心,以后可以更好的为国办事。”
“老爷子,你的看法呢?”
朱英转头看了过去。
“虽然咱不会这么干,但也必须得承认,这是对的。”
朱元璋沉思一会,老大能力是没问题的,这点必须要承认,甚至某些方面比他更强,朱标是刀鞘,如果不是老大拦着,恐怕三大案杀的人,会更多。
“哎,看来你们都没做过贼,不知道贼的心里。”
朱英淡笑道。
“何解。”
朱标问。
“一个人犯了错,不止得不到惩罚,还要放了他,你觉得他心里会怎么想,下一次会怎么做?”
朱英说着,继续道:“想想,你们小时候偷东西之后,犯了大错之后,有没有人处罚你们?”
“一个人从小到大,总会犯下几个错误的,你没有变坏,是因为有人及时给你处罚了,而你变坏了,并且成为了最大的坏人那个,是因为别人给不到你处罚。”
“好比,洪武帝造反,在元廷看来,也是犯错,但是元廷没有能力去处罚这些造反者,最后灭国。”
“我大明如今有能力去处罚这些违法乱纪者,却不去处罚,反而身为皇帝,太子的,还要去赦免这些人,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官员,百姓,会在心里笑,皇帝亲手写的法律,却由自己亲手来践踏,这是何等的讽刺,如今洪武帝能掌握大局,可朱允炆一上台,大明必定乱套,因为朱允炆没有那个能力,掌握大局。”
“也就是,你口中所谓的平衡,平衡,只能用一个东西来维持,那就是大明律。”
“当法律都无法束缚这些官员们的时候,那就只有皇帝的刀才能束缚了,但是下一任皇帝的刀不见了怎么办?”
朱英说完,看着两人沉思的表情,倒也觉得两人还挺上心的,但是区区武将,这些东西关他们屁事,搞得这么关心干什么。
不过对方硬要问,就陪他们聊聊天而已,其实换位思考,如果他是皇帝,太子,估计也不会什么事都遵循法律办事,灰色地带一定要有,但是治理下面的人,还要是将法律搬到台面上来的。
“呼……”
朱元璋长叹一声,身子靠在靠背上,此番话将他点醒了,一直以来,朝中那些大臣,翰林院学士,大儒,讲的都是儒家的礼仪道德,圣人的恕道,三纲五常,高头讲章……
可从来没有一个人,跟他说过,法律这个词,从来没有人跟他说过,法律的重要性。
今日,这个在外漂泊五年的大孙,却说了,说的很明白,很透彻,他心里清醒了很多,好比,元廷就是法律制度乱套了,才导致国不成国,家不成家,官员肆意妄为,无法无天,才弄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朱标心里更加混乱,他自认为很会说,还经常跟老爷子辩说,但是这臭小子这些话,他却不知道怎么辩说,因为这些话都是对的,是从小到大,那些大儒从没有教过的东西。
这么犀利的观点,他生平还是第一次听,内心大受震撼,确实,他们考虑的只有现在,却没有考虑过,下一任皇帝,有没有那个能力,去收服那些所谓的人心。
他们能这么快反应过来,其实也是跟位置有关,如果两人真是个武将,说实话,关他们屁事,甚至还希望皇帝亲自践踏法律。
如果是文官,恐怕就要从孔子那个时代,跟你争论到现在了,毕竟关系到文官们自己的利益,霸蛮都要跟你争辩。
但是两人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子,屁股坐的位置都不一样,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不一样,自然可以很快的反应过来问题所在。
“好了,你们是武将,这些也不关你们的事情。”
朱英摆摆手,笑道:“如果你们是文官,今日这些话,我可不敢说。”
“为何?”
朱元璋下意识问了一句。
“说了,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咯。”
朱英淡淡一笑,继续道:“所以呢,你们虽然是武将,但是别站队,文官找你们吃饭什么的,别去,别见,别说。”
“武将找你们,除非是公务,不然也是别去,别见,别说,特别是蓝玉那帮人。”
“话呢,我说了,你们自己小心点,只要恪守本分,别结党,别聚集就行了,没事的。”
……
天色渐晚。
朱元璋两人离开了朱英的小院,走在路上,心里都是思绪万千,朱元璋到没什么,朱标就感觉,自己从小学习的东西,彷佛被击碎了一样,一扇崭新的大门,在他心里从新打开。
一个从未接触过的路就在里面。
“这臭小子,好敏锐的嗅觉。”
在回宫的路上,朱元璋突然笑了。
“在外面看来,雄英已经薨了,吕氏扶正,允炆会当皇帝也是正常的,但是他说允炆能力不行,我看是猜测而已。”
朱英以为老爷子说的是这件事,虽然允炆看起来不如雄英,但是也颇受那些老师赞赏,平时表现也是落落大方,谦逊有礼。
典型的优秀之人,只是从小接受的教育一层不变,没有雄英这种独特的见解。
“咱说的不是这个,而是蓝玉那帮人。”
朱元璋说着,继续道:“蓝玉越来越来不守规矩了,结党,侵占良田,他手下的那群官兵,好似他蓝玉的私军一样,听他的话,比听咱的话还要多。”
“父皇,蓝玉此人确实是有点骄狂,但是却无二心,也不敢有二心。”
朱标听到这话,吓了一跳,立刻为蓝玉说好话,又道:“至于他手下那群官兵嘛,父皇早年也是带兵之人,应该能明白,但是他们再怎么样,也不敢违逆父皇。”
“好了,咱就是看在蓝玉的功绩,还有你的面上,才对他容忍至此。”
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笑道:“咱看的出来,那小子对你这个太子,还是很恭敬的,你管不管得住,你自己心里要有数。”
……
谨身殿。
“把朱允炆叫过来!”
最新评论